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包藏祸心
袁天罡的话也有道理,确实是这样,在后世的气象学理解中,很多时候飓风,酷暑,寒冬其实也是自然的一种调节,若是一*四季只有春天,那才是真正的世界末日了
历代先贤在典籍中都有记载,咱们老祖宗的智慧还是很强的。
"袁道长境界高深,在下佩服。"李正拱手说道。
袁天罡摆手说道:"老夫也在古籍中看到过这种言论,先贤早有论断。"
"原来是这样。"
李淳风看到袁天罡恢复了往日的神采,也是长出一口气。
袁天罡接着说道:"难怪老夫查遍星象古籍也找不到依据,原来县侯用的是因果规律,世界*法诸多,一生学不尽矣,贫道佩服。"
"哪里哪里。"李正连连拱手。
见李正和袁天罡互相敬佩,李淳风的心总算是踏实不少,袁天罡已是知天命之*。
这么大的*纪,出了一些差池,那可真是后果难料了。
李正接着对袁天罡说话道:"袁道长啊,其实往前追溯到后晋的清泰*间也有依据。"
"哦?"袁天罡来了兴致。
李正悠然说道:"在那个时候有个叫冰岛的地方,那里的火山喷发了,一连喷发了很长时间,浓烟对天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造成了中原的旱灾。"
"冰岛在何处?"
"在...北边。"
"是北海吗?"
"差不多吧。"李正勉为其难的点头。
"火山..."
袁天罡的心里又多了一个疑惑。
李正心里想着也不知道是当*爱德华一个小小的比喻来彰显混沌学的理论,还是爱德华本人就是这么认为的。
多数气候现象都是可以可以推敲的,当*气候学家爱德华说了一个蝴蝶效应,在南方一只蝴蝶煽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在两周后,在北方形成一场龙卷风。
其实这个论点是有些待考证的,但是在普通人的逻辑里它非常符合逻辑现象,也有出现的可能,
早在先秦时期的先贤就说过,*物有因也有果。
后世认为中原大地的气候变化也与地球的另外一边息息相关。
有学者说后晋的灭亡和冰岛的火山喷发有很大的关系。
那时候冰岛火山的喷发持续了八*之久。
很多反常的气候现象往往可以找到一些征兆。
李正小声对袁天罡说道:"以在下平生所学,这火山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就怕再来一次。"
"确实需要提防。"袁天罡也是点头。
"有一个地方火山就很多,而且距离中原不远。"李正看了一眼四下,小声对袁天罡说道:"在倭国有很多的火山,现如今都不稳定。"
"倭国有很多火山?贫道为何从来**听说倭国的遣唐使说过。"
"人家会说这种事情吗?家丑不可外扬!"
一座火山就对中原影响如此之大,倭国还有好几座,这可如何是好。
"好个倭国的遣唐使,如此保藏祸心!"袁天罡愤怒说道。
"袁道长千*不要生气,不就是一个小小倭国。"李正安慰着给他倒上一杯热茶。
"怎会有如此恶毒的倭国人!"袁天罡又说道。
李正连忙又安慰道:"袁道长,你千*千*不要生气,生气对身体不好。"
袁天罡喝下一口热茶。
瞧了一眼这个老道士的神色,李正接着说道:"其实倭国处于一片海沟旁,那里时常会地震,保不齐那些火山因为地震就会喷发。"
听完李正的这句话,袁天罡拍案而起,"不行!贫道不能坐视不管。"
"事关倭国与中原的邦交,袁道长千*不要冲动啊,千*不要冲动。"李正劝说道。
"陛下让贫道坐镇钦天监,就是为了天下大唐子民安宁,怎能容得他倭国人放肆!"
"道长!你不要冲动啊。"
"李正!你们不敢说,贫道去说!豁出这条老命,贫道也要揭穿倭国人的恶行!"
李正面色悲伤,"袁道长为了天下苍生实在是...在下感激涕零,铭感五内。"
"告辞!"
袁天罡说完快步离开,一点也**老态龙钟的模样,反而健步如飞,看来这个老道轻功也十分了得。
李淳风站在一旁一直看在眼里,李正之前激动的表情一扫而空,反而这小子当下还有些高兴。
"李道长,怎么样?现在放心了。"李正看向远处袁天罡已经走远的背影说道:"你看看袁道长,步步生风走得多么有精神。"
"谢了,我会答应给村子里的孩子们教数术。"
"不客气,就是随便忽悠了几句。"李正喝着茶水。
李淳风一脸严肃地说道:"你这可不是忽悠,历朝历代都有记载,倭国时常地龙翻身不安宁。"
"李道长,你别这样,搞得我自己都快信了。"
李世民正在看着青海驻军刚刚又送来的奏报,上千斤的盐矿已经开采出来,如今正在一批批运往长安。
青海盐湖的盐矿很多,可以开采很多*。
看完这份奏报,李世民便把它烧毁,对身边的太监王鼎嘱咐道:"青海盐矿的事情,不能让太多的人知道。"
"喏。"王鼎自然知道要怎么做,盐铁一直以来就是大唐的一件大事。
"陛下!钦天监袁道长求见。"侍卫前来禀报。
李世民端坐收起自己的神情,"让他进来。"
袁天罡走入甘露殿,朝着李世民行礼说道:"陛下!贫道有要事请奏。"
李世民神情严肃地说道:"讲。"
袁天罡把李正对自己说过的话,向李世民复述一遍。
听得李世民一愣一愣地看着袁天罡,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安静了许久之后,李世民问道:"倭国的遣唐使对大唐挺恭敬的。"
"陛下!倭国遣唐使保藏祸心不可不察啊。"
李世民思量了好一会儿说道:"倭国的遣唐使确实**向朕说明火山的事情。"
"陛下!"袁天罡再次说道:"贫道也是听李正所说,不过典籍中有记载,倭国多有地动,火山诸多。想来是有依据的。"
"确实不能不防。"李世民朗声说道:"来人呐!"
几个侍卫走入甘露殿,单膝跪地行礼。
李世民命令道:"把倭国的遣唐使一干人等全部拿下。"
"喏!"
当天一队金吾卫离开长安,到了长安郊外的一处寺庙给围了起来。
在寺庙和尚慌乱之下,一群倭国人被金吾卫悉数拿下。
几个倭国的遣唐使才来到大唐不到半*,做了和尚本以为已经很倒霉了。
这和尚还没做多久又被金吾卫给带走了。
包藏祸心?明明什么都没干来着,就要抓人。
几个倭国的遣唐使,欲哭无泪。
大唐好危险,真的不该来。
金吾卫拿下了倭国遣唐使的事情在长安传开。
坊间议论纷纷,除了吐蕃的禄东赞,又一次有他国的使者被拿下了。
甚至有言官向陛下谏言,不该如此对待前来朝贡的使者。
有损大唐威严。
李世民听不进这些言官的谏言,只是让大理寺把人关押起来。
到底发生了什么,陛下为什么要拿下倭国使者,群臣乃至坊间一概不知其中缘由。
别人不知道,李泰身为李世民的儿子,去立政殿打听了一番,便知道发生了什么。
其实细细一想,就靠这么几句话让父皇拿下了这几个遣唐使?
要说是不是大话还两说。
不过倭国前来朝拜**说火山与地动的事情确实有欺君之嫌。
李泰来到泾阳,找到正在种田的李正问道:"你为什么对袁天罡说这些话。"
"我怕他老人家被逼疯了。"李正照料着田地里的菜苗。
"倭国人和你有仇吗?"
李正站起身拍去手上的泥土,"我现在和倭国人是没仇,但是以后就会有仇了。"
"此话怎讲?"
李正坐在田埂边说道:"说人性本恶有些偏颇了,但不是所有人都是善良的,大唐如今富裕吗?"
"不是很富裕。"李泰当即回答。
"大唐对倭国来说,大唐非常的富裕,中原地大物博。"
李泰也坐在李正的身边,"倭国人确实说过他们很喜欢中原,他们无不透露着对中原,对大唐的向往之情,就差点住在长安了。"
村民们已经回到了田地里劳作,看着眼前宁静的田园生活,李正说道:"倭国坏境恶劣,不是地震就是海啸,还有几座如今容易爆发的火山,他们的日子很不好过。"
"若是魏王殿下住在倭国,却发现隔壁的邻居大唐有这么一片安宁富足的土地,魏王殿下你会怎么想。"
"离开倭国来大唐过日子。"
"是啊,来大唐日子,可是以后呢?一直都寄人篱下吗?"
李泰皱眉问道:"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倭国有这么多人呢,所有人都要来大唐吗?又或者说他们想要来大唐,哪天他们又不想寄人篱下了呢?"
听完这话,李泰惊得站起了身。
"不论倭国人是好是坏,谁敢说倭国人**觊觎之心,什么事都往最坏的方面考虑,把倭国人换成魏王,将心比心。"
李泰冷静下来,"你对袁天罡说的都是借口?重要的是引起父皇对倭国人的注意?"
"**了生存会****的,倭国人也是一样。"
在这个落后的时代,一场海啸和一场地震会让倭国死多少人,对倭国来说大唐是天堂。
李正对李泰再次说道:"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倭国有很多的银矿,有特别特别多的银饼,等着我们去开采啊。"
忽悠归忽悠,在真正的家国面前,李世民眼里揉不得沙子。
更何况是保藏祸心的倭国人。
不论倭国人心里是怎么想的,李世民不会允许自己治下的大唐有任何的风险。
现如今李世民差不多已经把倭国人拉进黑名单了吧。
"你说得很有道理,想必父皇和朝中大臣们想得比我周到,先前那些言官都是无的放矢,你李正的一席话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受教了。"
李正站起身重新给这片田地除草。
在开春之前要把土壤翻一遍,免得开春之后杂草丛生。
经过一个冬季,大棚拆除之后,原本有些萎靡不振的茎叶,比之前挺拔了不少。
冬天就算是再寒冷,过了寒冬生命力就会又出现在大地上。
"魏王殿下,你看这些幼苗多有生命力。"李正说道,"等到今*一开春,想来向日葵也可以盛开了。"
李正又说道:"魏王殿下,你说你父皇以后会去开采倭国的银矿吗?"
站在李正的身后,李泰说道:"应该会吧。"
李正看着眼前的幼苗接着说道:"那开采来的银矿,你父皇会不会分我一部分。"
李泰:"为何?"
"创意是我提出来的,对不对!**功劳也有苦劳,对不对!你父皇应该不会这么薄情寡义吧,总不能过河拆桥是不是。"
"..."
听身后**回应,李正又说道:"魏王殿下?"
"..."
"魏王殿下,你还在吗?"
"..."
"胖子?"
耳边只剩下了风声,李正回头看去身后哪里还站着李泰,这个死胖子早就走远了。
"一谈到钱,跑得比兔子还快,皇家果然**一个**!人心险恶呐。"
修路的工地上,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首先是要压路,把路给压平了,把路给压实了。
经过一个冬天,很多道路还有些泥泞,化雪之后的道路土质松软,等到春雨以来又会泥泞不堪,等到春雨到来之前就要把路给压实了。
李正对李义府嘱咐道:"把路要修好,修平整,要修得比官道还要好。"
"明白了。"李义府响亮的回应,"县侯放心,泾阳的房子和路都是在下监工的,在下已经有经验了。"
瞧着一条新路已经渐渐有了雏形,李正咧嘴笑着,"以后这条路,可就是我们的生财之道。"
"下官一定好好修缮它。"
李义府斗志满满的模样,李正很满意。
许敬宗也说道:"如今官道*久失修,有平坦的新路可以走,谁愿意走官道,可要走新路就一定要路过泾阳,此后路过这里的生意人会越来越多,县侯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多,县侯这招实在是高,在下佩服。"
"全长安也就你许敬宗一个明白人了。"
历代先贤在典籍中都有记载,咱们老祖宗的智慧还是很强的。
"袁道长境界高深,在下佩服。"李正拱手说道。
袁天罡摆手说道:"老夫也在古籍中看到过这种言论,先贤早有论断。"
"原来是这样。"
李淳风看到袁天罡恢复了往日的神采,也是长出一口气。
袁天罡接着说道:"难怪老夫查遍星象古籍也找不到依据,原来县侯用的是因果规律,世界*法诸多,一生学不尽矣,贫道佩服。"
"哪里哪里。"李正连连拱手。
见李正和袁天罡互相敬佩,李淳风的心总算是踏实不少,袁天罡已是知天命之*。
这么大的*纪,出了一些差池,那可真是后果难料了。
李正接着对袁天罡说话道:"袁道长啊,其实往前追溯到后晋的清泰*间也有依据。"
"哦?"袁天罡来了兴致。
李正悠然说道:"在那个时候有个叫冰岛的地方,那里的火山喷发了,一连喷发了很长时间,浓烟对天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造成了中原的旱灾。"
"冰岛在何处?"
"在...北边。"
"是北海吗?"
"差不多吧。"李正勉为其难的点头。
"火山..."
袁天罡的心里又多了一个疑惑。
李正心里想着也不知道是当*爱德华一个小小的比喻来彰显混沌学的理论,还是爱德华本人就是这么认为的。
多数气候现象都是可以可以推敲的,当*气候学家爱德华说了一个蝴蝶效应,在南方一只蝴蝶煽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在两周后,在北方形成一场龙卷风。
其实这个论点是有些待考证的,但是在普通人的逻辑里它非常符合逻辑现象,也有出现的可能,
早在先秦时期的先贤就说过,*物有因也有果。
后世认为中原大地的气候变化也与地球的另外一边息息相关。
有学者说后晋的灭亡和冰岛的火山喷发有很大的关系。
那时候冰岛火山的喷发持续了八*之久。
很多反常的气候现象往往可以找到一些征兆。
李正小声对袁天罡说道:"以在下平生所学,这火山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就怕再来一次。"
"确实需要提防。"袁天罡也是点头。
"有一个地方火山就很多,而且距离中原不远。"李正看了一眼四下,小声对袁天罡说道:"在倭国有很多的火山,现如今都不稳定。"
"倭国有很多火山?贫道为何从来**听说倭国的遣唐使说过。"
"人家会说这种事情吗?家丑不可外扬!"
一座火山就对中原影响如此之大,倭国还有好几座,这可如何是好。
"好个倭国的遣唐使,如此保藏祸心!"袁天罡愤怒说道。
"袁道长千*不要生气,不就是一个小小倭国。"李正安慰着给他倒上一杯热茶。
"怎会有如此恶毒的倭国人!"袁天罡又说道。
李正连忙又安慰道:"袁道长,你千*千*不要生气,生气对身体不好。"
袁天罡喝下一口热茶。
瞧了一眼这个老道士的神色,李正接着说道:"其实倭国处于一片海沟旁,那里时常会地震,保不齐那些火山因为地震就会喷发。"
听完李正的这句话,袁天罡拍案而起,"不行!贫道不能坐视不管。"
"事关倭国与中原的邦交,袁道长千*不要冲动啊,千*不要冲动。"李正劝说道。
"陛下让贫道坐镇钦天监,就是为了天下大唐子民安宁,怎能容得他倭国人放肆!"
"道长!你不要冲动啊。"
"李正!你们不敢说,贫道去说!豁出这条老命,贫道也要揭穿倭国人的恶行!"
李正面色悲伤,"袁道长为了天下苍生实在是...在下感激涕零,铭感五内。"
"告辞!"
袁天罡说完快步离开,一点也**老态龙钟的模样,反而健步如飞,看来这个老道轻功也十分了得。
李淳风站在一旁一直看在眼里,李正之前激动的表情一扫而空,反而这小子当下还有些高兴。
"李道长,怎么样?现在放心了。"李正看向远处袁天罡已经走远的背影说道:"你看看袁道长,步步生风走得多么有精神。"
"谢了,我会答应给村子里的孩子们教数术。"
"不客气,就是随便忽悠了几句。"李正喝着茶水。
李淳风一脸严肃地说道:"你这可不是忽悠,历朝历代都有记载,倭国时常地龙翻身不安宁。"
"李道长,你别这样,搞得我自己都快信了。"
李世民正在看着青海驻军刚刚又送来的奏报,上千斤的盐矿已经开采出来,如今正在一批批运往长安。
青海盐湖的盐矿很多,可以开采很多*。
看完这份奏报,李世民便把它烧毁,对身边的太监王鼎嘱咐道:"青海盐矿的事情,不能让太多的人知道。"
"喏。"王鼎自然知道要怎么做,盐铁一直以来就是大唐的一件大事。
"陛下!钦天监袁道长求见。"侍卫前来禀报。
李世民端坐收起自己的神情,"让他进来。"
袁天罡走入甘露殿,朝着李世民行礼说道:"陛下!贫道有要事请奏。"
李世民神情严肃地说道:"讲。"
袁天罡把李正对自己说过的话,向李世民复述一遍。
听得李世民一愣一愣地看着袁天罡,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安静了许久之后,李世民问道:"倭国的遣唐使对大唐挺恭敬的。"
"陛下!倭国遣唐使保藏祸心不可不察啊。"
李世民思量了好一会儿说道:"倭国的遣唐使确实**向朕说明火山的事情。"
"陛下!"袁天罡再次说道:"贫道也是听李正所说,不过典籍中有记载,倭国多有地动,火山诸多。想来是有依据的。"
"确实不能不防。"李世民朗声说道:"来人呐!"
几个侍卫走入甘露殿,单膝跪地行礼。
李世民命令道:"把倭国的遣唐使一干人等全部拿下。"
"喏!"
当天一队金吾卫离开长安,到了长安郊外的一处寺庙给围了起来。
在寺庙和尚慌乱之下,一群倭国人被金吾卫悉数拿下。
几个倭国的遣唐使才来到大唐不到半*,做了和尚本以为已经很倒霉了。
这和尚还没做多久又被金吾卫给带走了。
包藏祸心?明明什么都没干来着,就要抓人。
几个倭国的遣唐使,欲哭无泪。
大唐好危险,真的不该来。
金吾卫拿下了倭国遣唐使的事情在长安传开。
坊间议论纷纷,除了吐蕃的禄东赞,又一次有他国的使者被拿下了。
甚至有言官向陛下谏言,不该如此对待前来朝贡的使者。
有损大唐威严。
李世民听不进这些言官的谏言,只是让大理寺把人关押起来。
到底发生了什么,陛下为什么要拿下倭国使者,群臣乃至坊间一概不知其中缘由。
别人不知道,李泰身为李世民的儿子,去立政殿打听了一番,便知道发生了什么。
其实细细一想,就靠这么几句话让父皇拿下了这几个遣唐使?
要说是不是大话还两说。
不过倭国前来朝拜**说火山与地动的事情确实有欺君之嫌。
李泰来到泾阳,找到正在种田的李正问道:"你为什么对袁天罡说这些话。"
"我怕他老人家被逼疯了。"李正照料着田地里的菜苗。
"倭国人和你有仇吗?"
李正站起身拍去手上的泥土,"我现在和倭国人是没仇,但是以后就会有仇了。"
"此话怎讲?"
李正坐在田埂边说道:"说人性本恶有些偏颇了,但不是所有人都是善良的,大唐如今富裕吗?"
"不是很富裕。"李泰当即回答。
"大唐对倭国来说,大唐非常的富裕,中原地大物博。"
李泰也坐在李正的身边,"倭国人确实说过他们很喜欢中原,他们无不透露着对中原,对大唐的向往之情,就差点住在长安了。"
村民们已经回到了田地里劳作,看着眼前宁静的田园生活,李正说道:"倭国坏境恶劣,不是地震就是海啸,还有几座如今容易爆发的火山,他们的日子很不好过。"
"若是魏王殿下住在倭国,却发现隔壁的邻居大唐有这么一片安宁富足的土地,魏王殿下你会怎么想。"
"离开倭国来大唐过日子。"
"是啊,来大唐日子,可是以后呢?一直都寄人篱下吗?"
李泰皱眉问道:"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倭国有这么多人呢,所有人都要来大唐吗?又或者说他们想要来大唐,哪天他们又不想寄人篱下了呢?"
听完这话,李泰惊得站起了身。
"不论倭国人是好是坏,谁敢说倭国人**觊觎之心,什么事都往最坏的方面考虑,把倭国人换成魏王,将心比心。"
李泰冷静下来,"你对袁天罡说的都是借口?重要的是引起父皇对倭国人的注意?"
"**了生存会****的,倭国人也是一样。"
在这个落后的时代,一场海啸和一场地震会让倭国死多少人,对倭国来说大唐是天堂。
李正对李泰再次说道:"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倭国有很多的银矿,有特别特别多的银饼,等着我们去开采啊。"
忽悠归忽悠,在真正的家国面前,李世民眼里揉不得沙子。
更何况是保藏祸心的倭国人。
不论倭国人心里是怎么想的,李世民不会允许自己治下的大唐有任何的风险。
现如今李世民差不多已经把倭国人拉进黑名单了吧。
"你说得很有道理,想必父皇和朝中大臣们想得比我周到,先前那些言官都是无的放矢,你李正的一席话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受教了。"
李正站起身重新给这片田地除草。
在开春之前要把土壤翻一遍,免得开春之后杂草丛生。
经过一个冬季,大棚拆除之后,原本有些萎靡不振的茎叶,比之前挺拔了不少。
冬天就算是再寒冷,过了寒冬生命力就会又出现在大地上。
"魏王殿下,你看这些幼苗多有生命力。"李正说道,"等到今*一开春,想来向日葵也可以盛开了。"
李正又说道:"魏王殿下,你说你父皇以后会去开采倭国的银矿吗?"
站在李正的身后,李泰说道:"应该会吧。"
李正看着眼前的幼苗接着说道:"那开采来的银矿,你父皇会不会分我一部分。"
李泰:"为何?"
"创意是我提出来的,对不对!**功劳也有苦劳,对不对!你父皇应该不会这么薄情寡义吧,总不能过河拆桥是不是。"
"..."
听身后**回应,李正又说道:"魏王殿下?"
"..."
"魏王殿下,你还在吗?"
"..."
"胖子?"
耳边只剩下了风声,李正回头看去身后哪里还站着李泰,这个死胖子早就走远了。
"一谈到钱,跑得比兔子还快,皇家果然**一个**!人心险恶呐。"
修路的工地上,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首先是要压路,把路给压平了,把路给压实了。
经过一个冬天,很多道路还有些泥泞,化雪之后的道路土质松软,等到春雨以来又会泥泞不堪,等到春雨到来之前就要把路给压实了。
李正对李义府嘱咐道:"把路要修好,修平整,要修得比官道还要好。"
"明白了。"李义府响亮的回应,"县侯放心,泾阳的房子和路都是在下监工的,在下已经有经验了。"
瞧着一条新路已经渐渐有了雏形,李正咧嘴笑着,"以后这条路,可就是我们的生财之道。"
"下官一定好好修缮它。"
李义府斗志满满的模样,李正很满意。
许敬宗也说道:"如今官道*久失修,有平坦的新路可以走,谁愿意走官道,可要走新路就一定要路过泾阳,此后路过这里的生意人会越来越多,县侯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多,县侯这招实在是高,在下佩服。"
"全长安也就你许敬宗一个明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