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四章 离间之计
李岩站在城头,神色稍显振奋,他遥指前方道:“顾先生,请看那边,那条南北而行的巨大白带便是京杭运河。隋炀帝耗穷国力,修建此河,成为后世之人攻讦其暴政的罪证之一。但近千年来,南粮北运,货物集散却多仰仗此河。一代人的辛苦换来了沿河无数城市近千年的繁荣,而成就此河的炀帝却以暴君身份留在青史之间,说来也真是可笑。顾先生,你说后世之人又会如何评价我等?”
顾君恩淡淡笑道:“顾某不如制将军想的那么长远,而且对后世的评价也不太关心。但自古以来,成王败寇。此时,我们承天应命,在新顺王麾下效力,以推翻暴明为任。如若将来我们失败了,我们这些人就是乱臣贼子;而如若我们最终助新顺王创建新朝,后世就会把我们当成解民于危难的从龙之臣,一番溢美之词定不会少。”
李岩击掌笑道:“还是顾先生看的明白。”
顾君恩轻轻的摆了摆手道:“制将军如此说,倒令顾某汗颜了,不过顾某却有一个小小的疑问。此时,我军出兵襄阳在即,而制将军也一直在谋划此事。但在此紧急之时,为何你却突然从襄阳前线来到这济宁城?”
李自成称新顺王之后,李岩被封为制将军,独统一军。按照分属,本应归于武将一系。但因为他多谋善断,熟知天下大势,闯军的军政大策多由其制定实施。因而,虽然李岩投靠李自成虽晚,却逐渐成为其手下的第一谋士。
除此之外,牛金星被封王府丞相,宋献策被封开国大军师。这三人,牛金星主管政务;宋献策通过编造各种箴言凝聚军心;而李岩则在军略方面总体策划。他们三人逐渐成为李自成左膀右臂,也是整个闯军的统治核心。
而相比之下,较早投靠李自成,起初被誉为闯军第一谋士的顾君恩的表现则稍显黯淡。虽然李自成仍旧信任他,但顾君恩知道自己能力不如李岩。如若再不做出一些成绩,终有一日将会彻底被边缘化。毕竟,双方所擅长的方面都是军略谋划。
不久前,李过击败袁时中,占领商丘,后又逼降驻兵睢州的河南总兵许定国。李自成子在夺取整个豫西后,明显透露出想要通过阻断运河以逼迫孙传庭出陕西。在这个时候,顾君恩主动请缨,向李自成请求由自己专门负责此事。
顾君恩的这一举动,明显有与李岩争锋之意。
这些日子,顾君恩殚精竭虑,处处谋划。而在事情即将成功之时,李岩却突然来到了济宁。虽然通过以前的接触和交往,顾君恩不觉得李岩是那种贪功夺利之人。但李岩的前来,仍然让顾君恩心底感到十分不舒服。毕竟李岩在这里,这份兵不血刃夺取济宁的荣耀将不再属于他一个人。
李岩从顾君恩的话语感到了对方的不快,但他心中也有一些无奈。
为了逼迫孙传庭尽早出陕西,李自成同时实行了北伐和东进两个策略。前者是从南阳出兵,攻取襄阳,进逼荆州,以威胁大明的粮仓湖广。而后者则是以归德府为基地,渡过黄河进入兖州,占领运河之上的一二城池,以阻断南粮北运的途径。
两个方略以攻取襄阳为主,这正是李岩所负责的。他这次回到豫东,正是向李自成禀告事情实施的进展。但刚到中途,他便从刘芳亮那里得知顾君恩已经与刘泽清达成了协议。他细思之下,觉得这是一个彻底消除东线明军的机会,便绕道前来济宁。
顾君恩所想,李岩并非不知。但他心中实在太希望促成此事,此刻也顾忌不了那么多了。
李岩弯身行礼道:“顾先生,在我军攻下归德之后,您主动请缨,以身犯险,孤身前去刘泽清大营。此等胆气,令李某佩服万分。此时,我军成功渡过黄河,兵不血刃拿下济宁,这一切都得益于顾先生谋划得当。这等经历和功绩,在李某看来,不仅惊心动魄,更是令人神往万分。就这一点,足以令李某自愧不如。”
成功夺下济宁确实是顾君恩觉得是自己的一个绝妙谋划,此时听到李岩的称赞,他脸上顿时露出满意的笑容。拱手谦让道:“林泉谬赞了。我这点微末智略,怎能和你相提并论。”
李岩看顾君恩脸带笑意,继续说道:“襄阳前线已经谋划得当,我本欲返回汴京向新顺王详禀此事。但路中听闻顾先生的谋划之后,心中暗叹先生大才,故而前来请教一番。还有就是李某感觉在先生已经成功与刘泽清达成协议之后,可以趁机再施行一个离间之计,以使刘泽清在我军与孙传庭大军决战之时,不再兴兵西犯。”
李岩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才道:“当然,这一切计划都是先生的谋划,和旁人无关。而李某前来,只是顺道而已。”李岩语气谦恭,不像强迫,更类似于祈求。
顾君恩并非愚蠢之徒,从豫西转到豫东,要返回开封的李岩,怎么顺道能顺到济宁来?他明白李岩这样说,只是为了显示自己没有争功之意。而李岩所说的离间之计,明显是离间刘泽清和大明朝廷,这个顾君恩并非没有想过。但刘泽清毕竟为大明右都督,即使犯有小错,明廷对其也会多加容忍。一个简单的离间之计真能使刘泽清枉顾明廷命令,不再出兵支援将来出陕西的孙传庭。对于这点,顾君恩十分好奇。
他沉思了一会,最终抬头看着李岩笑道:“林泉,你我都是为新顺王效力。有什么建策,你就直说。如若真能达到你所说的效果,我必会全力支持。”
李岩听顾君恩同意,心中长舒了一口气,拱手道:“实际上此计也十分简单。就是疑其心,继而惊其胆魄,然后不断扩大刘泽清和明廷之间的隔阂,让其不得不拥兵以自守。但此计需要一个药引,听说我军俘虏了一名明廷参将刘孔和,不知能否先让李某见上一面。”
顾君恩淡淡笑道:“顾某不如制将军想的那么长远,而且对后世的评价也不太关心。但自古以来,成王败寇。此时,我们承天应命,在新顺王麾下效力,以推翻暴明为任。如若将来我们失败了,我们这些人就是乱臣贼子;而如若我们最终助新顺王创建新朝,后世就会把我们当成解民于危难的从龙之臣,一番溢美之词定不会少。”
李岩击掌笑道:“还是顾先生看的明白。”
顾君恩轻轻的摆了摆手道:“制将军如此说,倒令顾某汗颜了,不过顾某却有一个小小的疑问。此时,我军出兵襄阳在即,而制将军也一直在谋划此事。但在此紧急之时,为何你却突然从襄阳前线来到这济宁城?”
李自成称新顺王之后,李岩被封为制将军,独统一军。按照分属,本应归于武将一系。但因为他多谋善断,熟知天下大势,闯军的军政大策多由其制定实施。因而,虽然李岩投靠李自成虽晚,却逐渐成为其手下的第一谋士。
除此之外,牛金星被封王府丞相,宋献策被封开国大军师。这三人,牛金星主管政务;宋献策通过编造各种箴言凝聚军心;而李岩则在军略方面总体策划。他们三人逐渐成为李自成左膀右臂,也是整个闯军的统治核心。
而相比之下,较早投靠李自成,起初被誉为闯军第一谋士的顾君恩的表现则稍显黯淡。虽然李自成仍旧信任他,但顾君恩知道自己能力不如李岩。如若再不做出一些成绩,终有一日将会彻底被边缘化。毕竟,双方所擅长的方面都是军略谋划。
不久前,李过击败袁时中,占领商丘,后又逼降驻兵睢州的河南总兵许定国。李自成子在夺取整个豫西后,明显透露出想要通过阻断运河以逼迫孙传庭出陕西。在这个时候,顾君恩主动请缨,向李自成请求由自己专门负责此事。
顾君恩的这一举动,明显有与李岩争锋之意。
这些日子,顾君恩殚精竭虑,处处谋划。而在事情即将成功之时,李岩却突然来到了济宁。虽然通过以前的接触和交往,顾君恩不觉得李岩是那种贪功夺利之人。但李岩的前来,仍然让顾君恩心底感到十分不舒服。毕竟李岩在这里,这份兵不血刃夺取济宁的荣耀将不再属于他一个人。
李岩从顾君恩的话语感到了对方的不快,但他心中也有一些无奈。
为了逼迫孙传庭尽早出陕西,李自成同时实行了北伐和东进两个策略。前者是从南阳出兵,攻取襄阳,进逼荆州,以威胁大明的粮仓湖广。而后者则是以归德府为基地,渡过黄河进入兖州,占领运河之上的一二城池,以阻断南粮北运的途径。
两个方略以攻取襄阳为主,这正是李岩所负责的。他这次回到豫东,正是向李自成禀告事情实施的进展。但刚到中途,他便从刘芳亮那里得知顾君恩已经与刘泽清达成了协议。他细思之下,觉得这是一个彻底消除东线明军的机会,便绕道前来济宁。
顾君恩所想,李岩并非不知。但他心中实在太希望促成此事,此刻也顾忌不了那么多了。
李岩弯身行礼道:“顾先生,在我军攻下归德之后,您主动请缨,以身犯险,孤身前去刘泽清大营。此等胆气,令李某佩服万分。此时,我军成功渡过黄河,兵不血刃拿下济宁,这一切都得益于顾先生谋划得当。这等经历和功绩,在李某看来,不仅惊心动魄,更是令人神往万分。就这一点,足以令李某自愧不如。”
成功夺下济宁确实是顾君恩觉得是自己的一个绝妙谋划,此时听到李岩的称赞,他脸上顿时露出满意的笑容。拱手谦让道:“林泉谬赞了。我这点微末智略,怎能和你相提并论。”
李岩看顾君恩脸带笑意,继续说道:“襄阳前线已经谋划得当,我本欲返回汴京向新顺王详禀此事。但路中听闻顾先生的谋划之后,心中暗叹先生大才,故而前来请教一番。还有就是李某感觉在先生已经成功与刘泽清达成协议之后,可以趁机再施行一个离间之计,以使刘泽清在我军与孙传庭大军决战之时,不再兴兵西犯。”
李岩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才道:“当然,这一切计划都是先生的谋划,和旁人无关。而李某前来,只是顺道而已。”李岩语气谦恭,不像强迫,更类似于祈求。
顾君恩并非愚蠢之徒,从豫西转到豫东,要返回开封的李岩,怎么顺道能顺到济宁来?他明白李岩这样说,只是为了显示自己没有争功之意。而李岩所说的离间之计,明显是离间刘泽清和大明朝廷,这个顾君恩并非没有想过。但刘泽清毕竟为大明右都督,即使犯有小错,明廷对其也会多加容忍。一个简单的离间之计真能使刘泽清枉顾明廷命令,不再出兵支援将来出陕西的孙传庭。对于这点,顾君恩十分好奇。
他沉思了一会,最终抬头看着李岩笑道:“林泉,你我都是为新顺王效力。有什么建策,你就直说。如若真能达到你所说的效果,我必会全力支持。”
李岩听顾君恩同意,心中长舒了一口气,拱手道:“实际上此计也十分简单。就是疑其心,继而惊其胆魄,然后不断扩大刘泽清和明廷之间的隔阂,让其不得不拥兵以自守。但此计需要一个药引,听说我军俘虏了一名明廷参将刘孔和,不知能否先让李某见上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