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明朝当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七十四章 琅琊王氏

    临近傍晚,一脸疲惫的朱高煦和黄严联袂而来。

    此时的李天正在吃晚膳,但见到二人风尘仆仆的样子,李天并没有让他们入席吃点东西,甚至连让他们坐下休息,喝口茶水都没有指示。

    两人都还心有余悸,见李天没有开口,他们也不敢多言,只能静立在一旁,等到李天吃完,或者发问。

    李天已经找到办法遏制京城物价飞涨,至于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他已经不是很在意。

    即便是知道了,在大明的律法之下,他并没有什么凭借去处罚那些人,即使是揪出几个带头闹事,起到领导作用的人,也没什么大用。

    谁又能知道,他们的背后是否也有靠山呢。

    既然惩罚不得,充其量也就是让东厂或者锦衣卫,在背后搞他们一下,或是罗织罪名或是栽赃陷害一番。

    但这样做的实际意义并不大,远没有征收商税和用交易所严格控制物价来的稳妥。

    他如此给两人脸色看,其实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不作为,才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

    作为皇帝的耳目,掌握天下各方势力动向的厂卫,没有起到他们该有的作用,最后反而是让李天在京报之上发现了事情的端倪。

    这才是李天气恼他们的原因。

    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天吃饱喝足。

    一边用清茶漱口,一边不咸不淡的对二人说到。

    “可是查出到底是什么人在背后捣鬼了吗!”

    朱高煦领兵打仗试一把好手,甚至比很多将领都要来的勇猛,但在统领厂卫这种近似特务的组织上,能力是远逊黄严刘纲等人的。

    所以这次的调查,基本上是锦衣卫出人,由黄严的人负责带队调查。

    他没什么发言权,而是将禀报的权利全权交给了黄严。

    黄严拱手塌腰,脸色有些为难的道,

    “回禀陛下,老奴和汉王查到,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昌隆记和泰和记这两个京城最大的粮号。”

    这两个名字,李天也不是很熟悉,皱眉问道,

    “他们两家背后是什么人,你们可查到了。”

    黄严斜眼看了看朱高煦,见他没什么反应,犹豫了一会才低声说道,

    “查到了,他们背后的应该是宝源钱庄,而宝源钱庄的背后……”

    听到宝源钱庄这几个字,李天登时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冷笑道,

    “想不到居然是琅邪王氏从中作梗,这个孟贤英都被扁到凤阳去了,居然还如此的不让人省心,看来朕的惩罚对他来说还是太轻了啊。”

    见李天似乎有要惩戒孟贤英的意思,黄严连忙又说到,

    “陛下三思,琅琊王氏是百年大族,不仅在朝中人脉非常的广,这些年通过联姻等方式,更是和其他一些豪门大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之间动一发而牵全身。

    若是贸然对王氏出手,恐怕影响到的可就不单单是一个王氏了啊!”

    听完黄严的话,李天握紧的拳头,微微松了松了。

    轻按眉头想了一会才,才遏制住心中这种想法。

    黄严说的没错,世家大族虽然在隋唐时期,曾经遭受过朝廷的猛烈打压,但在宋朝之时由于士大夫与天子共天下的理念被贯彻的十分彻底。

    即便经过蒙元的清洗,但在朱元璋士人不纳贡不服劳役的种种优惠国策之下,世家大族的风头又有抬头的趋势。

    所谓王权不下县,乡绅治四方,在明朝可不是一句空话,甚至在清朝,乃至建国前的几十年,乡绅的势力都是非常强势的。

    而这些所谓的乡绅,又以传承百年甚至千年的那些世家豪族为最。

    他们在地方上的统治,可不是一句话空话。

    有的时候,乡绅的话可是比一地父母官还要管用。

    像是王氏这种既在朝廷有着巨大人脉,手里还掌握着海量财富,在地方更是拥有绝对统治权利的豪族,他们除非是做出什么谋逆反叛的举动,否则朝廷还真是拿他们没什么办法。

    加之他们不管是在朝还是在野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若是真想给朝廷使点什么绊子,还真是轻而易举的。

    就比如这次的粮价暴涨,仅是他们的一个小小示威而已。

    仅是区区几家粮商联手,就已经能造成如此动乱了,若是他们倾尽全力和朝廷作对,指不定还会弄出什么乱子来了。

    税改动的是全天下士大夫的利益,而清查天下卫所动的是勋贵武将们的利益。

    卫所的事情,在李天的一番合纵连横,以及新军的强势威压之下,总算是没弄起什么乱子来。

    在这个税改马上就要出台的特殊的时期,的确是不宜打动干戈。

    可是若是都让人上门打脸了,若要不反击一二,自己的面子,朝廷的面子何在?

    武的不行,那就来文的,看看到底是你王家势大,还是朕的银子够多。

    “黄严,你们东厂可曾查到,琅琊王氏除了宝源钱庄之外,主营的产业是什么!”

    黄严虽然不知道李天到底是在打什么主意,可还是老老实实的将自己掌握的情报说了出来。

    “回禀陛下,琅琊王氏的根基在山东,而山东是中原的主要粮食产地,另外山东的棉花产量更是高居全国两京一十三省首位。

    王家的粮食生意在不管是在京城,还是其他地区都是数一数二的,而京城的棉布更是王氏一家独大。

    其他的,还有一些酒楼饭馆之类的,但相比粮食和棉布的规模,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

    听完黄严的禀报,李天哈哈一笑,带着一些不屑的声音道,

    “凭借区区棉布生意就催生出一个豪族,还真不出什么意料呢。”

    粮食这种东西,由于需求量极大,而且还有朝廷插手其中,不只是王家再做,其他的不少大家族其实也多多少少都有参与其中。

    除非是碰上什么灾年,否则做粮食生意其实赚不到什么大钱。

    只不过是因为需求量非常大,只要是粮食就能卖的出去,赚的也无非就是个走量辛苦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