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舟山闲谈
舟山群岛,普陀山下凉亭。
韩括坐在一个青石凳上,双手捧着一瓣西瓜,正津津有味的吃着。在他的对面,侯方域右手拿着一把打开了的折扇,左手平着放在额前,遥望远处的海景。
其他十数人,或坐或站,神色间满是轻松。
韩括吃完一瓣,又抓起一块,看侯方域还呆立在那边,便说道:“侯公子,别看了,否则这西瓜可没你的份了。”
侯方域回过头,看青石桌上摆满了瓜皮,只剩寥寥几块带瓜瓤的。他脸上露出一些惊奇的表情,但很快淡淡笑道:“韩参将请便,不必管我。”
韩括很快又吃完一块,向后仰靠在亭柱上,十分惬意的打了一个饱嗝。“陈掌柜,南洋可有西瓜?”
陈华荣坐在一旁,听韩括叫他,顿时站起身来,“禀将军,有的。南洋常年高温,降水量充沛,很适宜各种瓜果的种植。除西瓜外,榴莲、芒果、菠萝、甘蔗、香蕉等也很多。”
韩括摆了摆手,让陈华荣坐下,“闲谈而已,陈掌柜不必如此多礼。但你刚才说的那些,都是能吃的吗?”
陈华荣愣了愣,一时没有理解韩括的话。
侯方域转过身,走到旁边坐下,展眉笑道:“陈掌柜不必惊诧,华夏地域广阔,南北气候迥异。你说的这些东西,大概只在粤地才有,北地之人也只有少数人从书本中看过这些名字。韩参将乃辽东人,还是武将,未曾听过也是常理。”
陈华荣恍然大悟,抱拳向韩括致歉道:“草民失礼。小民刚才所说的那些都是能吃的,都是当地的一些特产,类似于北地的梨子和苹果。”
韩括点了点头,问道:“我还听闻南洋气候温和,水稻一年可以达到两熟,甚至三熟,这是不是真的?”
陈华荣点头道:“大部分地方都可达到三熟,两熟的一般属于迟稻,味道更为劲道一些。像我们这些在南洋的汉人,一般更喜欢吃两熟的迟稻。”
韩括轻轻的点了点头,问向侯方域道:“侯公子,这情况是不是和台湾类似?”
侯方域笑道:“倒是相差不大。只不过台湾当地多是不事生产的土著,开荒耕田的大多数都是郑芝龙迁移去的漳州汉民。由他们耕种,一年达到三熟应该不成问题。”
韩括转向旁侧的一个夫子打扮的老者道:“张老,你看,我没骗你吧!台湾真的是一块宝地。你想,水稻若是一年可以达到三熟,一点荒地就能养活一大家子人。只要人稍微勤快点,便再也不用受饥饿之苦了。”
被称呼为张老的老人闭目沉思了半晌,缓缓睁开眼道:“老夫可以去说服乡亲们移居台湾,但将军必须保证他们的安全。”
韩括点头道:“张老放心,两千士卒,三千军户已经在基隆开始施行军屯了。荷夷水师固然强大,但在陆上,这些士卒便足够应付他们。而且不久之后,高副将所遣之水师便会移驻台湾东北方向之竹富、石垣、宫古三岛。一旦出现什么变故,他们亦可随时增援。”
张老点了点头,“如此,老夫便放心了。”
侯方域转向老者问道:“张老,您以为这次会有多少百姓愿意上岛?”
张老伸出右手食指,“大约一千户。”
韩括眉头微蹙,“一千户,是不是少了点?”
张老淡淡笑道:“当日周督帅下令征调百姓,想让无田的壮丁迁移到这舟山岛上。当时也是鲜有人响应,是老夫首先说服族人来此。但一年之后,根本不用再行劝说,很多百姓都随船自愿来此。为何?因为有人回去后,告诉他们这里的田地可以随意耕种,房屋由官府帮建,还有其他种种的好处。”
说到这里,张老顿了顿,“老夫在舟山开办学院,育人子弟,是有些许声望。但普通百姓讲究眼见为实,你讲的如何如何好,还不如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利相诱,到时候不用你多言,自有人争着抢着去。”
韩括愣了愣,低头想了一会,似乎还真的有些道理。他微微点头,“那就依张老所言,先迁一千户百姓去基隆。”
然后他转头向侯方域道:“侯公子,那此事就拜托你了,到时候你随军一起上岛。”
侯方域抱拳笑道:“乐意效劳。”
侯方域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小聪慧,很早之前便被人赞扬为天生奇才。他心高气傲,对功名一直是孜孜以求。
但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遂,屡试不中。在失意间,他孤身前往辽东,希望能找到另一条晋升之路。
幸运的是,他的水攻之策得到周显采纳,并最终大破满虏。后周显将他举荐给崇祯皇帝,他也因而成为天子近臣,一飞冲天。
但此刻的大明早已是积重难返,也非人力所能改变,他的前途也因而又增了无数变数。
后李自成大败孙传庭,在陕西称帝,并最终攻下京师。天下动荡。侯方域又面临新的选择。
和方以智不同,因为其父的经历,侯方域对明廷没有多少忠诚可以。在选择留在山东,还是追随太子南下前往南京方面,他没有丝毫负担的选择为周显效力。
原因也很简单,对比大明陈旧的官僚系统,他感觉周显这边更有活力。
在南京,他也许要等上十数年乃至数十年才能进入朝廷中枢,而且需要有绝好的机会。但在周显这边,他很容易便可冒头。
也正如他所预料的,周显对他十分重用。虽然暂时没有直接授予他官职,但在济南,凡重要的议事都有他身影。在定陶,他是吴元吉的副手,所有政事都由其处置。在归德,他是与闯军谈判的首席官员。
他相信,不需多久,他便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但一纸莫名的调令,让他去舟山辅佐韩括。他震惊万分,得令之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到济南,想要周显收回成命。
好不容易做出一点成绩,他当然不愿意就此离开。
韩括坐在一个青石凳上,双手捧着一瓣西瓜,正津津有味的吃着。在他的对面,侯方域右手拿着一把打开了的折扇,左手平着放在额前,遥望远处的海景。
其他十数人,或坐或站,神色间满是轻松。
韩括吃完一瓣,又抓起一块,看侯方域还呆立在那边,便说道:“侯公子,别看了,否则这西瓜可没你的份了。”
侯方域回过头,看青石桌上摆满了瓜皮,只剩寥寥几块带瓜瓤的。他脸上露出一些惊奇的表情,但很快淡淡笑道:“韩参将请便,不必管我。”
韩括很快又吃完一块,向后仰靠在亭柱上,十分惬意的打了一个饱嗝。“陈掌柜,南洋可有西瓜?”
陈华荣坐在一旁,听韩括叫他,顿时站起身来,“禀将军,有的。南洋常年高温,降水量充沛,很适宜各种瓜果的种植。除西瓜外,榴莲、芒果、菠萝、甘蔗、香蕉等也很多。”
韩括摆了摆手,让陈华荣坐下,“闲谈而已,陈掌柜不必如此多礼。但你刚才说的那些,都是能吃的吗?”
陈华荣愣了愣,一时没有理解韩括的话。
侯方域转过身,走到旁边坐下,展眉笑道:“陈掌柜不必惊诧,华夏地域广阔,南北气候迥异。你说的这些东西,大概只在粤地才有,北地之人也只有少数人从书本中看过这些名字。韩参将乃辽东人,还是武将,未曾听过也是常理。”
陈华荣恍然大悟,抱拳向韩括致歉道:“草民失礼。小民刚才所说的那些都是能吃的,都是当地的一些特产,类似于北地的梨子和苹果。”
韩括点了点头,问道:“我还听闻南洋气候温和,水稻一年可以达到两熟,甚至三熟,这是不是真的?”
陈华荣点头道:“大部分地方都可达到三熟,两熟的一般属于迟稻,味道更为劲道一些。像我们这些在南洋的汉人,一般更喜欢吃两熟的迟稻。”
韩括轻轻的点了点头,问向侯方域道:“侯公子,这情况是不是和台湾类似?”
侯方域笑道:“倒是相差不大。只不过台湾当地多是不事生产的土著,开荒耕田的大多数都是郑芝龙迁移去的漳州汉民。由他们耕种,一年达到三熟应该不成问题。”
韩括转向旁侧的一个夫子打扮的老者道:“张老,你看,我没骗你吧!台湾真的是一块宝地。你想,水稻若是一年可以达到三熟,一点荒地就能养活一大家子人。只要人稍微勤快点,便再也不用受饥饿之苦了。”
被称呼为张老的老人闭目沉思了半晌,缓缓睁开眼道:“老夫可以去说服乡亲们移居台湾,但将军必须保证他们的安全。”
韩括点头道:“张老放心,两千士卒,三千军户已经在基隆开始施行军屯了。荷夷水师固然强大,但在陆上,这些士卒便足够应付他们。而且不久之后,高副将所遣之水师便会移驻台湾东北方向之竹富、石垣、宫古三岛。一旦出现什么变故,他们亦可随时增援。”
张老点了点头,“如此,老夫便放心了。”
侯方域转向老者问道:“张老,您以为这次会有多少百姓愿意上岛?”
张老伸出右手食指,“大约一千户。”
韩括眉头微蹙,“一千户,是不是少了点?”
张老淡淡笑道:“当日周督帅下令征调百姓,想让无田的壮丁迁移到这舟山岛上。当时也是鲜有人响应,是老夫首先说服族人来此。但一年之后,根本不用再行劝说,很多百姓都随船自愿来此。为何?因为有人回去后,告诉他们这里的田地可以随意耕种,房屋由官府帮建,还有其他种种的好处。”
说到这里,张老顿了顿,“老夫在舟山开办学院,育人子弟,是有些许声望。但普通百姓讲究眼见为实,你讲的如何如何好,还不如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利相诱,到时候不用你多言,自有人争着抢着去。”
韩括愣了愣,低头想了一会,似乎还真的有些道理。他微微点头,“那就依张老所言,先迁一千户百姓去基隆。”
然后他转头向侯方域道:“侯公子,那此事就拜托你了,到时候你随军一起上岛。”
侯方域抱拳笑道:“乐意效劳。”
侯方域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小聪慧,很早之前便被人赞扬为天生奇才。他心高气傲,对功名一直是孜孜以求。
但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遂,屡试不中。在失意间,他孤身前往辽东,希望能找到另一条晋升之路。
幸运的是,他的水攻之策得到周显采纳,并最终大破满虏。后周显将他举荐给崇祯皇帝,他也因而成为天子近臣,一飞冲天。
但此刻的大明早已是积重难返,也非人力所能改变,他的前途也因而又增了无数变数。
后李自成大败孙传庭,在陕西称帝,并最终攻下京师。天下动荡。侯方域又面临新的选择。
和方以智不同,因为其父的经历,侯方域对明廷没有多少忠诚可以。在选择留在山东,还是追随太子南下前往南京方面,他没有丝毫负担的选择为周显效力。
原因也很简单,对比大明陈旧的官僚系统,他感觉周显这边更有活力。
在南京,他也许要等上十数年乃至数十年才能进入朝廷中枢,而且需要有绝好的机会。但在周显这边,他很容易便可冒头。
也正如他所预料的,周显对他十分重用。虽然暂时没有直接授予他官职,但在济南,凡重要的议事都有他身影。在定陶,他是吴元吉的副手,所有政事都由其处置。在归德,他是与闯军谈判的首席官员。
他相信,不需多久,他便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但一纸莫名的调令,让他去舟山辅佐韩括。他震惊万分,得令之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到济南,想要周显收回成命。
好不容易做出一点成绩,他当然不愿意就此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