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不杀不放
陈琳大惊失色。
杀俘不祥,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张郃、高览虽不是博学之士,却也不是贪残好杀的武夫。尤其是张郃,好儒向学,为人处事都有儒者之风,怎么会干出杀俘这样的事?
陈琳不敢大意,仔细询问详情。
陈登统兵多年,麾下也有数百亲卫骑,知道步骑对阵的要点。当他感受到骑兵奔驰带来的大地震动,看到数千骑兵冲出来的时候,就知道败局已定。
正处于行军状态的步卒没有披甲,弓没有上弦,也没有队形,根本挡不住骑兵的突击。
他第一时间打出旗号,表示愿降,但对方却没有停止冲击。
数千骑兵往来冲突,大肆杀戮,直到将他的部下斩杀殆尽。他怒不可遏,想找张郃讨个说法,却被几个鲜卑人围住,直接绑了。
陈登说完,依然难掩愤怒之情,双目充血。“这与率兽食人有何区别?”
陈琳听完,没敢接陈登的话题。
他愿意相信陈登说的是真的,问题是很难确定。两军交战,张郃、高览又是深入敌境,出手必然果决,不能拖泥带水。他们麾下的骑兵有大半是鲜卑人、乌桓人,战场上不听号令也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说,这未必是张郃、高览的命令,很可能是那些蛮胡骑士的自发行为。
战场上,这样的事很常见,非要说成是某个人的命令,未免牵强。
尤其是有可能指向袁绍本人,很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陈琳仔细考虑了一番,劝道:“元龙,死者已逝,来者可追。当务之急,是你要活下去。只有你活着,将来才有可能搞清真相。”
陈登一听,就知道陈琳并不相信他说的。他顿了片刻,一声惨笑。
“就算我愿意苟且偷生,又能如何?肱股已折,我不能为将,只能做一个谋士,为袁本初之傀儡,人神共弃。下邳陈氏虽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却也是忠义传家。我不能令家族蒙羞。孔璋不能给我答案,我去九泉之下找。”
“九泉之下?”陈琳一头雾水。
陈登眼神微缩。“我去问问王子师,当初究竟是谁指使杀死袁氏五十余口,连小儿也不肯放过。”说完就闭上了眼睛,再也不和陈琳说一句话。
陈琳面色煞白,没敢再问,悄悄地退出了帐篷。
站在帐篷外,他环顾四周,背后升起一阵阵寒意。
陈登不肯向袁绍俯首称臣。袁绍既不肯放了陈登,重蹈臧洪、刘和的覆辙,就只能杀了陈登。如此,则下邳陈氏必然与袁绍决裂。
那袁绍会不会杀了下邳陈氏满门?
杀,必然激起徐州人的反抗,袁绍想速取徐州的愿望必然落空,很可能会步曹操后尘,连战连胜,却终究得不到徐州人的支持。
不杀,一旦下邳陈氏决定向朝廷称臣,又会影响整个徐州的民心士气。
一个王朗已经让人头疼了,而下邳陈氏的影响力绝非王朗能比,当与东海刘氏相提并论。
陈琳很头疼,不知道该如何回报袁绍。
想来想去,他决定还是如实向袁绍报告。这件事的背后或许有更深的利益斗争,身为徐州人,他不能无动于衷。
听完陈琳的叙述,袁绍的眉心立刻蹙了起来。
他几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田丰。
只有田丰有这样的影响力,也有这样的动机,指示张郃、高览做出这样的选择。
但他和陈琳一样,找不到证据来证明这一点,除非张郃、高览出现作证。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张郃、高览没有这样的胆气,也不会这么做,否则就是与所有的冀州人为敌。
田丰这么做,显然不是为了他个人,而是为了保证冀州人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就像审配在兖州的所作所为一样。
冀州人给了他强有力的支持,也渐渐绑住了他的手脚。如果袁熙与郭氏联姻,将来成了嗣子,后果会更严重。
他将成为冀州人手中的傀儡。
袁绍又急又气,却找不到破解之策。
“孔璋,既然元龙不肯降,那我只能……”袁绍咬紧牙关,最后几个字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主公,琳有一计。”
“快说。”
“王朗为会稽太守,被孙策击破,穷迫无归。孙策欲使王朗称臣,王朗不肯,孙策也没杀他,只是软禁在会稽数年,使不得与外界通。”
袁绍眼神一闪,盯着陈琳看了两眼,又反复权衡了一番,点了点头。
虽然对陈琳将他与孙策相提并论让他很不舒服,但这个办法却可行。
不杀,也不放,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等将来全取徐州,陈登的气也消了,或许还有回心转意的可能。届时重新起用陈登,为徐州代表,与冀州势力抗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像陈登这样能文能武的高门子弟,中原可不多见。
袁绍接受了陈琳的建议,又让陈琳去劝陈登。如果陈登一意求死,他也没办法。
在陈琳的劝说下,陈登也让了一步,开始进食。
袁绍松了一口气,召集文武商议审配的方案。
田丰表示反对。
彭城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城坚池深。如今刘备又矢志坚守,迫降的可能性消失。一旦开始攻城,必然旷日持久,少则数月,多则经年。
攻城战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兖州这些年连逢大战,民生凋弊,承担不起这样的重任,必然要从冀州运一部分钱粮来补充。长途运输,消耗太大,绝非上策。
况且冀州面临着上党、太原的威胁,荀攸又随时可能南下,不能不留一定的钱粮储备。
所以,拿下徐州,以徐州的钱粮供应围城大军,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刘备能守彭城,麋芳却守不住郯县。攻克郯县后,派一支别部北上,夹击臧霸,将琅琊收入囊中,青州的钱粮也可以进入徐州,这不比从冀州运更合算?
田丰说了很多,但归根结底只有一个意思。
冀州承担不起全部的消耗,应该就地征收徐州的钱粮,充当军用。
他的意见,理所当然的得到了绝大部分将领的支持。
袁绍也接受了田丰的意见,随即回复审配,让他在牵制刘备的同时打造攻城器械,做好围城的准备。等他拿下郯县后,会迅速回师,一起围攻彭城。
审配接到回复,强烈反对田丰的意见。他再次派人去见袁绍。
刘备的部下大多是新征召的士卒,现在强攻,取胜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延误了战机,让刘备有充足的时间训练新卒,届时再攻彭城就难了。
袁绍觉得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犹豫不决。
借着近水楼台的优势,田丰连番力谏。袁绍半推半就,率部包围了郯县。
杀俘不祥,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张郃、高览虽不是博学之士,却也不是贪残好杀的武夫。尤其是张郃,好儒向学,为人处事都有儒者之风,怎么会干出杀俘这样的事?
陈琳不敢大意,仔细询问详情。
陈登统兵多年,麾下也有数百亲卫骑,知道步骑对阵的要点。当他感受到骑兵奔驰带来的大地震动,看到数千骑兵冲出来的时候,就知道败局已定。
正处于行军状态的步卒没有披甲,弓没有上弦,也没有队形,根本挡不住骑兵的突击。
他第一时间打出旗号,表示愿降,但对方却没有停止冲击。
数千骑兵往来冲突,大肆杀戮,直到将他的部下斩杀殆尽。他怒不可遏,想找张郃讨个说法,却被几个鲜卑人围住,直接绑了。
陈登说完,依然难掩愤怒之情,双目充血。“这与率兽食人有何区别?”
陈琳听完,没敢接陈登的话题。
他愿意相信陈登说的是真的,问题是很难确定。两军交战,张郃、高览又是深入敌境,出手必然果决,不能拖泥带水。他们麾下的骑兵有大半是鲜卑人、乌桓人,战场上不听号令也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说,这未必是张郃、高览的命令,很可能是那些蛮胡骑士的自发行为。
战场上,这样的事很常见,非要说成是某个人的命令,未免牵强。
尤其是有可能指向袁绍本人,很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陈琳仔细考虑了一番,劝道:“元龙,死者已逝,来者可追。当务之急,是你要活下去。只有你活着,将来才有可能搞清真相。”
陈登一听,就知道陈琳并不相信他说的。他顿了片刻,一声惨笑。
“就算我愿意苟且偷生,又能如何?肱股已折,我不能为将,只能做一个谋士,为袁本初之傀儡,人神共弃。下邳陈氏虽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却也是忠义传家。我不能令家族蒙羞。孔璋不能给我答案,我去九泉之下找。”
“九泉之下?”陈琳一头雾水。
陈登眼神微缩。“我去问问王子师,当初究竟是谁指使杀死袁氏五十余口,连小儿也不肯放过。”说完就闭上了眼睛,再也不和陈琳说一句话。
陈琳面色煞白,没敢再问,悄悄地退出了帐篷。
站在帐篷外,他环顾四周,背后升起一阵阵寒意。
陈登不肯向袁绍俯首称臣。袁绍既不肯放了陈登,重蹈臧洪、刘和的覆辙,就只能杀了陈登。如此,则下邳陈氏必然与袁绍决裂。
那袁绍会不会杀了下邳陈氏满门?
杀,必然激起徐州人的反抗,袁绍想速取徐州的愿望必然落空,很可能会步曹操后尘,连战连胜,却终究得不到徐州人的支持。
不杀,一旦下邳陈氏决定向朝廷称臣,又会影响整个徐州的民心士气。
一个王朗已经让人头疼了,而下邳陈氏的影响力绝非王朗能比,当与东海刘氏相提并论。
陈琳很头疼,不知道该如何回报袁绍。
想来想去,他决定还是如实向袁绍报告。这件事的背后或许有更深的利益斗争,身为徐州人,他不能无动于衷。
听完陈琳的叙述,袁绍的眉心立刻蹙了起来。
他几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田丰。
只有田丰有这样的影响力,也有这样的动机,指示张郃、高览做出这样的选择。
但他和陈琳一样,找不到证据来证明这一点,除非张郃、高览出现作证。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张郃、高览没有这样的胆气,也不会这么做,否则就是与所有的冀州人为敌。
田丰这么做,显然不是为了他个人,而是为了保证冀州人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就像审配在兖州的所作所为一样。
冀州人给了他强有力的支持,也渐渐绑住了他的手脚。如果袁熙与郭氏联姻,将来成了嗣子,后果会更严重。
他将成为冀州人手中的傀儡。
袁绍又急又气,却找不到破解之策。
“孔璋,既然元龙不肯降,那我只能……”袁绍咬紧牙关,最后几个字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主公,琳有一计。”
“快说。”
“王朗为会稽太守,被孙策击破,穷迫无归。孙策欲使王朗称臣,王朗不肯,孙策也没杀他,只是软禁在会稽数年,使不得与外界通。”
袁绍眼神一闪,盯着陈琳看了两眼,又反复权衡了一番,点了点头。
虽然对陈琳将他与孙策相提并论让他很不舒服,但这个办法却可行。
不杀,也不放,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等将来全取徐州,陈登的气也消了,或许还有回心转意的可能。届时重新起用陈登,为徐州代表,与冀州势力抗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像陈登这样能文能武的高门子弟,中原可不多见。
袁绍接受了陈琳的建议,又让陈琳去劝陈登。如果陈登一意求死,他也没办法。
在陈琳的劝说下,陈登也让了一步,开始进食。
袁绍松了一口气,召集文武商议审配的方案。
田丰表示反对。
彭城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城坚池深。如今刘备又矢志坚守,迫降的可能性消失。一旦开始攻城,必然旷日持久,少则数月,多则经年。
攻城战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兖州这些年连逢大战,民生凋弊,承担不起这样的重任,必然要从冀州运一部分钱粮来补充。长途运输,消耗太大,绝非上策。
况且冀州面临着上党、太原的威胁,荀攸又随时可能南下,不能不留一定的钱粮储备。
所以,拿下徐州,以徐州的钱粮供应围城大军,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刘备能守彭城,麋芳却守不住郯县。攻克郯县后,派一支别部北上,夹击臧霸,将琅琊收入囊中,青州的钱粮也可以进入徐州,这不比从冀州运更合算?
田丰说了很多,但归根结底只有一个意思。
冀州承担不起全部的消耗,应该就地征收徐州的钱粮,充当军用。
他的意见,理所当然的得到了绝大部分将领的支持。
袁绍也接受了田丰的意见,随即回复审配,让他在牵制刘备的同时打造攻城器械,做好围城的准备。等他拿下郯县后,会迅速回师,一起围攻彭城。
审配接到回复,强烈反对田丰的意见。他再次派人去见袁绍。
刘备的部下大多是新征召的士卒,现在强攻,取胜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延误了战机,让刘备有充足的时间训练新卒,届时再攻彭城就难了。
袁绍觉得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犹豫不决。
借着近水楼台的优势,田丰连番力谏。袁绍半推半就,率部包围了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