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天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战

    董兴近乎胁迫一般将盘罗茶全带在身边,又整合占城军队,将占城所有的男人全部登记在册,服从大明官军的征召。

    这立即引起了反对。

    无他,正因为婆罗门教之中,人是分三流九等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如何能在同一支军队服役。

    甚至很多都不该做军队这样的事情。

    因为战斗是吠舍的事情。

    但是董兴哪里在乎这个,他只在乎自己的刀,城外安南军队陆陆续续的到达。看上去有十万之众,董兴心中压力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兵痞惹急了,从来不和人讲道理,一来这道理也讲不通,毕竟董兴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敌人打到城下了,有些人还不能登城防守。

    于是乎,董兴还没有杀安南军队,先杀了占城之中的人,一杀就是好几千人。

    其实如此不是海路断绝,董兴也未必会做的如此绝。

    顿时举城震惊,不敢有一丝返抗董兴。

    如此一来占城城中的所有人力物力才能为董兴所用。

    只是此刻黎思诚也到了占城城下。

    在占城城下,黎思诚一时间也有一丝丝迷醉之感。

    原因无他,打占城打的太顺利了。

    一路上黎思诚并没有做什么,而是事事听从丁列的指挥。

    但是即便如此,也给丁列免除了很多后顾之忧,当然了,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仗应该是丁列打的,功劳却都挂在黎思诚身上。

    一时间黎思诚的威望如日中天,一时间直追后黎太祖太宗了。

    这让黎思诚有一瞬间在做梦一般。

    他登基不过两年,却做到了很多列祖列宗没有做到的成就,比如力据北寇,大败占城,甚至再打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将占城王给擒拿在手了。

    这是结束两国数百年恩怨的大功劳。

    只是黎思诚意气风发的时候,丁列却泼来一盆冷水了。

    在黎思诚刚刚到了占城城下的时候,丁列就来求见了。见了黎思诚之后,立即跪倒第一句话就是请罪,说道:“臣怠误战机,请殿下恕罪。”

    黎思诚一时间不理解,立即说道:“丁公何处此言?”

    丁列说道:“殿下,这一仗打打到这里,已经算败了。”

    黎思诚更是不能理解是说道:“这是从何说起?”

    丁列说道:“因为臣已经探明,北寇有近两万人入了占城,而且从入城的车辙来看,他们带了大批量火器。”

    “有这两万人,占城

    难以攻克,只要我军大兵一撤,北寇就能以占城为根基,大举北上。”

    “臣------”

    一时间丁列说不下去了。

    黎思诚瞬间明白了。

    黎思诚为什么倾力南征,不是为了打占城,不是为了获取财富,也不是为了从占城之中割地,而是要改变安南的战略态势。

    拔掉大明在南方的一个立足点。

    毕竟而今安南整个北方防线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稳固的。

    唯一的战略漏洞就是南方了。

    南方多为平原,虽然沿海平原比较狭长,只需一两座城池就能卡死,但是每增加一个战略方向,对安南的消耗都是极大的。

    从战略上来看,安南打占城,不在于取得多少次战术的胜利,而是要让占城臣服。

    其实在大明决定不派兵之前,占城内外就已经忧心忡忡,很多人都动摇了,占城各大贵族放弃支援占城,其中就有很多黎思诚做的手段。

    但是有了大明直接的援助,就会立即变得不一样了。

    毕竟大明虽然多少年没有介入南洋地区了,但是大明在南洋地区也是一直有存在感的,这种存在感就是旧港,海商,南洋卫一起构成的。

    这三者之间构成一个贸易网络,连接南洋各国。

    这种影响力在关键时刻都会影响着很多人的决策,包括了占城贵族。

    黎思诚深知不知道,当这个小城传开,占城其他贵族到底会不会秉承原来的想法了。

    黎思诚说道:“丁公,这不是你的错,我大越国小民弱,怪不得丁公。”

    丁列这一系列战事打的,虽然有恃强凌弱的感觉。但是任谁也不能否定丁列的军事才华。

    只是一个将领有时候就受限于自己国家的国力。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说起来,二战时期德国的一些高级将领是不如英美同时期的将领吗?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国家的强弱。

    “殿下,事已如此。”吴士涟说道:“以臣之见,莫过封一占城王具占城旧地,如此一来两王相争,也能为我大越争取一点时间。”

    黎思诚说道:“那么占城就不打了?只要打下占城,一切都可以回复到原来的规划上。”

    丁列说道:“臣无能,臣已经数次观看占城防务,主持占城防务的明军将领乃是一员老将,臣没有看出多少破绽来。”

    “想要打下占城,非死上数万将士不可。”

    “而今却是万万不行的。”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丁列说不行,并非死不得数万将士,而是安南

    的国力如此,几乎每一个将士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特别是与大明之战的战事,正阴云密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落下雷霆。

    这个时候,安南实在是损伤不了如此元气。

    吴士涟说道:“我军不是有数万占城俘虏吗?册封一占城王,令他主持占城战事即可。”

    黎思诚听了,也知道吴士涟的办法,看似是变通之法,但是说到底,也是敷衍的办法。

    占城军的实力,本来就不强。

    而今又是败兵俘虏重组,能不能打得过原来的占城军,就是两可之见。让他们攻明军镇守的城池,想想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也只能如此了。

    黎思诚要的并不是胜利,而是一个体面的退场了。

    战事打到这一步,安南大军可以退场了。毕竟广宁海战的结果,也已经传来了,京师地区空虚的很。

    大军孤悬于南,又要顿兵于坚城之下,实在不是什么好兆头。

    黎思诚说道:“就这样办。”

    他有一些意兴阑珊。

    “殿下,还有一件事情要做。”吴士涟说道。

    “什么事情?”黎思诚说道。

    吴士涟大声说道:“借此大胜,祭祀天地,即皇帝位。”

    黎思诚听了,浑身一震,立即说道:“吴先生这合适吗?”

    如果说后黎一朝列代国主没有想过称帝的想法是不对的,但是想称帝是称帝,如果要称帝的话,他们就要面对一个阴影。

    这个阴影不是别的,就是大明。

    称帝就意味着脱离与大明的藩属关系。称帝很可能招到大明讨伐。

    黎思诚在历史上也是称帝的,是后黎一朝第一个称帝的国主。

    当然了,他也仅仅是关上门来自称而已。对大明还是原来的一套。

    不过大明未必不知道黎思诚称帝的事实,只是儒家士大夫们不愿意为了这区区名分小事,而动刀兵。

    自然是装着不知道而已。

    双方就达成了一个默契。

    就是我知道你知道但是装着不知道。与我知道你知道但是我要装着你不知道的事实。

    而此刻,吴士涟建议却不一样,却是在军中登基,这样的大事,是万万不可能瞒得过明军的,几乎是狠狠的一巴掌打在大明的脸杀上。

    所以黎思诚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一件事情合适吗?

    吴士涟说道:“殿下,没有比现在更合适的时候了,北寇大军压境,人心惶惶,非如此,不能镇国运,定人心。让北寇知道我大越不容小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