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天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九章 贡品

    朱祁镇说道:“我岂能不知道,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形势所迫,停不下来了。”

    刘定之也明白而今的机会难得。

    也先在草原的杀戮,瓦刺是强盛之前的虚弱。

    再过几年,也先能巩固自己的地位,那么孛儿只斤家族,反而真有可能变成历史,到了那个时候,整合漠北西域的瓦刺,恐怕真能动员出蒙古草原的极限兵力,四五十万骑之多。

    瓦刺也真能从一个部落联盟转换成了草原帝国了。

    如此一来,即便朱祁镇想要灭掉瓦刺,就要更废心力了。

    更重要的是,朱祁镇已经对连绵不断的天灾,已经不报什么希望了。

    之前他是希望有几个好年景,好休养生息,屯兵积谷。再大举北上,但是而今,朱祁镇所想相反的,就是想打败瓦刺,最少解除边疆不利形势,然后再转过头来,好好休整全国的水利已经基础设施。

    刘定之说道:“自古以来,天下课税,无非,租调庸,盐铁茶酒专卖,市津之税而已。”

    “天下田税,太祖以来概有定额,不可妄动,陛下修水利,治阡陌,而今每年在二千五百万石上下。用之养百官,赈济灾民,赡养大内,供给藩王,即便每天风调雨顺,可以结余不过,数百万石而已。”

    “陛下,治海关,清理盐政,每年可得千二百万石,用之,修水利,养京营,边军,犒劳三军,赏赐天下,皆从此中出。”

    “而今大战频频也没有丝毫结余。”

    “陛下欲求赋税,而不伤百姓,唯有两方,一是铁器专卖,二是茶马之利。除此二途之外,虽有薄利,无足于朝廷大事。”

    朱祁镇细细思量。

    铁课的问题,朱祁镇也细细想过,如果实行天下铁器专卖,固然能拿上一笔钱,但是会严重的打击铁业生产。

    毕竟,虽然遵化铁厂在少府的领导之下,产量惊人,足够供应京营以及边军武器,乃至剩余的产量,也足够让北京乃至河北各地百姓皆用遵化之铁。

    但是比起整个大明的生产与需要,一个遵化铁厂还是太少了一点。

    除非朱祁镇,一口气在大明各省开出好几个铁厂,才能供应全国。

    如果真能这样做,朱祁镇也不用下什么禁令了。

    毕竟,而今朱祁镇虽然没有下什么禁令,但是北京附近也没有什么产铁大户。其实少府供应大军武器过程中,已经实际拥有了北京附近铁器专

    营的权力。

    而且朱祁镇也明白,未来的时代是建立在盐与煤之上的,任何压制冶铁业的,都会带来反作用。

    朱祁镇说道:“说说,茶马之利吧。”

    刘定之理财之能,比不上周忱,但也是下了大功夫的,并非没有准备过。故而,他说道:“以开国之初,茶马之利就是国用大宗。”

    “国初法度严苛,即便是驸马之尊,盗茶马之利,亦处以极刑。所以茶马之利,成为朝廷用兵大项。”

    “只是洪熙之后,法度松弛。茶马之法败坏,不复当初。故而朝廷所得利润减少,不堪为用。而今陛下派一能臣干吏,重整茶马法度,必能每年为朝廷得良马数万,钱粮百万以上,可以供朝廷缓急之用。”

    朱祁镇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朕昧于此事,然茶马之利,真能当百万之数?”

    朱祁镇对财政上也下了大功夫。

    虽然他不能称为大明的财政专家,但是他对大明茶税的基本收入还是有印象的,数目不大,大概有几万两,甚至不足浙江,福建的矿税,这些银矿,每年还有七万两进入内库之中。

    他此刻想来,也觉得不对。

    茶作为大宗商品,也是百姓日常的必须品,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税如果不应该比盐税高,但是也不会低到这个离谱吧。

    从财政结构上来看,这个现象,就好像后世烟草税,比不上某一个金矿的产出。

    这里面绝对有问题。

    但是朱祁镇怀疑,这茶税正能有百万之数。

    不要看,很多花费动则百万,就以为百万两银子不算是大钱了。恰恰相反,百万两决计是一个大数目,大明各省纳税超过百万的,没有几个,大抵也就南直隶了。

    要知道南直隶看似是一个省,其实是两个省。

    所以,茶税上面或许有空间,但也不会有这么大吧,难道朝廷每年有数以百万的税款都纳入私人腰包之中了。

    朱祁镇微微敛目,眼睛之中透出一丝杀意。

    刘定之说道:“天下茶叶,可分为三种,贡茶,官茶,商茶。其中贡茶虽然不多,但是为百姓最苦之时,本来以祖宗制法本意。取地方之有余用之,宫中足用,民不觉苦。然有奸猾之辈上下其手,层层加码,动则以朝廷旨意,陛下圣喻论之,于宫中论之,贡茶不过区区四千斤,供给宫中,并赏赐群臣,并不为多,但是从地方征收,诚不知其数也,地方官员,皆不敢问,至于借贡茶之名,通过关卡,免除商

    税,更是数不胜数。”

    “故,宫中需茶,虽然每年四千斤之数,然对于南方百姓,却不啻于千万之数。”

    朱祁镇听了,看着手中的茶水,似乎是福建红茶。也不知道是不是所谓之大红袍,毕竟朱祁镇对吃喝上并没有什么讲究。

    毕竟,他是皇帝,他不讲究有人替他来讲究。

    但是此刻,他才感觉手中茶汤,哪里是茶,分明是血。

    朱祁镇说道:“传旨意,从今日起,免天下贡茶。宫中需要茶叶,在世面上采买便是了。”

    刘定之立即跪倒说道:“臣替福建,浙江,江西,南直隶百姓谢陛下隆恩。”

    朱祁镇说道:“这本就是朕之过。只是,”他微微一顿,说道:“其他供物都是如此吗?”

    太祖皇帝对各地贡物索求并不多,甚至当时是很低的,太祖皇帝觉得,宋代的龙凤团茶,制作太过费工夫,所以才改为了散茶,而今我们和的茶叶,还是受到了太祖皇帝的影响。

    这就是为了减轻百姓负担。

    单单看四千斤茶,这个数量很多吗?

    一点也不多。皇宫上下一两万人,再加上百官什么的,皇帝大宴了,赏赐了,等等,都要用茶叶。而这四千斤茶叶分摊到各省也不多。、

    毕竟,整个中国几乎都产茶叶,即便是北方,也不过是数量的问题,而四千斤茶叶摊派到除却北方河北,山西等几个省之外,每一个省负责几百斤,分摊到某一个县,大抵不过几十斤上百斤。

    这多吗?

    对每一个县来说,这负担都不大。

    但是贡茶其实是没有什么标准的,虽然宫中要的是上好的茶叶,但是多好算上好,多好不算上好,却在办事的太监手中的,不借此狠狠的刮上一层地皮,是决计不可能收手的。

    这都成为惯例了。

    朱祁镇本想改一改,但是他细细想来,怎么改能改好,他又不可能督办每一个出去办事的太监。

    不管多严密的制度,在这个时代的通讯运输先天限制之下,都是漏洞百出。

    所谓天高皇帝远,可不是一句假话。

    朱祁镇想来想去,还是一刀切,将这些都给废了。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直接在京城用钱卖茶就行了。

    方便省事,即便其中有些太监上下其手,朱祁镇损失的也不过一些钱财而已。不伤及百姓。也能减轻百姓负担。反正京城百业兴旺,不怕卖不到茶叶。即便多花一点钱,在朱祁镇看来,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