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五章 当朝答辩
城内十几万百姓的帮助下,北城区可谓是一天一个样,无数的地基拔地而起,就像是春日的嫩芽一般,似是随时可以长大,经受风雨的考验。
伴随着工地上如火如荼的进展,来大乾钱庄咨询的百姓是越来越多,贫穷的他们并没有什么积蓄,对于他们而言,很可能努力半辈子才能有实力买下属于自己的房屋。真到那个时候,他们也老了,没有多少享福的日子可活。可是现在,先住房,后交钱,且最长的可以分为十五期,即十五年才交足房钱,这便给了很多人以希望。
尽管最后算下来,利息就占头不小,可分十五年交齐,便不会显得如何。百姓们更为看中的是自己有了房子,有了自己的根,这种情节远不是其它民族的思想可以相比。
咨询的人越来越多,当了解到大乾钱庄给出的要求和条件之后,百姓们开始想着各种办法去达成要求,务求这第一批一万间房屋之中,可以有自己一份。
养心殿。
沈傲被一道旨意召了过来。真正入殿之后,才看到这里已经站了好几位重臣,像是左右仆射、内相、吏部、户部、兵部、工部尚书等人早就站列两班。
沈傲走进大殿中的时候,瞬间就把大家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然后便是一阵阵可听到的轻微感叹之声。
相比于众人,沈傲不过才是十七岁而已,比之动辄就是五十来岁的老头子,他实在是太年轻,甚至都与某些人的孙子近乎同龄。
年纪虽轻,却没有一个人会小看于他。看看沈傲不到两年来做的这些事情吧。国昌隆的崛起、各种物品层出不穷的出现、连败东瀛使臣团和西蛮使团、又建大乾钱庄、如今更是没用朝廷一文钱盖出了万间房屋,大大的繁荣了大梁城不说,还提供了各种新税,来增强王朝的国库存收入。
这些事情中,仅是办好一项,便足以被人妒忌,被皇帝重用。更不肖说,这些事情还是一个人所为,那便不是妒忌,而只有羡慕了。毕竟当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足够大的时候,妒忌又有什么用呢?
就像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去妒忌一位亿万富翁,不是吃饱了撑的吗?那时也只能剩下羡慕、佩服和仰望。
沈傲走进到养心殿中,乾文帝的眼中露出了甚为满意的神情,颔首微笑的看了看沈傲之后,便看向众臣说道:“众爱卿,忠国公已然来了,有何不解尽可相问之。”
“诺。”众大臣向着乾文帝抱拳行礼之后,这便齐齐转头看向着单独站于一旁的沈傲。户部尚书芮不通例第一个开口发言。“忠国公,房子需要八到十年,甚至最长的需要十五年才可以交集款项是不是时间太长了一些?如果百姓因此而拿不出钱来,最终弃房而已,便要如何?”
芮不通说话还算是客气的,他就差一点想说,百姓弃房而去,岂不
是要亏了吗?
“呵呵。”早有准备的沈傲晒然一笑,并没有因为这个问题而被难住,相反还出声反问着,“芮尚书,下官想问,若是您买房子的话,在已经交了一部分款项之后,现在逼你离去,交出房屋可同意否?”
“这自然是不能同意的,老夫已经交了一部分银子,这房子便是老夫的,何人会抢?”芮不通自然而然的回答着。
“这就是了。”沈傲微笑的点着头,“想必百姓也和尚书大人一样的想法,他们是不会轻易的退出去的。更不要说,就算是他们真的退走了,房屋可是跑不了的,他还存在于这里,到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在把它卖给其它人,银子一样是会收回来的,还不会少收。大人之担心,大可不必了。”
“嗯,道理正是如此。但如此一来,像是十五年期的那些百姓,他们交银子如此的缓慢,岂不是会耽误国库存的收入吗?这与之前我们所谈的借此增加国库收入怕是并不相符吧。”芮不通并没有罢手之意,在被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第二个问题也随即问了出来。
按着之前沈傲奏折中所说,大乾拨与他土地,他会盖房卖给百姓,由沈傲全程主导,这其中的分配比例是大乾七成,沈傲三成。
不要小看沈傲如此努力之只是得了三成。要知道没有大乾的支持,他哪里来的这些土地?
没有大乾的支持,谁又会同意他弄出这些房屋来出售?
沈傲只是掌管着大局而已,事实上,除了前期要垫上数千万两的费用之外,便只剩下赚钱了。且年年有利息分红,可谓是细水长流的赚钱,付出与收获相比,绝对是值得,也是大赚特赚的买卖。
正是因为商定好,朝廷可以得七成的好处。现在却要八到十年,甚至最长十五年才能完成房款交齐,也就难怪芮不通会着急,会有意见了。毕竟这与他们之前设想的结果并不相同。一个是一次性·交集,一个是需要八到十五年的时间才可以收齐,这中间的利益相差可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与奏折所说不同,便有了这一次朝堂对辩,大家各自提出心中的问题,看看沈傲要如何的解答,是不是能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毕竟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是沈傲在主导,主意也是人家出的,想必没有谁比他更了解这其中的弯弯绕。
“错了。”面对着芮不通的质疑,沈傲直言其错,说道:“看起来一次性应该交齐的银子,现在分为了八年甚至是十五年才能收到,是有些吃亏了,但帐不是这样算的。”
“愿闻其详。”芮不通就知道沈傲有自己的想法,随即瞪大着眼睛问着。
沈傲也没有托大之意,而是向着芮不通露出了一个微笑,随即言道:“敢问各位大人,如果这些房子是朝廷盖起来的,那足足一万间以上的房屋是否能够卖出去?”
“这个...”众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不知如何回答。大乾百姓并不富裕,这与当前制度有关。豪族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经成了气候,如今至少掌握着王朝三成的良田。
分封制以来,皇帝为了表彰有功之臣的付出,又分封了不少的权贵,他们又占了三成左右的良田。
皇族做为大乾王朝的统领者,自有其特权,他们又拿了两成左右的良田。如此一算,真正以地为生的百姓只是占据了两成的良田而已,这么多人掌握着这么少的资源,你让他们如何有钱,如何变得富裕起来。百姓没有银子,哪里来的钱买房子,这便只能挤在南城区,使得那里的环境越发的糟糕。甚至有时候一个小院之中住着几户人家,往往十几平方的房屋内便住着六七口子人,做些什么事情都很不方便。
只是想要改变条件,就需要有银子。没有更好的收入下,勉强只是糊口而已,又哪里来的银子去房子?这便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无钱买房,朝廷也就不会花大力气建房。
这是人所众知的事情。沈傲如今问起来,大家自然无法回答,只得在互相看了看后,以沉默相对。
别人回答不了,沈傲便自问自答的说着,“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即是大家都知道,百姓很穷,房子即便是盖好了,他们也无钱购买,最终只会让朝廷的银子压在那里变成了不动产,继尔便是损失巨大。那为何我们不能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呢?”
说的似乎是兴起的沈傲继续道:“现在有机会可以让朝廷一钱银子也不花,就可以盖出很多的房屋,繁荣大梁城的经济,何尔而不为?大家想过没有,一旦大梁城有了足够的房子,又可以吸引来多少人,到时候不管是他们做工、种地、最终赚来的钱都会花在这里,对当地的经济不是一种强大的促进吗?”
一席话说下来,把包括芮不通这位最懂经济的户部尚书都给说懵了,可想而知,其它人是什么样子。
不等大家反过神来,沈傲继续的说道:“带来的好处还有很多。人口增加了,以后做起什么事情来的时候就会更加的容易。即便是以后真要的打起仗来,百姓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不受侵犯,他们会不会主动报名参军,对于大乾的强大帮助便不必细说了吧。更何况,这些钱他们不是不还,而是分期来还,还带着不低的利息,这不是可以让朝廷继续的大赚一笔吗?何乐而不为呢?”
沈傲连续说完这些之后,便很干脆的看向着众大臣们。一时间,所有人都只剩下张大着嘴巴,一脸吃惊的模样。
沈傲所说的,有的他们已经想到了,但有的还没有想到。仔细想来,说的的确是有道理,似乎好处全被朝廷给占了,而他们不过就是付出了三千亩土地的本钱而已。那些土地若是不用也是浪费不是?
伴随着工地上如火如荼的进展,来大乾钱庄咨询的百姓是越来越多,贫穷的他们并没有什么积蓄,对于他们而言,很可能努力半辈子才能有实力买下属于自己的房屋。真到那个时候,他们也老了,没有多少享福的日子可活。可是现在,先住房,后交钱,且最长的可以分为十五期,即十五年才交足房钱,这便给了很多人以希望。
尽管最后算下来,利息就占头不小,可分十五年交齐,便不会显得如何。百姓们更为看中的是自己有了房子,有了自己的根,这种情节远不是其它民族的思想可以相比。
咨询的人越来越多,当了解到大乾钱庄给出的要求和条件之后,百姓们开始想着各种办法去达成要求,务求这第一批一万间房屋之中,可以有自己一份。
养心殿。
沈傲被一道旨意召了过来。真正入殿之后,才看到这里已经站了好几位重臣,像是左右仆射、内相、吏部、户部、兵部、工部尚书等人早就站列两班。
沈傲走进大殿中的时候,瞬间就把大家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然后便是一阵阵可听到的轻微感叹之声。
相比于众人,沈傲不过才是十七岁而已,比之动辄就是五十来岁的老头子,他实在是太年轻,甚至都与某些人的孙子近乎同龄。
年纪虽轻,却没有一个人会小看于他。看看沈傲不到两年来做的这些事情吧。国昌隆的崛起、各种物品层出不穷的出现、连败东瀛使臣团和西蛮使团、又建大乾钱庄、如今更是没用朝廷一文钱盖出了万间房屋,大大的繁荣了大梁城不说,还提供了各种新税,来增强王朝的国库存收入。
这些事情中,仅是办好一项,便足以被人妒忌,被皇帝重用。更不肖说,这些事情还是一个人所为,那便不是妒忌,而只有羡慕了。毕竟当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足够大的时候,妒忌又有什么用呢?
就像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去妒忌一位亿万富翁,不是吃饱了撑的吗?那时也只能剩下羡慕、佩服和仰望。
沈傲走进到养心殿中,乾文帝的眼中露出了甚为满意的神情,颔首微笑的看了看沈傲之后,便看向众臣说道:“众爱卿,忠国公已然来了,有何不解尽可相问之。”
“诺。”众大臣向着乾文帝抱拳行礼之后,这便齐齐转头看向着单独站于一旁的沈傲。户部尚书芮不通例第一个开口发言。“忠国公,房子需要八到十年,甚至最长的需要十五年才可以交集款项是不是时间太长了一些?如果百姓因此而拿不出钱来,最终弃房而已,便要如何?”
芮不通说话还算是客气的,他就差一点想说,百姓弃房而去,岂不
是要亏了吗?
“呵呵。”早有准备的沈傲晒然一笑,并没有因为这个问题而被难住,相反还出声反问着,“芮尚书,下官想问,若是您买房子的话,在已经交了一部分款项之后,现在逼你离去,交出房屋可同意否?”
“这自然是不能同意的,老夫已经交了一部分银子,这房子便是老夫的,何人会抢?”芮不通自然而然的回答着。
“这就是了。”沈傲微笑的点着头,“想必百姓也和尚书大人一样的想法,他们是不会轻易的退出去的。更不要说,就算是他们真的退走了,房屋可是跑不了的,他还存在于这里,到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在把它卖给其它人,银子一样是会收回来的,还不会少收。大人之担心,大可不必了。”
“嗯,道理正是如此。但如此一来,像是十五年期的那些百姓,他们交银子如此的缓慢,岂不是会耽误国库存的收入吗?这与之前我们所谈的借此增加国库收入怕是并不相符吧。”芮不通并没有罢手之意,在被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第二个问题也随即问了出来。
按着之前沈傲奏折中所说,大乾拨与他土地,他会盖房卖给百姓,由沈傲全程主导,这其中的分配比例是大乾七成,沈傲三成。
不要小看沈傲如此努力之只是得了三成。要知道没有大乾的支持,他哪里来的这些土地?
没有大乾的支持,谁又会同意他弄出这些房屋来出售?
沈傲只是掌管着大局而已,事实上,除了前期要垫上数千万两的费用之外,便只剩下赚钱了。且年年有利息分红,可谓是细水长流的赚钱,付出与收获相比,绝对是值得,也是大赚特赚的买卖。
正是因为商定好,朝廷可以得七成的好处。现在却要八到十年,甚至最长十五年才能完成房款交齐,也就难怪芮不通会着急,会有意见了。毕竟这与他们之前设想的结果并不相同。一个是一次性·交集,一个是需要八到十五年的时间才可以收齐,这中间的利益相差可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与奏折所说不同,便有了这一次朝堂对辩,大家各自提出心中的问题,看看沈傲要如何的解答,是不是能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毕竟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是沈傲在主导,主意也是人家出的,想必没有谁比他更了解这其中的弯弯绕。
“错了。”面对着芮不通的质疑,沈傲直言其错,说道:“看起来一次性应该交齐的银子,现在分为了八年甚至是十五年才能收到,是有些吃亏了,但帐不是这样算的。”
“愿闻其详。”芮不通就知道沈傲有自己的想法,随即瞪大着眼睛问着。
沈傲也没有托大之意,而是向着芮不通露出了一个微笑,随即言道:“敢问各位大人,如果这些房子是朝廷盖起来的,那足足一万间以上的房屋是否能够卖出去?”
“这个...”众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不知如何回答。大乾百姓并不富裕,这与当前制度有关。豪族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经成了气候,如今至少掌握着王朝三成的良田。
分封制以来,皇帝为了表彰有功之臣的付出,又分封了不少的权贵,他们又占了三成左右的良田。
皇族做为大乾王朝的统领者,自有其特权,他们又拿了两成左右的良田。如此一算,真正以地为生的百姓只是占据了两成的良田而已,这么多人掌握着这么少的资源,你让他们如何有钱,如何变得富裕起来。百姓没有银子,哪里来的钱买房子,这便只能挤在南城区,使得那里的环境越发的糟糕。甚至有时候一个小院之中住着几户人家,往往十几平方的房屋内便住着六七口子人,做些什么事情都很不方便。
只是想要改变条件,就需要有银子。没有更好的收入下,勉强只是糊口而已,又哪里来的银子去房子?这便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无钱买房,朝廷也就不会花大力气建房。
这是人所众知的事情。沈傲如今问起来,大家自然无法回答,只得在互相看了看后,以沉默相对。
别人回答不了,沈傲便自问自答的说着,“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即是大家都知道,百姓很穷,房子即便是盖好了,他们也无钱购买,最终只会让朝廷的银子压在那里变成了不动产,继尔便是损失巨大。那为何我们不能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呢?”
说的似乎是兴起的沈傲继续道:“现在有机会可以让朝廷一钱银子也不花,就可以盖出很多的房屋,繁荣大梁城的经济,何尔而不为?大家想过没有,一旦大梁城有了足够的房子,又可以吸引来多少人,到时候不管是他们做工、种地、最终赚来的钱都会花在这里,对当地的经济不是一种强大的促进吗?”
一席话说下来,把包括芮不通这位最懂经济的户部尚书都给说懵了,可想而知,其它人是什么样子。
不等大家反过神来,沈傲继续的说道:“带来的好处还有很多。人口增加了,以后做起什么事情来的时候就会更加的容易。即便是以后真要的打起仗来,百姓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不受侵犯,他们会不会主动报名参军,对于大乾的强大帮助便不必细说了吧。更何况,这些钱他们不是不还,而是分期来还,还带着不低的利息,这不是可以让朝廷继续的大赚一笔吗?何乐而不为呢?”
沈傲连续说完这些之后,便很干脆的看向着众大臣们。一时间,所有人都只剩下张大着嘴巴,一脸吃惊的模样。
沈傲所说的,有的他们已经想到了,但有的还没有想到。仔细想来,说的的确是有道理,似乎好处全被朝廷给占了,而他们不过就是付出了三千亩土地的本钱而已。那些土地若是不用也是浪费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