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四章 已西四论
周显一直就想从田地和钱法这两个方面进行改制,但他有想法,却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法。而顾炎武却在《田功论》和《钱法论》中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在《田功论》中,顾炎武指出引起大明贼患不断的原因,是因为土地兼并和赋税不均等社会积弊带来的直接影响。
亲王、藩王、郡王遍布天下,比比皆是,他们占着大明一半以上的田地而皆不用纳税。而其他豪强、乡绅到处兼并土地,凭借自己进士、举人的身份只纳部分赋税,甚至隐瞒其拥有的田地。而小民、贫民占据天下人数的十分之九,但能耕之田不及天下的两成,还要纳天下之税。百姓困苦,无法过活,这才揭竿而起。
官军即使一时得胜,但朝廷无法解决小民的生计问题。为了活下去,他们便只能再次作乱。叛乱、平叛、投降,再叛乱,又平叛……,这是一个死循环。最终的局面是朝廷浪费无数粮饷,却始终无法彻底剿平贼乱。
顾炎武提议以严苛之法阻挡藩王、豪强买田置地,并把他们之前兼并之地全部没收入官。然后将田地与军功挂钩,凡是立下军功者,可以分之一定量的田地,以此激励他们。而同时免除所有人的特权,按照其拥有的田地亩数进行征税。
而《钱法论》则提议对天下的矿产、盐场、渔场做一个统计,交办给私人或者直接官营,按照产量众寡来定其应交之税,以充盈府库。对于铜钱币额太小、银元宝数额太大,不便流通的特点,锻造新的钱币。例如金币、银币,使金银成为真正的流通货币。大力推行纸币,并开展回收机制,以免除流通过程的携带问题。
还有彻底改革税制,无论是田税、矿税还是发放给士卒的军饷,全部以金银结算。不再为之提供肉、粮、布等具体资货,以减少各层非战兵的数量。
顾炎武的很多想法,虽然有一些在当前的环境下实施会面临很多困难,但一些还是十分可取的。如果按照他所叙述的方法一直施行下去,不仅可以极大的缓解流民之患,充盈府库,还可以激励军心,勉励士卒。
顾炎武看周显不语,试探性的问道:“军门,这写的可还行?”
周显笑道:“太行了。忠清,你对大明各种弊端的分析十分准确。可惜的是,有些地方并没有根据我军现有的情况来制定实施的计划。例如你所写的《田功论》和《钱法论》,论的是天下之田,天下之钱,太过宽泛。而在实际上,各地的情况不同,如果一体化实施,难免会南辕北辙,甚至会受到相反的效果。”
顾炎武脸露惊愕道:“军门,你是说,这些可以推行?”
周显疑惑的看了顾炎武一样,“要不然你写它们干吗?不就是想让自己的想法有益于时局吗?这几本书我就暂时留下了。《军制论》里面的一些建议,我可以做主,会挑出一些立即实施。你乘船前往海门的途中,可以就我军目前已经占据的区域,给我详细论述一下怎么实施。等你回来之后,我们两个再详细讨论此事。”
顾炎武听到这里,双眼微红。他秉性张狂,才华出众,却屡试不中。写下这些东西,大书特书各种朝廷弊端,本是自娱。让周显看,更多是为了显示自己之能,从没想过能够施行。他感动万分,不知道此刻该说什么好,最终只是躬下身向周显拜道:“多谢军门。”
周显小心的把四本书摆到桌子上,突然想起了另外的事情,满脸惊喜道:“对了,我突然想起几个人,你这次前往南方一定要将他们给我请来。一个是江阴城中名叫阎应元的典史,另一个是夏允彝的公子夏完淳,最后一个是黄宗羲。”
只要稍微知道一些南明历史的,对于这三个名字都不会感到陌生。阎应元坚守江阴,八十日带发效忠,留大明三百里江山。以一个小小的江阴城,抵抗十数万清军。最终他虽然城破而死,但其壮烈程度足以流传千古。
夏完淳在十三岁时便开始抗清,十六岁时不屈而死。在他十六年的短暂岁月里,留下了无数著作。如果不是他早逝,将来成就定然不可限量。
而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在后世被评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如果让周显将他们三人在心中排个序的话。周显会将黄宗羲和顾炎武并排第一,不相上下,而王夫之次之。因为黄、顾两人的著作都直批当时的弊制,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建议。
王夫之的才学不输于他们两人,但他更多的成就是在文学和思想上。更类似于思想家,思考的深远,但对当世的影响却很小,尤其是这个明末乱世。顾、黄两人,周显可以直接用他们。而对王夫之,周显更愿意将他将他像圣人一样好好供起来,好好的去做他的学问。在这个时候,便没有直接招他前来的必要了。
黄宗羲在当时已经闯出了一些名声,而夏完淳一直顶着一个神童的名声。他们二人,顾炎武都曾有所耳闻。但阎应元一个小小的典史,周显如何会认得。顾炎武心中有疑问,但也没有多问,只是拱手道:“属下知道了。那属下现在就启程?”
周显摆了摆手道:“不用那么着急。我先派人去通知俞百易,让他提前给你准备那些刀枪和铠甲,到时候你便可以直接带着前往海门。再有一个月便是我父亲的六十五大寿了,我写封家书,你替我带去。你返程时去蓬莱一趟,让锦瑟准备一些贺礼,你一并带去。今晚趁着有空,你去见见你叔父吧!他现在暂代青州知府,在益都帮忙处理政事,十分忙碌。我这边也抽不出空,你代我去一趟吧!”
顾炎武点了点头,“那我稍等一会,等督帅写了信再走。”
在《田功论》中,顾炎武指出引起大明贼患不断的原因,是因为土地兼并和赋税不均等社会积弊带来的直接影响。
亲王、藩王、郡王遍布天下,比比皆是,他们占着大明一半以上的田地而皆不用纳税。而其他豪强、乡绅到处兼并土地,凭借自己进士、举人的身份只纳部分赋税,甚至隐瞒其拥有的田地。而小民、贫民占据天下人数的十分之九,但能耕之田不及天下的两成,还要纳天下之税。百姓困苦,无法过活,这才揭竿而起。
官军即使一时得胜,但朝廷无法解决小民的生计问题。为了活下去,他们便只能再次作乱。叛乱、平叛、投降,再叛乱,又平叛……,这是一个死循环。最终的局面是朝廷浪费无数粮饷,却始终无法彻底剿平贼乱。
顾炎武提议以严苛之法阻挡藩王、豪强买田置地,并把他们之前兼并之地全部没收入官。然后将田地与军功挂钩,凡是立下军功者,可以分之一定量的田地,以此激励他们。而同时免除所有人的特权,按照其拥有的田地亩数进行征税。
而《钱法论》则提议对天下的矿产、盐场、渔场做一个统计,交办给私人或者直接官营,按照产量众寡来定其应交之税,以充盈府库。对于铜钱币额太小、银元宝数额太大,不便流通的特点,锻造新的钱币。例如金币、银币,使金银成为真正的流通货币。大力推行纸币,并开展回收机制,以免除流通过程的携带问题。
还有彻底改革税制,无论是田税、矿税还是发放给士卒的军饷,全部以金银结算。不再为之提供肉、粮、布等具体资货,以减少各层非战兵的数量。
顾炎武的很多想法,虽然有一些在当前的环境下实施会面临很多困难,但一些还是十分可取的。如果按照他所叙述的方法一直施行下去,不仅可以极大的缓解流民之患,充盈府库,还可以激励军心,勉励士卒。
顾炎武看周显不语,试探性的问道:“军门,这写的可还行?”
周显笑道:“太行了。忠清,你对大明各种弊端的分析十分准确。可惜的是,有些地方并没有根据我军现有的情况来制定实施的计划。例如你所写的《田功论》和《钱法论》,论的是天下之田,天下之钱,太过宽泛。而在实际上,各地的情况不同,如果一体化实施,难免会南辕北辙,甚至会受到相反的效果。”
顾炎武脸露惊愕道:“军门,你是说,这些可以推行?”
周显疑惑的看了顾炎武一样,“要不然你写它们干吗?不就是想让自己的想法有益于时局吗?这几本书我就暂时留下了。《军制论》里面的一些建议,我可以做主,会挑出一些立即实施。你乘船前往海门的途中,可以就我军目前已经占据的区域,给我详细论述一下怎么实施。等你回来之后,我们两个再详细讨论此事。”
顾炎武听到这里,双眼微红。他秉性张狂,才华出众,却屡试不中。写下这些东西,大书特书各种朝廷弊端,本是自娱。让周显看,更多是为了显示自己之能,从没想过能够施行。他感动万分,不知道此刻该说什么好,最终只是躬下身向周显拜道:“多谢军门。”
周显小心的把四本书摆到桌子上,突然想起了另外的事情,满脸惊喜道:“对了,我突然想起几个人,你这次前往南方一定要将他们给我请来。一个是江阴城中名叫阎应元的典史,另一个是夏允彝的公子夏完淳,最后一个是黄宗羲。”
只要稍微知道一些南明历史的,对于这三个名字都不会感到陌生。阎应元坚守江阴,八十日带发效忠,留大明三百里江山。以一个小小的江阴城,抵抗十数万清军。最终他虽然城破而死,但其壮烈程度足以流传千古。
夏完淳在十三岁时便开始抗清,十六岁时不屈而死。在他十六年的短暂岁月里,留下了无数著作。如果不是他早逝,将来成就定然不可限量。
而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在后世被评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如果让周显将他们三人在心中排个序的话。周显会将黄宗羲和顾炎武并排第一,不相上下,而王夫之次之。因为黄、顾两人的著作都直批当时的弊制,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建议。
王夫之的才学不输于他们两人,但他更多的成就是在文学和思想上。更类似于思想家,思考的深远,但对当世的影响却很小,尤其是这个明末乱世。顾、黄两人,周显可以直接用他们。而对王夫之,周显更愿意将他将他像圣人一样好好供起来,好好的去做他的学问。在这个时候,便没有直接招他前来的必要了。
黄宗羲在当时已经闯出了一些名声,而夏完淳一直顶着一个神童的名声。他们二人,顾炎武都曾有所耳闻。但阎应元一个小小的典史,周显如何会认得。顾炎武心中有疑问,但也没有多问,只是拱手道:“属下知道了。那属下现在就启程?”
周显摆了摆手道:“不用那么着急。我先派人去通知俞百易,让他提前给你准备那些刀枪和铠甲,到时候你便可以直接带着前往海门。再有一个月便是我父亲的六十五大寿了,我写封家书,你替我带去。你返程时去蓬莱一趟,让锦瑟准备一些贺礼,你一并带去。今晚趁着有空,你去见见你叔父吧!他现在暂代青州知府,在益都帮忙处理政事,十分忙碌。我这边也抽不出空,你代我去一趟吧!”
顾炎武点了点头,“那我稍等一会,等督帅写了信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