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李正疯了?
清晨阳光还没完全照到长安城。
城墙边上就已经围满了人,一眼看去一首接着一首的诗连成片已经绕了长安城半圈。
大唐的文人们彻夜不眠,宵禁一解除就来到了城墙前来看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秦琼看着这首诗心中悸动,即便是一个王朝倒下了,山河还在,烽火连三月,家书对所有战士对家人的思念。
打了半辈子仗的秦琼很清楚这种感觉,有多少将士赴死奋战的时候,把一份份家书留下。
“秦琼。”赶着上朝的程咬金走来说道:“眼怎么红了,没睡好?”
秦琼收起情绪点头。
“俺老程也没睡好。”程咬金也说道。
站在承天门前的人越来越多,马上就要上朝了。
都在议论李正写的那些诗。
现在要说李正欺世盗名显然不合适。
见到长孙无忌来了,程咬金退后几步与他保持距离。
见长孙无忌这个老狐狸的脸色,程咬金小声对秦琼说道:“八成这老狐狸更睡不好。”
李正的诗让很多人都睡不好觉。
秦琼感叹说道:“就是李正这个孩子,太……”
“太没志气?”
看了一眼程处默,秦琼说道:“一言难尽。”
“也不知道他那荒地到底能不能种出粮食,俺老程家也开垦了一些荒地出来,到时候试试。”
承天门一开百官走入宫门。
甘露殿,李世民刚起床又看起了李正的诗。
若不是李正的提前告知,长安说不定已经遭了水灾。
若是水灾防范得不及时说不定眼下自己要面对更大的麻烦。
李正有功劳。
自己也想要封赏他。
更想要他为自己效力。
偏偏他如此目光短浅,眼里就只有耕地种田,大有一副老死不出泾阳的架势。
越想越心烦意乱。
“不知好歹的小子。”李世民烦躁扔下一本奏章。
太监前来禀报:“陛下,李正他……”
“李正怎么了?”
“李正又有诗送入长安……”
太监小心翼翼把抄送来的诗递给李世民。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
这小子到底是何方妖孽。
知道李正这个小子有本事。
对外面的谣言李世民其实不是这么在乎。
千算万算。
没算到啊。
这李正可以把动静闹这么大。
这下怕是天下皆知李正的才名。
这样的人怀才不遇?
这样的人没有入朝为官。
李世民感觉自己骑虎难下。
李世民看着上面抄来的诗问道:“这是第几首诗了。”
“第七十八首诗。”太监说道。
不得不说这些诗也不像是随意写出来的,每一首诗的意境都非常好。
偏偏他又如此地有才华……
李世民感叹。
一旁的太监说道:“陛下,到了上朝的时辰了。”
李世民更衣上朝。
来到朝堂之上,听完了朝中各部禀报。
李世民本想下朝算了。
魏征上前说道:“陛下,这次谣言所起蹊跷,必须查清楚是不是有人在传谣。”
李世民抚着额头说道:“朕会安排人查。”
魏征点头退下。
李世民站起身,“退朝。”
这一退朝,刚转身的李世民回头发现这些文武大臣走得比自己还要着急。
“他们这是……”
“回陛下,都急着去看诗去了。”
“已经几首了。”李世民问道。
“快三百首了。”太监说道。
李世民脚下一个粗咧差点没站稳。
“陛下!”
太监来报说道:“陛下,太原急报。”
李世民神情紧张接过来自太原的奏章,一般来说普通的奏章递入宫中先要经过门下省,再是到中书省,把紧要的和可以善后处理的中书省都会挑选出来。
中书省挑拣出比较棘手的奏章才会由房玄龄和杜如晦递给自己。
若是特别紧急,会越过中书省直接送到自己的面前。
看着奏章上的内容是太原出事了。
太原周边的田地里发现不少蝗虫的幼虫,今年的冬日结束得早,莫非蝗灾还要再来一次?
太原的刺史也在奏章里说明了想法。
可以一把火把这些田地里的粮食都烧了,连带蝗虫的幼虫都烧死。
这样一来太原很多地方今年都会颗粒无收。
若是不烧等蝗虫飞起来就会有更多的地方受灾。
这样的决定一个刺史不敢做,想让朝中做决定。
要不就是颗粒无收,要不就是各地都受灾。
去年蝗灾席卷关中的时候,房玄龄就说过,蝗虫会留下虫籽。
来年还要防范。
是要一把火烧了这些田地吗?
烧了之中朝中要怎么应对颗粒无收的太原?
李世民心乱如麻,一边是跃跃欲试的凉州。
另一边又是太原出事了。
做皇帝好累,李世民突然不想干了。
拿着太原的这份奏章,吩咐道:“把房玄龄和杜如晦,召入甘露殿议事。”
回到甘露殿,李世民这才坐稳,喝下一口茶水终于让自己平静下来。
又有太监急急忙忙跑来,“陛下!陛下!李正他……”
“他还在作诗吗?”李世民吃惊问道。
“回陛下,李正倒是没有诗送进长安。”
“总算结束了。”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说道。
见小太监面色犹豫,李世民问道:“怎么了吗?”
小心翼翼地拿出册子,小太监递上说道:“陛下,李正开始写词了。”
李世民赶紧拿过册子看起了上面的内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个李正!”
从来没有对什么人如此咬牙切齿,李正是第一个。
李世民自认想要把天下英才收入麾下。
出了这么一个妖孽般的人。
偏偏他还不想入朝为官。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近三百首诗贴满了城墙。
这还不够,李正又开始写词……
长安文人还没疯,有人说李正疯了。
城墙边上就已经围满了人,一眼看去一首接着一首的诗连成片已经绕了长安城半圈。
大唐的文人们彻夜不眠,宵禁一解除就来到了城墙前来看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秦琼看着这首诗心中悸动,即便是一个王朝倒下了,山河还在,烽火连三月,家书对所有战士对家人的思念。
打了半辈子仗的秦琼很清楚这种感觉,有多少将士赴死奋战的时候,把一份份家书留下。
“秦琼。”赶着上朝的程咬金走来说道:“眼怎么红了,没睡好?”
秦琼收起情绪点头。
“俺老程也没睡好。”程咬金也说道。
站在承天门前的人越来越多,马上就要上朝了。
都在议论李正写的那些诗。
现在要说李正欺世盗名显然不合适。
见到长孙无忌来了,程咬金退后几步与他保持距离。
见长孙无忌这个老狐狸的脸色,程咬金小声对秦琼说道:“八成这老狐狸更睡不好。”
李正的诗让很多人都睡不好觉。
秦琼感叹说道:“就是李正这个孩子,太……”
“太没志气?”
看了一眼程处默,秦琼说道:“一言难尽。”
“也不知道他那荒地到底能不能种出粮食,俺老程家也开垦了一些荒地出来,到时候试试。”
承天门一开百官走入宫门。
甘露殿,李世民刚起床又看起了李正的诗。
若不是李正的提前告知,长安说不定已经遭了水灾。
若是水灾防范得不及时说不定眼下自己要面对更大的麻烦。
李正有功劳。
自己也想要封赏他。
更想要他为自己效力。
偏偏他如此目光短浅,眼里就只有耕地种田,大有一副老死不出泾阳的架势。
越想越心烦意乱。
“不知好歹的小子。”李世民烦躁扔下一本奏章。
太监前来禀报:“陛下,李正他……”
“李正怎么了?”
“李正又有诗送入长安……”
太监小心翼翼把抄送来的诗递给李世民。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
这小子到底是何方妖孽。
知道李正这个小子有本事。
对外面的谣言李世民其实不是这么在乎。
千算万算。
没算到啊。
这李正可以把动静闹这么大。
这下怕是天下皆知李正的才名。
这样的人怀才不遇?
这样的人没有入朝为官。
李世民感觉自己骑虎难下。
李世民看着上面抄来的诗问道:“这是第几首诗了。”
“第七十八首诗。”太监说道。
不得不说这些诗也不像是随意写出来的,每一首诗的意境都非常好。
偏偏他又如此地有才华……
李世民感叹。
一旁的太监说道:“陛下,到了上朝的时辰了。”
李世民更衣上朝。
来到朝堂之上,听完了朝中各部禀报。
李世民本想下朝算了。
魏征上前说道:“陛下,这次谣言所起蹊跷,必须查清楚是不是有人在传谣。”
李世民抚着额头说道:“朕会安排人查。”
魏征点头退下。
李世民站起身,“退朝。”
这一退朝,刚转身的李世民回头发现这些文武大臣走得比自己还要着急。
“他们这是……”
“回陛下,都急着去看诗去了。”
“已经几首了。”李世民问道。
“快三百首了。”太监说道。
李世民脚下一个粗咧差点没站稳。
“陛下!”
太监来报说道:“陛下,太原急报。”
李世民神情紧张接过来自太原的奏章,一般来说普通的奏章递入宫中先要经过门下省,再是到中书省,把紧要的和可以善后处理的中书省都会挑选出来。
中书省挑拣出比较棘手的奏章才会由房玄龄和杜如晦递给自己。
若是特别紧急,会越过中书省直接送到自己的面前。
看着奏章上的内容是太原出事了。
太原周边的田地里发现不少蝗虫的幼虫,今年的冬日结束得早,莫非蝗灾还要再来一次?
太原的刺史也在奏章里说明了想法。
可以一把火把这些田地里的粮食都烧了,连带蝗虫的幼虫都烧死。
这样一来太原很多地方今年都会颗粒无收。
若是不烧等蝗虫飞起来就会有更多的地方受灾。
这样的决定一个刺史不敢做,想让朝中做决定。
要不就是颗粒无收,要不就是各地都受灾。
去年蝗灾席卷关中的时候,房玄龄就说过,蝗虫会留下虫籽。
来年还要防范。
是要一把火烧了这些田地吗?
烧了之中朝中要怎么应对颗粒无收的太原?
李世民心乱如麻,一边是跃跃欲试的凉州。
另一边又是太原出事了。
做皇帝好累,李世民突然不想干了。
拿着太原的这份奏章,吩咐道:“把房玄龄和杜如晦,召入甘露殿议事。”
回到甘露殿,李世民这才坐稳,喝下一口茶水终于让自己平静下来。
又有太监急急忙忙跑来,“陛下!陛下!李正他……”
“他还在作诗吗?”李世民吃惊问道。
“回陛下,李正倒是没有诗送进长安。”
“总算结束了。”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说道。
见小太监面色犹豫,李世民问道:“怎么了吗?”
小心翼翼地拿出册子,小太监递上说道:“陛下,李正开始写词了。”
李世民赶紧拿过册子看起了上面的内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个李正!”
从来没有对什么人如此咬牙切齿,李正是第一个。
李世民自认想要把天下英才收入麾下。
出了这么一个妖孽般的人。
偏偏他还不想入朝为官。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近三百首诗贴满了城墙。
这还不够,李正又开始写词……
长安文人还没疯,有人说李正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