第八章 辽东之战的战略规划
估计瓦刺甚至乐见其成。
朱祁镇想明白之后,对这一场战事,心中就同意了大半。
他甚至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这也是朱祁镇对大明军方一种感觉。
朱祁镇不想对大明军队进行改革吗?不是不想,他一直在想,但是他怎么折腾文官,即便出了事情,朱祁镇也能承受。
但是对军队的改革,一旦搞不好,估计就是政变。朱祁镇自然要谨慎。
他军方改革,从两个方向深入,一方面是提拔自己的人。孟瑛,郭登,等诸将的结果。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制度上的改革,就是武学。
但是他觉得两方面都推进不下去了。
制度方面暂且不说,这里牵扯太大。自然是不能轻举妄动。但是在提拔亲信方面为什么推进下去。
朱祁镇思考过,那就是军队太过稳定了。
朱祁镇虽然要提拔人,但是前提是要提拔能打仗的人,而不是随随便便提拔一个人。但是怎么知道一个人能不能打仗?
朱祁镇又没有火眼金睛,自然是打仗了。
西北之乱,朱祁镇发现了蒋贵。麓川之战,朱祁镇确定了孟瑛等人。他心中模模糊糊有一种感觉,对军事改革,很多时候是需要外力的。
他宁可打一打,只要打仗才能看出军队的战斗力,也只有打仗,才能大浪淘金,朱祁镇可以将底层能打的将领,一一的提拔出来,完成大明军方的更新换代。
所以,朱祁镇心中已经同意了,但是嘴上却不说,而是说道:“此事太过重大,不可不查,你上一个题本,先在内阁之中商议一下。”
张辅说道:“臣明白。”
朱祁镇送走了张辅,只觉的心结解开了。对于杨溥放弃哈密卫折子,也看顺眼。上面杨溥拟出来的意见,那就是如果关西七卫终于朝廷,令蒋贵在嘉峪关接应,安置在关内,如果关西七卫依附瓦刺,则朝廷宽大为政,不罪也。甚至允许朝贡如旧。
这也是杨溥为政老道的地方。
虽然关西七卫依附瓦刺是背叛了大明,但是因为经济上的关联性,关西七卫天然想依附朝廷。
而且看瓦刺的举动,瓦刺想与哈密王联姻,想来并没有将本地势力一网打尽的意思。
那么继续维系与关西七卫经济上的联系,等将来瓦刺主力不在了,甚至派一个使臣就能将关西七卫拉回来。
毕竟瓦刺会在关西七卫吸血,而大明却是在送
钱。这种利益倾向,足以让瓦刺与关西七卫之间的联系不会紧密。
瓦刺维护统治,也是需要成本的。
与大明相比,瓦刺也是如此的,他维持一个战略方向,就多一分开支,与大明比家底,杨溥却是不怕的。
朱祁镇叹息一声,虽然还觉得不舒服,但是在上面圈点了一下,扔在一边,也就是表示看过了。
不过,朱祁镇随即传令道:“令辽东总兵官曹义,辽东镇守太监亦失哈来京。”
朱祁镇从来是对辽东有想法的。
之前各种政策推进不太好,虽然亦失哈也在推进辽东屯田种稻上很有力度,但是要知道大明从太祖皇帝开始,对辽东屯田之事,从来是很重视的。
朱祁镇的重视,不过是一直以来政策的延续。甚至在永乐年间,就有流放罪犯到辽东屯田的,这种长态关注之下,辽东官员在屯田上面,可以说能想到办法,都想过了。但是辽东人口有限,屯田的面积也是有限的。
甚至这一两年以来,辽东屯田最大的亮点,不是别的,就是凤凰卫屯田,因为吸引了很多朝鲜百姓,这种额外的人口流入,反而成为屯田最大的动力。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并没有太大的进展。
甚至朱祁镇将精兵强将都调遣到辽东,比如现任辽东巡抚乃是王翱。就是一名很有能力的大臣。
朱祁镇心中酝酿很久的规划,想知道能不能在借助这一战推进朝廷在东北扩展,最少重新建立起流官在奴儿干都司存在。
朱祁镇快马急召辽东军事首脑入京的时候。成国公朱勇也来拜访张辅了。
成国公与英国公都是靖难勋贵出身,与宫中的关系硬得很。张辅在武英殿召对的事情,成国公朱勇心中就有揣测。
既然成国公朱勇上门来问,张辅也没有多隐瞒,将他的规划说了出来。
成国公朱勇眼睛发光,说道:“好,聚集宣府,大同,辽东三镇之力,给兀良哈一击狠的。早该如此了。”成国公朱勇的语气忽然一变,说道:“张兄,对于人选你有什么想法吗?”
张辅听了,立即会意,说道:“你有什么想法吗?”
成国公说道:“我明白,你既然将这个事说给我听,想来你心中统兵的大将,就是我了。”
张辅听了,也没有反驳。
张辅推荐朱勇,虽然未必没有照顾自己人的意思,但是却真没有多少私心。首先统合三镇,这一件事情,为将之人,非要资历深厚,能摆平各部不可。
这
一点,朱祁镇的爱将孟瑛就不合适。
孟瑛毕竟流放十年之久,在宣府,大同,辽东,乃至京营之中,除却跟随他南征的旧部之外,根基浅薄的很。
他坐上这个位置,未必是一个好选择。
成国公朱勇继续说道:“下面各将,我想选一些自己人。”
张辅叹息一声,说道:“其实我想多用一些新人,陛下之意你不明白吗?”
成国公说道:“明白,但是我家这么多年的努力,总不能真靠边站吧,我也看出来了,陛下未必是要新人,而是要能打仗的人。”
“只要能打仗,陛下未必在意是谁的人?”
“如果陛下提拔出来的人对陛下忠心耿耿,难道我等与国同休的国公之家,难道对朝廷就不忠心了。”
“再者了,谁能打,谁不能打,那是要打过才知道的。不让下辈打一打,如何知道能不能打?”
“我这位置是要传给儿子的,我也老了,即便在家赋闲,也没有什么,但是总要给我家那些臭小子铺一些人脉吧。”
张辅听了,顿时心中软了不少。
毕竟他的儿子也出生了。一想到自己那个臭小子,他心中就一叹,他已经六十多了,而今这小子还在襁褓之中。很有可能孩子还没有长大,他就先去了。
即便河间王救驾而死,他东征西讨,立下赫赫功劳,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军中人脉,等小儿子长大之后,只能守一个空头英国公?
这是他担心的。
养儿九十九,常怀百岁忧。
而今张辅更是如此。所以张辅对成国公的意见,说不出拒绝的话了,因为成国公朱勇比他小,而且朱勇的儿子侄子一大把。
两家又是世交,一旦他有一个万一,他是需要成国公朱勇照顾自己儿子。
再者张辅觉得,成国公朱勇所言未必不对。
一朝天子一朝臣,当今少年天子,自然用他们这些老东西不大顺手,想要提拔年轻人,但是他这些人是可以退下来的,只是他们的子侄难道也要打入另册吗?
真要说起来,他们这些靖难勋贵之后,才是真正的苗根正红。与大明一损具损一荣具荣的。
英国公张辅说道:“这事情不要声张了,我知道该怎么办?不过你也要好好挑挑,毕竟是要上战场的。以我们的家境,养几个败家子也无所谓,真不行,就不要送到战场之上,弄得下面也不舒服,你们也要白发人送黑发人。”
朱勇满口答应。也不知道有没有真听进去。
朱祁镇想明白之后,对这一场战事,心中就同意了大半。
他甚至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这也是朱祁镇对大明军方一种感觉。
朱祁镇不想对大明军队进行改革吗?不是不想,他一直在想,但是他怎么折腾文官,即便出了事情,朱祁镇也能承受。
但是对军队的改革,一旦搞不好,估计就是政变。朱祁镇自然要谨慎。
他军方改革,从两个方向深入,一方面是提拔自己的人。孟瑛,郭登,等诸将的结果。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制度上的改革,就是武学。
但是他觉得两方面都推进不下去了。
制度方面暂且不说,这里牵扯太大。自然是不能轻举妄动。但是在提拔亲信方面为什么推进下去。
朱祁镇思考过,那就是军队太过稳定了。
朱祁镇虽然要提拔人,但是前提是要提拔能打仗的人,而不是随随便便提拔一个人。但是怎么知道一个人能不能打仗?
朱祁镇又没有火眼金睛,自然是打仗了。
西北之乱,朱祁镇发现了蒋贵。麓川之战,朱祁镇确定了孟瑛等人。他心中模模糊糊有一种感觉,对军事改革,很多时候是需要外力的。
他宁可打一打,只要打仗才能看出军队的战斗力,也只有打仗,才能大浪淘金,朱祁镇可以将底层能打的将领,一一的提拔出来,完成大明军方的更新换代。
所以,朱祁镇心中已经同意了,但是嘴上却不说,而是说道:“此事太过重大,不可不查,你上一个题本,先在内阁之中商议一下。”
张辅说道:“臣明白。”
朱祁镇送走了张辅,只觉的心结解开了。对于杨溥放弃哈密卫折子,也看顺眼。上面杨溥拟出来的意见,那就是如果关西七卫终于朝廷,令蒋贵在嘉峪关接应,安置在关内,如果关西七卫依附瓦刺,则朝廷宽大为政,不罪也。甚至允许朝贡如旧。
这也是杨溥为政老道的地方。
虽然关西七卫依附瓦刺是背叛了大明,但是因为经济上的关联性,关西七卫天然想依附朝廷。
而且看瓦刺的举动,瓦刺想与哈密王联姻,想来并没有将本地势力一网打尽的意思。
那么继续维系与关西七卫经济上的联系,等将来瓦刺主力不在了,甚至派一个使臣就能将关西七卫拉回来。
毕竟瓦刺会在关西七卫吸血,而大明却是在送
钱。这种利益倾向,足以让瓦刺与关西七卫之间的联系不会紧密。
瓦刺维护统治,也是需要成本的。
与大明相比,瓦刺也是如此的,他维持一个战略方向,就多一分开支,与大明比家底,杨溥却是不怕的。
朱祁镇叹息一声,虽然还觉得不舒服,但是在上面圈点了一下,扔在一边,也就是表示看过了。
不过,朱祁镇随即传令道:“令辽东总兵官曹义,辽东镇守太监亦失哈来京。”
朱祁镇从来是对辽东有想法的。
之前各种政策推进不太好,虽然亦失哈也在推进辽东屯田种稻上很有力度,但是要知道大明从太祖皇帝开始,对辽东屯田之事,从来是很重视的。
朱祁镇的重视,不过是一直以来政策的延续。甚至在永乐年间,就有流放罪犯到辽东屯田的,这种长态关注之下,辽东官员在屯田上面,可以说能想到办法,都想过了。但是辽东人口有限,屯田的面积也是有限的。
甚至这一两年以来,辽东屯田最大的亮点,不是别的,就是凤凰卫屯田,因为吸引了很多朝鲜百姓,这种额外的人口流入,反而成为屯田最大的动力。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并没有太大的进展。
甚至朱祁镇将精兵强将都调遣到辽东,比如现任辽东巡抚乃是王翱。就是一名很有能力的大臣。
朱祁镇心中酝酿很久的规划,想知道能不能在借助这一战推进朝廷在东北扩展,最少重新建立起流官在奴儿干都司存在。
朱祁镇快马急召辽东军事首脑入京的时候。成国公朱勇也来拜访张辅了。
成国公与英国公都是靖难勋贵出身,与宫中的关系硬得很。张辅在武英殿召对的事情,成国公朱勇心中就有揣测。
既然成国公朱勇上门来问,张辅也没有多隐瞒,将他的规划说了出来。
成国公朱勇眼睛发光,说道:“好,聚集宣府,大同,辽东三镇之力,给兀良哈一击狠的。早该如此了。”成国公朱勇的语气忽然一变,说道:“张兄,对于人选你有什么想法吗?”
张辅听了,立即会意,说道:“你有什么想法吗?”
成国公说道:“我明白,你既然将这个事说给我听,想来你心中统兵的大将,就是我了。”
张辅听了,也没有反驳。
张辅推荐朱勇,虽然未必没有照顾自己人的意思,但是却真没有多少私心。首先统合三镇,这一件事情,为将之人,非要资历深厚,能摆平各部不可。
这
一点,朱祁镇的爱将孟瑛就不合适。
孟瑛毕竟流放十年之久,在宣府,大同,辽东,乃至京营之中,除却跟随他南征的旧部之外,根基浅薄的很。
他坐上这个位置,未必是一个好选择。
成国公朱勇继续说道:“下面各将,我想选一些自己人。”
张辅叹息一声,说道:“其实我想多用一些新人,陛下之意你不明白吗?”
成国公说道:“明白,但是我家这么多年的努力,总不能真靠边站吧,我也看出来了,陛下未必是要新人,而是要能打仗的人。”
“只要能打仗,陛下未必在意是谁的人?”
“如果陛下提拔出来的人对陛下忠心耿耿,难道我等与国同休的国公之家,难道对朝廷就不忠心了。”
“再者了,谁能打,谁不能打,那是要打过才知道的。不让下辈打一打,如何知道能不能打?”
“我这位置是要传给儿子的,我也老了,即便在家赋闲,也没有什么,但是总要给我家那些臭小子铺一些人脉吧。”
张辅听了,顿时心中软了不少。
毕竟他的儿子也出生了。一想到自己那个臭小子,他心中就一叹,他已经六十多了,而今这小子还在襁褓之中。很有可能孩子还没有长大,他就先去了。
即便河间王救驾而死,他东征西讨,立下赫赫功劳,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军中人脉,等小儿子长大之后,只能守一个空头英国公?
这是他担心的。
养儿九十九,常怀百岁忧。
而今张辅更是如此。所以张辅对成国公的意见,说不出拒绝的话了,因为成国公朱勇比他小,而且朱勇的儿子侄子一大把。
两家又是世交,一旦他有一个万一,他是需要成国公朱勇照顾自己儿子。
再者张辅觉得,成国公朱勇所言未必不对。
一朝天子一朝臣,当今少年天子,自然用他们这些老东西不大顺手,想要提拔年轻人,但是他这些人是可以退下来的,只是他们的子侄难道也要打入另册吗?
真要说起来,他们这些靖难勋贵之后,才是真正的苗根正红。与大明一损具损一荣具荣的。
英国公张辅说道:“这事情不要声张了,我知道该怎么办?不过你也要好好挑挑,毕竟是要上战场的。以我们的家境,养几个败家子也无所谓,真不行,就不要送到战场之上,弄得下面也不舒服,你们也要白发人送黑发人。”
朱勇满口答应。也不知道有没有真听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