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敢问父王,文信侯比之商君武安君又如何?【求收藏,求推荐】
闻言,嬴高在心里默默盘算秦王政此话的用意何在。他不是真正的八岁,自然清楚如秦王政这般人物,一言有千意。
若是不能理解清楚,必然落得不好的印象,这对于嬴高的谋划,将会有不小的影响。
“父王,儿臣以为文信侯就像是一颗参天大树,具有稳定朝廷的作用,而父王初加冠,不宜有太大的动作。”
“不如父王派人向文信侯传话:若是文信侯收回《吕氏春秋》,文信侯还是文信侯,丞相还是丞相!”
……
“若是文信侯不收回怎么办?”这一刻,都没有轮到秦王政问,王贲下意识就问了出来。
随着王贲出口,大厅之中众人的目光纷纷望向了嬴高,一刹那间,大厅之中气氛由刚才的轻松,变得紧张。
毕竟,这句话问的是文信侯与秦王政对立,应该如何去处理文信侯。
放眼大秦,甚至于放眼整个中原,文信侯吕不韦与秦王政都是两大巨人,任何一个都有剁一跺脚,中原大地抖三抖的赫赫威势。
察觉到汇集过来的目光,嬴高脸色在蓦然之间徒的一变,整个人身上爆发出凌厉的杀机,道。
“若是文信侯非要与父王作对,想要推行《吕氏春秋》,那便杀无赦——!”
“儿臣愿化身利剑,杀尽天下任何与父王为难的人!”
闻言,秦王政目光犀利如剑,深深的看了一眼嬴高:“你可知道,文信侯是何人,那在大秦数十载,根深蒂固,威望如日中天……”
这一刻,嬴高能够察觉到秦王政心中的不确定,以及那种面对强敌的忐忑。
这不是说秦王政不够强大,而是背负着偌大的国家,以及文信侯吕不韦以往的阴影,让他变得瞻前顾后。
“哎!”
心中叹息一声,嬴高不想让他的父亲,他的偶像在他的面前露出软弱的一面,随及直视着秦王政,道。
“儿臣自是知道文信侯,其在大秦为相二十年,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几乎没有人可以比拟。”
“但是,儿臣敢问父王,今日之文信侯,比之惠文王之时的商君,昭襄王之时的武安君如何?”
嬴高一番话,如晴天霹雳,就像是平地一生惊雷,让秦王政头顶之上的乌云轰然碎裂,露出了一道空隙,阳光灿烂。
毕竟在当时,商君变法大成,带领大军收复河西失地,雪大秦百年耻辱,让大秦从一西域蛮邦,成为了中原大国。
而且结束了天下卑秦的时代,一手开启了天下畏秦的时代。
可以说,商鞅不论文治武功,都是独一份的。在当时,只要商君登上大秦公位,必然是从者如云。
而武安君白起,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轰动一时的战绩,让世人交口称赞。
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坑杀四十万赵军。
白起担任秦军主将三十多年,攻城七十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
可以说,不管是功绩还是战绩,文信侯吕不韦都远远不如。
在场的每一个简单之辈,都清楚商君变法训练新军,以至于商鞅在秦军之中地位不低,声望赫赫。
而武安君白起,作为大秦战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在秦军之中地位不下于当时的昭襄王。
吕不韦虽然也有战功,但相比于商鞅与白起,他在军中的根基太浅。
他们都清楚嬴高的意思,既然惠文王能够不畏惧商鞅赫赫威势,一出手便是车裂,昭襄王不惧白起军中威严,赐剑自杀。
如今的秦王政,对于吕不韦的要求,根本不算苛刻。
“还算回答的不错!”
良久之后,秦王政恢复正常,他略带惊奇的看了一眼嬴高,道:“高,你有何事,可以对父王说,只要父王能够应允,都可以答应你!”
闻言,嬴高心知机会只有这一次,若是错过,不知道何时才能有这样的天赐良机。
心中念头闪烁,嬴高沉默了一会儿,对着秦王政,道:“禀父王,儿臣本想从军,在战场上厮杀,建功立业。”
“但是儿臣只有八岁,恐怕也上不了战场,所以,儿臣想为吏,为父王的江山,与我大秦的天下出一份力。”
这一刻,嬴高目光之中满是激动,因为只有成为了秦吏,他才算是在这个时代。踏出了坚实的一步。
闻言,秦王政沉默了一会儿,对着嬴高,道:“以你的才学,为官一任也不是不可以。”
“大秦虽有十二岁的上卿,但是你是本王的儿子,大秦的公子,必须一步一步来。”
“没有功劳,没有战功,就没有爵位,得不到升迁。”
“所以,从今天起,你就在孤的身边做一个郎中,等到一段时间之后,再言其他——!”
“诺。”
点头答应一声,嬴高满脸的欢喜:“儿臣多谢父王!”
从一开始,嬴高就没有想过被秦王政外放,亦或者成为三公九卿一般的人物,毕竟他的身份,他的年龄,都是一种限制。
如今的大秦,只有战功与考核,才是升迁的最好办法。
但是,嬴高也清楚,他只有八岁,而且又是大秦公子,一旦出去,必将代表大秦王室的脸面。
任何错误,都会被无形中放大,他也不敢放自己去当一个小吏,至少要等到自己让他放心。
虽然郎中秩比三百石,只是对于嬴高而言,这已经足够了。
他研究过大秦的官制,自然清楚,郎中分统于车郎中将、户郎中将、骑郎中将。
郎一般取自公卿等官僚子弟,一方面作为秦王的扈从,一方面学习政务,是大秦官吏出仕的重要途径。
只要他从这里离开,大秦各郡,到时候必然是随自己挑,以他的身份,除了秦王政,没有人敢阻拦。
一念至此,嬴高心下发热。
从来到大秦开始,在蘄年宫之中养伤,他就已经谋算,一年半过去了,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
若是不能理解清楚,必然落得不好的印象,这对于嬴高的谋划,将会有不小的影响。
“父王,儿臣以为文信侯就像是一颗参天大树,具有稳定朝廷的作用,而父王初加冠,不宜有太大的动作。”
“不如父王派人向文信侯传话:若是文信侯收回《吕氏春秋》,文信侯还是文信侯,丞相还是丞相!”
……
“若是文信侯不收回怎么办?”这一刻,都没有轮到秦王政问,王贲下意识就问了出来。
随着王贲出口,大厅之中众人的目光纷纷望向了嬴高,一刹那间,大厅之中气氛由刚才的轻松,变得紧张。
毕竟,这句话问的是文信侯与秦王政对立,应该如何去处理文信侯。
放眼大秦,甚至于放眼整个中原,文信侯吕不韦与秦王政都是两大巨人,任何一个都有剁一跺脚,中原大地抖三抖的赫赫威势。
察觉到汇集过来的目光,嬴高脸色在蓦然之间徒的一变,整个人身上爆发出凌厉的杀机,道。
“若是文信侯非要与父王作对,想要推行《吕氏春秋》,那便杀无赦——!”
“儿臣愿化身利剑,杀尽天下任何与父王为难的人!”
闻言,秦王政目光犀利如剑,深深的看了一眼嬴高:“你可知道,文信侯是何人,那在大秦数十载,根深蒂固,威望如日中天……”
这一刻,嬴高能够察觉到秦王政心中的不确定,以及那种面对强敌的忐忑。
这不是说秦王政不够强大,而是背负着偌大的国家,以及文信侯吕不韦以往的阴影,让他变得瞻前顾后。
“哎!”
心中叹息一声,嬴高不想让他的父亲,他的偶像在他的面前露出软弱的一面,随及直视着秦王政,道。
“儿臣自是知道文信侯,其在大秦为相二十年,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几乎没有人可以比拟。”
“但是,儿臣敢问父王,今日之文信侯,比之惠文王之时的商君,昭襄王之时的武安君如何?”
嬴高一番话,如晴天霹雳,就像是平地一生惊雷,让秦王政头顶之上的乌云轰然碎裂,露出了一道空隙,阳光灿烂。
毕竟在当时,商君变法大成,带领大军收复河西失地,雪大秦百年耻辱,让大秦从一西域蛮邦,成为了中原大国。
而且结束了天下卑秦的时代,一手开启了天下畏秦的时代。
可以说,商鞅不论文治武功,都是独一份的。在当时,只要商君登上大秦公位,必然是从者如云。
而武安君白起,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轰动一时的战绩,让世人交口称赞。
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坑杀四十万赵军。
白起担任秦军主将三十多年,攻城七十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
可以说,不管是功绩还是战绩,文信侯吕不韦都远远不如。
在场的每一个简单之辈,都清楚商君变法训练新军,以至于商鞅在秦军之中地位不低,声望赫赫。
而武安君白起,作为大秦战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在秦军之中地位不下于当时的昭襄王。
吕不韦虽然也有战功,但相比于商鞅与白起,他在军中的根基太浅。
他们都清楚嬴高的意思,既然惠文王能够不畏惧商鞅赫赫威势,一出手便是车裂,昭襄王不惧白起军中威严,赐剑自杀。
如今的秦王政,对于吕不韦的要求,根本不算苛刻。
“还算回答的不错!”
良久之后,秦王政恢复正常,他略带惊奇的看了一眼嬴高,道:“高,你有何事,可以对父王说,只要父王能够应允,都可以答应你!”
闻言,嬴高心知机会只有这一次,若是错过,不知道何时才能有这样的天赐良机。
心中念头闪烁,嬴高沉默了一会儿,对着秦王政,道:“禀父王,儿臣本想从军,在战场上厮杀,建功立业。”
“但是儿臣只有八岁,恐怕也上不了战场,所以,儿臣想为吏,为父王的江山,与我大秦的天下出一份力。”
这一刻,嬴高目光之中满是激动,因为只有成为了秦吏,他才算是在这个时代。踏出了坚实的一步。
闻言,秦王政沉默了一会儿,对着嬴高,道:“以你的才学,为官一任也不是不可以。”
“大秦虽有十二岁的上卿,但是你是本王的儿子,大秦的公子,必须一步一步来。”
“没有功劳,没有战功,就没有爵位,得不到升迁。”
“所以,从今天起,你就在孤的身边做一个郎中,等到一段时间之后,再言其他——!”
“诺。”
点头答应一声,嬴高满脸的欢喜:“儿臣多谢父王!”
从一开始,嬴高就没有想过被秦王政外放,亦或者成为三公九卿一般的人物,毕竟他的身份,他的年龄,都是一种限制。
如今的大秦,只有战功与考核,才是升迁的最好办法。
但是,嬴高也清楚,他只有八岁,而且又是大秦公子,一旦出去,必将代表大秦王室的脸面。
任何错误,都会被无形中放大,他也不敢放自己去当一个小吏,至少要等到自己让他放心。
虽然郎中秩比三百石,只是对于嬴高而言,这已经足够了。
他研究过大秦的官制,自然清楚,郎中分统于车郎中将、户郎中将、骑郎中将。
郎一般取自公卿等官僚子弟,一方面作为秦王的扈从,一方面学习政务,是大秦官吏出仕的重要途径。
只要他从这里离开,大秦各郡,到时候必然是随自己挑,以他的身份,除了秦王政,没有人敢阻拦。
一念至此,嬴高心下发热。
从来到大秦开始,在蘄年宫之中养伤,他就已经谋算,一年半过去了,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