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棘手至极
出了工部衙门,李天还要去内阁见护送邓昌富中的金吾卫郎将,没有再步行前往,坐上了清道监早就安排好的马车。
宫里的御道修得宽阔平坦,马车还有上好牛筋制成的减震伏兔,一路上李天几乎感觉不到任何颠簸。
随后捏起两块香丸扔到马车一角的香炉里,李天用手支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水泥这玩意技术含量不高,主要就是前期的煅烧和后期的配比。
煅烧所需要的温度极高,不过大明已经可以铸造火铳,想来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就是配比麻烦了些,得花不少材料和时间去试验。
至于配方保密,这是李天最不担心的事情,国家机器不是几十个铤而走险的豪族富商就能抵抗的,只要有人敢对水泥伸手,他不介意给内库增添点收入。
当然,少量的私造肯定是管不住的,毕竟哪怕是管控力极强的后世,也无法将各种假货作坊连根拔起。
“陛下,内阁到了。”
察觉马车停下,李天顿时回过神来,掀开帘子瞧了一眼,闻声下了马车。
迈过内阁大院的院门,李天朝作揖的官吏随便点了点头,便径直朝后阁大步走去。
后阁中,得知占城国使臣于河间府溺死的杨士奇四人,正紧急召开内阁阁议。
而在后阁门外,护送邓昌富中离京的金吾卫中郎将吴子江,也正面色瑾然的等待李天召见。
李天一打远就瞅见了身披金甲的吴子江,两眼微眯着盯了吴子江片刻,直接快步推开后阁房门。
吴子江眼睁睁的看着皇上进了里头,心中顿时一沉,赶忙半跪在地上以示请罪之意。
李天一脚踏入后阁,杨士奇几人赶忙起身见礼:
“臣等参见陛下。”
摆了摆手示意几人落座说话,李天拧着眉头大马金刀的坐到了主位上,视线一一扫过杨士奇四人道:
“邓昌富中溺死在河间府任丘县小白河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吧。”
四人微微颔首,表示已经收到消息。
面对杨士奇四人,李天懒得玩什么深不可测的帝王心术,一只手紧握着茶杯,口气中带着三分愠怒道:
“这事是什么人干的,想必士奇你们也都心中有数,朕只问你们一句话,有没有人今日跟你们私下联络过?”
黄准,杨荣,任瑾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暗暗摇了摇头。
唯有杨士奇,闻言一张脸变得铁青,老手一个劲的拂着花白长须,一双老眼好似古井深潭。
李天见状勾了勾嘴角,握着茶杯的手陡然一松,哒哒敲着桌案笑道:
“看来朕不用让东厂和锦衣卫派人调查了。”
杨士奇闻声一双老手微微发颤,神色间几经犹豫,才沙哑着出声道:
“陛下说的没错,老臣今日确实收到了一封密信。”
李天并不好奇密信中写了什么,嘴唇轻启,淡淡问出了两个字。
“是谁?”
见皇上没有问密信内容,杨士奇脸色忽而轻松起来,但心中仍是天人交战,苦涩至极。
好半晌,就在李天要皱起眉头的时候,杨士奇终于一字一顿的吐出三个字来:
“保定侯。”
保定侯三个字一落地,不但是李天,杨荣黄准几人也都变了脸色。
现任保定侯孟贤英的爷爷,也就是第一代保定侯,可是助成祖靖难夺位成功的功勋之臣,其地位堪比开国公侯。
听到竟然是一位侯爵给杨士奇写密信,李天眼皮顿时跳个不停,深吸了口气道:
“仲常,孟贤英如今在五军都督府担任何职?”
“回陛下,保定侯并未在五军都督府任职,现在京卫指挥使司,任正四品指挥佥事一职。”
才四品的指挥佥事?李天闻言顿时有些诧异。
古时‘佥’通‘签’,这所谓的指挥佥事说白了,就是辅助一司指挥使办理政务的师爷。
放在旁人身上,这算得上一顶一的大官。
但放在一个侯爵的身上,这个官就有点小了。更何况孟贤英所在的衙门,是拱卫京师的京卫指挥使司。
京城是什么地方,一个砖头下去砸出两个四五品的大员,都算不上稀奇。
原本李天心中怒火冲天,但听到孟贤英的官职后,也稍微能理解几分。
不过理解过理解,孟贤英妄图用这种手段挑起两国开战,还是让李天恼火的很。
“朕说邓昌富中好好的怎么会死到河里,原来是保定侯爷嫌自己官小,等不及要杀敌立功了啊。”
李天语气轻飘飘的,但听到杨士奇四人的耳中却犹如平地惊雷。
这种话只可心领神会,皇上怎能如此堂而皇之的说出来。
武臣和文官不一样,俗话说文人相轻,文臣之间派系极多,相互攻击,你看不上我,我也看不上你。
但武臣却是正好相反,只要是出自一个州府的,那就是铁杆子老乡;
只要在一个卫所待过,那就是拜把子兄弟;要是并肩靠背打过仗,那就是造反也得一起的至亲。
杨士奇知道门外还站着一位侯爷的公子,唯恐其听去,赶忙起身劝言道:
“陛下,孟贤英的爷爷和父亲在朝中故交好友极多,还请陛下慎言。”
李天听闻此言,脸上仍是乐呵呵的笑着,但心中已然阴沉如水。
他焉能听不出杨士奇是怎么意思,不就是变相的告诉他孟贤英不能杀,杀了比李敏后果还要严重吗?
脸上笑容愈发灿烂,李天看向杨士奇四人道:
“那你们说,朕要怎么办,他嫌官小想打仗,朕是不是就得马上下旨,让他领一军人马去挣够军功连升三级?”
察觉皇上心中已经极为不满,杨士奇赶忙带头起身作揖道:
“老臣惶恐。”
杨荣黄准三人见状也赶忙起身,口中连称自己惶恐。
看着堂堂四位阁老噤若寒蝉的模样,李天抿了抿嘴,心中也很无奈,只得长叹了一口气:
“都坐下说话吧,朕对你们没什么怨气。”
回身落座,杨士奇心中斟酌良久,恳切道:
“陛下,变革伊始,朝中已有反对之声,老臣以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再使军中也生变故。”
宫里的御道修得宽阔平坦,马车还有上好牛筋制成的减震伏兔,一路上李天几乎感觉不到任何颠簸。
随后捏起两块香丸扔到马车一角的香炉里,李天用手支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水泥这玩意技术含量不高,主要就是前期的煅烧和后期的配比。
煅烧所需要的温度极高,不过大明已经可以铸造火铳,想来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就是配比麻烦了些,得花不少材料和时间去试验。
至于配方保密,这是李天最不担心的事情,国家机器不是几十个铤而走险的豪族富商就能抵抗的,只要有人敢对水泥伸手,他不介意给内库增添点收入。
当然,少量的私造肯定是管不住的,毕竟哪怕是管控力极强的后世,也无法将各种假货作坊连根拔起。
“陛下,内阁到了。”
察觉马车停下,李天顿时回过神来,掀开帘子瞧了一眼,闻声下了马车。
迈过内阁大院的院门,李天朝作揖的官吏随便点了点头,便径直朝后阁大步走去。
后阁中,得知占城国使臣于河间府溺死的杨士奇四人,正紧急召开内阁阁议。
而在后阁门外,护送邓昌富中离京的金吾卫中郎将吴子江,也正面色瑾然的等待李天召见。
李天一打远就瞅见了身披金甲的吴子江,两眼微眯着盯了吴子江片刻,直接快步推开后阁房门。
吴子江眼睁睁的看着皇上进了里头,心中顿时一沉,赶忙半跪在地上以示请罪之意。
李天一脚踏入后阁,杨士奇几人赶忙起身见礼:
“臣等参见陛下。”
摆了摆手示意几人落座说话,李天拧着眉头大马金刀的坐到了主位上,视线一一扫过杨士奇四人道:
“邓昌富中溺死在河间府任丘县小白河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吧。”
四人微微颔首,表示已经收到消息。
面对杨士奇四人,李天懒得玩什么深不可测的帝王心术,一只手紧握着茶杯,口气中带着三分愠怒道:
“这事是什么人干的,想必士奇你们也都心中有数,朕只问你们一句话,有没有人今日跟你们私下联络过?”
黄准,杨荣,任瑾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暗暗摇了摇头。
唯有杨士奇,闻言一张脸变得铁青,老手一个劲的拂着花白长须,一双老眼好似古井深潭。
李天见状勾了勾嘴角,握着茶杯的手陡然一松,哒哒敲着桌案笑道:
“看来朕不用让东厂和锦衣卫派人调查了。”
杨士奇闻声一双老手微微发颤,神色间几经犹豫,才沙哑着出声道:
“陛下说的没错,老臣今日确实收到了一封密信。”
李天并不好奇密信中写了什么,嘴唇轻启,淡淡问出了两个字。
“是谁?”
见皇上没有问密信内容,杨士奇脸色忽而轻松起来,但心中仍是天人交战,苦涩至极。
好半晌,就在李天要皱起眉头的时候,杨士奇终于一字一顿的吐出三个字来:
“保定侯。”
保定侯三个字一落地,不但是李天,杨荣黄准几人也都变了脸色。
现任保定侯孟贤英的爷爷,也就是第一代保定侯,可是助成祖靖难夺位成功的功勋之臣,其地位堪比开国公侯。
听到竟然是一位侯爵给杨士奇写密信,李天眼皮顿时跳个不停,深吸了口气道:
“仲常,孟贤英如今在五军都督府担任何职?”
“回陛下,保定侯并未在五军都督府任职,现在京卫指挥使司,任正四品指挥佥事一职。”
才四品的指挥佥事?李天闻言顿时有些诧异。
古时‘佥’通‘签’,这所谓的指挥佥事说白了,就是辅助一司指挥使办理政务的师爷。
放在旁人身上,这算得上一顶一的大官。
但放在一个侯爵的身上,这个官就有点小了。更何况孟贤英所在的衙门,是拱卫京师的京卫指挥使司。
京城是什么地方,一个砖头下去砸出两个四五品的大员,都算不上稀奇。
原本李天心中怒火冲天,但听到孟贤英的官职后,也稍微能理解几分。
不过理解过理解,孟贤英妄图用这种手段挑起两国开战,还是让李天恼火的很。
“朕说邓昌富中好好的怎么会死到河里,原来是保定侯爷嫌自己官小,等不及要杀敌立功了啊。”
李天语气轻飘飘的,但听到杨士奇四人的耳中却犹如平地惊雷。
这种话只可心领神会,皇上怎能如此堂而皇之的说出来。
武臣和文官不一样,俗话说文人相轻,文臣之间派系极多,相互攻击,你看不上我,我也看不上你。
但武臣却是正好相反,只要是出自一个州府的,那就是铁杆子老乡;
只要在一个卫所待过,那就是拜把子兄弟;要是并肩靠背打过仗,那就是造反也得一起的至亲。
杨士奇知道门外还站着一位侯爷的公子,唯恐其听去,赶忙起身劝言道:
“陛下,孟贤英的爷爷和父亲在朝中故交好友极多,还请陛下慎言。”
李天听闻此言,脸上仍是乐呵呵的笑着,但心中已然阴沉如水。
他焉能听不出杨士奇是怎么意思,不就是变相的告诉他孟贤英不能杀,杀了比李敏后果还要严重吗?
脸上笑容愈发灿烂,李天看向杨士奇四人道:
“那你们说,朕要怎么办,他嫌官小想打仗,朕是不是就得马上下旨,让他领一军人马去挣够军功连升三级?”
察觉皇上心中已经极为不满,杨士奇赶忙带头起身作揖道:
“老臣惶恐。”
杨荣黄准三人见状也赶忙起身,口中连称自己惶恐。
看着堂堂四位阁老噤若寒蝉的模样,李天抿了抿嘴,心中也很无奈,只得长叹了一口气:
“都坐下说话吧,朕对你们没什么怨气。”
回身落座,杨士奇心中斟酌良久,恳切道:
“陛下,变革伊始,朝中已有反对之声,老臣以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再使军中也生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