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五章 甲骨文
周显听崇祯帝话语里明显带着怒气,先是一愣,接着缓声道:“其实也没有什么。只是有人偶尔对他说,娖儿年纪也不小了。如果是在民间,早就谈婚论嫁了。他为娖儿的外公,就让下人对妾身说了一嘴。实际上皇上您也知道,妾身这个爹成天颠三倒四的,他的话也不必太放在心上。”
崇祯帝顿时睁开了眼睛,沉默片刻,长叹了一口气。“这事怪朕。朝内杂事太多,让朕没有精力去顾及其他,都忘了娖儿已经长大了。国丈这个提醒提醒的好,但现在满虏入关,闯贼作乱。朕先让礼部关注下此事,等到来年天下稍微安定一点,再给她选个好良家,好好操办一下她的婚礼。”
周皇后笑了笑,“那就由皇上说了算。”
崇祯帝缓声道:“这些事,你以后应该多提醒朕一些。”
周皇后道:“妾身知道了。只不过说起要给娖儿选个好良家,妾身倒有一个人选。”
崇祯帝“哦”了一声,“是谁?”
周皇后道:“周显。他为烺儿的侍读,小时候娖儿都喜好和他玩,现在更是经常提起他,心中或许早就属意他了。而且周显这孩子是我们看到长大的,博学多识,礼貌懂事。现在即使在外,也经常送些礼物回宫。皇上,妾身看,何不直接招周显为驸马?”
崇祯帝眉头紧蹙,扭头看向周皇后,“你说的可是真的?”
周皇后轻轻的点了点头,“妾身看八九不离十。我就此事问过烺儿,他说的模模糊糊,但也有几分那个意思。”
崇祯帝想了好一会,心中有点豁然开朗,但他想的却是另一方面。“这倒不是不可以。但朝廷有规制,为驸马者就等于入赘皇家,需要专设府邸安养,还不能担任朝廷官吏。现在周显为兵部左侍郎,是统御数万人马的大将,你说他会愿意放弃他现在所拥有的吗?”如果以此为由将周显召回京师,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周皇后缓声道:“妾身以为,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现在是乱世,有些规矩改改倒也无妨。况且,如果皇上您下旨招他为驸马,他岂敢不听?到时候至于是改这规矩,还是让他继续领兵为朝廷效力,还不是由您说了算。”
崇祯帝听后,沉默了半晌,最终说道:“皇后所言极是。但此事不能太急,等段时间后,朕找人试探一下周显吧!而皇后也问问娖儿,看她有没有那个意思。另外,在此事最终决定之前,暂不要让其他人知道。”
周显蹲在地上,从成堆的骨甲里挑选出有字的,锦瑟在旁把它们排列整齐。不一会,周泰和陈锋走进房内,将一麻袋骨甲倒在地上。
周泰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气喘吁吁道:“小叔,济南所有的药店都让我们跑了一遍,就这么多了。我已经告诉药店的掌柜了,所有新进口的龙骨,都要先送到都督府。所有人都在说,都督府有人生了大病,需要大量龙骨。你现在可以告诉我们了吧!你要这些药材到底干什么用?”
入秋之后,周显让周泰前去南京,准备接自己的父兄前来登莱,并决定之后让他直接到海外去。但没想到的是,崇祯帝却下旨让周天鸿留在南京不得离开,而海外的局势变幻不定。周泰回来之后,周显便让他暂时留在自己身边,并把他的妻女接到了济南。
临近新年,周显从各地征集了一批米粮肉酒送到军营中,准备让士卒先过个好年。其中药材中便有龙骨,他看到之后,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清末,金石专家王懿荣治兵时看到龙骨之上普遍刻有图案,便令下人四处搜集龙骨。最终经过他研究,发现这是一种文字,甲骨文由此被世人所知。
周显拿起其中一片残缺的甲骨,“看到这上面的图案了没?这是文字,商代的,记录的当时祭祀问卜的情况。也就是说,这一片片甲骨就是一部部史书。我这样说,你明白吗?”
周泰茫然道:“但它有什么用?”
周显笑道:“你说,文物有什么用?承载过往而已。这些甲骨上刻下的文字远比文物更具价值,是华夏之传承和根脉所在。”
看周泰苦恼的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周显知道自己说了也等于白说。他颇为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对你说了也是白说。你现在去找顾炎武,让他把济南境内最著名的金石专家都给我请来。”
几天后,一篇名为“甲骨文—刻在药材龙骨上的商代文字”的文章在报纸上刊登,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各个金石专家纷纷拥入药店,高价收买各种龙骨。而同时,破解甲骨文上的文字也成了一种流行。
而周显把还专门寻了一处房子,将自己所得的甲骨公开展示,命名为博物馆。并派专人对这些文字进行破解,登记。而同时,他还令人办了一份民间报纸“华夏时报”,专门写文章介绍这些甲骨文的内容。
虽然华夏时报的发行量很低,且每一旬只刊印一次。但每当它发出来,都能第一时间销售一空,并在士子乡绅间引起轩然大波。而首先发现这些文字的周显,也成了众人眼中的金石专家。无大用处,但至少使他在士绅中的形象变的丰富起来。
崇祯帝的圣旨下来了,说是意外,也并不意外。崇祯帝拒绝周显率兵北上,却让白翥统兵前去救援京师。为此,还专门让太子朱慈烺写了一封安抚他的信,并晋升他为兵部左侍郎。虽说有分化周显统御之兵的意图,但确实也给了他一定程度上的安抚。
实际上,救援京师是必须的。无论是周显亲自统兵,还是白翥统兵,在他眼中并无太大的不同。但由哪营士卒北上,派多少士卒北上,这才是周显所考虑的问题。由拿到圣旨到最后下定决心,周显整整思考了三天,而最终下令招白翥来济南。
崇祯帝顿时睁开了眼睛,沉默片刻,长叹了一口气。“这事怪朕。朝内杂事太多,让朕没有精力去顾及其他,都忘了娖儿已经长大了。国丈这个提醒提醒的好,但现在满虏入关,闯贼作乱。朕先让礼部关注下此事,等到来年天下稍微安定一点,再给她选个好良家,好好操办一下她的婚礼。”
周皇后笑了笑,“那就由皇上说了算。”
崇祯帝缓声道:“这些事,你以后应该多提醒朕一些。”
周皇后道:“妾身知道了。只不过说起要给娖儿选个好良家,妾身倒有一个人选。”
崇祯帝“哦”了一声,“是谁?”
周皇后道:“周显。他为烺儿的侍读,小时候娖儿都喜好和他玩,现在更是经常提起他,心中或许早就属意他了。而且周显这孩子是我们看到长大的,博学多识,礼貌懂事。现在即使在外,也经常送些礼物回宫。皇上,妾身看,何不直接招周显为驸马?”
崇祯帝眉头紧蹙,扭头看向周皇后,“你说的可是真的?”
周皇后轻轻的点了点头,“妾身看八九不离十。我就此事问过烺儿,他说的模模糊糊,但也有几分那个意思。”
崇祯帝想了好一会,心中有点豁然开朗,但他想的却是另一方面。“这倒不是不可以。但朝廷有规制,为驸马者就等于入赘皇家,需要专设府邸安养,还不能担任朝廷官吏。现在周显为兵部左侍郎,是统御数万人马的大将,你说他会愿意放弃他现在所拥有的吗?”如果以此为由将周显召回京师,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周皇后缓声道:“妾身以为,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现在是乱世,有些规矩改改倒也无妨。况且,如果皇上您下旨招他为驸马,他岂敢不听?到时候至于是改这规矩,还是让他继续领兵为朝廷效力,还不是由您说了算。”
崇祯帝听后,沉默了半晌,最终说道:“皇后所言极是。但此事不能太急,等段时间后,朕找人试探一下周显吧!而皇后也问问娖儿,看她有没有那个意思。另外,在此事最终决定之前,暂不要让其他人知道。”
周显蹲在地上,从成堆的骨甲里挑选出有字的,锦瑟在旁把它们排列整齐。不一会,周泰和陈锋走进房内,将一麻袋骨甲倒在地上。
周泰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气喘吁吁道:“小叔,济南所有的药店都让我们跑了一遍,就这么多了。我已经告诉药店的掌柜了,所有新进口的龙骨,都要先送到都督府。所有人都在说,都督府有人生了大病,需要大量龙骨。你现在可以告诉我们了吧!你要这些药材到底干什么用?”
入秋之后,周显让周泰前去南京,准备接自己的父兄前来登莱,并决定之后让他直接到海外去。但没想到的是,崇祯帝却下旨让周天鸿留在南京不得离开,而海外的局势变幻不定。周泰回来之后,周显便让他暂时留在自己身边,并把他的妻女接到了济南。
临近新年,周显从各地征集了一批米粮肉酒送到军营中,准备让士卒先过个好年。其中药材中便有龙骨,他看到之后,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清末,金石专家王懿荣治兵时看到龙骨之上普遍刻有图案,便令下人四处搜集龙骨。最终经过他研究,发现这是一种文字,甲骨文由此被世人所知。
周显拿起其中一片残缺的甲骨,“看到这上面的图案了没?这是文字,商代的,记录的当时祭祀问卜的情况。也就是说,这一片片甲骨就是一部部史书。我这样说,你明白吗?”
周泰茫然道:“但它有什么用?”
周显笑道:“你说,文物有什么用?承载过往而已。这些甲骨上刻下的文字远比文物更具价值,是华夏之传承和根脉所在。”
看周泰苦恼的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周显知道自己说了也等于白说。他颇为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对你说了也是白说。你现在去找顾炎武,让他把济南境内最著名的金石专家都给我请来。”
几天后,一篇名为“甲骨文—刻在药材龙骨上的商代文字”的文章在报纸上刊登,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各个金石专家纷纷拥入药店,高价收买各种龙骨。而同时,破解甲骨文上的文字也成了一种流行。
而周显把还专门寻了一处房子,将自己所得的甲骨公开展示,命名为博物馆。并派专人对这些文字进行破解,登记。而同时,他还令人办了一份民间报纸“华夏时报”,专门写文章介绍这些甲骨文的内容。
虽然华夏时报的发行量很低,且每一旬只刊印一次。但每当它发出来,都能第一时间销售一空,并在士子乡绅间引起轩然大波。而首先发现这些文字的周显,也成了众人眼中的金石专家。无大用处,但至少使他在士绅中的形象变的丰富起来。
崇祯帝的圣旨下来了,说是意外,也并不意外。崇祯帝拒绝周显率兵北上,却让白翥统兵前去救援京师。为此,还专门让太子朱慈烺写了一封安抚他的信,并晋升他为兵部左侍郎。虽说有分化周显统御之兵的意图,但确实也给了他一定程度上的安抚。
实际上,救援京师是必须的。无论是周显亲自统兵,还是白翥统兵,在他眼中并无太大的不同。但由哪营士卒北上,派多少士卒北上,这才是周显所考虑的问题。由拿到圣旨到最后下定决心,周显整整思考了三天,而最终下令招白翥来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