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归(下)
小冷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将陵县运河边的营垒前,这座营垒已经被完全拆除,带走的东西都付之一炬,是黑色的土地上光秃秃的,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
没有食物,没有饮食,没有衣服,也没有消息,小冷甚至不知道高俊他们撤到哪里去了,她一个人站了很久,最后决心沿着运河继续向南。
“也许我可以一直走到大名府呢。”她自我安慰。
由于石抹明安转向东面,进攻德州、棣州、滨州,高俊得以从容的重新收集兵力,向南退却至运河沿岸的恩州,并且在这里休整了几天,在这里又有一个让人意外的好消息:段钟活着回来了。
“可真是不一般,也亏他想得出来,居然能用树皮做出一条小船,向南一直漂到恩州,要是咱们全军上下都有这个本事,就不用费那么多事了。”张成武感慨莫名。
段钟没有受到多少折磨,但是当他看到高俊的时候受到很大震撼,当天晚上,他忍不住敲开了高俊的房门。
“高指挥,我和你说实话,其实我顺水南下是准备逃跑的。我以为指挥已经被彻底打败,军兵溃散。”
段钟直白的实话让高俊十分惊奇:“你为什么和我说这些?”
“高指挥,我实在是想不通,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被骑兵奇袭,将领失散,军兵被灾民裹挟,按理来说应该是全军覆没才对,可是军兵们却自发战斗,寻找同伴,结成小股,最后重新聚集在一起,还愿意接受您的指挥,我实在是不明白,这和我见过的不一样……”
“段管领打过很多仗?”高俊目光灼灼的看着段钟。
“啊,没有没有,都是耳食之谈,耳食之谈。”段钟有点儿慌乱的解释。
“好,那我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就是——我根本不想他们这么做。”
段钟错愕的看着高俊,而后者的表情十分平静。
“我设想过很多情况,从来没有想过军兵会自发的继续战斗,也没有想到军官会在没有我的领导下,重新聚集起来,按照我原本的设想,哪怕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活下来都是万幸。”
“难道高指挥事先就没做过布置,使他们能够拼死战斗吗?”
高俊摇了摇头:“我确实从来没有做过这种布置,从来没有指望他们能够这么拼死战斗,我猜,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这么做吧。”
“因为你不想他们拼死战斗,所以他们拼死战斗了?”段钟有点糊涂。
但是高俊点点头:“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理由。”
“匪夷所思。”
“每个人都有自己当做的事情,你我谁都不例外,我只是认认真真的做了我应该做的事,而军兵们也觉得他们要做到他们应该做的,这种心态是军棍,皮鞭,令箭强求不来的。”
段钟低下头,沉思了片刻。“这么说来,只有我选择逃走,没有做我该做的事情?”
高俊摇了摇头:“不是你不想做,而是你根本没把这些事作为自己的事,你虽然当着管领,可是内心里面却在抗拒,所以你不妨先花些时间想想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事,成为怎样的人。”
段钟惊讶的看着高俊:“这句话何先生也对我讲过。”
高俊微笑的点点头:“所以说事情不是很明白吗?你是个很有天赋的人,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但重点是,你真的想好自己的志向了吗?你是在为此而努力,还是编一些性爱丘山的假话麻痹自己?”
“我怎么知道自己的志向是什么呢?”
“志向,是比生命还要珍贵的东西。”高俊看着段钟:“有哪些事情,即使你付出一辈子的时间,千难万险,九死一生,也叫坚决去做,为了这件事你可以牺牲一切?”
段钟叹了口气:“那件事太难了,也许我本就不能做。”
“做与不做,选择权都在你手上,段管领好自为之。”高俊说着,送段钟离开了这里。
从将陵县撤到恩州,船队把军兵卸下来,又从恩州粮仓搬运了大量的漕粮去大名府,这些粮食会在大名府卸下船,送到寿张县去。与此同时,船队监押孛涅察尔也带回来了最新的战报。
高俊、孙庭、潘正、段钟、温迪罕僧虔、李铭、路哲、郭延嗣、楼升、冯达、纥石烈师靖、张大春、范有田、李骁奇、陈秉彝、蒲察勇……一个都没有少。
秦宁、刘德、夏启、庄佐、王克俭等人也都活着,王克俭在战斗中受了很重的伤,一些后续症状摧残了他强壮的身体,以至于从将陵县撤离时,人们是用被单裹住他的身体,把他抱上船的,但是到恩州的时候,他到底还是活了下来,并且还在逐步的恢复健康。
陆娘、白卉、李素儿也活着回来了。
殷去寒带着晚晴,以及其他四名使女也跟着高俊,现在殷去寒掌管所有的妇女工作。
但是依旧有七十多名军兵、八名绣工生死未卜,潘莹和小冷都在其中。
看到战报,何志也长舒了一口气,能有这样的结果,何志也已经感到很幸运了,当初听说高俊在观州城下被击溃的时候他心里默默祈祷:哪怕只有一半的军官活着,都要给满天神佛上香。
何志也合上战报,发觉高俊还送来一个小包裹,打开一看,里面全都是稿纸。
抓起这些稿纸,何志也的手有点颤动,这是两个人计划编撰的《社会》教材。
按照原本的计划,小学二年级应该有《自然》、《社会》两门学科,但是由于战争,教材没有编完,两个人只能暂时重新排课,先把二年级的语文、数学、劳动课上完,等到有教材的时候再上社会和自然。
没有想到高俊在战场上,也没有忘记编写教材。
高俊在结尾特意提到了傔从队正蒲察勇,在奇袭的那个晚上,是他保护了指挥平时极为珍重的这些稿纸,高俊还没忘记和何志也开个玩笑,二十年后语文课本可以写篇叫《教材》的课文,教育孩子“老一辈XX家”是怎么在极端艰苦的环境里重视教育的,你们生活在蜜罐里,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应该更努力学习……
何志也整理好稿纸,从匣中取来另外一套,这是他编写的《自然》课本。
“是啊,我们不是正在创造历史吗。”他喃喃自语。
高俊在恩州呆了四天,收集粮食装船南运之后,继续南下到了武城,在武城带了六天后前往临清,临清有漕仓,多耽误了几天,他们就在这里度过了新年,迎来了1213年。
没有食物,没有饮食,没有衣服,也没有消息,小冷甚至不知道高俊他们撤到哪里去了,她一个人站了很久,最后决心沿着运河继续向南。
“也许我可以一直走到大名府呢。”她自我安慰。
由于石抹明安转向东面,进攻德州、棣州、滨州,高俊得以从容的重新收集兵力,向南退却至运河沿岸的恩州,并且在这里休整了几天,在这里又有一个让人意外的好消息:段钟活着回来了。
“可真是不一般,也亏他想得出来,居然能用树皮做出一条小船,向南一直漂到恩州,要是咱们全军上下都有这个本事,就不用费那么多事了。”张成武感慨莫名。
段钟没有受到多少折磨,但是当他看到高俊的时候受到很大震撼,当天晚上,他忍不住敲开了高俊的房门。
“高指挥,我和你说实话,其实我顺水南下是准备逃跑的。我以为指挥已经被彻底打败,军兵溃散。”
段钟直白的实话让高俊十分惊奇:“你为什么和我说这些?”
“高指挥,我实在是想不通,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被骑兵奇袭,将领失散,军兵被灾民裹挟,按理来说应该是全军覆没才对,可是军兵们却自发战斗,寻找同伴,结成小股,最后重新聚集在一起,还愿意接受您的指挥,我实在是不明白,这和我见过的不一样……”
“段管领打过很多仗?”高俊目光灼灼的看着段钟。
“啊,没有没有,都是耳食之谈,耳食之谈。”段钟有点儿慌乱的解释。
“好,那我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就是——我根本不想他们这么做。”
段钟错愕的看着高俊,而后者的表情十分平静。
“我设想过很多情况,从来没有想过军兵会自发的继续战斗,也没有想到军官会在没有我的领导下,重新聚集起来,按照我原本的设想,哪怕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活下来都是万幸。”
“难道高指挥事先就没做过布置,使他们能够拼死战斗吗?”
高俊摇了摇头:“我确实从来没有做过这种布置,从来没有指望他们能够这么拼死战斗,我猜,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这么做吧。”
“因为你不想他们拼死战斗,所以他们拼死战斗了?”段钟有点糊涂。
但是高俊点点头:“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理由。”
“匪夷所思。”
“每个人都有自己当做的事情,你我谁都不例外,我只是认认真真的做了我应该做的事,而军兵们也觉得他们要做到他们应该做的,这种心态是军棍,皮鞭,令箭强求不来的。”
段钟低下头,沉思了片刻。“这么说来,只有我选择逃走,没有做我该做的事情?”
高俊摇了摇头:“不是你不想做,而是你根本没把这些事作为自己的事,你虽然当着管领,可是内心里面却在抗拒,所以你不妨先花些时间想想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事,成为怎样的人。”
段钟惊讶的看着高俊:“这句话何先生也对我讲过。”
高俊微笑的点点头:“所以说事情不是很明白吗?你是个很有天赋的人,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但重点是,你真的想好自己的志向了吗?你是在为此而努力,还是编一些性爱丘山的假话麻痹自己?”
“我怎么知道自己的志向是什么呢?”
“志向,是比生命还要珍贵的东西。”高俊看着段钟:“有哪些事情,即使你付出一辈子的时间,千难万险,九死一生,也叫坚决去做,为了这件事你可以牺牲一切?”
段钟叹了口气:“那件事太难了,也许我本就不能做。”
“做与不做,选择权都在你手上,段管领好自为之。”高俊说着,送段钟离开了这里。
从将陵县撤到恩州,船队把军兵卸下来,又从恩州粮仓搬运了大量的漕粮去大名府,这些粮食会在大名府卸下船,送到寿张县去。与此同时,船队监押孛涅察尔也带回来了最新的战报。
高俊、孙庭、潘正、段钟、温迪罕僧虔、李铭、路哲、郭延嗣、楼升、冯达、纥石烈师靖、张大春、范有田、李骁奇、陈秉彝、蒲察勇……一个都没有少。
秦宁、刘德、夏启、庄佐、王克俭等人也都活着,王克俭在战斗中受了很重的伤,一些后续症状摧残了他强壮的身体,以至于从将陵县撤离时,人们是用被单裹住他的身体,把他抱上船的,但是到恩州的时候,他到底还是活了下来,并且还在逐步的恢复健康。
陆娘、白卉、李素儿也活着回来了。
殷去寒带着晚晴,以及其他四名使女也跟着高俊,现在殷去寒掌管所有的妇女工作。
但是依旧有七十多名军兵、八名绣工生死未卜,潘莹和小冷都在其中。
看到战报,何志也长舒了一口气,能有这样的结果,何志也已经感到很幸运了,当初听说高俊在观州城下被击溃的时候他心里默默祈祷:哪怕只有一半的军官活着,都要给满天神佛上香。
何志也合上战报,发觉高俊还送来一个小包裹,打开一看,里面全都是稿纸。
抓起这些稿纸,何志也的手有点颤动,这是两个人计划编撰的《社会》教材。
按照原本的计划,小学二年级应该有《自然》、《社会》两门学科,但是由于战争,教材没有编完,两个人只能暂时重新排课,先把二年级的语文、数学、劳动课上完,等到有教材的时候再上社会和自然。
没有想到高俊在战场上,也没有忘记编写教材。
高俊在结尾特意提到了傔从队正蒲察勇,在奇袭的那个晚上,是他保护了指挥平时极为珍重的这些稿纸,高俊还没忘记和何志也开个玩笑,二十年后语文课本可以写篇叫《教材》的课文,教育孩子“老一辈XX家”是怎么在极端艰苦的环境里重视教育的,你们生活在蜜罐里,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应该更努力学习……
何志也整理好稿纸,从匣中取来另外一套,这是他编写的《自然》课本。
“是啊,我们不是正在创造历史吗。”他喃喃自语。
高俊在恩州呆了四天,收集粮食装船南运之后,继续南下到了武城,在武城带了六天后前往临清,临清有漕仓,多耽误了几天,他们就在这里度过了新年,迎来了12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