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颠覆晚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 吓不退的计划(上)

    “官军主力彻底失败了,现在还成型的几支官军加起来总数也只有十万人不到,而木华黎利用这个大好机会招降纳叛,收集军马,尽管在内地的蒙古本部军马也不过是五六万左右,但是其机动力量总数应该已经突破了十万人,再加上各地镇守的难以移动的卫戍军马,现在在河北各地的伪军总数应该已经达到了三十万人以上。

    看上去敌军势力极强,我军势力极弱,但是各位要注意:在敌后还活跃着数以万计不愿做奴隶的人,而他们背后则是数以千万计对蒙古统治怀有刻骨仇恨的沦陷区人民,如果能够充分动员他们的力量,颠覆木华黎这三十万兵马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在东明县,高俊召集各部将领,开始了一次对日后方针产生重要作用的会议,此时太平军的战略已经完全成型,下一步则是在全军上下统一思想,做决战的最后准备。

    高俊对战况的解析得到了全军上下的所有人的赞同拥护,会议是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的,新东明会议产生了一系列决议,整个根据地都纳入紧急战时轨道,为决战做最后冲刺。军队也开始宣传相关思想,从物质到精神上都完成决战准备。

    新成立了两个营之后,山东太平军主力已经达到14个营,而陕西方面则是12个营,辽东方面11个营。高俊还嫌不够,又给陕西方面一个工兵营的编制,辽东方面一个骑兵营的编制,又在河北与河东扩大军队,冯达得到了10个营的编制,李铭本部也有9个营之多。

    根据地干部也被大量抽调,就在前几天,师安国得到高俊的命令,被派遣前往信安县,全面主持当地的民政工作。

    想要越过敌人的重重阻碍,秘密抵达敌后根据地是非常困难的,挑来挑去,这个重担最终还是落在了龚成身上。

    这次就连高俊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龚成一方面要带着他的骑兵都训练,一方面时不时的又要应付高俊这些特殊任务的要求,这对他个人造成了很大的延误。

    但他依旧十分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师安国艰难的走了12天之后,成功的从棣州抵达河北根据地边界,并在这里见到了得胜归来的抗蒙军将。

    “就在此时围观群众发出热烈的欢呼,一起合着军乐的节拍跳起胜利舞,万岁万岁万岁万岁我们的抗蒙军,万岁万岁万岁万岁我们的抗蒙军。”士兵们高声唱着胜利之歌,排着队返回根据地,他们前不久的出击大有斩获。虽然由于蒙古大洪水,根据地的范围不断缩水,已经向信安县周边靠拢,但是冯达依旧不时会策划一起袭击,宣示他们的存在而且由于蒙古人的暴行,虽然土地缩小了,但投奔根据地的人却在急剧增多。

    “我们又没有聚宝盆,变不出粮食来,前来信安的军队越来越多,照这么下去,不到七月就得人吃人,所以就全靠先生了。”冯达也确实是愁的很,由于蒙古大洪水的影响,义军只能抱团取暖,亲近高俊的已经全部围拢到信安县,王重瑾也早就率军马前来。而不亲近高俊的为了活命也只能真香一把,除去李光等少数倔强派之外,现如今河北地区能打的队伍几乎都已经集中在信安县周边五十公里的范围内。

    一方面,太平军高高兴兴地收编了一大批靠得住的队伍,将之进行太平军式的编制改造。但另一方面,粮食问题日渐突出。

    这也是高俊派一个得力文臣前来的原因,冯达、赵永和师安国组成了河北的三人团,冯达负责军事、赵永负责军政,而师安国负责民政。

    如此出手果然不同凡响,安国连续几天实地考察后,决心在依靠城池沟濠进行防守的同时,建立普遍的农村秘密据点和武装工作队,敌人白天来,我们晚上来,敌人修堡垒,我们联系群众的计划方针。

    这一方案在河北的条件是成熟的,河北虽然屡经战乱,但还具有相当的人口,有强大的群众力量,而蒙古人集于战争,对地方的统治不甚稳固,也无暇派战斗力强大的蒙古骑兵来亲自镇压,世侯军队都是骑墙派,对地方也很少下狠手,这都给了太平军地方组织在夹缝中生长的机会。

    再加上敌人极度的压榨民力,使得民间的抗蒙意愿十分高涨,安国很快组织了一大批得力干将,脱掉官袍,换上布衣,穿上麻鞋,腰间系着麻绳,说着农民的方言,操着农民的手艺,到乡村去发动民众,普遍组织抗粮税,转而用粮食支援太平军。

    自然,打土豪也是免不了的,不把这群人打倒,民众不会完全掌握在太平军的手上,反正现如今在河北有家业势力的人大多都跟蒙古不清不楚,把他们斩草除根,各方面也不是没有交代的办法。

    而在信安的核心地区则实行营庄制,太平军自己当最大的地主,组织农民重新开垦土地,生产自救,并且收取相当公道的税收。

    被广泛动员的河北人,自发的投入到抗蒙斗争中,甚至于,全村老少一起动手来挖地道,每当蒙古人到来,他们就顺着地道潜伏到别的村里去,此时的河北人口还不及1000年后那么稠密,挖地道的难度可想而知,,但为了生存,他们依旧挥起锄头拼命干着,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挖出了一条运河的土方量。

    虽然有违反高俊之前所下的军队一律不得经商的命令的嫌疑,但是毕竟时不我待。停装置的经验很快,就在根据地其他地方推广,在决战前夕,心控制的土地上,尤其是那些人烟稀少,生产稠密的地区,太平军与永昌军几乎都建立了银装,借此来组织恢复生产,直到全国解放后,这些银装才逐步的重新转回乡村。

    就连已经组织生产几年的淮北地区,也在靠近大海的滩涂地上建立了两个营庄,而选举的负责人,是从南方才回来不久的顾辉,他也不得不离开现役部队,转而到,连秦朝报道。

    正当太平军实力,继续稳步增强,向决战时刻又迈进了一大步的时候,高俊却得知了让他心惊肉跳的消息:岩石果真又反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