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处处皆生意
京城寸土寸金,可不是说笑的。
前段时间,王福为了购置皇家钱庄的店铺,三十家店铺花了将近两百万银子。
当然,煤炭店铺不管是从门店的位置还是大小都是无法和钱庄的铺子相比较的。
但他需要的数量可不是钱庄能比。
蚂蚁虽小,但是多了也能吃了大象。
如果想要强占京城的所有煤炭供应市场,少说要在全京城分部一两百家大大小的店铺。
若是全部都用银子来购买的话,两百万两估计也是不够的。
煤炭虽然是全京城每家每户都需要的东西,但这东西价格十分的低廉,一年到头,全京城的煤炭收益能不能有两百万两都是个未知数。
然而李天随便一个点对点上门销售的策略,就解决了他们没有足够商铺的致命缺点。
虽然要雇佣大量的上门推销的人员。
但大明现在最不缺的是什么,就是这种普通劳动力。
以卖出一块蜂窝煤的能提一文钱算,一个人一天要是卖出五十块,那就和工坊中的工人差不多了。
而卖出五十块蜂窝煤很难吗!
以一个四口之家,每天三餐生火做饭,大概要消耗一块蜂窝煤来计算,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月就需要三十块。
谁家买煤炭不是一下子就买齐一个月的,极少有人每天去买的。
如果这个推销人员,跑的足够勤快,一天跑个三五家,即便其中有两家购买了蜂窝煤,那他一天基本上也能收入六十文左右。
要知道,这笔生意谈成之后,可不是一锤子买卖,今后这家的煤炭用完了,还需要这个推销人员上门送货的。
在李天的预想中,到时候只要在京城的几个重要节点上,打造一个供应的货站。
以这几个节点货站为圆心,向着整个京城辐射。
将一条条街道,分配给不同的销售人员。
等到他们将这个片区全都发展成为自己的客户之后,这个销售人员,每天什么都不需要做,只等月底在约定好的时间,集中送货上门一次,他就能赚到很大一笔钱。
这笔钱到底会有多少。
如果按照一个销售人员手中有大概一百个客户算的话,以一个客户每个月需要三十块,他就提成三十文,一百个客户就是三千文,也就是三两银子。
三两银子是个什么概念,先前有说过,现如今一个七品的朝廷命官,也不过月奉七八两左右。
区区一个送碳人就能比的上县官大老爷一半的收入,这样的好事,全京全天下也几乎难以找到。
可现实偏偏就是这样。
王福只是理解到了,不用店铺能省去极大的开支这一点。
但李天已经想到了,他们今后的收入情况。
将心中的版图给王福简单叙述了一遍之后,王福差点就要顶礼膜拜了。
他忍不住激动颤抖着说到,
“陛下,您简直就是圣人降世啊,也就只有您能想出这么多、这厉害的办法啊!”
李天摆了摆手不是很在意的说到,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他原本就在那里,你们之所以没能发现,其实主要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这也怪不得你们。”
王福用力的点了点头,也觉得李天的话在理。
这其中李天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只不过是将人和物的关系彻底打乱,在进行了一种全新的组合模式。
人还是原来那些人,东西也还都是原来那些东西,只是因为相互之间的关系和顺序发生了改变,结果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就是所谓的一个好点子,胜过千百次的努力。
王福先前总是觉得,李天是厚积薄发,当了皇帝之后才将自己的积累一点点的爆发出来的。
但此时他却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那就是李天的思维想法,是完全和他们不再一个维度上的。
比如钢铁比如火枪。
东西还是那些东西,经过了不同的组合之后,它们就变成了比之前犀利无数被的致命武器。
其实人和物都也是一样,不同的组合,能发挥出的效率也是不同的。
王福这次算是真正见识到了,思维的力量。
经过李天这般醍醐灌顶似得指导之后,王福感觉自己似乎也开始明白了一些从前想不明白的问题了。
大明从来都缺少财富,他们缺少的只不过是发现财富的眼睛而已。
而李天恰恰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煤炭,实在是一件普通到不能在普通的东西,但经过李天的这一番改造,蜂窝煤立马就要成为京城中最畅销的东西之一了。
可以预见,一旦蜂窝煤彻底在京城流行起来之后,每天将会给李天带来多少的收入。
王福暂时估算不出来,这个收入具体是多少。
但以他担任大总管这多年来的感觉来判断,这笔钱养活几千人的皇庄庄户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每年可能还能有上百万两银子的结余。
上百万两银子,在此时王福的目光来看,基本上也都不算什么大钱了。
但往前数几年,朱棣为了筹备远征蒙古的事情,一两银子恨不得都要掰成八瓣来花。
当时还是太子的朱高炽为了满足大军的补给,可谓是殚精竭虑,最困难的时候,恨不得将自己太子府的东西拿出去典当换钱。
但此时居然李天当上皇帝才多久啊。
仅仅一个户改,就让朝廷凭空多了数百万两银子花销。
皇家钱庄存银超过两千万两,随时都可以取用。
肥皂工坊和火柴工坊,每日日进好几千两,皇宫大内从未有过如此阔绰的时候。
现如今又多了一个煤球工坊,接下来还有水泥工坊和琉璃工坊,蔬菜大棚,等东西即将上马。
李天这边是花钱速度如流水,可是赚钱速度却是如浪奔。
这边还没等花完,那边有多了一大笔的入账。
王福从未想过,大明可能有一天根本就不用为钱而发愁,但此时此刻,他信了他在李天的宏图伟业之中,看到这个希望。
他本想感慨两句的,可是远方一声骏马嘶鸣声,将他的思绪打断了。
前段时间,王福为了购置皇家钱庄的店铺,三十家店铺花了将近两百万银子。
当然,煤炭店铺不管是从门店的位置还是大小都是无法和钱庄的铺子相比较的。
但他需要的数量可不是钱庄能比。
蚂蚁虽小,但是多了也能吃了大象。
如果想要强占京城的所有煤炭供应市场,少说要在全京城分部一两百家大大小的店铺。
若是全部都用银子来购买的话,两百万两估计也是不够的。
煤炭虽然是全京城每家每户都需要的东西,但这东西价格十分的低廉,一年到头,全京城的煤炭收益能不能有两百万两都是个未知数。
然而李天随便一个点对点上门销售的策略,就解决了他们没有足够商铺的致命缺点。
虽然要雇佣大量的上门推销的人员。
但大明现在最不缺的是什么,就是这种普通劳动力。
以卖出一块蜂窝煤的能提一文钱算,一个人一天要是卖出五十块,那就和工坊中的工人差不多了。
而卖出五十块蜂窝煤很难吗!
以一个四口之家,每天三餐生火做饭,大概要消耗一块蜂窝煤来计算,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月就需要三十块。
谁家买煤炭不是一下子就买齐一个月的,极少有人每天去买的。
如果这个推销人员,跑的足够勤快,一天跑个三五家,即便其中有两家购买了蜂窝煤,那他一天基本上也能收入六十文左右。
要知道,这笔生意谈成之后,可不是一锤子买卖,今后这家的煤炭用完了,还需要这个推销人员上门送货的。
在李天的预想中,到时候只要在京城的几个重要节点上,打造一个供应的货站。
以这几个节点货站为圆心,向着整个京城辐射。
将一条条街道,分配给不同的销售人员。
等到他们将这个片区全都发展成为自己的客户之后,这个销售人员,每天什么都不需要做,只等月底在约定好的时间,集中送货上门一次,他就能赚到很大一笔钱。
这笔钱到底会有多少。
如果按照一个销售人员手中有大概一百个客户算的话,以一个客户每个月需要三十块,他就提成三十文,一百个客户就是三千文,也就是三两银子。
三两银子是个什么概念,先前有说过,现如今一个七品的朝廷命官,也不过月奉七八两左右。
区区一个送碳人就能比的上县官大老爷一半的收入,这样的好事,全京全天下也几乎难以找到。
可现实偏偏就是这样。
王福只是理解到了,不用店铺能省去极大的开支这一点。
但李天已经想到了,他们今后的收入情况。
将心中的版图给王福简单叙述了一遍之后,王福差点就要顶礼膜拜了。
他忍不住激动颤抖着说到,
“陛下,您简直就是圣人降世啊,也就只有您能想出这么多、这厉害的办法啊!”
李天摆了摆手不是很在意的说到,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他原本就在那里,你们之所以没能发现,其实主要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这也怪不得你们。”
王福用力的点了点头,也觉得李天的话在理。
这其中李天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只不过是将人和物的关系彻底打乱,在进行了一种全新的组合模式。
人还是原来那些人,东西也还都是原来那些东西,只是因为相互之间的关系和顺序发生了改变,结果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就是所谓的一个好点子,胜过千百次的努力。
王福先前总是觉得,李天是厚积薄发,当了皇帝之后才将自己的积累一点点的爆发出来的。
但此时他却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那就是李天的思维想法,是完全和他们不再一个维度上的。
比如钢铁比如火枪。
东西还是那些东西,经过了不同的组合之后,它们就变成了比之前犀利无数被的致命武器。
其实人和物都也是一样,不同的组合,能发挥出的效率也是不同的。
王福这次算是真正见识到了,思维的力量。
经过李天这般醍醐灌顶似得指导之后,王福感觉自己似乎也开始明白了一些从前想不明白的问题了。
大明从来都缺少财富,他们缺少的只不过是发现财富的眼睛而已。
而李天恰恰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煤炭,实在是一件普通到不能在普通的东西,但经过李天的这一番改造,蜂窝煤立马就要成为京城中最畅销的东西之一了。
可以预见,一旦蜂窝煤彻底在京城流行起来之后,每天将会给李天带来多少的收入。
王福暂时估算不出来,这个收入具体是多少。
但以他担任大总管这多年来的感觉来判断,这笔钱养活几千人的皇庄庄户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每年可能还能有上百万两银子的结余。
上百万两银子,在此时王福的目光来看,基本上也都不算什么大钱了。
但往前数几年,朱棣为了筹备远征蒙古的事情,一两银子恨不得都要掰成八瓣来花。
当时还是太子的朱高炽为了满足大军的补给,可谓是殚精竭虑,最困难的时候,恨不得将自己太子府的东西拿出去典当换钱。
但此时居然李天当上皇帝才多久啊。
仅仅一个户改,就让朝廷凭空多了数百万两银子花销。
皇家钱庄存银超过两千万两,随时都可以取用。
肥皂工坊和火柴工坊,每日日进好几千两,皇宫大内从未有过如此阔绰的时候。
现如今又多了一个煤球工坊,接下来还有水泥工坊和琉璃工坊,蔬菜大棚,等东西即将上马。
李天这边是花钱速度如流水,可是赚钱速度却是如浪奔。
这边还没等花完,那边有多了一大笔的入账。
王福从未想过,大明可能有一天根本就不用为钱而发愁,但此时此刻,他信了他在李天的宏图伟业之中,看到这个希望。
他本想感慨两句的,可是远方一声骏马嘶鸣声,将他的思绪打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