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一劳永逸
朱允炆沉默了,但这并不代表他无话可说,只是他知道,自己就算是知道这是事实,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说了其实也是白说,于是他选择了沉默。
目光清澈且充满希望的看向李天,期望他能给出一个不一样的答案,一个可以真正让全天下百姓全都变得富裕的答案。
李天显得很激动,心里憋了这么久的话,送算是可以找个人好好的说上一说了。
“所谓国富民强,听上去仿佛只有国富之后,才能有民强。
但在我看来,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一个国家若仅是国家强大,但百姓却困苦不堪,那根本就称不上强大。
一个国家若想做到,真正的国富民强,最先应该做到的反而是强民,然而才是强国!”
“我知道我这个论调听上去似乎没什么道理,但这却是真理,亘古不变的真理。”
“可是呢,一国强盛容易,但想要达到民富,却并非易事,这也是古往今来那些先贤帝王都未能真正实现这个目标的原因。”
听到这里,朱允炆还未听出什么来,但从李天身上那几乎看要满溢出来的自信,他看出李天必然是有着极大的信心,将来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他忍不住低声问道,
“高炽,你真的知道应当如何让百姓们变得富足?”
问出这个问题之后,朱允炆其实就有点后悔了,因为他心里清楚,这种事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呢,即便自己这个堂弟再怎么天纵奇才,也未必能解决,这几千年都为解决的难题。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李天反而在他发问之后更加的激动了。
李天突然大笑起来,
“如果说只是让全大明的百姓餐餐有白米饭,月月能吃上肉这种富足的话,我可以包证,五年内绝对可以实现。
可若是想到达到,人人如龙,任何人都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那估计要二十年了!”
如果一般人敢这么说,那绝对会被人当做胡吹大气,信口雌黄。
但说话的是一个皇帝,听话的是一个前皇帝,这话反而不能被当成儿戏了。
朱允炆忍不住激动的问道,
“高炽,你真的能做到?
可你如何能做得到?”
李天也没有卖关子,而是直接切入了重点,说道了今天两人对话的中心上。
“想要做到这一步,我们首先要把百姓从勋贵们的手中解救出来。”
朱允炆听得糊涂,
“这话何意,富国强民与勋贵们有什么关系。”
“这关系可大了去了。
堂兄可知道,现如今整个南京城,其实已经有九成的买卖被勋贵们给把持住了吗?”
朱允炆摇头,说实话他还真不知道这种事,即便有所关注,但也绝对想不到会有这么严重。
“真的有这么多吗,高炽你莫不是道听途说的吧!”
李天神情严肃的道,
“只能更多,绝不会更少。”
“那些勋贵们,把控着整个城市的衣食住行,可以说百姓们的一切生活息息相关,都已经变成了他们赚钱的工具和渠道。
百姓们自己的生意根本就做不大,即便突然有了一个人有了非常好的创意,很快就会被权势更大的勋贵们直接抄袭过去,没办法抄袭的就强行抢到手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要勋贵们手里的权势一点没有得到遏制,这个城市的一切就依然是他们说了算。”
“堂兄,我想问问你,这样的城市,除了釜底抽薪,还有什么办法能让它重新焕发生机?”
朱允炆脸色变得非常的不好,因为他知道即便事情可能没有李天说的那么严重,可勋贵集团通过自身的权势,大肆的敛财,这的确是事实。
直到现在他多少也明白了一点,李天为什么要这么坚决的要将南京城变为一个普通城市,为什么要冒着大明根基不稳的危险,依然要击碎勋贵们寄生在大明脊背上吸血的土壤。
可他即便明白了,心里也是不赞同,李天用这么极端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
因为他清楚,勋贵集团看似一盘散沙,实际上却是极其团结的一个团体,尤其是在身手向朝廷要好处的这件事上,他们更是分外的齐心。
如果李天一个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这也是他今天能站在这里,不顾自身安危,也要站出来阻止李天的主要原因。
他叹息了一声说道,
“高炽啊,我知道你想一劳永逸的解决掉勋贵集团尾大不掉的问题,可这件事,并非一个政令,一个决策就能解决的。
他们毕竟都是曾经为大明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臣子。
若是不顾一切的,将他们的根基全都给铲除了,他们岂会甘心。
难道你就不怕,他们联起手来对付你,让你当不成这个皇帝吗?”
朱允炆这回是彻底的急了,没有了先前那种风轻云淡的心境,话音都几乎带着颤音。
但李天并没有任何的情绪上的波动,就仿佛朱允炆说的那些危险,他丝毫都不在乎似的。
“要说担忧,我自然也是担忧的过的,不然我也不会带着新练出来没多久的新军过来压阵啊!”
听到新军这个词,不只是朱允炆眉头一皱,表示茫然,就连唐赛儿心中也是微微一颤。
“这个新军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你为何这件事特意准备了一只大军?
你想干什么?
难不成你打算,用武力镇压那些可能闹事的勋贵?
不行,绝对不行,你知道你一旦真的这么做了,天下会死多少人吗。
到时候恐怕不止南京城这几百万的百姓要跟着遭殃,可能大半个江南到时候都会沦为焦土啊!”
见朱允炆竟然如此激动,李天苦笑着摇头道,
“堂兄你先冷静一下,我的新军并不是打算来和他们打仗的,他们一共才两千多人,充其量只能算是用来震慑的,真要说打仗,这点人手哪里够啊!”
听到新军人数不多,朱允炆这才松了一口气,心里暗自庆幸,
“还好,还好他没打算玉石俱焚,不然这南京城恐怕真的要保不住了。”
目光清澈且充满希望的看向李天,期望他能给出一个不一样的答案,一个可以真正让全天下百姓全都变得富裕的答案。
李天显得很激动,心里憋了这么久的话,送算是可以找个人好好的说上一说了。
“所谓国富民强,听上去仿佛只有国富之后,才能有民强。
但在我看来,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一个国家若仅是国家强大,但百姓却困苦不堪,那根本就称不上强大。
一个国家若想做到,真正的国富民强,最先应该做到的反而是强民,然而才是强国!”
“我知道我这个论调听上去似乎没什么道理,但这却是真理,亘古不变的真理。”
“可是呢,一国强盛容易,但想要达到民富,却并非易事,这也是古往今来那些先贤帝王都未能真正实现这个目标的原因。”
听到这里,朱允炆还未听出什么来,但从李天身上那几乎看要满溢出来的自信,他看出李天必然是有着极大的信心,将来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他忍不住低声问道,
“高炽,你真的知道应当如何让百姓们变得富足?”
问出这个问题之后,朱允炆其实就有点后悔了,因为他心里清楚,这种事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呢,即便自己这个堂弟再怎么天纵奇才,也未必能解决,这几千年都为解决的难题。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李天反而在他发问之后更加的激动了。
李天突然大笑起来,
“如果说只是让全大明的百姓餐餐有白米饭,月月能吃上肉这种富足的话,我可以包证,五年内绝对可以实现。
可若是想到达到,人人如龙,任何人都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那估计要二十年了!”
如果一般人敢这么说,那绝对会被人当做胡吹大气,信口雌黄。
但说话的是一个皇帝,听话的是一个前皇帝,这话反而不能被当成儿戏了。
朱允炆忍不住激动的问道,
“高炽,你真的能做到?
可你如何能做得到?”
李天也没有卖关子,而是直接切入了重点,说道了今天两人对话的中心上。
“想要做到这一步,我们首先要把百姓从勋贵们的手中解救出来。”
朱允炆听得糊涂,
“这话何意,富国强民与勋贵们有什么关系。”
“这关系可大了去了。
堂兄可知道,现如今整个南京城,其实已经有九成的买卖被勋贵们给把持住了吗?”
朱允炆摇头,说实话他还真不知道这种事,即便有所关注,但也绝对想不到会有这么严重。
“真的有这么多吗,高炽你莫不是道听途说的吧!”
李天神情严肃的道,
“只能更多,绝不会更少。”
“那些勋贵们,把控着整个城市的衣食住行,可以说百姓们的一切生活息息相关,都已经变成了他们赚钱的工具和渠道。
百姓们自己的生意根本就做不大,即便突然有了一个人有了非常好的创意,很快就会被权势更大的勋贵们直接抄袭过去,没办法抄袭的就强行抢到手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要勋贵们手里的权势一点没有得到遏制,这个城市的一切就依然是他们说了算。”
“堂兄,我想问问你,这样的城市,除了釜底抽薪,还有什么办法能让它重新焕发生机?”
朱允炆脸色变得非常的不好,因为他知道即便事情可能没有李天说的那么严重,可勋贵集团通过自身的权势,大肆的敛财,这的确是事实。
直到现在他多少也明白了一点,李天为什么要这么坚决的要将南京城变为一个普通城市,为什么要冒着大明根基不稳的危险,依然要击碎勋贵们寄生在大明脊背上吸血的土壤。
可他即便明白了,心里也是不赞同,李天用这么极端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
因为他清楚,勋贵集团看似一盘散沙,实际上却是极其团结的一个团体,尤其是在身手向朝廷要好处的这件事上,他们更是分外的齐心。
如果李天一个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这也是他今天能站在这里,不顾自身安危,也要站出来阻止李天的主要原因。
他叹息了一声说道,
“高炽啊,我知道你想一劳永逸的解决掉勋贵集团尾大不掉的问题,可这件事,并非一个政令,一个决策就能解决的。
他们毕竟都是曾经为大明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臣子。
若是不顾一切的,将他们的根基全都给铲除了,他们岂会甘心。
难道你就不怕,他们联起手来对付你,让你当不成这个皇帝吗?”
朱允炆这回是彻底的急了,没有了先前那种风轻云淡的心境,话音都几乎带着颤音。
但李天并没有任何的情绪上的波动,就仿佛朱允炆说的那些危险,他丝毫都不在乎似的。
“要说担忧,我自然也是担忧的过的,不然我也不会带着新练出来没多久的新军过来压阵啊!”
听到新军这个词,不只是朱允炆眉头一皱,表示茫然,就连唐赛儿心中也是微微一颤。
“这个新军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你为何这件事特意准备了一只大军?
你想干什么?
难不成你打算,用武力镇压那些可能闹事的勋贵?
不行,绝对不行,你知道你一旦真的这么做了,天下会死多少人吗。
到时候恐怕不止南京城这几百万的百姓要跟着遭殃,可能大半个江南到时候都会沦为焦土啊!”
见朱允炆竟然如此激动,李天苦笑着摇头道,
“堂兄你先冷静一下,我的新军并不是打算来和他们打仗的,他们一共才两千多人,充其量只能算是用来震慑的,真要说打仗,这点人手哪里够啊!”
听到新军人数不多,朱允炆这才松了一口气,心里暗自庆幸,
“还好,还好他没打算玉石俱焚,不然这南京城恐怕真的要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