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灭此朝食
事到如今,征战南洋这一件事情,已经成为定局了。
太子心中怎么想也无法改变。
既然无法改变,他只能将这一件事情接下来,并且办的妥妥当当的。
朱祁镇听了太子如此说道:“怎么灭此朝食?”
太子沉吟片刻,心思流转,说道:“孩儿有缓急两策。”
朱祁镇说道:“说说。”
太子说道:“急策自然是现在就命令张懋带领嘉定之军与南洋水师共南下,攻淡目国。大军乘船而下,不过月余就能到淡目。淡目城临海而建。集我大明水路之师,可以一战而定。”
朱祁镇说道:“那缓策当如何?”
太子说道:“整兵经武,宣淡目不臣之罪,昭告南洋各国,令其出兵从征。大征淡目。”
朱祁镇眼睛之中,流漏出一丝欣赏的意思。说道:“你觉得当用急,还是用缓?”
太子说道:“自然是缓策,朝廷南征,非为一草芥之国,而是为南洋。正以此观南洋各国之向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太子胸中也是有韬略的。
只是有时候私心重了一些,毕竟是朱祁镇用心培养出来的继承人,或许算不上出类拔萃,但是最少在水平之上。
即便去了太子这一层身份,做一个朝廷重臣也是合格的。
缓急两策,看似急策是兵家要义所在,所谓兵贵神速,淡目之灭满者伯夷,兵锋近十载,军民皆疲。
大兵临之,一战而定。
自然是符合兵法之中,用最小代价,换最大的战果。
但是如果,用缓策。一来给了淡目一国准备时间。毕竟南洋精髓大半在爪哇岛上,人口稠密,盛产粮食。特别是有大量火山灰,土地肥沃,即便是在现代,爪哇岛也是印度尼西亚重要的水稻产区。
而在这个时代,粮食人口,就是国力的象征。
淡目国是小国,那是与大明相比的,如果单单论东南亚来说,吞并满者伯夷的淡目,妥妥南洋小霸主。
给淡目时间,自然是增加了大明征服淡目的难度。
二来,大明在南洋影响力很大是不假,但是真以为大明号令一出,南洋各国臣服?那就是异想天开了。
虽然这些国家都对大明称臣,但是前文也解释了,这种称臣更像是一种生意。朝贡贸易而已,而且一些口头便宜而已,真要大明进入南洋,各国未必心中服气。
征召各国士卒,标志着大明对南洋从影响力,到实质上控制的第一步,这么多国家,
未必都愿意。
说不定别的地方,还会惹出麻烦。
这是急策的弊端。
但是利弊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就看一个人是怎么看了。
急策的弊端,也是缓策的优点。
急策是军事上的最优解,而缓策是基于政治上的因素。
看似朝廷大张旗鼓,甚至打草惊蛇。但是却是分辨敌我的一个过程。
正如之前所言,大明从来是天朝,出兵是要大义的,绝对不能无罪而伐。虽然实在没有办法的话,也是可以用一些阴私手段的。
但是能不用,还是不用比较好。
这一次淡目灭大明藩属国,大明讨伐名正言顺。
大明作为宗主国,发动正义的战争,要求各藩属国出人出力出钱,也是基于君臣大义,无可挑剔。
即便之前大明朝贡贸易之中,从来没有对这些国家进行索取,甚至以厚往薄来的政策,厚待他们。这一次直接征召各国兵马,基本上是第一次对各国进行索取。
自然有人愿意有人不愿意。
朝廷如果只是每一个淡目国,这样做自然是将事情越闹越大,得不偿失。但是如果说朝廷的目的是整个南洋,正好分辨出谁是潜在的敌人。
毕竟,连朝廷这样正义的战争都不愿意支持,那就是与淡目私通,是叛臣。
太子对朱祁镇的心思揣摩到位。
朱祁镇而今并没有想要将南洋全部列入大明版图之中,非不愿,实不能也。南洋种种的情况,今后很长时间,就是好像汉唐时期的西域一般,虽然上面有朝廷统治,下面还有大量的国家从属。
这一次是借淡目国之灭,震慑整个南洋,如果有跳梁小丑出来对抗朝廷,自然也在征伐之列。
将所有反对者一扫而空,南洋就是大明的了。
太子深明这一点,所以,这一次他不怕大打。只怕打不大。
朱祁镇说道:“好,南洋远在千里之外,有一个缓急,朝廷也不可能立即派出援军,有前朝前车之鉴,这一次你多待些人去。”
朱祁镇沉吟片刻,说道:“怀恩。”
怀恩立即出列说道:“奴婢在。”
朱祁镇说道:“拟旨给内阁,太子挂征南大将军,总领两广交趾福建人马。令两广总督白昂为征南大将军长史。诏航海侯王英,平江伯陈锐,南宁侯毛锐,田州伯岑睿并南京京营五万,交趾,两广,福建各为卫所军,北洋南洋水师,皆从节制。”
怀恩立即说道:“是。”
怀恩立即下去,片刻之后,就将这
些内容整理成文。
朱祁镇看过之后,从身上翻出一个印章,盖了上去,却是朱祁镇的私印。
这样的任命太过重大,重大到朱祁镇不与留在北京的内阁通气都不行。而且他这一次出来,并没有将二十四方玉玺带来。
大多数时候都用这一方私印。
王英乃是老将,打仗或许不大行,但是资历老,大明南北洋水师都是他的徒子徒孙,而且他祖上就是郑和的副使王景。对南洋的情况很了解。
而且这一次南洋抵定之后,一够封一个国公,之后就该致仕了。也该发挥余热了。
平江伯陈锐乃是正统勋贵们推出来分王英之权的后起之秀,就是当初跟随于谦治水的平江伯陈豫的儿子。
是少壮派,武学出身,苗根正红。
这一老一少,代表了水师之中全部势力。
而毛锐所部大多是南方出身的将士,虽然南方人未必适应热带的气候,但是怎也要比北方人更适应吧。
而田州伯岑睿,自然是在广西土司改土归流之中,向朝廷积极靠拢的岑家家主。很多土司家族到了北京之后,因为教育家底的原因,很快就变成很普通的闲散勋贵,每年领一些俸禄之外,其余的事情都办不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土司都这样的。
比如岑睿。
而今的岑睿已经是大明一员实权将领了。
而且为了安抚土司,岑睿还在交趾带兵,所带的都是广西狼兵为底子打造的军队。岑睿被重用,虽然有朝廷安抚土司的意思,但也有岑睿自己的能力。
这也是亲父子。
朱祁镇一声令下,将大明四个省,千万百姓,几十万水陆大军全部给太子。
这也是朱祁镇对太子的最大的一次考试了。
如果太子能将这一件事情办下来,那么当一个皇帝应该不会出什么大错了。
毕竟南洋之战,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之战,也是一场政治战。
朱祁镇说道:“朕先从商税之中,还有内库之中,拔给你两百万两,暂且充为军费,之后的军费由户部拨付。此事就交给你了,好生去准备吧。”
几十万大军,天南地北,还有各路人马聚集在一起,比如王英此刻他在北京当枢密副使,也算是大明高官之一。
单单是将人手聚集到一起,就要几个月时间。
大战之前的准备,真是需要好些事情要做,几个月估计还下不来。
太子也知道其中轻重,立即说道:“孩儿明白。只是如此孩儿就不能陪在父皇身边了,孩儿------”
太子心中怎么想也无法改变。
既然无法改变,他只能将这一件事情接下来,并且办的妥妥当当的。
朱祁镇听了太子如此说道:“怎么灭此朝食?”
太子沉吟片刻,心思流转,说道:“孩儿有缓急两策。”
朱祁镇说道:“说说。”
太子说道:“急策自然是现在就命令张懋带领嘉定之军与南洋水师共南下,攻淡目国。大军乘船而下,不过月余就能到淡目。淡目城临海而建。集我大明水路之师,可以一战而定。”
朱祁镇说道:“那缓策当如何?”
太子说道:“整兵经武,宣淡目不臣之罪,昭告南洋各国,令其出兵从征。大征淡目。”
朱祁镇眼睛之中,流漏出一丝欣赏的意思。说道:“你觉得当用急,还是用缓?”
太子说道:“自然是缓策,朝廷南征,非为一草芥之国,而是为南洋。正以此观南洋各国之向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太子胸中也是有韬略的。
只是有时候私心重了一些,毕竟是朱祁镇用心培养出来的继承人,或许算不上出类拔萃,但是最少在水平之上。
即便去了太子这一层身份,做一个朝廷重臣也是合格的。
缓急两策,看似急策是兵家要义所在,所谓兵贵神速,淡目之灭满者伯夷,兵锋近十载,军民皆疲。
大兵临之,一战而定。
自然是符合兵法之中,用最小代价,换最大的战果。
但是如果,用缓策。一来给了淡目一国准备时间。毕竟南洋精髓大半在爪哇岛上,人口稠密,盛产粮食。特别是有大量火山灰,土地肥沃,即便是在现代,爪哇岛也是印度尼西亚重要的水稻产区。
而在这个时代,粮食人口,就是国力的象征。
淡目国是小国,那是与大明相比的,如果单单论东南亚来说,吞并满者伯夷的淡目,妥妥南洋小霸主。
给淡目时间,自然是增加了大明征服淡目的难度。
二来,大明在南洋影响力很大是不假,但是真以为大明号令一出,南洋各国臣服?那就是异想天开了。
虽然这些国家都对大明称臣,但是前文也解释了,这种称臣更像是一种生意。朝贡贸易而已,而且一些口头便宜而已,真要大明进入南洋,各国未必心中服气。
征召各国士卒,标志着大明对南洋从影响力,到实质上控制的第一步,这么多国家,
未必都愿意。
说不定别的地方,还会惹出麻烦。
这是急策的弊端。
但是利弊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就看一个人是怎么看了。
急策的弊端,也是缓策的优点。
急策是军事上的最优解,而缓策是基于政治上的因素。
看似朝廷大张旗鼓,甚至打草惊蛇。但是却是分辨敌我的一个过程。
正如之前所言,大明从来是天朝,出兵是要大义的,绝对不能无罪而伐。虽然实在没有办法的话,也是可以用一些阴私手段的。
但是能不用,还是不用比较好。
这一次淡目灭大明藩属国,大明讨伐名正言顺。
大明作为宗主国,发动正义的战争,要求各藩属国出人出力出钱,也是基于君臣大义,无可挑剔。
即便之前大明朝贡贸易之中,从来没有对这些国家进行索取,甚至以厚往薄来的政策,厚待他们。这一次直接征召各国兵马,基本上是第一次对各国进行索取。
自然有人愿意有人不愿意。
朝廷如果只是每一个淡目国,这样做自然是将事情越闹越大,得不偿失。但是如果说朝廷的目的是整个南洋,正好分辨出谁是潜在的敌人。
毕竟,连朝廷这样正义的战争都不愿意支持,那就是与淡目私通,是叛臣。
太子对朱祁镇的心思揣摩到位。
朱祁镇而今并没有想要将南洋全部列入大明版图之中,非不愿,实不能也。南洋种种的情况,今后很长时间,就是好像汉唐时期的西域一般,虽然上面有朝廷统治,下面还有大量的国家从属。
这一次是借淡目国之灭,震慑整个南洋,如果有跳梁小丑出来对抗朝廷,自然也在征伐之列。
将所有反对者一扫而空,南洋就是大明的了。
太子深明这一点,所以,这一次他不怕大打。只怕打不大。
朱祁镇说道:“好,南洋远在千里之外,有一个缓急,朝廷也不可能立即派出援军,有前朝前车之鉴,这一次你多待些人去。”
朱祁镇沉吟片刻,说道:“怀恩。”
怀恩立即出列说道:“奴婢在。”
朱祁镇说道:“拟旨给内阁,太子挂征南大将军,总领两广交趾福建人马。令两广总督白昂为征南大将军长史。诏航海侯王英,平江伯陈锐,南宁侯毛锐,田州伯岑睿并南京京营五万,交趾,两广,福建各为卫所军,北洋南洋水师,皆从节制。”
怀恩立即说道:“是。”
怀恩立即下去,片刻之后,就将这
些内容整理成文。
朱祁镇看过之后,从身上翻出一个印章,盖了上去,却是朱祁镇的私印。
这样的任命太过重大,重大到朱祁镇不与留在北京的内阁通气都不行。而且他这一次出来,并没有将二十四方玉玺带来。
大多数时候都用这一方私印。
王英乃是老将,打仗或许不大行,但是资历老,大明南北洋水师都是他的徒子徒孙,而且他祖上就是郑和的副使王景。对南洋的情况很了解。
而且这一次南洋抵定之后,一够封一个国公,之后就该致仕了。也该发挥余热了。
平江伯陈锐乃是正统勋贵们推出来分王英之权的后起之秀,就是当初跟随于谦治水的平江伯陈豫的儿子。
是少壮派,武学出身,苗根正红。
这一老一少,代表了水师之中全部势力。
而毛锐所部大多是南方出身的将士,虽然南方人未必适应热带的气候,但是怎也要比北方人更适应吧。
而田州伯岑睿,自然是在广西土司改土归流之中,向朝廷积极靠拢的岑家家主。很多土司家族到了北京之后,因为教育家底的原因,很快就变成很普通的闲散勋贵,每年领一些俸禄之外,其余的事情都办不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土司都这样的。
比如岑睿。
而今的岑睿已经是大明一员实权将领了。
而且为了安抚土司,岑睿还在交趾带兵,所带的都是广西狼兵为底子打造的军队。岑睿被重用,虽然有朝廷安抚土司的意思,但也有岑睿自己的能力。
这也是亲父子。
朱祁镇一声令下,将大明四个省,千万百姓,几十万水陆大军全部给太子。
这也是朱祁镇对太子的最大的一次考试了。
如果太子能将这一件事情办下来,那么当一个皇帝应该不会出什么大错了。
毕竟南洋之战,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之战,也是一场政治战。
朱祁镇说道:“朕先从商税之中,还有内库之中,拔给你两百万两,暂且充为军费,之后的军费由户部拨付。此事就交给你了,好生去准备吧。”
几十万大军,天南地北,还有各路人马聚集在一起,比如王英此刻他在北京当枢密副使,也算是大明高官之一。
单单是将人手聚集到一起,就要几个月时间。
大战之前的准备,真是需要好些事情要做,几个月估计还下不来。
太子也知道其中轻重,立即说道:“孩儿明白。只是如此孩儿就不能陪在父皇身边了,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