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张懋请战
广东白云山一处别院处。
按理说,皇帝在外,要么住官府,要么住各地宗室的王宫。
太子与两广总督白昂之间的关系理清,太子自然不愿意去官府住,好像是要喧宾夺主一般,故而就在白云山下一处别院。
这一处别院说起来,也不是太子的,乃是重庆公主所有的。
这也算是合乎规矩。
此刻太子接到南洋情报,可谓惊怒非常。
说实话,大明对南洋,不,乃是对除却大明之外的其他地方,都是用鼻孔子看人的。大明自然是天朝上国,其余的国家都是藩属蛮夷而已。
太子对这一次南征,可能遇见一些反抗,其实心中也是有数的。
在他想来,不过一二不逊之臣而已。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南洋几个主要国家几乎都反对朝廷。
淡目,满刺加,渤泥,还有一直被旧港牵制的亚齐,四个回回国家抱团了。这种情况,让太子根本想不到。
特别是,满刺加。
大明对满刺加可谓厚矣。
不说起扶持他立国之事,即便是现在,郑和下西洋设立了四个官场,其中一个就在满刺加。所以满刺加与朝廷之间的关系,向来是不错的。
在太子的印象之中,满刺加国王也是一个很会做事的人。
怎么也想不到,满刺加的决裂会如此果决。
此刻,太子得到的消息,也仅仅是满刺加斩使,并进攻旧港。至于其他更详细的信息,还要等后面的消息。
但即便如此,太子心中就已经压不住火了。
这与他想象的完全不同。几乎完全超出的掌控之中。
太子先封锁消息,立即召见刘大夏与张懋一文一武密议。商量出一个对策出来。
面对这个难题张懋立即说道:“殿下不能等了,必须先发至人。旧港与南洋卫必须保住一个,否则朝廷大军到了南洋,连一个囤积粮草,补充淡水的地方都没有,如何与南洋各国大战。”
海战首先的问题,是找到对方。
毕竟大海茫茫,这个时代又没有雷达与无线电,船只隔开数里,就能在海面之上擦肩而过。
而大海之上数里的距离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到了交战海域,最好有一处可以容纳船只修整的地方。
这个战争规律,即便是到了铁甲舰时代,也是适用。即便战舰可以是核动力,人总不可能无限续航。
如果之前打淡目的话,根
本不用考虑这个因素。
首先旧港的港口物资,都可以供大军所用,其次,朝廷也是将满刺加划到自己一边的。
但是而今这个局面却大大不妙了。
如果旧港被打掉,南洋卫也失陷。
朝廷在南洋的根基就没有了。
当然了。
这样的情况,并非不能打,无非是困难一些而已。
但是张懋比寻常人更明白旧港之所以能坚持到这个时候的原因,不就是北京那一位砸内库银子撑下来的?
如果太子主持南洋战事,仗还没有打。
先失去了皇帝保下几十年的旧港?让外人怎么看?
而且如此一来,战事困顿,想要速战速决,是绝对不可能了。太子却不知道在南洋拖上多久?
但是这个意见,刘大夏并不同意。
刘大夏说道:“殿下,这一次征南之议,已经御前定策了。而今音犹在耳,就变更计划,让陛下怎么想?”
“臣以为,当急报南京,战和大事情陛下决断。”
刘大夏一切政治意图,都以太子继位为第一选择。
所以,南洋的战事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在皇帝心里留一个好印象。
在处理所有事物的时候,他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就是皇帝是怎么想的?
英国公张懋说道:“如果殿下迁延战事,当断不断,臣才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陛下想要殿下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君主,殿下心中也是明白的。”
太子听了张懋这一句话,心中一亮,想起他成年之后,天南地北的跑,从最底层的小吏,到而今,经过的事情,本朝那一个太子都没有经历过。
虽然太子对于皇帝将自己放在南洋,不能入京,心中颇有微词。但他也能隐隐约约的猜到皇帝的心思。
皇帝想要的并不是一个听话的太子,而是一个能独挡一面的储君。
太子立即下定决心,说道:“好,南洋之事,事不宜迟,自然是要救的,但是怎么救?”太子立即看见了英国公张懋。
如果说刘大夏乃是太子的文胆,那么英国公张懋就是太子的武胆,如果说太子上一点军事上的东西都不懂,那也是假的。但很多时候,太子都仰仗张懋的计谋。
张懋沉吟片刻,说道:“而今再过一月有余,信风就要过去了。所以出兵的决策,一定要一个月之内,如此来说,人数就不能太多,而且东北风,转西南风之后,朝廷再想支援就比较慢了。”
“所以,第一支援军必须要有所作为,
还要在南洋打上一场胜仗,巩固南洋卫。”
“此事,臣交给别人不放心,臣愿意带兵南下。”
大明海战也没有什么名将。倒不是说大明水师之中素质很差,而是大明水师没有敌人。
对,没有敌人,谁与谁打?
大明水师这么多年,花了朝廷大笔银子,最大的作用不过是当运粮队,运输从江南到北京的粮食,或者绕道朝鲜,将山东的粮食运到海西,还有就是支援日本战事,将海东的粮食运输到日本。
即便有实战的经验的水师,他们的经验更多是上岸陆战。而不是海面上水战。
此刻战事紧急片刻也耽搁不得。
也不可能让在泉州的王英出兵了。
太子麾下水战将领,有实战经验的人,不过是南洋水师统领黄萧养,与太子的亲信汪直两人而已。
黄萧养当初统率松花江水师参与了肇州之战,挫败也先,也算是有功之臣,后跟随王英参与了安南之战,但是水师的功劳并不大,而今已经年老,但是功劳还是差一点,不能封爵。
估计黄萧养如果死了,朝廷会赠一个爵位。不过那是死后的待遇了。
他倒是经验丰富,也掌控南洋水师多年了。只是黄萧养在很多战事之中,都是承担副将的,很少有方面之任,并有杰出的战果。
毕竟水师的战绩比较少,并不能说这位老将就没有这个能力了。
只是南洋情况不明,此去南洋不仅仅是要打海战,还要打人心之战,否则朝廷硬攻下来,且不说朝廷损失如何,单单战火过后,南洋成为一片白地,这是朝廷所想要的吗?
所以,张懋觉得其中合纵连横,拉拢分化之道,却不是这位老将所擅长的。更不要说,其中很多权限,比如许诺很多当地人各种官衔的权力,黄萧养就不会有。
至于汪直,大藤峡出身,太子宫中独宠那位汪贵人的弟弟。少年轻狂,参与了爪哇之战,还有些战绩,年纪稍大一点,倒是沉稳多了。
张懋觉得汪直是一员将才。也算是贵戚出身,只是毕竟年纪小,才二十多岁。南洋方面大事,张懋怎么可以放在这个人手中。
万一坏了朝廷大事,坏了太子大事该怎么办?
张懋想来想去,也只有自己走一趟了。想到这里他心中也有几分跃跃欲试。这些年来,张懋更多是承担太子的军事参谋,很少亲自上战场了。
此刻他甚至有些想念战场之上的硝烟味与血腥味了。
他毕竟是张玉的孙子,张辅的儿子。有些东西深入骨髓的。
按理说,皇帝在外,要么住官府,要么住各地宗室的王宫。
太子与两广总督白昂之间的关系理清,太子自然不愿意去官府住,好像是要喧宾夺主一般,故而就在白云山下一处别院。
这一处别院说起来,也不是太子的,乃是重庆公主所有的。
这也算是合乎规矩。
此刻太子接到南洋情报,可谓惊怒非常。
说实话,大明对南洋,不,乃是对除却大明之外的其他地方,都是用鼻孔子看人的。大明自然是天朝上国,其余的国家都是藩属蛮夷而已。
太子对这一次南征,可能遇见一些反抗,其实心中也是有数的。
在他想来,不过一二不逊之臣而已。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南洋几个主要国家几乎都反对朝廷。
淡目,满刺加,渤泥,还有一直被旧港牵制的亚齐,四个回回国家抱团了。这种情况,让太子根本想不到。
特别是,满刺加。
大明对满刺加可谓厚矣。
不说起扶持他立国之事,即便是现在,郑和下西洋设立了四个官场,其中一个就在满刺加。所以满刺加与朝廷之间的关系,向来是不错的。
在太子的印象之中,满刺加国王也是一个很会做事的人。
怎么也想不到,满刺加的决裂会如此果决。
此刻,太子得到的消息,也仅仅是满刺加斩使,并进攻旧港。至于其他更详细的信息,还要等后面的消息。
但即便如此,太子心中就已经压不住火了。
这与他想象的完全不同。几乎完全超出的掌控之中。
太子先封锁消息,立即召见刘大夏与张懋一文一武密议。商量出一个对策出来。
面对这个难题张懋立即说道:“殿下不能等了,必须先发至人。旧港与南洋卫必须保住一个,否则朝廷大军到了南洋,连一个囤积粮草,补充淡水的地方都没有,如何与南洋各国大战。”
海战首先的问题,是找到对方。
毕竟大海茫茫,这个时代又没有雷达与无线电,船只隔开数里,就能在海面之上擦肩而过。
而大海之上数里的距离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到了交战海域,最好有一处可以容纳船只修整的地方。
这个战争规律,即便是到了铁甲舰时代,也是适用。即便战舰可以是核动力,人总不可能无限续航。
如果之前打淡目的话,根
本不用考虑这个因素。
首先旧港的港口物资,都可以供大军所用,其次,朝廷也是将满刺加划到自己一边的。
但是而今这个局面却大大不妙了。
如果旧港被打掉,南洋卫也失陷。
朝廷在南洋的根基就没有了。
当然了。
这样的情况,并非不能打,无非是困难一些而已。
但是张懋比寻常人更明白旧港之所以能坚持到这个时候的原因,不就是北京那一位砸内库银子撑下来的?
如果太子主持南洋战事,仗还没有打。
先失去了皇帝保下几十年的旧港?让外人怎么看?
而且如此一来,战事困顿,想要速战速决,是绝对不可能了。太子却不知道在南洋拖上多久?
但是这个意见,刘大夏并不同意。
刘大夏说道:“殿下,这一次征南之议,已经御前定策了。而今音犹在耳,就变更计划,让陛下怎么想?”
“臣以为,当急报南京,战和大事情陛下决断。”
刘大夏一切政治意图,都以太子继位为第一选择。
所以,南洋的战事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在皇帝心里留一个好印象。
在处理所有事物的时候,他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就是皇帝是怎么想的?
英国公张懋说道:“如果殿下迁延战事,当断不断,臣才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陛下想要殿下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君主,殿下心中也是明白的。”
太子听了张懋这一句话,心中一亮,想起他成年之后,天南地北的跑,从最底层的小吏,到而今,经过的事情,本朝那一个太子都没有经历过。
虽然太子对于皇帝将自己放在南洋,不能入京,心中颇有微词。但他也能隐隐约约的猜到皇帝的心思。
皇帝想要的并不是一个听话的太子,而是一个能独挡一面的储君。
太子立即下定决心,说道:“好,南洋之事,事不宜迟,自然是要救的,但是怎么救?”太子立即看见了英国公张懋。
如果说刘大夏乃是太子的文胆,那么英国公张懋就是太子的武胆,如果说太子上一点军事上的东西都不懂,那也是假的。但很多时候,太子都仰仗张懋的计谋。
张懋沉吟片刻,说道:“而今再过一月有余,信风就要过去了。所以出兵的决策,一定要一个月之内,如此来说,人数就不能太多,而且东北风,转西南风之后,朝廷再想支援就比较慢了。”
“所以,第一支援军必须要有所作为,
还要在南洋打上一场胜仗,巩固南洋卫。”
“此事,臣交给别人不放心,臣愿意带兵南下。”
大明海战也没有什么名将。倒不是说大明水师之中素质很差,而是大明水师没有敌人。
对,没有敌人,谁与谁打?
大明水师这么多年,花了朝廷大笔银子,最大的作用不过是当运粮队,运输从江南到北京的粮食,或者绕道朝鲜,将山东的粮食运到海西,还有就是支援日本战事,将海东的粮食运输到日本。
即便有实战的经验的水师,他们的经验更多是上岸陆战。而不是海面上水战。
此刻战事紧急片刻也耽搁不得。
也不可能让在泉州的王英出兵了。
太子麾下水战将领,有实战经验的人,不过是南洋水师统领黄萧养,与太子的亲信汪直两人而已。
黄萧养当初统率松花江水师参与了肇州之战,挫败也先,也算是有功之臣,后跟随王英参与了安南之战,但是水师的功劳并不大,而今已经年老,但是功劳还是差一点,不能封爵。
估计黄萧养如果死了,朝廷会赠一个爵位。不过那是死后的待遇了。
他倒是经验丰富,也掌控南洋水师多年了。只是黄萧养在很多战事之中,都是承担副将的,很少有方面之任,并有杰出的战果。
毕竟水师的战绩比较少,并不能说这位老将就没有这个能力了。
只是南洋情况不明,此去南洋不仅仅是要打海战,还要打人心之战,否则朝廷硬攻下来,且不说朝廷损失如何,单单战火过后,南洋成为一片白地,这是朝廷所想要的吗?
所以,张懋觉得其中合纵连横,拉拢分化之道,却不是这位老将所擅长的。更不要说,其中很多权限,比如许诺很多当地人各种官衔的权力,黄萧养就不会有。
至于汪直,大藤峡出身,太子宫中独宠那位汪贵人的弟弟。少年轻狂,参与了爪哇之战,还有些战绩,年纪稍大一点,倒是沉稳多了。
张懋觉得汪直是一员将才。也算是贵戚出身,只是毕竟年纪小,才二十多岁。南洋方面大事,张懋怎么可以放在这个人手中。
万一坏了朝廷大事,坏了太子大事该怎么办?
张懋想来想去,也只有自己走一趟了。想到这里他心中也有几分跃跃欲试。这些年来,张懋更多是承担太子的军事参谋,很少亲自上战场了。
此刻他甚至有些想念战场之上的硝烟味与血腥味了。
他毕竟是张玉的孙子,张辅的儿子。有些东西深入骨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