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塞上江南
朱见濬带着本部人马也就收工了。
回到了营地之中,却见一边有一个大工地。朱见濬知道,这是新选址兰州卫。这个兰州卫在兰州城东北方向三十多里。
他所挖掘的渠道,就算得上是兰州卫城的配套工程,这些沿着渠道新开垦出来的良田,都要归属兰州卫。
毕竟兰州位北迁了,也不可还保留当初的土地。
朱见濬回到营地休息一夜,第二日,就要回兰州复命。
虽然西北上下都有意隐瞒朱见濬的身份,但是有些东西却是遮掩不住的,大部队人都知道,这位千户乃是京师一位大贵人的子嗣。
甚至不知道哪位国公的庶子。
总之是顶顶有背景的。连于大人都对他另眼相看。
故而,兰州卫上上下下从来不敢得罪这位小爷。此刻他终于将工程完成了,要回兰州,自然是没有人敢说一个“不。”
于是乎,朱见濬带着百余护卫,从还没有修建完成的兰州卫城,就一路南下,沿着蜿蜒的山道。行军半日,就来到了黄河边上。
看见黄河,朱见濬也不由的松了一口气,觉得见了人烟了。
黄河在下游为害,但是在上游还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源。
于谦在兰州所有的水利工程都是围绕着黄河,以及黄河支流做文章,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所以除却黄河两岸有狭长的冲击平原人烟比较稠密之外,其他地方都近乎荒芜无人的状态。
见了黄河之后。
朱见濬就沿着黄河一路西行,大概在天色擦黑的时候,能够到了兰州城。
此刻的兰县已经变成兰州了。
而兰州的知州就是丘浚。
于谦比较是三边总督,即便是在营造水利之上,他也不可能专注于兰州本地的水利建设。在于谦任职西北,乃是整个西北水利修建的高潮。
于谦甚至奏请皇帝,截留陕西的赋税,全部留于当地修建水利。
在人员配置上,陕西都水司真正变成了与陕西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司并列的衙门,几乎每一个府州都增设了一个同知,县里也多一个县丞,专门主持水利工程,修缮维护水利工程。
于谦还奏请朝廷,按照之前捐献粮食赐冠带的办法,凡是有士绅愿意兴建水利,朝廷愿意赏赐冠带。
但是他们修建的渠道,必须要通过官府的审查。
这就是为了防止为了水源争斗的。
这一切都是于谦为了西北特殊的环境
量身定做的。毕竟西北多山,又旱,没有与河北水利那般的全流域治理的工程,更多是多而小的灌溉工程,三里五里的河道。能灌溉几千上万亩的水利工程。
官府不能一一指挥,只能想办法提高民间修建水利的积极性。
虽然西北残破。比不上中原富庶,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有一些有钱人的。
而兰州作为于谦的驻地,在修建水利上尤其卖力。、
丘浚去年,也就是正统二十三年一年,修建五道河渠,灌溉土地近十万亩,很多小工程就不说了,兰州最显眼的标志,就是此刻朱见濬看到大水车。
这水车,决计不能说小。
这水车都是车轮状,最大的直径有十丈,能将黄河之中的水提到河岸之上,要知道在这里的黄河,却不是地上悬河。
河水是低于两岸的。
而两岸乃是兰州少有的良田,自然想办法灌溉的。
但是这低着一两丈,高则数丈的落差,如何将水提上来,也是一个难题,西北地方固然有能工巧匠,但是对这个问题,也不是太好解决的。
还是朱见濬出面,向朱祁镇提了这一件事情,朱祁镇让负责修建草原驰道的待诏蒯祥来了一趟西北。
蒯老爷子,不愧为当代鲁班,号称鬼斧神工,不过一两月的功夫,就有了解决方案,才有如此大的水车。
这水车在黄河岸边,简直是一种瑰丽壮魄的奇景。是这个时代的人造奇观。
朱见濬更知道,这些大大小小的水车,多则能灌溉千亩良田,小的能灌溉几十亩,但是最多在三百亩到五百亩之间。
丘浚准备沿着黄河南北两岸,建造两百架水车,如此一来兰州就有十几万亩的水浇田了,即便西北田薄,一年也能收成一二十万石粮食。
这放在南方算不得什么。
但是在西北却大大不一样了。
要知道在兰州有这么多粮食,就抵得上潼关以东百万石粮食了。
从内地运粮食到西北,很多时候不是五比一的比例。极端的时候,十石出而一石至,也不是不可能。
这就是为什么,朱祁镇让于谦下血本经营西北的原因了。
朱见濬对此也是有些了解的,但是未必有那么深的感触。他只是觉得是他请来了蒯祥待诏,为了兰州百姓解决了大问题。
心中自然是喜悦非常。
只是规划之中二百多架水车,想要修建完成,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今黄河两岸不过十几架而已。
朱见濬
估计的不错,在天擦黑的时候,才来到了兰州城之中,差点被关到外面了。
西北毕竟是西北,很多规矩还是比内地严格多了。
朱见濬休息了一日,然后去拜见于谦。
朱见濬即便没有将工程修建好,他最少一个月要来见一次于谦,因为于谦要给他上课,不是别的,而是讲解朝中的局面。
这也是朱祁镇要求的。
太子毕竟是太子,虽然而今他不用上场,但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却不能不知道。
朱见濬到了兰州,于谦就得到了消息,故而当朱见濬登门的时候,于谦早就腾出了时间了,两人彼此行礼之后。
于谦对朱见濬行君臣之礼,而太子向于谦行师生之礼。
于谦到没有说别的事情,首先却是说了一件锦衣卫的消息,于谦说道:“锦衣卫从西北得到的消息,瓦刺蠢蠢欲动,似乎要对大明不利?”
朱见濬微微吃惊,说道:“先生以为是真是假?”
锦衣卫虽然消息灵通,但是在关于外部的消息,其中也多有真假相伴,倒不是锦衣卫失职,而是有些事情,本身就有不确定性。
于谦说道:“老臣以为这估计是真的,陛下性子太急,逼得阿次帖木儿太紧了。”
朱见濬知道于谦说的是什么,那就是瓦刺与大明在京师近乎旷日持久,长达一年的谈判。
瓦刺愿意去汗号,封陛下为天子,并不用赐王号,甚至一个宣慰司的名分都行。
但是朱祁镇的心意从来没有变过,除非绰罗斯家族全部来京,瓦刺内附,否则两者没有什么好谈的。
如此瓦刺已经对于大明保持和平绝望了。
如果单单是绝望的话,瓦刺也不用如此担心。
只是阿次帖木儿在西北面对着严重的财政危机。
在燕然之败后,阿次贴木儿经过一年的内外整合,总算是坐稳了瓦刺大汗的位置。但是瓦刺有相当大一部分财政来自于商业,不仅仅是瓦刺与大明本身的朝贡贸易。
也来自于丝绸之路。
丢失了漠北草场,单单靠西北养活瓦刺大军本来有些困难,再加上嘉峪关商道一直没有打通,瓦刺财政困局,一直没有得到缓解。
如此一来,瓦刺蠢蠢欲动的也就是必然了。
无他,游牧民族与大明不同,他们面对财政危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去抢。
只是唯一不确定的,瓦刺是不是要东进,与大明再战一场?燕然之战瓦刺败得这么惨,不知道阿次帖木儿还有没有勇气东进。
回到了营地之中,却见一边有一个大工地。朱见濬知道,这是新选址兰州卫。这个兰州卫在兰州城东北方向三十多里。
他所挖掘的渠道,就算得上是兰州卫城的配套工程,这些沿着渠道新开垦出来的良田,都要归属兰州卫。
毕竟兰州位北迁了,也不可还保留当初的土地。
朱见濬回到营地休息一夜,第二日,就要回兰州复命。
虽然西北上下都有意隐瞒朱见濬的身份,但是有些东西却是遮掩不住的,大部队人都知道,这位千户乃是京师一位大贵人的子嗣。
甚至不知道哪位国公的庶子。
总之是顶顶有背景的。连于大人都对他另眼相看。
故而,兰州卫上上下下从来不敢得罪这位小爷。此刻他终于将工程完成了,要回兰州,自然是没有人敢说一个“不。”
于是乎,朱见濬带着百余护卫,从还没有修建完成的兰州卫城,就一路南下,沿着蜿蜒的山道。行军半日,就来到了黄河边上。
看见黄河,朱见濬也不由的松了一口气,觉得见了人烟了。
黄河在下游为害,但是在上游还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源。
于谦在兰州所有的水利工程都是围绕着黄河,以及黄河支流做文章,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所以除却黄河两岸有狭长的冲击平原人烟比较稠密之外,其他地方都近乎荒芜无人的状态。
见了黄河之后。
朱见濬就沿着黄河一路西行,大概在天色擦黑的时候,能够到了兰州城。
此刻的兰县已经变成兰州了。
而兰州的知州就是丘浚。
于谦比较是三边总督,即便是在营造水利之上,他也不可能专注于兰州本地的水利建设。在于谦任职西北,乃是整个西北水利修建的高潮。
于谦甚至奏请皇帝,截留陕西的赋税,全部留于当地修建水利。
在人员配置上,陕西都水司真正变成了与陕西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司并列的衙门,几乎每一个府州都增设了一个同知,县里也多一个县丞,专门主持水利工程,修缮维护水利工程。
于谦还奏请朝廷,按照之前捐献粮食赐冠带的办法,凡是有士绅愿意兴建水利,朝廷愿意赏赐冠带。
但是他们修建的渠道,必须要通过官府的审查。
这就是为了防止为了水源争斗的。
这一切都是于谦为了西北特殊的环境
量身定做的。毕竟西北多山,又旱,没有与河北水利那般的全流域治理的工程,更多是多而小的灌溉工程,三里五里的河道。能灌溉几千上万亩的水利工程。
官府不能一一指挥,只能想办法提高民间修建水利的积极性。
虽然西北残破。比不上中原富庶,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有一些有钱人的。
而兰州作为于谦的驻地,在修建水利上尤其卖力。、
丘浚去年,也就是正统二十三年一年,修建五道河渠,灌溉土地近十万亩,很多小工程就不说了,兰州最显眼的标志,就是此刻朱见濬看到大水车。
这水车,决计不能说小。
这水车都是车轮状,最大的直径有十丈,能将黄河之中的水提到河岸之上,要知道在这里的黄河,却不是地上悬河。
河水是低于两岸的。
而两岸乃是兰州少有的良田,自然想办法灌溉的。
但是这低着一两丈,高则数丈的落差,如何将水提上来,也是一个难题,西北地方固然有能工巧匠,但是对这个问题,也不是太好解决的。
还是朱见濬出面,向朱祁镇提了这一件事情,朱祁镇让负责修建草原驰道的待诏蒯祥来了一趟西北。
蒯老爷子,不愧为当代鲁班,号称鬼斧神工,不过一两月的功夫,就有了解决方案,才有如此大的水车。
这水车在黄河岸边,简直是一种瑰丽壮魄的奇景。是这个时代的人造奇观。
朱见濬更知道,这些大大小小的水车,多则能灌溉千亩良田,小的能灌溉几十亩,但是最多在三百亩到五百亩之间。
丘浚准备沿着黄河南北两岸,建造两百架水车,如此一来兰州就有十几万亩的水浇田了,即便西北田薄,一年也能收成一二十万石粮食。
这放在南方算不得什么。
但是在西北却大大不一样了。
要知道在兰州有这么多粮食,就抵得上潼关以东百万石粮食了。
从内地运粮食到西北,很多时候不是五比一的比例。极端的时候,十石出而一石至,也不是不可能。
这就是为什么,朱祁镇让于谦下血本经营西北的原因了。
朱见濬对此也是有些了解的,但是未必有那么深的感触。他只是觉得是他请来了蒯祥待诏,为了兰州百姓解决了大问题。
心中自然是喜悦非常。
只是规划之中二百多架水车,想要修建完成,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今黄河两岸不过十几架而已。
朱见濬
估计的不错,在天擦黑的时候,才来到了兰州城之中,差点被关到外面了。
西北毕竟是西北,很多规矩还是比内地严格多了。
朱见濬休息了一日,然后去拜见于谦。
朱见濬即便没有将工程修建好,他最少一个月要来见一次于谦,因为于谦要给他上课,不是别的,而是讲解朝中的局面。
这也是朱祁镇要求的。
太子毕竟是太子,虽然而今他不用上场,但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却不能不知道。
朱见濬到了兰州,于谦就得到了消息,故而当朱见濬登门的时候,于谦早就腾出了时间了,两人彼此行礼之后。
于谦对朱见濬行君臣之礼,而太子向于谦行师生之礼。
于谦到没有说别的事情,首先却是说了一件锦衣卫的消息,于谦说道:“锦衣卫从西北得到的消息,瓦刺蠢蠢欲动,似乎要对大明不利?”
朱见濬微微吃惊,说道:“先生以为是真是假?”
锦衣卫虽然消息灵通,但是在关于外部的消息,其中也多有真假相伴,倒不是锦衣卫失职,而是有些事情,本身就有不确定性。
于谦说道:“老臣以为这估计是真的,陛下性子太急,逼得阿次帖木儿太紧了。”
朱见濬知道于谦说的是什么,那就是瓦刺与大明在京师近乎旷日持久,长达一年的谈判。
瓦刺愿意去汗号,封陛下为天子,并不用赐王号,甚至一个宣慰司的名分都行。
但是朱祁镇的心意从来没有变过,除非绰罗斯家族全部来京,瓦刺内附,否则两者没有什么好谈的。
如此瓦刺已经对于大明保持和平绝望了。
如果单单是绝望的话,瓦刺也不用如此担心。
只是阿次帖木儿在西北面对着严重的财政危机。
在燕然之败后,阿次贴木儿经过一年的内外整合,总算是坐稳了瓦刺大汗的位置。但是瓦刺有相当大一部分财政来自于商业,不仅仅是瓦刺与大明本身的朝贡贸易。
也来自于丝绸之路。
丢失了漠北草场,单单靠西北养活瓦刺大军本来有些困难,再加上嘉峪关商道一直没有打通,瓦刺财政困局,一直没有得到缓解。
如此一来,瓦刺蠢蠢欲动的也就是必然了。
无他,游牧民族与大明不同,他们面对财政危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去抢。
只是唯一不确定的,瓦刺是不是要东进,与大明再战一场?燕然之战瓦刺败得这么惨,不知道阿次帖木儿还有没有勇气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