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和皇帝分赃
孙思邈坐下拿出两个酒杯说道:“老夫只准备了两个杯子。”
往两个杯子里倒上酒水,孙思邈看着李正又说道:“不知道你小子会来,没准备你的酒杯。”
看这两老家伙笑得得意,莫名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
重新戴上斗笠的李正离开亭子,一路往家中走去,路上听到几个村子里的村民在议论上游的事情,连日的雨水人们最担心的还是河道的情况。
回到家中,李正坐在的书房。
家中暖和很多,徐慧拿来了干净衣服低声说道:“长安令,把湿衣服换下来吧。”
换衣服的时候李正也不避讳,虽说只是换一件外衣,徐慧还是非常懂规矩地低下头不去看。
换好衣服李正把湿外衣递给徐慧。
接过衣服,徐慧交给外面的侍女又端来一碗姜汤,“长安令刚煮好的姜汤,小心着了凉了。”
看着李正接过姜汤慢条斯理地喝着,顺着李正的目光看去,他正看着窗外院子角落的一小片菜地。
李正低声说道:“咱们今年新种的菜长势不错。”
“嗯。”
徐慧点了点头,这里李正用的咱们,而不是我。
这是主家很少会对自己家下人说我们。
这一直以来就是李正的行事风格。
作为公主的侍女,应当是照顾公主和驸马的生活,可李正一直以来的态度把大家都当作自家人一半,主仆之分非常淡薄。
若是在别的权贵家中,那就是仆人以下犯上。
等李正喝完了姜汤,徐慧接过空碗小步离开,安静的家中另外一个房间,长乐公主和武媚正拿着账本在算账。
徐慧在屋檐下用雨水洗着碗,一个侍女急匆匆来报。
听侍女小声说着,徐慧再次来到李正的书房,见李正在看书小声说道:“长安令,陛下来了,说是在马圈等着你。”
烦恼地放下手中的书本,李正抬头看了一眼窗外,外面依旧是下着雨。
重新拿起斗笠,李正走出房门,这个时候的家里很安静,小兕子和李治都在书院上课。
重新走入雨水中一阵风吹过,寒意直透过衣衫,这年头的衣服也太不御寒了。
大虎已经站在门口等着了。
“长安令,陛下就在马圈呢。”
跟着大虎一路走着,李正皱眉问道:“他说了什么事了吗?”
大虎摇头说道:“倒是没说,只是让卑职来传话。”
走到马圈的时候雨势越加大了,李正了一眼马圈,马儿都在窝棚下,倒也没事。
王鼎站在马圈的小屋外微笑着说道:“长安令,陛下就在里面。”
“不得不说王公公的气色真是越来越好了。”
李正说完走入了屋内。
李世民盘腿坐在一张毛毯上正吃着羊肉串。
李正也在泥炉边坐下,泥炉上放着一个铁架子上的羊肉还在滋滋冒油。
吃完一串羊肉,李世民咳嗽了一声。
站在外面的王鼎非常心领神会地关上了门。
屋子里有些阴暗,倒是炉子的火光可以勉强看清楚对方的表情。
李正收紧自己的衣衫说道:“这天气怪冷的。”
李世民低声说道:“关中各地的官吏都来禀报过了,没什么大事,大体上不会影响今年的收成,这雨再下两三天就停了。”
李正给架子上的羊肉串洒上一些辣椒粉末,“我最近口味比较重。”
李世民拿起一串撒了辣椒粉的羊肉串说道:“太医署的医官说过,这种天气吃点辣椒对身体有好处,而且还能驱寒。”
李正安静地吃着羊肉串,有些不太想搭理他。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说的那些李孝恭都已经和朕说了。”
李正吃了一串又拿起一串。
“按照你说的,倭国帮助大唐打下了高句丽,若是事后还要对付倭国,是不是显得大唐过河拆桥?”
李正长叹一口气对李世民说道:“陛下,我们什么说了请倭国帮助我们一起对付高句丽?”
李世民琢磨了好一会儿,“这么说好像确实是这样。”
李正又拿起一串羊肉说道:“第一,我们大唐方面从来没有正式的说过要倭国帮助我们大唐攻打高句丽,第二,就算是倭国帮助大唐拿下了高句丽,也和我们没关系,一切都是倭国自作多情。”
李世民点头示意接着说下去。
李正又吃完一串,拿起自己的保温杯喝下一口热水说道:“这一切都是倭国人自己的猜测,他们自己做的事情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李世民狐疑地看着李正,“你小子还真是阴险。”
“过奖了。”李正盘腿坐着说道:“让倭国去攻打高句丽不是我们,倭国虽然拜大唐是上国,但是大唐从来都是主张和平的。”
“和平?”
李世民的神情越加古怪。
李正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又想了一会儿,李世民的神情又明朗了不少,“所以你才让许敬宗去接近这个倭国的太子,而且每一次都是恰到好处,每一次聊得不是太久,也不是太长时间,一切都刚刚正好。”
“长安的风吹草动还真是逃不过陛下的眼睛。”
“你李正运筹帷幄,事无巨细皆被你算到。”
屋子中的君臣两人默契地笑了笑。
李世民站起身说道:“你有多少把握,倭国人一定会出兵攻打高句丽。”
李正长叹一口气说道:“没太多把握。”
见李世民还要问,李正连忙说道:“不过高句丽的事情办完,称心也该去倭国了。”
称心去吐蕃的时候,西突厥和吐蕃打起了大仗,现在称心去了高句丽,按照李正的计划他还要去倭国。
李世民走到门口背对着说道:“看来倭国也命运多舛了。”
李正端坐着说道:“对陛下来说是个好消息。”
“朕知道你不会平白帮朕的。”李世民颔首说道。
“倭国有银矿。”李正说道。
“倭国的银矿,你要多少随你拿,但事后朕也不会给你半点封赏。”李世民说道。
“这算是把封赏折现了吗?我们这是在分赃了吗?”
李世民:“朕……”
屋内又安静了好一会儿。
“你!”李世民恨铁不成钢的长叹一口气说道:“你要是不这么爱钱,你一定会成为朕的肱股之臣。”
往两个杯子里倒上酒水,孙思邈看着李正又说道:“不知道你小子会来,没准备你的酒杯。”
看这两老家伙笑得得意,莫名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
重新戴上斗笠的李正离开亭子,一路往家中走去,路上听到几个村子里的村民在议论上游的事情,连日的雨水人们最担心的还是河道的情况。
回到家中,李正坐在的书房。
家中暖和很多,徐慧拿来了干净衣服低声说道:“长安令,把湿衣服换下来吧。”
换衣服的时候李正也不避讳,虽说只是换一件外衣,徐慧还是非常懂规矩地低下头不去看。
换好衣服李正把湿外衣递给徐慧。
接过衣服,徐慧交给外面的侍女又端来一碗姜汤,“长安令刚煮好的姜汤,小心着了凉了。”
看着李正接过姜汤慢条斯理地喝着,顺着李正的目光看去,他正看着窗外院子角落的一小片菜地。
李正低声说道:“咱们今年新种的菜长势不错。”
“嗯。”
徐慧点了点头,这里李正用的咱们,而不是我。
这是主家很少会对自己家下人说我们。
这一直以来就是李正的行事风格。
作为公主的侍女,应当是照顾公主和驸马的生活,可李正一直以来的态度把大家都当作自家人一半,主仆之分非常淡薄。
若是在别的权贵家中,那就是仆人以下犯上。
等李正喝完了姜汤,徐慧接过空碗小步离开,安静的家中另外一个房间,长乐公主和武媚正拿着账本在算账。
徐慧在屋檐下用雨水洗着碗,一个侍女急匆匆来报。
听侍女小声说着,徐慧再次来到李正的书房,见李正在看书小声说道:“长安令,陛下来了,说是在马圈等着你。”
烦恼地放下手中的书本,李正抬头看了一眼窗外,外面依旧是下着雨。
重新拿起斗笠,李正走出房门,这个时候的家里很安静,小兕子和李治都在书院上课。
重新走入雨水中一阵风吹过,寒意直透过衣衫,这年头的衣服也太不御寒了。
大虎已经站在门口等着了。
“长安令,陛下就在马圈呢。”
跟着大虎一路走着,李正皱眉问道:“他说了什么事了吗?”
大虎摇头说道:“倒是没说,只是让卑职来传话。”
走到马圈的时候雨势越加大了,李正了一眼马圈,马儿都在窝棚下,倒也没事。
王鼎站在马圈的小屋外微笑着说道:“长安令,陛下就在里面。”
“不得不说王公公的气色真是越来越好了。”
李正说完走入了屋内。
李世民盘腿坐在一张毛毯上正吃着羊肉串。
李正也在泥炉边坐下,泥炉上放着一个铁架子上的羊肉还在滋滋冒油。
吃完一串羊肉,李世民咳嗽了一声。
站在外面的王鼎非常心领神会地关上了门。
屋子里有些阴暗,倒是炉子的火光可以勉强看清楚对方的表情。
李正收紧自己的衣衫说道:“这天气怪冷的。”
李世民低声说道:“关中各地的官吏都来禀报过了,没什么大事,大体上不会影响今年的收成,这雨再下两三天就停了。”
李正给架子上的羊肉串洒上一些辣椒粉末,“我最近口味比较重。”
李世民拿起一串撒了辣椒粉的羊肉串说道:“太医署的医官说过,这种天气吃点辣椒对身体有好处,而且还能驱寒。”
李正安静地吃着羊肉串,有些不太想搭理他。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说的那些李孝恭都已经和朕说了。”
李正吃了一串又拿起一串。
“按照你说的,倭国帮助大唐打下了高句丽,若是事后还要对付倭国,是不是显得大唐过河拆桥?”
李正长叹一口气对李世民说道:“陛下,我们什么说了请倭国帮助我们一起对付高句丽?”
李世民琢磨了好一会儿,“这么说好像确实是这样。”
李正又拿起一串羊肉说道:“第一,我们大唐方面从来没有正式的说过要倭国帮助我们大唐攻打高句丽,第二,就算是倭国帮助大唐拿下了高句丽,也和我们没关系,一切都是倭国自作多情。”
李世民点头示意接着说下去。
李正又吃完一串,拿起自己的保温杯喝下一口热水说道:“这一切都是倭国人自己的猜测,他们自己做的事情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李世民狐疑地看着李正,“你小子还真是阴险。”
“过奖了。”李正盘腿坐着说道:“让倭国去攻打高句丽不是我们,倭国虽然拜大唐是上国,但是大唐从来都是主张和平的。”
“和平?”
李世民的神情越加古怪。
李正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又想了一会儿,李世民的神情又明朗了不少,“所以你才让许敬宗去接近这个倭国的太子,而且每一次都是恰到好处,每一次聊得不是太久,也不是太长时间,一切都刚刚正好。”
“长安的风吹草动还真是逃不过陛下的眼睛。”
“你李正运筹帷幄,事无巨细皆被你算到。”
屋子中的君臣两人默契地笑了笑。
李世民站起身说道:“你有多少把握,倭国人一定会出兵攻打高句丽。”
李正长叹一口气说道:“没太多把握。”
见李世民还要问,李正连忙说道:“不过高句丽的事情办完,称心也该去倭国了。”
称心去吐蕃的时候,西突厥和吐蕃打起了大仗,现在称心去了高句丽,按照李正的计划他还要去倭国。
李世民走到门口背对着说道:“看来倭国也命运多舛了。”
李正端坐着说道:“对陛下来说是个好消息。”
“朕知道你不会平白帮朕的。”李世民颔首说道。
“倭国有银矿。”李正说道。
“倭国的银矿,你要多少随你拿,但事后朕也不会给你半点封赏。”李世民说道。
“这算是把封赏折现了吗?我们这是在分赃了吗?”
李世民:“朕……”
屋内又安静了好一会儿。
“你!”李世民恨铁不成钢的长叹一口气说道:“你要是不这么爱钱,你一定会成为朕的肱股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