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钦州黄氏之战
朱祁镇之所以如此愤怒,并不是双方开战了,而是愤怒于毛胜打败了。
毛胜轻敌了。
毛胜是先到了的黄氏,黄氏自然好生接待的。而安南军队后来到了,在南方山区,骑兵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代步工具,但是想法发挥出骑兵的战略优势,却是不可能的。
安南当时指挥的将领,到底是怎么想的。
明军这里并不知道。
他是不知道明军就在黄氏,甚至征南将军毛胜也在,还是知道了,依旧按照原计划发动了进攻。
但是他的突然袭击。实实在在让毛胜措不及防。
无他,安南军队的火器化程度非常之高,而且派往钦州黄氏的军队,由是安南的精锐军队,故而一开战,毛胜就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之下,承受了安南军队大量的火力打击。
在山地的情况之下,毛胜的骑兵根本跑不起来。明军也没有思想准备,毕竟大军都准备撤军了。
这种松懈的情况之下,明军损失相当之大。
不过毛胜毕竟是老将,稳得住阵脚,联合黄氏的家丁,开始反攻,毛胜亮出自己的大旗,然后带队直插安南军中。
当时安南军队也大吃一惊,被明军骑兵从中凿穿了。
但是安南军队的组织程度却不是一般军队能比的,毕竟现在的安南军队,几乎是在后黎朝一朝最高光的时刻。
面对明军数百骑兵反攻。
安南军队的阵势根本没有被击破。
或者说因为地势的原因,阵线也乱了,即便是阵型混乱的情况之下,安南士卒也没有选择后退,双方都陷入肉搏之中。
毛胜骑兵最大的问题,是山势起伏,地势所迫,马跑不起来。没有速度,纵然毛胜亲兵都是精锐,但是在这种混战之中,只是白白消耗而已。
更让毛胜失望的是。
黄氏的家兵连一会儿都没有坚持下去,就被安南军队给打崩了,黄氏纷纷投降。
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
毕竟黄氏这种地方土司有些兵力,不过是看家护院而已,指望他们有其他作用吗?
这一场小规模的战事,虽然不能说,将明军与安南军队最顶尖的精锐全部投入其中了。但是参与进去的各部,放在两国内部都能算得上精锐之列。
黄氏这些杂兵参与在这方面之中,不是分分秒秒被锤死,还有其他下场吗?
毛胜只能选择带着部下突围。
但是一路厮杀出来,只剩下三百
多骑,退往了钦州,随即带着兵马进驻防城。
如果事情到了这一地步,虽然明军吃了不小的亏,但是距离双方根结难解,还是有一点距离的。
但是安南接下来的举动,却让朱祁镇无法退步了。
黄氏一族,一个不留全部被安南人给杀了。
或许在安南方面看来,这是处置叛徒。但是在朱祁镇看来,如果朝廷不能为黄氏一族报仇,那么将来还有什么人为大明办事。
这是第一点。
其次一点,就是安南军队似乎一不做二不休,大军挺进凭祥州。
凭祥土司李成,向大军告急。
这就是朱祁镇前后接到的关系广西前线发生各种事情的奏疏。
朱祁镇看过之后,对于毛胜很是失望。
不管毛胜在奏疏之中怎么辩解,但是在朱祁镇看来,输了就是输了。毛胜作为朱祁镇任命的方面之将。
朱祁镇给了毛胜相当大自主权。
就好像毛胜想收复钦州七峒的举动,朱祁镇就不是事先知道的,不过这并不重要。但是毛胜想做这样的事情,低估了安南的情况,造成这样被动的情况。
才是朱祁镇最不能忍受的。
这一战,大明战死七百士卒,说起来这个损失。对于大明来说是九牛一毛。但是却将朱祁镇已经完成好的善后举动,全部打乱了。
对于安南的一切情况,都要重新评估了。
朱祁镇第一个感觉,就是要换将。
觉得这个毛胜老则老矣,却不是大将之才。但是随即朱祁镇就将这个念头打消了。无他,这个时候双方说不定就打起来了。
临阵换将,不管是换谁,都不是太合适的。
朱祁镇想到这里,二话不说,口述一封安抚的圣旨,令内阁立即拟诏,发给毛胜。表示他大明皇帝对征南将军毛胜一切行为的支持,安抚毛胜,胜负乃兵家常事,无须自责,前线之事,都由毛胜节制。
之前对打不打,朱祁镇还是有些犹豫的,为防止在战和大事上,脱出朱祁镇的控制。朱祁镇对广西方面人事安排,并没有向战事方面倾斜。
而此刻,朱祁镇预感打一仗已经不可避免了。
于是就放开了所有的限制,不管对毛胜满意不满意,都要达成前线专将权的目的。至于打赢打输在事后在说。
另外朱祁镇立即召见内阁会议。
甚至不顾天色已晚,准备挑灯夜战,也要将这一件事情马上敲定。毕竟说不定这个时候,前线已经交上刀兵了。
如果
北京的政策不能立即转变,对这一场战事有不好的影响。
等所有大臣都到了武英殿之中,一根根手臂粗的牛油蜡烛,就好像是林立的甲士一般,与甲士的铁甲相互反光,将武英殿之中,照耀通明。
但是第一时间,大臣都没有说话。
无他,这事情太急了。
所有包括朱祁镇都没有准备,此刻正一分分看关系这一战的各方文书,东厂,锦衣卫,断事官,地方官,等等的。
很多渠道对这一件事情,还没有反应过来。再过一两天之后,决计有更详细更明确的关于这一战的奏疏汇总。
不过,此刻却等不了了。
朱祁镇咳嗽两声,说道:“诸位看得到差不多了,首辅,你先说说该怎么办?”
李贤说道:“臣以为当训斥安南使臣,令安南国主上奏,分辨此事,总好弄一个是非分明,才好下结论。”
李贤的态度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之中表明无疑,他希望在大明朝贡外交框架之内,解决掉这个问题,一句话,就是谈。
当然了,谈如果真谈不下来的时候,自然要用另外的办法。
只是李贤从骨子里都散发着四个字:“不想打仗。”
各种原因之前李贤已经说明了,即便是而今出现了这个预料之外的事情,李贤也不想改变初衷。
“陛下,事已如此,说什么都晚了。”杨洪说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黄氏为朝廷效力,而全家死难,朝廷如果轻易放过了安南,臣担心从此广西各土司畏惧安南,就要超过畏惧朝廷了。”
“如此一来,广西西南就不是朝廷所有了。”
杨洪说到了朱祁镇的心里面了。
这是朱祁镇第一个担心。
在大明与安南之间,其实夹杂着大量的土司,不管是大明这边,还是安南那一边,都是如此。
如果大明不对黄氏一家死难的情况,做出了反应。
那么将来大明在广西的土司体系,能不能维持下去,就是一个问题了。
“安南骄横已经非一日了,如果而今朝廷再退步,安南恐怕会得寸进尺,到时候就不是朝廷打安南了,而是安南北上了。”
“如此形式逆转,主动权就在对方手中了,朝廷终究不能,时时刻刻在广西驻守大军。”
同样是前线,但是对两国却是不一样的,安南这边前线就是安南的国门,近乎宣大对北京的重要性,根本就是以此立国,乃是半步也不能退让,一旦退让失去边境的天险。安南国都升龙城就会有危险。
毛胜轻敌了。
毛胜是先到了的黄氏,黄氏自然好生接待的。而安南军队后来到了,在南方山区,骑兵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代步工具,但是想法发挥出骑兵的战略优势,却是不可能的。
安南当时指挥的将领,到底是怎么想的。
明军这里并不知道。
他是不知道明军就在黄氏,甚至征南将军毛胜也在,还是知道了,依旧按照原计划发动了进攻。
但是他的突然袭击。实实在在让毛胜措不及防。
无他,安南军队的火器化程度非常之高,而且派往钦州黄氏的军队,由是安南的精锐军队,故而一开战,毛胜就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之下,承受了安南军队大量的火力打击。
在山地的情况之下,毛胜的骑兵根本跑不起来。明军也没有思想准备,毕竟大军都准备撤军了。
这种松懈的情况之下,明军损失相当之大。
不过毛胜毕竟是老将,稳得住阵脚,联合黄氏的家丁,开始反攻,毛胜亮出自己的大旗,然后带队直插安南军中。
当时安南军队也大吃一惊,被明军骑兵从中凿穿了。
但是安南军队的组织程度却不是一般军队能比的,毕竟现在的安南军队,几乎是在后黎朝一朝最高光的时刻。
面对明军数百骑兵反攻。
安南军队的阵势根本没有被击破。
或者说因为地势的原因,阵线也乱了,即便是阵型混乱的情况之下,安南士卒也没有选择后退,双方都陷入肉搏之中。
毛胜骑兵最大的问题,是山势起伏,地势所迫,马跑不起来。没有速度,纵然毛胜亲兵都是精锐,但是在这种混战之中,只是白白消耗而已。
更让毛胜失望的是。
黄氏的家兵连一会儿都没有坚持下去,就被安南军队给打崩了,黄氏纷纷投降。
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
毕竟黄氏这种地方土司有些兵力,不过是看家护院而已,指望他们有其他作用吗?
这一场小规模的战事,虽然不能说,将明军与安南军队最顶尖的精锐全部投入其中了。但是参与进去的各部,放在两国内部都能算得上精锐之列。
黄氏这些杂兵参与在这方面之中,不是分分秒秒被锤死,还有其他下场吗?
毛胜只能选择带着部下突围。
但是一路厮杀出来,只剩下三百
多骑,退往了钦州,随即带着兵马进驻防城。
如果事情到了这一地步,虽然明军吃了不小的亏,但是距离双方根结难解,还是有一点距离的。
但是安南接下来的举动,却让朱祁镇无法退步了。
黄氏一族,一个不留全部被安南人给杀了。
或许在安南方面看来,这是处置叛徒。但是在朱祁镇看来,如果朝廷不能为黄氏一族报仇,那么将来还有什么人为大明办事。
这是第一点。
其次一点,就是安南军队似乎一不做二不休,大军挺进凭祥州。
凭祥土司李成,向大军告急。
这就是朱祁镇前后接到的关系广西前线发生各种事情的奏疏。
朱祁镇看过之后,对于毛胜很是失望。
不管毛胜在奏疏之中怎么辩解,但是在朱祁镇看来,输了就是输了。毛胜作为朱祁镇任命的方面之将。
朱祁镇给了毛胜相当大自主权。
就好像毛胜想收复钦州七峒的举动,朱祁镇就不是事先知道的,不过这并不重要。但是毛胜想做这样的事情,低估了安南的情况,造成这样被动的情况。
才是朱祁镇最不能忍受的。
这一战,大明战死七百士卒,说起来这个损失。对于大明来说是九牛一毛。但是却将朱祁镇已经完成好的善后举动,全部打乱了。
对于安南的一切情况,都要重新评估了。
朱祁镇第一个感觉,就是要换将。
觉得这个毛胜老则老矣,却不是大将之才。但是随即朱祁镇就将这个念头打消了。无他,这个时候双方说不定就打起来了。
临阵换将,不管是换谁,都不是太合适的。
朱祁镇想到这里,二话不说,口述一封安抚的圣旨,令内阁立即拟诏,发给毛胜。表示他大明皇帝对征南将军毛胜一切行为的支持,安抚毛胜,胜负乃兵家常事,无须自责,前线之事,都由毛胜节制。
之前对打不打,朱祁镇还是有些犹豫的,为防止在战和大事上,脱出朱祁镇的控制。朱祁镇对广西方面人事安排,并没有向战事方面倾斜。
而此刻,朱祁镇预感打一仗已经不可避免了。
于是就放开了所有的限制,不管对毛胜满意不满意,都要达成前线专将权的目的。至于打赢打输在事后在说。
另外朱祁镇立即召见内阁会议。
甚至不顾天色已晚,准备挑灯夜战,也要将这一件事情马上敲定。毕竟说不定这个时候,前线已经交上刀兵了。
如果
北京的政策不能立即转变,对这一场战事有不好的影响。
等所有大臣都到了武英殿之中,一根根手臂粗的牛油蜡烛,就好像是林立的甲士一般,与甲士的铁甲相互反光,将武英殿之中,照耀通明。
但是第一时间,大臣都没有说话。
无他,这事情太急了。
所有包括朱祁镇都没有准备,此刻正一分分看关系这一战的各方文书,东厂,锦衣卫,断事官,地方官,等等的。
很多渠道对这一件事情,还没有反应过来。再过一两天之后,决计有更详细更明确的关于这一战的奏疏汇总。
不过,此刻却等不了了。
朱祁镇咳嗽两声,说道:“诸位看得到差不多了,首辅,你先说说该怎么办?”
李贤说道:“臣以为当训斥安南使臣,令安南国主上奏,分辨此事,总好弄一个是非分明,才好下结论。”
李贤的态度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之中表明无疑,他希望在大明朝贡外交框架之内,解决掉这个问题,一句话,就是谈。
当然了,谈如果真谈不下来的时候,自然要用另外的办法。
只是李贤从骨子里都散发着四个字:“不想打仗。”
各种原因之前李贤已经说明了,即便是而今出现了这个预料之外的事情,李贤也不想改变初衷。
“陛下,事已如此,说什么都晚了。”杨洪说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黄氏为朝廷效力,而全家死难,朝廷如果轻易放过了安南,臣担心从此广西各土司畏惧安南,就要超过畏惧朝廷了。”
“如此一来,广西西南就不是朝廷所有了。”
杨洪说到了朱祁镇的心里面了。
这是朱祁镇第一个担心。
在大明与安南之间,其实夹杂着大量的土司,不管是大明这边,还是安南那一边,都是如此。
如果大明不对黄氏一家死难的情况,做出了反应。
那么将来大明在广西的土司体系,能不能维持下去,就是一个问题了。
“安南骄横已经非一日了,如果而今朝廷再退步,安南恐怕会得寸进尺,到时候就不是朝廷打安南了,而是安南北上了。”
“如此形式逆转,主动权就在对方手中了,朝廷终究不能,时时刻刻在广西驻守大军。”
同样是前线,但是对两国却是不一样的,安南这边前线就是安南的国门,近乎宣大对北京的重要性,根本就是以此立国,乃是半步也不能退让,一旦退让失去边境的天险。安南国都升龙城就会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