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入深秋
李世民看向站在一旁的李治说道:“这样的工事花了李正多少银钱?”
李治低声说道:“其实大多数材料都是泾阳搬过来,老师不过是付一些人工的费用。”
李世民低声说道:“长安城的人有很多年没有看过这样的草地了。”
李治琢磨着说道:“如今已经种下了草地,过些日子草地会慢慢扩张。”
瞧着眼前绿色,李世民低声说道:“现在朕觉得可以再长安的四面都种上草地。”
李治说道:“如果在长安四面都种上草,父皇可以拿出多少银钱。”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告诉李正明年真要在长安四面都看到绿色,至于银钱朕不会差他的。”
眼看着长安城的绿化的工程就要结束了,李治走向城墙带着工程队的人回到长安已经是傍晚时分。
回到村子里,李治把工程队的人交给李义府便回到了家中。
走入家门李治就看到李正和李丽质正在下棋。
棋盘上此刻厮杀得非常惨烈。
李治站在一旁看着棋局的形势。
李丽质的黑子再次落下。
李正也跟着拿起白子落在棋盘上。
抬眼看了看李治的神情,李丽质吃掉李正的一颗白子。
李正也跟着吃掉棋盘另外一边的黑子。
此刻李丽质的神情再次凝重了起来。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别想了,这盘棋已经和棋了。”
李丽质目光从棋盘移开看向李正说道:“你是故意的。”
李正喝着茶水说道:“什么我故意的?”
李丽质站起身目光瞪了会儿李正便转身回屋了。
李治好奇问道:“我皇姐是怎么了?”
李正说道:“没什么,就是下棋下不过我。”
李治低声说道:“父皇要在长安城的四面都种上绿化,说是会给钱。”
李正整理着棋盘说道:“你父皇给钱?”
李治用力点头。
李正低声说道:“晋王殿下,不论是做什么事情,找你父皇要钱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
李治说道:“老师觉得父皇会赖账。”
李正收拾好棋盘又给自己倒上一杯茶水,“你觉得你父皇要是赖账了,我能拿他怎么办?”
李治犹豫着说道:“父皇应该不会赖账吧。”
李正说道:“不要把你父皇说的太好,你父皇还欠我好几年的俸禄没有给,你觉得你父皇会乖乖付钱。”
这话让李治也陷入了沉默,确实也没见过朝中的人给老师送过月俸过来。
李丽质坐在自己的房间中,目光看着坐在院子了的李正。
徐慧在一旁低声说道:“高陵那边的作坊已经顺利开工了。”
李丽质低声说道:“你觉得李正的棋艺高到了什么地步。”
徐慧回话道:“平日里没怎么见过长安令下棋,也不清楚。”
李丽质说道:“我和他下了五把棋,每一盘都是和棋。”
徐慧讶异道:“每一盘都是和棋?”
李丽质咬牙说道:“这比输棋还要难受,他就是拿着棋盘故意和棋,他在戏弄我!”
看李丽质生气的神情,徐慧笑了笑,夫妻间偶尔有些小矛盾也是正常的。
看着生气又拿李正无可奈何的样子,徐慧打心里羡慕。
徐慧知道李丽质的棋艺很好,在小时候李丽质就可以和陛下在棋盘上杀的有来有回。
能够在棋盘上和长乐公主每一盘都和棋,这也说明了李正的棋艺非常高超。
甚至比李丽质高好几个境界才能做到。
徐慧再看李丽质的神情,李正几乎碾压了李丽质的自信。
让李丽质在棋艺上的自信碎的一塌糊涂。
入秋的风有些冷,徐慧对李丽质说道:“公主殿下,这个季节的风有些冷,注意身体。”
见李正走入了厨房要去做晚饭,李丽质也收回了目光。
徐慧递上账本说道:“这是粮食买卖的账本,刚刚送来的消息,东海那边的银钱明日就可以送到。”
李丽质接过账本看了起来,“一石粮食三十贯,卖给倭国一共两千石头,六万贯银钱。”
李正用一贯钱六石的价格,买了朝中三十万石陈粮。
现在用一石粮食三十贯的价格卖给倭国。
这笔生意稳赚不赔。
李丽质心中也狐疑李正难道就用这样的生意想要搬空倭国的银矿?
徐慧低声说道:“一石粮食三十贯钱的价格会不会太高了?我怕被别人知道怕是会……”
李丽质说道:“状告李正吗?”
徐慧点头。
李丽质说道:“其实大可不用担心这个。”
李丽质接着说道:“首先关于这笔生意的情况,除了朝中少数的几人没有其他人知道,而且运输粮食的成本非常高,更是需要跨海远航越到倭国,谁能做到万无一失?”
徐慧说道:“公主殿下的意思运输成本也都在倭国人身上?”
李丽质说道:“跨海的贸易哪有这么简单,你知道李正为什么要建设造船厂?”
徐慧皱眉说道:“公主殿下的意思是长安令要建设一条海上的商路?”
李丽质坐在桌案前说道:“自汉开辟通往西域的商道开始,谁掌握了那条商路谁就掌握了货物的定价权,战乱时期货物的价格更是高涨,而这个价钱多少就掌握在各个西域小国之间,谁能把货物安全又快捷的运到,这个价钱就谁说了算。”
这些话徐慧也清楚,徐慧和其他婢女不同。
徐慧出身书香世家,也算是饱读诗书之人,这么简单的道理徐慧当然明白。
李丽质接着说道:“只要李正掌握了海上的运输,那么货物的价格就只能由李正说了算,这才是造船厂真正的重要性,不仅仅如此,还可以借此掌握海权。”
徐慧也看到过李正书房中的那张世界地图,如果那张图画得没错,海洋之外还有很多岛屿,还有更加广袤的世界。
还有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的世界。
李丽质又说道:“这些事情都要等到以后再说,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而且造船厂也才刚刚开始把,还远着呢。”
进入深秋的关中天气骤然变得寒冷。
马上就要入冬了,李正早起打开窗户便是一阵冷空气铺面而来。
李治低声说道:“其实大多数材料都是泾阳搬过来,老师不过是付一些人工的费用。”
李世民低声说道:“长安城的人有很多年没有看过这样的草地了。”
李治琢磨着说道:“如今已经种下了草地,过些日子草地会慢慢扩张。”
瞧着眼前绿色,李世民低声说道:“现在朕觉得可以再长安的四面都种上草地。”
李治说道:“如果在长安四面都种上草,父皇可以拿出多少银钱。”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告诉李正明年真要在长安四面都看到绿色,至于银钱朕不会差他的。”
眼看着长安城的绿化的工程就要结束了,李治走向城墙带着工程队的人回到长安已经是傍晚时分。
回到村子里,李治把工程队的人交给李义府便回到了家中。
走入家门李治就看到李正和李丽质正在下棋。
棋盘上此刻厮杀得非常惨烈。
李治站在一旁看着棋局的形势。
李丽质的黑子再次落下。
李正也跟着拿起白子落在棋盘上。
抬眼看了看李治的神情,李丽质吃掉李正的一颗白子。
李正也跟着吃掉棋盘另外一边的黑子。
此刻李丽质的神情再次凝重了起来。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别想了,这盘棋已经和棋了。”
李丽质目光从棋盘移开看向李正说道:“你是故意的。”
李正喝着茶水说道:“什么我故意的?”
李丽质站起身目光瞪了会儿李正便转身回屋了。
李治好奇问道:“我皇姐是怎么了?”
李正说道:“没什么,就是下棋下不过我。”
李治低声说道:“父皇要在长安城的四面都种上绿化,说是会给钱。”
李正整理着棋盘说道:“你父皇给钱?”
李治用力点头。
李正低声说道:“晋王殿下,不论是做什么事情,找你父皇要钱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
李治说道:“老师觉得父皇会赖账。”
李正收拾好棋盘又给自己倒上一杯茶水,“你觉得你父皇要是赖账了,我能拿他怎么办?”
李治犹豫着说道:“父皇应该不会赖账吧。”
李正说道:“不要把你父皇说的太好,你父皇还欠我好几年的俸禄没有给,你觉得你父皇会乖乖付钱。”
这话让李治也陷入了沉默,确实也没见过朝中的人给老师送过月俸过来。
李丽质坐在自己的房间中,目光看着坐在院子了的李正。
徐慧在一旁低声说道:“高陵那边的作坊已经顺利开工了。”
李丽质低声说道:“你觉得李正的棋艺高到了什么地步。”
徐慧回话道:“平日里没怎么见过长安令下棋,也不清楚。”
李丽质说道:“我和他下了五把棋,每一盘都是和棋。”
徐慧讶异道:“每一盘都是和棋?”
李丽质咬牙说道:“这比输棋还要难受,他就是拿着棋盘故意和棋,他在戏弄我!”
看李丽质生气的神情,徐慧笑了笑,夫妻间偶尔有些小矛盾也是正常的。
看着生气又拿李正无可奈何的样子,徐慧打心里羡慕。
徐慧知道李丽质的棋艺很好,在小时候李丽质就可以和陛下在棋盘上杀的有来有回。
能够在棋盘上和长乐公主每一盘都和棋,这也说明了李正的棋艺非常高超。
甚至比李丽质高好几个境界才能做到。
徐慧再看李丽质的神情,李正几乎碾压了李丽质的自信。
让李丽质在棋艺上的自信碎的一塌糊涂。
入秋的风有些冷,徐慧对李丽质说道:“公主殿下,这个季节的风有些冷,注意身体。”
见李正走入了厨房要去做晚饭,李丽质也收回了目光。
徐慧递上账本说道:“这是粮食买卖的账本,刚刚送来的消息,东海那边的银钱明日就可以送到。”
李丽质接过账本看了起来,“一石粮食三十贯,卖给倭国一共两千石头,六万贯银钱。”
李正用一贯钱六石的价格,买了朝中三十万石陈粮。
现在用一石粮食三十贯的价格卖给倭国。
这笔生意稳赚不赔。
李丽质心中也狐疑李正难道就用这样的生意想要搬空倭国的银矿?
徐慧低声说道:“一石粮食三十贯钱的价格会不会太高了?我怕被别人知道怕是会……”
李丽质说道:“状告李正吗?”
徐慧点头。
李丽质说道:“其实大可不用担心这个。”
李丽质接着说道:“首先关于这笔生意的情况,除了朝中少数的几人没有其他人知道,而且运输粮食的成本非常高,更是需要跨海远航越到倭国,谁能做到万无一失?”
徐慧说道:“公主殿下的意思运输成本也都在倭国人身上?”
李丽质说道:“跨海的贸易哪有这么简单,你知道李正为什么要建设造船厂?”
徐慧皱眉说道:“公主殿下的意思是长安令要建设一条海上的商路?”
李丽质坐在桌案前说道:“自汉开辟通往西域的商道开始,谁掌握了那条商路谁就掌握了货物的定价权,战乱时期货物的价格更是高涨,而这个价钱多少就掌握在各个西域小国之间,谁能把货物安全又快捷的运到,这个价钱就谁说了算。”
这些话徐慧也清楚,徐慧和其他婢女不同。
徐慧出身书香世家,也算是饱读诗书之人,这么简单的道理徐慧当然明白。
李丽质接着说道:“只要李正掌握了海上的运输,那么货物的价格就只能由李正说了算,这才是造船厂真正的重要性,不仅仅如此,还可以借此掌握海权。”
徐慧也看到过李正书房中的那张世界地图,如果那张图画得没错,海洋之外还有很多岛屿,还有更加广袤的世界。
还有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的世界。
李丽质又说道:“这些事情都要等到以后再说,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而且造船厂也才刚刚开始把,还远着呢。”
进入深秋的关中天气骤然变得寒冷。
马上就要入冬了,李正早起打开窗户便是一阵冷空气铺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