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章 历史的节点
从兵工厂出来的时候,也不过是中午左右,李天简单的吃了点东西之后,然后就直奔位于通州造船厂。
通州距离北京不过是二十多公里,算起来也就四五十里地。
骑自行车一个小时差不都都能跑到。
但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那么通畅的马路连接两个地方。
有的也不过是一条修建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已经有些残破的官道。
为了节省时间,李天并没有选择乘坐马车,而是和护卫们经过一番乔庄之后,骑着快马一路疾驰而来。
古人在描述一匹马的好坏的时候,喜欢用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来形容。
这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夸大的说法。
一千里也就是五百公里,按照白天八个小时算的话,平均算下来,一个小时也不过六十多公里。
也不是很快。
但有一点,那就是,马是一种动物,不是机器,他是会累的。
不管多厉害的马,几乎都不可能连续跑上几个小时不休息的。
所以,这日行千里,形容的不应该是速度,而是耐力。
稍微扯得有点远了。
区区五十里,如果以快马行进的话,一个小时就足够了。
由于李天是突然决定要来这边的,所以船厂这边并没有接到通知。
当李天出现在船厂的时候,可是把正在商议事情的郑和与索菲亚都给吓了一跳。
郑和和索菲亚出现在这里还好解释。
他们俩一个是负责战舰建造的人,另一个则是新式蒸汽轮船的设计参与者之一。
原本他们俩也是不用大老远的跑过来的。
因为船体方面的建造有经过精心打磨的图纸,还有诸多技艺精湛的工匠打造,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但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是将蒸汽机安装到船体上的日子。
所以,郑和和索菲亚都过来了。
“陛下,您怎么过来了!”
李天微微一笑,
“如此重要的日子,朕作为这个伟大时刻的见证者之一,自然是要亲临现场的!”
索菲亚虽然惊讶,但却并没有表现的如同郑和那样惶恐。
而是兴奋的上前一步对李天说道,
“皇帝陛下,在你到来之前不久,我们已经完成了机器的安装,等待调试完成之后,船就可以下水试航了。
陛下您来的正是时候,在等一小会,您就能见证这个伟大的瞬间了。”
相比于蒸汽轮船的首航,郑和反而是更加担忧李天的安全。
见他身旁仅是带了几个护卫,连平日里和他形影不离的江保和王福都不在。
郑和无比严肃的说道,
“陛下,王福他们两个怎么没跟着陛下您过来,陛下出宫这么重要的事情,他们都不跟着,真是岂有此理!”
李天连忙给他解释道,
“不是他们不想跟着朕,而是朕有别的事情安排他们去做,保叔你就放心吧,朕对自己的安全,可没你想的那么不在乎。”
郑和如此的严肃,其实也可以理解。
皇帝出宫,安全问题是绝对的首要问题,江保他们两个座位內宫大总管,随时随地都应该在一旁的,这是传统,也是必须要的保障之一。
如果在京城,他们短时间不在倒也没什么问题,可这里是哪里,是通州,已经出了京城地界,万一遇上点什么情况,这个责任可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承担的起的。
他即是为李天的任性感到无奈,也是为江保二人的不在气恼。
李天也知道郑和如此的严肃是担忧他,是为了他好,但他人来都来了,也不能让他什么都没看到呢,就打道回府吧。
好言安慰了郑和两句,总算是让郑和的情绪好转了一点。
“这次就算了,下次陛下切不可在这样鲁莽了,万一您出了点什么事,咱家怎么可先帝交代!”
如此溢于言表的关心,李天也是非常感动的。
不光是因为,他的职责所在,而是他真的像是一个叔叔一样,是打心里关心自己的的,这也是李天为什么如此的尊重郑和,甚至想要在将来给郑和一个爵位的原因。
他是真的将自己当成了亲人来关心,而不是单纯的将自己当成皇帝。
“保叔您就放心吧,要不今天日子特殊,朕是绝对不会如此大意的。”
几人正说着话呢,外面有人来通报,那边已经调试好了,随时可以下水试航了。
一听到这个消息,三人眼中都露出了抑制不住的兴奋神情。
这艘船可谓是命运多舛,它能顺利的诞生,三人可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功劳。
一旦,这艘船被证明是合格的,那他们三个就等于是联手开创了一个新的航海时代。
如此重大的时刻,他们如何能不激动,如何能不兴奋。
“保叔,咱们过去吧,朕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好久了,今天总算是盼到头了。”
郑和也被这个好消息给冲淡了心里恼火,挤出一个笑容来,
“好好好,咱们这就过去。”
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也是诸多小型支流汇聚的地方之一。
水流充沛,即便是现在还是在冬天,却依然没有冰冻。
作为大运河北方终点,南北人员货物流通的最繁忙地方之一,通州自打建成的那天起,就成了一个十分热闹的小城市。
也不知道是谁泄露了消息,码头上一个船坞前,早已经聚集了一大帮打算看热闹的人群。
不顾大冷天的严寒侵袭,一个个兴高采烈的等待着,船坞大门打开的那一瞬间。
因为是首航测试,在没办法保证绝对安全的情况下,郑和是说什么都不允许,李天亲自登船体验的。
不仅是他,就连索薇娅他也是极力的阻拦。
这倒不是他想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而是出于一个臣子的忠诚和谨慎,他不得不这样做。
毕竟,不管是李天还是索菲亚,目前来说,都是大明不可或缺的人。
船没了,还可以再造一艘,但若是人出事了,那才是真的完蛋了。
李天也知道争论不过郑和,也就只好强忍着留了下来,和他一起在船坞的外面静静的等待着,这艘注定要被历史铭记住的轮船露出庐山真面目的那一刻。
通州距离北京不过是二十多公里,算起来也就四五十里地。
骑自行车一个小时差不都都能跑到。
但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那么通畅的马路连接两个地方。
有的也不过是一条修建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已经有些残破的官道。
为了节省时间,李天并没有选择乘坐马车,而是和护卫们经过一番乔庄之后,骑着快马一路疾驰而来。
古人在描述一匹马的好坏的时候,喜欢用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来形容。
这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夸大的说法。
一千里也就是五百公里,按照白天八个小时算的话,平均算下来,一个小时也不过六十多公里。
也不是很快。
但有一点,那就是,马是一种动物,不是机器,他是会累的。
不管多厉害的马,几乎都不可能连续跑上几个小时不休息的。
所以,这日行千里,形容的不应该是速度,而是耐力。
稍微扯得有点远了。
区区五十里,如果以快马行进的话,一个小时就足够了。
由于李天是突然决定要来这边的,所以船厂这边并没有接到通知。
当李天出现在船厂的时候,可是把正在商议事情的郑和与索菲亚都给吓了一跳。
郑和和索菲亚出现在这里还好解释。
他们俩一个是负责战舰建造的人,另一个则是新式蒸汽轮船的设计参与者之一。
原本他们俩也是不用大老远的跑过来的。
因为船体方面的建造有经过精心打磨的图纸,还有诸多技艺精湛的工匠打造,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但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是将蒸汽机安装到船体上的日子。
所以,郑和和索菲亚都过来了。
“陛下,您怎么过来了!”
李天微微一笑,
“如此重要的日子,朕作为这个伟大时刻的见证者之一,自然是要亲临现场的!”
索菲亚虽然惊讶,但却并没有表现的如同郑和那样惶恐。
而是兴奋的上前一步对李天说道,
“皇帝陛下,在你到来之前不久,我们已经完成了机器的安装,等待调试完成之后,船就可以下水试航了。
陛下您来的正是时候,在等一小会,您就能见证这个伟大的瞬间了。”
相比于蒸汽轮船的首航,郑和反而是更加担忧李天的安全。
见他身旁仅是带了几个护卫,连平日里和他形影不离的江保和王福都不在。
郑和无比严肃的说道,
“陛下,王福他们两个怎么没跟着陛下您过来,陛下出宫这么重要的事情,他们都不跟着,真是岂有此理!”
李天连忙给他解释道,
“不是他们不想跟着朕,而是朕有别的事情安排他们去做,保叔你就放心吧,朕对自己的安全,可没你想的那么不在乎。”
郑和如此的严肃,其实也可以理解。
皇帝出宫,安全问题是绝对的首要问题,江保他们两个座位內宫大总管,随时随地都应该在一旁的,这是传统,也是必须要的保障之一。
如果在京城,他们短时间不在倒也没什么问题,可这里是哪里,是通州,已经出了京城地界,万一遇上点什么情况,这个责任可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承担的起的。
他即是为李天的任性感到无奈,也是为江保二人的不在气恼。
李天也知道郑和如此的严肃是担忧他,是为了他好,但他人来都来了,也不能让他什么都没看到呢,就打道回府吧。
好言安慰了郑和两句,总算是让郑和的情绪好转了一点。
“这次就算了,下次陛下切不可在这样鲁莽了,万一您出了点什么事,咱家怎么可先帝交代!”
如此溢于言表的关心,李天也是非常感动的。
不光是因为,他的职责所在,而是他真的像是一个叔叔一样,是打心里关心自己的的,这也是李天为什么如此的尊重郑和,甚至想要在将来给郑和一个爵位的原因。
他是真的将自己当成了亲人来关心,而不是单纯的将自己当成皇帝。
“保叔您就放心吧,要不今天日子特殊,朕是绝对不会如此大意的。”
几人正说着话呢,外面有人来通报,那边已经调试好了,随时可以下水试航了。
一听到这个消息,三人眼中都露出了抑制不住的兴奋神情。
这艘船可谓是命运多舛,它能顺利的诞生,三人可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功劳。
一旦,这艘船被证明是合格的,那他们三个就等于是联手开创了一个新的航海时代。
如此重大的时刻,他们如何能不激动,如何能不兴奋。
“保叔,咱们过去吧,朕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好久了,今天总算是盼到头了。”
郑和也被这个好消息给冲淡了心里恼火,挤出一个笑容来,
“好好好,咱们这就过去。”
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也是诸多小型支流汇聚的地方之一。
水流充沛,即便是现在还是在冬天,却依然没有冰冻。
作为大运河北方终点,南北人员货物流通的最繁忙地方之一,通州自打建成的那天起,就成了一个十分热闹的小城市。
也不知道是谁泄露了消息,码头上一个船坞前,早已经聚集了一大帮打算看热闹的人群。
不顾大冷天的严寒侵袭,一个个兴高采烈的等待着,船坞大门打开的那一瞬间。
因为是首航测试,在没办法保证绝对安全的情况下,郑和是说什么都不允许,李天亲自登船体验的。
不仅是他,就连索薇娅他也是极力的阻拦。
这倒不是他想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而是出于一个臣子的忠诚和谨慎,他不得不这样做。
毕竟,不管是李天还是索菲亚,目前来说,都是大明不可或缺的人。
船没了,还可以再造一艘,但若是人出事了,那才是真的完蛋了。
李天也知道争论不过郑和,也就只好强忍着留了下来,和他一起在船坞的外面静静的等待着,这艘注定要被历史铭记住的轮船露出庐山真面目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