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新势力
秋收将至,杨修带着掾吏们巡视郡内,适合耕种的河谷地更是重中之重。
比起放牧,农耕能以更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口,河谷地往往是户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豪强大族竞相争夺的地域。
除了耕种,河水也能为磨坊、纸坊、铁坊之类的作坊提供水源、动力,对财富积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占领了河谷地,再小的家族也能迅速变强。失去了河谷地,再大的家族也会迅速衰落。
凉州民风剽悍,为了争夺水源,以家族为单位的械斗常有发生,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灭族的惨剧。反正凉州汉羌杂居,出了事,推说是羌胡入侵就是了,外地来的太守、县令长也不敢多管,免得自己也被灭了。
凉州刺史是公认的高风险。关东州郡拥兵而起,割据一方的时候,凉州还是本地人说了算。
杨修刚来的时候,也不敢轻举妄动,甚至不怎么出城。直到韩遂平定宋建,凉州牧韦端见驾被留,贾诩从宫中挑选了二百凉州子弟,建学员营,他才渐渐施展手脚,开始巡视郡内各县,了解情况。
几个地方看下来,他心里大致有了数。
比起关东州郡世家、豪强主要控制了仕途不同,凉州的大族仕途艰难,对赖以生存的土地更为看重。土地本来就有限,当有限的土地被大族占领之后,普通百姓的生存更难,很多人不得不将抢劫作为副业,甚至是主业。
为了生存下去,他们甚至连亲兄弟都不放过。只要有人愿意给他们一口吃的,他们愿意挥刀砍向任何人,哪怕手里的武器很简陋。
哪有什么轻生死,只是生存太难。如果能勉强活下去,谁会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
这也是凉州兵乱频发的原因之一。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解决土地的分配,让普通人能够活下去,不至于铤而走险。
这当然不是几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所以杨修选择了一个相对温和的办法,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换取他们放弃对土地的执念。与此同时,他又执行了另一个办法:同意无地的百姓迁入关中,以减少对土地的需求,缓解人地矛盾。
大族不肯轻易迁徙,普通百姓却非常愿意迁入关中,哪怕成为军户,需要当兵。
成为军户,为朝廷而战,总比成为大族部曲更强。
在杨修的软硬兼施之下,杨阜等人选择了和朝廷合作,和杨修合作。
达成协议后,第一项举措就是拥有土地的大族按土地的多少缴纳赋税,为秋防提供粮食,而不是向本来就没什么余粮的百姓征粮。
粮食是大族提供的,但作战的主力却不是大族的部曲,而是普通百姓组成的郡兵。
杨修否决了杨阜等人集结各族部曲为军的建议,坚持按朝廷既有制度,从普通百姓中征兵。他亲自负责,郡丞王唯等人积极配合,利用太守巡视的机会,就将征兵的消息发到各地。
冬天正是凉州人最难熬的时候,听说官府不仅供饭,立了功还有赏赐,百姓们很踊跃,征兵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应征的人数远超预期。
杨修从中精挑了三千人,日常训练交给姜叙等人,自己负责起了教化。
这是他的经验,早在华阴之战时就得到了验证。
除了安排王唯等人教将士读书识字,他自己也坚持每天巡视诸营,与普通将士交谈,聊天,询问他们的生活、对将来的希望,并宣传朝廷的凉州政策。
平定宋建之后,参战的郡兵陆续返回,带来了不少消息。大部分百姓也听说天子巡视凉州,但他们之前并不觉得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所以也不太关心。此刻见天子近臣,四世三公之后的杨太守如此平易近人,他们才切身感受到了朝廷的存在。
姜叙等人也很快意识到杨修并不是一个不谙军事的书生,杨修不仅对兵法不陌生,对具体的战术也有相当的了解。有不少他们也未必清楚的细节,杨修却如数家珍,说得头头是道。
这一点让姜叙等人刮目相看。
之前的几任汉阳太守可没这样的水平,他们也许熟读儒家经典,却不了解,也不屑于了解这些琐碎的细节。临阵之时,他们也是躲在城中,最多在城上走两圈,指挥作战根本无从谈起。
看来杨修不仅骑术好,指挥作战也不陌生。
都说天子是马上天子、用兵奇才,看来所言不虚。
在杨修的压力面前,姜叙等人不敢掉以轻心,拿出浑身解数进行训练。如果他们敷衍了事,也许不用等到临阵,营中将士就会嫌弃他们,要求杨修亲自指挥。
真到了那时候,他们就丢脸了。
加强训练的同时,杨修上书天子,请求为汉阳郡兵配备一批甲胄,实现郡兵的全员披甲。考虑到他们面对的羌胡军械水平更差,所以也不需要特别好的甲胄,之前替换下来的就行。
半个月后,天子的回复到了。已经安排河东调拨甲胄,除了杨修请求的普通甲胄外,还有几套新造的精甲,作为统兵将领的装备和立功将士的奖赏。
具体分配,由杨修掌握。
又过了半个月,甲胄从河东运到。虽然都是旧甲,但经过精心修缮、维护,防护能力足够。杨修命人将甲胄发放到位,又要求将士们尽快熟悉,以便发挥应有的保护作用,增强战场上的生存率。
三千骑士全员披甲,极大的提振了士气。
杨修又亮出一套新甲,对所有的将士说,这是天子命安邑铁官打造的新甲,不仅防护能力好,而且更轻便。当然,价格也不菲,目前还做不到全员装备,只有训练出色、战场上立了功的将士可以得到。这不仅是一套甲胄,更是天子对凉州勇士的嘉奖。
这几套新甲的分配不依官职,不依家世,只看个人的表现。训练成绩和立功表现是唯二的评判标准,你们凯旋之日,我将在庆功宴上当众发放给配得上这些甲胄的勇士,并载入郡志,留诸子孙。
此言一出,姜叙等人的眼睛就红了。
甲胄再值钱也有限,但甲胄代表的荣誉却是千金难买,这等于朝廷的敇封啊。
比起放牧,农耕能以更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口,河谷地往往是户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豪强大族竞相争夺的地域。
除了耕种,河水也能为磨坊、纸坊、铁坊之类的作坊提供水源、动力,对财富积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占领了河谷地,再小的家族也能迅速变强。失去了河谷地,再大的家族也会迅速衰落。
凉州民风剽悍,为了争夺水源,以家族为单位的械斗常有发生,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灭族的惨剧。反正凉州汉羌杂居,出了事,推说是羌胡入侵就是了,外地来的太守、县令长也不敢多管,免得自己也被灭了。
凉州刺史是公认的高风险。关东州郡拥兵而起,割据一方的时候,凉州还是本地人说了算。
杨修刚来的时候,也不敢轻举妄动,甚至不怎么出城。直到韩遂平定宋建,凉州牧韦端见驾被留,贾诩从宫中挑选了二百凉州子弟,建学员营,他才渐渐施展手脚,开始巡视郡内各县,了解情况。
几个地方看下来,他心里大致有了数。
比起关东州郡世家、豪强主要控制了仕途不同,凉州的大族仕途艰难,对赖以生存的土地更为看重。土地本来就有限,当有限的土地被大族占领之后,普通百姓的生存更难,很多人不得不将抢劫作为副业,甚至是主业。
为了生存下去,他们甚至连亲兄弟都不放过。只要有人愿意给他们一口吃的,他们愿意挥刀砍向任何人,哪怕手里的武器很简陋。
哪有什么轻生死,只是生存太难。如果能勉强活下去,谁会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
这也是凉州兵乱频发的原因之一。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解决土地的分配,让普通人能够活下去,不至于铤而走险。
这当然不是几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所以杨修选择了一个相对温和的办法,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换取他们放弃对土地的执念。与此同时,他又执行了另一个办法:同意无地的百姓迁入关中,以减少对土地的需求,缓解人地矛盾。
大族不肯轻易迁徙,普通百姓却非常愿意迁入关中,哪怕成为军户,需要当兵。
成为军户,为朝廷而战,总比成为大族部曲更强。
在杨修的软硬兼施之下,杨阜等人选择了和朝廷合作,和杨修合作。
达成协议后,第一项举措就是拥有土地的大族按土地的多少缴纳赋税,为秋防提供粮食,而不是向本来就没什么余粮的百姓征粮。
粮食是大族提供的,但作战的主力却不是大族的部曲,而是普通百姓组成的郡兵。
杨修否决了杨阜等人集结各族部曲为军的建议,坚持按朝廷既有制度,从普通百姓中征兵。他亲自负责,郡丞王唯等人积极配合,利用太守巡视的机会,就将征兵的消息发到各地。
冬天正是凉州人最难熬的时候,听说官府不仅供饭,立了功还有赏赐,百姓们很踊跃,征兵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应征的人数远超预期。
杨修从中精挑了三千人,日常训练交给姜叙等人,自己负责起了教化。
这是他的经验,早在华阴之战时就得到了验证。
除了安排王唯等人教将士读书识字,他自己也坚持每天巡视诸营,与普通将士交谈,聊天,询问他们的生活、对将来的希望,并宣传朝廷的凉州政策。
平定宋建之后,参战的郡兵陆续返回,带来了不少消息。大部分百姓也听说天子巡视凉州,但他们之前并不觉得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所以也不太关心。此刻见天子近臣,四世三公之后的杨太守如此平易近人,他们才切身感受到了朝廷的存在。
姜叙等人也很快意识到杨修并不是一个不谙军事的书生,杨修不仅对兵法不陌生,对具体的战术也有相当的了解。有不少他们也未必清楚的细节,杨修却如数家珍,说得头头是道。
这一点让姜叙等人刮目相看。
之前的几任汉阳太守可没这样的水平,他们也许熟读儒家经典,却不了解,也不屑于了解这些琐碎的细节。临阵之时,他们也是躲在城中,最多在城上走两圈,指挥作战根本无从谈起。
看来杨修不仅骑术好,指挥作战也不陌生。
都说天子是马上天子、用兵奇才,看来所言不虚。
在杨修的压力面前,姜叙等人不敢掉以轻心,拿出浑身解数进行训练。如果他们敷衍了事,也许不用等到临阵,营中将士就会嫌弃他们,要求杨修亲自指挥。
真到了那时候,他们就丢脸了。
加强训练的同时,杨修上书天子,请求为汉阳郡兵配备一批甲胄,实现郡兵的全员披甲。考虑到他们面对的羌胡军械水平更差,所以也不需要特别好的甲胄,之前替换下来的就行。
半个月后,天子的回复到了。已经安排河东调拨甲胄,除了杨修请求的普通甲胄外,还有几套新造的精甲,作为统兵将领的装备和立功将士的奖赏。
具体分配,由杨修掌握。
又过了半个月,甲胄从河东运到。虽然都是旧甲,但经过精心修缮、维护,防护能力足够。杨修命人将甲胄发放到位,又要求将士们尽快熟悉,以便发挥应有的保护作用,增强战场上的生存率。
三千骑士全员披甲,极大的提振了士气。
杨修又亮出一套新甲,对所有的将士说,这是天子命安邑铁官打造的新甲,不仅防护能力好,而且更轻便。当然,价格也不菲,目前还做不到全员装备,只有训练出色、战场上立了功的将士可以得到。这不仅是一套甲胄,更是天子对凉州勇士的嘉奖。
这几套新甲的分配不依官职,不依家世,只看个人的表现。训练成绩和立功表现是唯二的评判标准,你们凯旋之日,我将在庆功宴上当众发放给配得上这些甲胄的勇士,并载入郡志,留诸子孙。
此言一出,姜叙等人的眼睛就红了。
甲胄再值钱也有限,但甲胄代表的荣誉却是千金难买,这等于朝廷的敇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