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秦廷朝会
车队中央的主车之中,伏念师兄弟俩就坐在里面。
伏念神色严肃的正在叮嘱颜路一些事情:
“师弟,此行咸阳,不知会不会有危险,你一定要小心。”
颜路晃了晃自己的小脑袋,“掌门师兄放心,我明白。”
伏念微微颔首,沉声接着说道,“你聪明早慧,也一贯有想法,知进退,不过此行咸阳,你切记不要离开我身边,更不可自作主张行动。”
“有任何需要办的事,先告诉我,我来安排处置。”
“一切自然由师兄安排。”颜路自然还是乖巧的点头答应。
伏念见此轻舒一口气,“嗯……记下就好。”
他对颜路还是比较信得过的,这个小师弟虽然年幼,但是做事有静气,一贯波澜不惊,也守规矩,既然应下了自己的话,肯定就不会乱来了。
剩下的,就是他这个掌门需要做的事了。
临行前荀子特意找过伏念一趟,也留下些叮嘱,主体内容就是让伏念尽量降低颜路的存在感,不要让旁人注意到他,不要让他脱离大部队一个人行动。
这些方面,在伏念目前看来,还是比较简单的,仅剩的难题就是到达咸阳以后,颜路要做的事究竟是什么了。
到现在为止,颜路还不曾和伏念说过自己要做的事,伏念也没问。
只希望不要多生波折啊……
………………
齐王建遇袭次日,这条消息就已经加急传回了咸阳,引得朝野一时震动。
刺王杀驾,乃是天底下最严重的重罪,哪怕受到刺杀的是齐王,对于秦国来说,也是一桩大案,甚至于相较他们自家大王遇刺,这件事还要更丢面子一些。
朝会上自然首要提起的就是这件事。
右丞相昌平君熊启率先开口发言,没有急着追究责任,也不着急抓住犯人,而是建议道,“王上,此次齐王遇袭,虽然无有大碍,但不可不防贼人卷土重来,臣觉得应当尽快调动东郡边军南下,确保齐王安然回国。”
昌平君说完,后面跟着一大堆附和的,有的是单纯跟着昌平君熊启发话,有的则是认同熊启的观点。
齐王安危为最首要之事,必须早做安排。
嬴政的目光透过冕旒珠帘,扫过殿下群臣,肃声回道,“齐王王驾出行,寡人以大军遣送,未免失了礼数,还是着令禁军卫队增添人手,加强防范吧。”
嬴政拒绝了昌平君的提议。
要说合适吧,也合适,说不合适吧,也不合适,看从哪方面考量。
遣大军护送,不太体面,外加某楚怀王的前车之鉴,会让人心里多想,但是不派大军的话,就有安全上的风险。
熊启略一沉吟,又说道,“秦齐交好多年,王上此前和齐王陛下也相谈甚欢,臣觉得……还是以安全为上的好。”
嬴政再次回绝,一锤定音道,“此事就这么安排下去即可,无须再议。”
秦王发话了,也没人再敢多言,终究是王权至上……当然,前提是权力在王手里。
“臣领命。”熊启躬身后撤回了队列之中,接下来的话题,就不需要他这个丞相来特意开启了。
“禀王上……”随着熊启撤回,掌管司法审判,刑狱律令的廷尉李斯又上前进言道,“齐王遇刺,当治禁军卫队队率,以及阴晋,阳晋,蒲坂等县守官失职之责,召回咸阳发落处置。”
“还有犯下罪行的幕后主使者身份,也当严查,以正国法。”
嬴政摆了摆手,“此事就交由廷尉和国尉协力去查吧。”
“臣领命。”李斯顿首,也退回了队列之中。
这时候被点到的国尉缭上前道,“此事,老臣已经查到了些许眉目。”
“说。”
尉缭不紧不慢的侃侃说道,“刺杀者出身百越,尽是百越巫师,不过他们显然并非主使之人,兴许只是受雇的凶徒罢了,指使者,应当绕不开山东诸国,其中……呵呵,必有楚国一份力。”
“除楚国之外,三晋之国恐怕也洗不清嫌疑。”
听完尉缭的话,不少人的目光不由的放到韩国九公子韩非,以及出身楚国宗室的右相昌平君熊启的身上。
按照国尉所言,这俩都属于嫌疑犯相关人员。
韩非见波及到了自己,也只好出言随便辩解两句道,“秦王陛下明鉴,我韩国一向将秦国视为上国友邦,断不可能行此大不韪之举。”
嬴政微微颔首,也不对韩非的话做出品评。
至于熊启,他没任何动作,只是沉默。
他是秦臣,秦国右相,这种屎盆子扣不到他头上,只需要沉默以对就够了。
尉缭说完话,就挂着微笑站在一旁,无声的打量旁人的反应。
他刚才说的话,全都是胡扯。
嬴政和阴阳家的计划他是知道的,甚至于他也应该算是策划者之一。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他上任国尉之后,在大力发展谍报暗探之事,这次的刺杀声势可不小,他不爆点料出来不合适,自家大王肯定不能爆出来,那就只能找点替死鬼了。
楚国,是不二人选,和秦国关系不好,和齐国关系不好,在百越还有块领土——不扣到你头上,扣谁头上?
而既然选择了栽赃嫁祸,那自然不必只拘泥于一国一家,捎带手肯定要顺便多搂点,如此一来,正和秦国交战,和齐国关系也不好的三晋之赵国,也就被他挂带上了。
三晋嘛,同气连枝,尉缭干脆就一起全给扣上了,韩非属于被他无意波及到的——不过这份无意,待会却恰好成了别人的一个理由。
嬴政心里门清,尉缭是在胡乱攀附,不过他也乐见其成,日后出兵攻伐他国,这些都算是个由头。
冕旒微微晃动,嬴政说道,“此事务必追查到底。”
“老臣定当尽忠职守。”尉缭一点头,躬身领命退下。
至此,齐王遇刺之事,在朝堂上的部分姑且就算落幕了。
不过朝堂之外,估计还得热议上一段时间,刺王这种事,哪怕是在如今天下有七个王的状况下,也是稀罕事,百姓们会热衷于将其当作谈资。
朝会也还没结束,各司各部的官员照旧把需要庭上讨论的事情上禀,由秦王,及诸位重臣讨论决断。
嬴政几乎每日都会开朝会,这类事情没有堆积,一般就很少,这个环节自然很快也就结束。
然后就到了最近这些天的朝会保留压轴节目——儒家出身的两位法学大家的嘴炮之争。
对于殿上百官来说,还是这个有趣。
伏念神色严肃的正在叮嘱颜路一些事情:
“师弟,此行咸阳,不知会不会有危险,你一定要小心。”
颜路晃了晃自己的小脑袋,“掌门师兄放心,我明白。”
伏念微微颔首,沉声接着说道,“你聪明早慧,也一贯有想法,知进退,不过此行咸阳,你切记不要离开我身边,更不可自作主张行动。”
“有任何需要办的事,先告诉我,我来安排处置。”
“一切自然由师兄安排。”颜路自然还是乖巧的点头答应。
伏念见此轻舒一口气,“嗯……记下就好。”
他对颜路还是比较信得过的,这个小师弟虽然年幼,但是做事有静气,一贯波澜不惊,也守规矩,既然应下了自己的话,肯定就不会乱来了。
剩下的,就是他这个掌门需要做的事了。
临行前荀子特意找过伏念一趟,也留下些叮嘱,主体内容就是让伏念尽量降低颜路的存在感,不要让旁人注意到他,不要让他脱离大部队一个人行动。
这些方面,在伏念目前看来,还是比较简单的,仅剩的难题就是到达咸阳以后,颜路要做的事究竟是什么了。
到现在为止,颜路还不曾和伏念说过自己要做的事,伏念也没问。
只希望不要多生波折啊……
………………
齐王建遇袭次日,这条消息就已经加急传回了咸阳,引得朝野一时震动。
刺王杀驾,乃是天底下最严重的重罪,哪怕受到刺杀的是齐王,对于秦国来说,也是一桩大案,甚至于相较他们自家大王遇刺,这件事还要更丢面子一些。
朝会上自然首要提起的就是这件事。
右丞相昌平君熊启率先开口发言,没有急着追究责任,也不着急抓住犯人,而是建议道,“王上,此次齐王遇袭,虽然无有大碍,但不可不防贼人卷土重来,臣觉得应当尽快调动东郡边军南下,确保齐王安然回国。”
昌平君说完,后面跟着一大堆附和的,有的是单纯跟着昌平君熊启发话,有的则是认同熊启的观点。
齐王安危为最首要之事,必须早做安排。
嬴政的目光透过冕旒珠帘,扫过殿下群臣,肃声回道,“齐王王驾出行,寡人以大军遣送,未免失了礼数,还是着令禁军卫队增添人手,加强防范吧。”
嬴政拒绝了昌平君的提议。
要说合适吧,也合适,说不合适吧,也不合适,看从哪方面考量。
遣大军护送,不太体面,外加某楚怀王的前车之鉴,会让人心里多想,但是不派大军的话,就有安全上的风险。
熊启略一沉吟,又说道,“秦齐交好多年,王上此前和齐王陛下也相谈甚欢,臣觉得……还是以安全为上的好。”
嬴政再次回绝,一锤定音道,“此事就这么安排下去即可,无须再议。”
秦王发话了,也没人再敢多言,终究是王权至上……当然,前提是权力在王手里。
“臣领命。”熊启躬身后撤回了队列之中,接下来的话题,就不需要他这个丞相来特意开启了。
“禀王上……”随着熊启撤回,掌管司法审判,刑狱律令的廷尉李斯又上前进言道,“齐王遇刺,当治禁军卫队队率,以及阴晋,阳晋,蒲坂等县守官失职之责,召回咸阳发落处置。”
“还有犯下罪行的幕后主使者身份,也当严查,以正国法。”
嬴政摆了摆手,“此事就交由廷尉和国尉协力去查吧。”
“臣领命。”李斯顿首,也退回了队列之中。
这时候被点到的国尉缭上前道,“此事,老臣已经查到了些许眉目。”
“说。”
尉缭不紧不慢的侃侃说道,“刺杀者出身百越,尽是百越巫师,不过他们显然并非主使之人,兴许只是受雇的凶徒罢了,指使者,应当绕不开山东诸国,其中……呵呵,必有楚国一份力。”
“除楚国之外,三晋之国恐怕也洗不清嫌疑。”
听完尉缭的话,不少人的目光不由的放到韩国九公子韩非,以及出身楚国宗室的右相昌平君熊启的身上。
按照国尉所言,这俩都属于嫌疑犯相关人员。
韩非见波及到了自己,也只好出言随便辩解两句道,“秦王陛下明鉴,我韩国一向将秦国视为上国友邦,断不可能行此大不韪之举。”
嬴政微微颔首,也不对韩非的话做出品评。
至于熊启,他没任何动作,只是沉默。
他是秦臣,秦国右相,这种屎盆子扣不到他头上,只需要沉默以对就够了。
尉缭说完话,就挂着微笑站在一旁,无声的打量旁人的反应。
他刚才说的话,全都是胡扯。
嬴政和阴阳家的计划他是知道的,甚至于他也应该算是策划者之一。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他上任国尉之后,在大力发展谍报暗探之事,这次的刺杀声势可不小,他不爆点料出来不合适,自家大王肯定不能爆出来,那就只能找点替死鬼了。
楚国,是不二人选,和秦国关系不好,和齐国关系不好,在百越还有块领土——不扣到你头上,扣谁头上?
而既然选择了栽赃嫁祸,那自然不必只拘泥于一国一家,捎带手肯定要顺便多搂点,如此一来,正和秦国交战,和齐国关系也不好的三晋之赵国,也就被他挂带上了。
三晋嘛,同气连枝,尉缭干脆就一起全给扣上了,韩非属于被他无意波及到的——不过这份无意,待会却恰好成了别人的一个理由。
嬴政心里门清,尉缭是在胡乱攀附,不过他也乐见其成,日后出兵攻伐他国,这些都算是个由头。
冕旒微微晃动,嬴政说道,“此事务必追查到底。”
“老臣定当尽忠职守。”尉缭一点头,躬身领命退下。
至此,齐王遇刺之事,在朝堂上的部分姑且就算落幕了。
不过朝堂之外,估计还得热议上一段时间,刺王这种事,哪怕是在如今天下有七个王的状况下,也是稀罕事,百姓们会热衷于将其当作谈资。
朝会也还没结束,各司各部的官员照旧把需要庭上讨论的事情上禀,由秦王,及诸位重臣讨论决断。
嬴政几乎每日都会开朝会,这类事情没有堆积,一般就很少,这个环节自然很快也就结束。
然后就到了最近这些天的朝会保留压轴节目——儒家出身的两位法学大家的嘴炮之争。
对于殿上百官来说,还是这个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