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归家的护卫队
李正和往日一样,在马圈里忙碌着。
好一会儿之后,李泰从马圈中直起腰说道:“这个时辰大军应该已经在长安了吧。”
李正拖着一大堆的草料看了看长安方向说道:“应该吧。”
李泰靠着马圈的栏杆说道:“你说大虎今天也该回来了吧。”
李正稍稍点头。
李泰又说道:“那大虎回来了之后,我是不是可以回去忙书院的事情了?”
李正扭头看向李泰。
李泰笑了笑说道:“怎么说我也是书院的主事。”
李正把草料放入马槽说道:“你在书院能做什么事情?还不是整日游手好闲。”
李泰刚想再说什么。
李正又说道:“再说了马圈里的事情,多一个你更好。”
见李泰咬牙切齿,李正说道:“反正我一句就可以让你父皇把你送到封地。”
李泰一跺脚说道:“好!我可以一直在马圈干活,我要工钱。”
李正点头说道:“一个月一贯钱。”
瞧着李泰一脸的埋怨,李正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堂堂魏王殿下,偌大的长安却没有你的容身之地。”
李泰的神情坚定了不少,“早晚有一天,我可以光明正大的进入长安。”
李正又说道:“留在马圈里挺好的,早晚有一天你会感谢我的安排。”
李泰牙痒痒,莫不是在马圈里干体力活,还要谢他李正,这李正的脸皮未免也太快了。
东征的大军排列在长安城前。
李承乾站在城头上,秦琼念着这一次东征的封赏。
牛进达单膝跪在城前,听着一个个名字的封赏倒也意外。
因为这一次的封赏就不是太子拟的旨意,而是陛下早就准备好的。
怎么封赏,如何封赏,封赏之后如何安排。
这些事情太子不能做任何的主张。
许敬宗站在城门口,听着封赏王玄策和薛仁贵分别进了右武卫和龙武军。
这件事许敬宗也早就知道了。
而且还是必须要这么做的。
几个地痞朝着许敬宗走来。
许敬宗看了一眼他们说道:“都记住了。”
几个地痞笑着说道:“记住了,记住了。”
许敬宗递给他们一块银饼说道:“阿史那现在应该在去幽州的路上,你们要抓紧了。”
“明白明白。”
几个地痞使劲点头。
许敬宗又说道:“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出人命。”
再看了一眼这几个还站在原地的地痞,许敬宗说道:“还不快去办事!”
“这就去了!”
他们一路快步离开。
许敬宗又看了一眼站在城墙上的李承乾,转身便走入长安城。
长安城经过几次整顿,现如今倒是比以前整洁多了。
许敬宗从朱雀大街走入一个小巷,一路来到一间小屋。
这里是之前阿史那住过的房子。
许敬宗推门而入,整个屋子充斥着水墨的味道。
一张张的纸堆在一旁,许敬宗拿起其中一张看着,这个阿史那看起来一直都在学习关中文字。
在这里翻找了一遍,除了一些必要的家具还留着,整个房间中一本书籍都没有。
许敬宗又问了附近的人家。
这才知道阿史那买了一辆马车,没带多少行礼,却是带着一大堆的书籍离开的。
心中计较了一番,许敬宗便离开了这里。
泾阳
泾阳护卫队的队员在午时回来了。
整个村子非常的热闹。
李世民看着热闹的村子对李正说道:“看来泾阳护卫队的人很得民心。”
李正说道:“那是自然。”
李世民又说道:“朕想起当初打仗的时候,但凡朕路过一个地方,民户都是闭门不出。”
李正笑了笑说道:“是吗?”
泾阳的村民们都迎接着护卫队的回来,整个村子都飘着饭香味,看来村子里要给护卫队接风洗尘,还要大吃一顿。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李正说道:“我什么都不用做,因为我们泾阳的护卫队都是出自泾阳的民户,他们都是自己的亲人,都是自己的家人,自然会迎接,所谓军民一家亲。”
李世民稍稍点头,照李正这么一说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再想起现在死气沉沉的军中卫府,李世民又说道:“这样的队伍,不论出征到何方都会有很强的凝聚力。”
李正笑着说道:“大家都是手足兄弟,一起都是乡亲自然会了。”
“那你说军中的卫府能否像你的泾阳护卫队这般?”
听到李世民说这话,李正尴尬地笑了笑说道:“陛下说笑了,我们泾阳护卫队怎么能和卫兵马相比。”
李世民说道:“卫府的兵马是什么样子,朕心里清楚,军中军纪懈怠,如今有一些老将撑着场面,但将来呢?卫府兵马如今表现出来的端倪,朕很清楚,早晚有一天这会成为大唐的病根。”
在历史的轨迹上来说,大唐的军制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大唐后期的乱世和军制也有一定关系。
有时候想想这种事情就算是再离奇,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那都是两三百年后的事情了。
见李正沉默了,李世民说道:“李正,朕再问你一次如何让卫府兵马,也能和泾阳护卫队一般,军民一家亲。”
李正叹息道:“很难,军制要改,彻底的改。”
李世民说道:“如何改?”
李正低声说道:“裁撤军中世袭罔替制,裁撤军中各个将领的权力,改革军功制,改革军饷制。”
闻言李世民的嘴角直抽抽,“你还真敢说。”
李正说道:“要是做不到这些就别说以后了。”
李世民叹息道:“你要动的是军中将领的根基,这是要闹兵变的。”
李正摇着手中的蒲扇说道:“我也就随口一说而已,陛下不要当真。”
狐疑地看了一眼李正,李世民转身便走向了自己的别院。
村子里非常的热闹,李丽质也下了命令,今日所有的工坊全部停工,酒肉管够。
相比村子里的热闹,别院中就有些冷清了。
长孙皇后坐在院子里正在修剪着几盆文竹。
李世民对王鼎说道:“把李绩叫来。”
李绩正喝着酒,听到王鼎说陛下要见自己急忙放下酒碗,便走向别院。
好一会儿之后,李泰从马圈中直起腰说道:“这个时辰大军应该已经在长安了吧。”
李正拖着一大堆的草料看了看长安方向说道:“应该吧。”
李泰靠着马圈的栏杆说道:“你说大虎今天也该回来了吧。”
李正稍稍点头。
李泰又说道:“那大虎回来了之后,我是不是可以回去忙书院的事情了?”
李正扭头看向李泰。
李泰笑了笑说道:“怎么说我也是书院的主事。”
李正把草料放入马槽说道:“你在书院能做什么事情?还不是整日游手好闲。”
李泰刚想再说什么。
李正又说道:“再说了马圈里的事情,多一个你更好。”
见李泰咬牙切齿,李正说道:“反正我一句就可以让你父皇把你送到封地。”
李泰一跺脚说道:“好!我可以一直在马圈干活,我要工钱。”
李正点头说道:“一个月一贯钱。”
瞧着李泰一脸的埋怨,李正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堂堂魏王殿下,偌大的长安却没有你的容身之地。”
李泰的神情坚定了不少,“早晚有一天,我可以光明正大的进入长安。”
李正又说道:“留在马圈里挺好的,早晚有一天你会感谢我的安排。”
李泰牙痒痒,莫不是在马圈里干体力活,还要谢他李正,这李正的脸皮未免也太快了。
东征的大军排列在长安城前。
李承乾站在城头上,秦琼念着这一次东征的封赏。
牛进达单膝跪在城前,听着一个个名字的封赏倒也意外。
因为这一次的封赏就不是太子拟的旨意,而是陛下早就准备好的。
怎么封赏,如何封赏,封赏之后如何安排。
这些事情太子不能做任何的主张。
许敬宗站在城门口,听着封赏王玄策和薛仁贵分别进了右武卫和龙武军。
这件事许敬宗也早就知道了。
而且还是必须要这么做的。
几个地痞朝着许敬宗走来。
许敬宗看了一眼他们说道:“都记住了。”
几个地痞笑着说道:“记住了,记住了。”
许敬宗递给他们一块银饼说道:“阿史那现在应该在去幽州的路上,你们要抓紧了。”
“明白明白。”
几个地痞使劲点头。
许敬宗又说道:“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出人命。”
再看了一眼这几个还站在原地的地痞,许敬宗说道:“还不快去办事!”
“这就去了!”
他们一路快步离开。
许敬宗又看了一眼站在城墙上的李承乾,转身便走入长安城。
长安城经过几次整顿,现如今倒是比以前整洁多了。
许敬宗从朱雀大街走入一个小巷,一路来到一间小屋。
这里是之前阿史那住过的房子。
许敬宗推门而入,整个屋子充斥着水墨的味道。
一张张的纸堆在一旁,许敬宗拿起其中一张看着,这个阿史那看起来一直都在学习关中文字。
在这里翻找了一遍,除了一些必要的家具还留着,整个房间中一本书籍都没有。
许敬宗又问了附近的人家。
这才知道阿史那买了一辆马车,没带多少行礼,却是带着一大堆的书籍离开的。
心中计较了一番,许敬宗便离开了这里。
泾阳
泾阳护卫队的队员在午时回来了。
整个村子非常的热闹。
李世民看着热闹的村子对李正说道:“看来泾阳护卫队的人很得民心。”
李正说道:“那是自然。”
李世民又说道:“朕想起当初打仗的时候,但凡朕路过一个地方,民户都是闭门不出。”
李正笑了笑说道:“是吗?”
泾阳的村民们都迎接着护卫队的回来,整个村子都飘着饭香味,看来村子里要给护卫队接风洗尘,还要大吃一顿。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李正说道:“我什么都不用做,因为我们泾阳的护卫队都是出自泾阳的民户,他们都是自己的亲人,都是自己的家人,自然会迎接,所谓军民一家亲。”
李世民稍稍点头,照李正这么一说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再想起现在死气沉沉的军中卫府,李世民又说道:“这样的队伍,不论出征到何方都会有很强的凝聚力。”
李正笑着说道:“大家都是手足兄弟,一起都是乡亲自然会了。”
“那你说军中的卫府能否像你的泾阳护卫队这般?”
听到李世民说这话,李正尴尬地笑了笑说道:“陛下说笑了,我们泾阳护卫队怎么能和卫兵马相比。”
李世民说道:“卫府的兵马是什么样子,朕心里清楚,军中军纪懈怠,如今有一些老将撑着场面,但将来呢?卫府兵马如今表现出来的端倪,朕很清楚,早晚有一天这会成为大唐的病根。”
在历史的轨迹上来说,大唐的军制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大唐后期的乱世和军制也有一定关系。
有时候想想这种事情就算是再离奇,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那都是两三百年后的事情了。
见李正沉默了,李世民说道:“李正,朕再问你一次如何让卫府兵马,也能和泾阳护卫队一般,军民一家亲。”
李正叹息道:“很难,军制要改,彻底的改。”
李世民说道:“如何改?”
李正低声说道:“裁撤军中世袭罔替制,裁撤军中各个将领的权力,改革军功制,改革军饷制。”
闻言李世民的嘴角直抽抽,“你还真敢说。”
李正说道:“要是做不到这些就别说以后了。”
李世民叹息道:“你要动的是军中将领的根基,这是要闹兵变的。”
李正摇着手中的蒲扇说道:“我也就随口一说而已,陛下不要当真。”
狐疑地看了一眼李正,李世民转身便走向了自己的别院。
村子里非常的热闹,李丽质也下了命令,今日所有的工坊全部停工,酒肉管够。
相比村子里的热闹,别院中就有些冷清了。
长孙皇后坐在院子里正在修剪着几盆文竹。
李世民对王鼎说道:“把李绩叫来。”
李绩正喝着酒,听到王鼎说陛下要见自己急忙放下酒碗,便走向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