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老毛子来了
一六六一年,十一月。
距离荥阳之战,已经将近一年时间。
这一年里,赵铭除了组织西南攻川之战外,大明朝在外部环境上总体而言比较太平。
南京摄政王府邸。
朱由榔移驻北京后,朱明宗室对大明朝廷的影响力逐渐弱化,赵铭逐渐掌握权力。
虽说要让人们完全忘记皇帝姓朱,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至少如今,整个大明已经是赵铭乾纲独断。
现在,皇帝在北京,朝廷和摄政王在南京,大明如今的政治格局,到与隔壁的日本比较相似,江南各地都有声音,说如今实为摄政时代。
此时,赵铭为大明实际掌控者,大明一切国事,都由赵铭来决断。
赵铭也并没实现他为汉王时的许诺,限制皇权,放权内阁,皇权如今被赵铭彻底关了起来,但权力却被赵铭牢牢抓在手中,内阁只能协助他处理政务而已。
对于,这种局面,内阁和文官集团肯定是有些失望,不过他们的不满,却不敢在赵铭的面前表露出来,只能希望扶持后辈,熬死赵铭,期待后续的摄政,不要想赵铭这么强势,这么雄才大略。
当然,赵铭想要抓住权力,自然便需要处理更多的事物,所以回到南京后,除了去过一趟寿县视察煤矿,还有铺设的淮南铁轨,赵铭便一直待在南京摄政王府,处理着各种政务。
这时,在府邸书房内,赵铭正拿着一份奏疏查看,外堂内则摆着几张桌子,几名幕僚就在外面办公。
大明十多个省,上千个县,还有海外藩国,每天送到朝廷的奏本五六百本,赵铭没功夫全部自己看一遍,但手上这本奏疏,赵铭虽然听幕僚说了一遍,却依旧拿在手中,仔细再看一遍。
奏疏是从川东发来,夏完淳向朝廷上奏,李定国声东击西,攻入川东,不仅接应唐通大军进攻四川,还大败尚可喜,追杀周军数百里,将尚可喜、李国英围在合州。
现在,三十万明军,已经攻入四川,而四川周军只剩六万人,随着明军物资、器械源源不断的进入四川,料想破合州,取成都只是时间问题。
赵铭看完奏疏,心情大好,原本以为入川之战,要拖到明年,甚至一时间难以攻入四川,没想到李定国不仅杀了进去,还大败了尚可喜。
这让赵铭不禁自得,心道自己没有用错人。
“摄政!”这时一名幕僚走进来,向赵铭行礼道:“这是内阁今日送过来的奏疏,重要的都在这里。”
赵铭刚将奏疏放下,准备放松一下,小息片刻,闻语不禁皱起眉头。
赵铭每天清早五更起,晚上三更睡,真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每日都有处理不完的政务,搞得他晚上娱乐活动的时间都没有了。
这让赵铭一度怀疑,这是内阁和文官集团在整他,想要让他放弃处理政务,这样下面的官员,就能窃取他的权力。
不过,赵铭不会让他们如意,除非他出征在外,否则不会轻易将权力交给属下,而只要他在南京,他多半都会自己处理。
看了一天的折子,赵铭有些眼疼,但是权力那该死的魅力,让赵铭不愿意错过这个国家的任何事情。
“你读给寡人听吧!”赵铭闭上眼睛,躺在椅子上。
幕僚脸上露出喜色,拿起一份奏折,便读了起来。
这份奏疏,是汉国长使上奏,声言汉国商人在日本的活动受到德川幕府的限制,在日本招募佃户拓殖南洋,也受到德川幕府的干涉,汉国希望朝廷能够协助汉国向德川家施加压力。
赵铭闭着眼睛问道:“内阁什么意见!”
“内阁给出的建议是,让汉国克制,暂时不要与德川家冲突。”
赵铭微微颔首,汉国在东海和南洋,可以称为小霸王,不过与日本还是差得太远,赵铭现在也没精力去帮助汉国欺压德川家,所以便颔首道:“可以用印。暂时就按着内阁的意思,看今年日本是否前来朝贡,若是不来,在从新商议。”
幕僚点了点头,遂即又读了一本,这本同样是来自海外,乃是延平王郑森上奏,说荷兰人扣押了一艘延平藩的商船,延平藩被迫反击,正与爪哇和马六甲的荷兰人开战。
赵铭微微皱起眉头,郑森过分了,当俺没读过书,是文盲么?这个借口如此明显,肯定是郑森看上了爪哇和马六甲,制造借口,想要吞并荷兰人的殖民地。
汉国和延平藩这两个海外强藩,让赵铭隐约间感到一丝不安,有点怀疑自己的封藩策略,搞到最后会不会礼崩乐坏。
赵铭皱起眉头,“下旨给郑森,见好就收,以后若再敢先斩后奏,夺藩削爵。”
幕僚忙用红笔,将赵铭的话批注在奏折上。
这时赵铭却问道:“有没有河北、山东送来的奏疏?”
去年明朝收复了河北和山东,赵铭决定推行大农场、大庄园种植,来恢复北方经济。
因为北方恢复的进度,决定了赵铭何时发起对周国的总攻。
现在时间过去一年,秋收已经过去,各大农场和庄园已经完成收获和清点,赵铭很关心结果如何。
“回禀摄政!河北和山东那边的奏疏还没送来,不过辽东堵阁部,却有奏疏送到!”
赵铭闻语一愣,不禁坐正了身子,“堵胤锡的奏疏?”
两年前,赵铭察觉到朱以海可能会发动政变,为了避免一些赵铭看重的隆武系、浙系大臣,被卷入其中,赵铭将堵胤锡派去辽东,让他主持朝廷在辽河平原的拓殖,并帮助明军牧马。
这一去就是两年多,在朱由榔被送到北京后,辽地的堵胤锡距离北京无疑太近,又不是自己心腹,赵铭便再考虑,要不要将堵胤锡召回来,放在自己身边,也方便监视。
幕僚点了点头,“摄政,堵阁部上书,一支罗刹人沿着乌桓河进入辽北,并于瑷珲等地筑堡,袭扰辽北牧民。堵阁部认为此夷,威胁朝廷在辽地拓殖,肯请朝廷准备辽宁三司派遣兵马驱逐此夷。”
赵铭闻语心头一惊,老毛子居然进入东北,莫非尼布楚之战要提前呢?
“奏疏呢?”赵铭急声道。
幕僚忙从一叠奏疏中,找出一本呈给赵铭。
距离荥阳之战,已经将近一年时间。
这一年里,赵铭除了组织西南攻川之战外,大明朝在外部环境上总体而言比较太平。
南京摄政王府邸。
朱由榔移驻北京后,朱明宗室对大明朝廷的影响力逐渐弱化,赵铭逐渐掌握权力。
虽说要让人们完全忘记皇帝姓朱,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至少如今,整个大明已经是赵铭乾纲独断。
现在,皇帝在北京,朝廷和摄政王在南京,大明如今的政治格局,到与隔壁的日本比较相似,江南各地都有声音,说如今实为摄政时代。
此时,赵铭为大明实际掌控者,大明一切国事,都由赵铭来决断。
赵铭也并没实现他为汉王时的许诺,限制皇权,放权内阁,皇权如今被赵铭彻底关了起来,但权力却被赵铭牢牢抓在手中,内阁只能协助他处理政务而已。
对于,这种局面,内阁和文官集团肯定是有些失望,不过他们的不满,却不敢在赵铭的面前表露出来,只能希望扶持后辈,熬死赵铭,期待后续的摄政,不要想赵铭这么强势,这么雄才大略。
当然,赵铭想要抓住权力,自然便需要处理更多的事物,所以回到南京后,除了去过一趟寿县视察煤矿,还有铺设的淮南铁轨,赵铭便一直待在南京摄政王府,处理着各种政务。
这时,在府邸书房内,赵铭正拿着一份奏疏查看,外堂内则摆着几张桌子,几名幕僚就在外面办公。
大明十多个省,上千个县,还有海外藩国,每天送到朝廷的奏本五六百本,赵铭没功夫全部自己看一遍,但手上这本奏疏,赵铭虽然听幕僚说了一遍,却依旧拿在手中,仔细再看一遍。
奏疏是从川东发来,夏完淳向朝廷上奏,李定国声东击西,攻入川东,不仅接应唐通大军进攻四川,还大败尚可喜,追杀周军数百里,将尚可喜、李国英围在合州。
现在,三十万明军,已经攻入四川,而四川周军只剩六万人,随着明军物资、器械源源不断的进入四川,料想破合州,取成都只是时间问题。
赵铭看完奏疏,心情大好,原本以为入川之战,要拖到明年,甚至一时间难以攻入四川,没想到李定国不仅杀了进去,还大败了尚可喜。
这让赵铭不禁自得,心道自己没有用错人。
“摄政!”这时一名幕僚走进来,向赵铭行礼道:“这是内阁今日送过来的奏疏,重要的都在这里。”
赵铭刚将奏疏放下,准备放松一下,小息片刻,闻语不禁皱起眉头。
赵铭每天清早五更起,晚上三更睡,真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每日都有处理不完的政务,搞得他晚上娱乐活动的时间都没有了。
这让赵铭一度怀疑,这是内阁和文官集团在整他,想要让他放弃处理政务,这样下面的官员,就能窃取他的权力。
不过,赵铭不会让他们如意,除非他出征在外,否则不会轻易将权力交给属下,而只要他在南京,他多半都会自己处理。
看了一天的折子,赵铭有些眼疼,但是权力那该死的魅力,让赵铭不愿意错过这个国家的任何事情。
“你读给寡人听吧!”赵铭闭上眼睛,躺在椅子上。
幕僚脸上露出喜色,拿起一份奏折,便读了起来。
这份奏疏,是汉国长使上奏,声言汉国商人在日本的活动受到德川幕府的限制,在日本招募佃户拓殖南洋,也受到德川幕府的干涉,汉国希望朝廷能够协助汉国向德川家施加压力。
赵铭闭着眼睛问道:“内阁什么意见!”
“内阁给出的建议是,让汉国克制,暂时不要与德川家冲突。”
赵铭微微颔首,汉国在东海和南洋,可以称为小霸王,不过与日本还是差得太远,赵铭现在也没精力去帮助汉国欺压德川家,所以便颔首道:“可以用印。暂时就按着内阁的意思,看今年日本是否前来朝贡,若是不来,在从新商议。”
幕僚点了点头,遂即又读了一本,这本同样是来自海外,乃是延平王郑森上奏,说荷兰人扣押了一艘延平藩的商船,延平藩被迫反击,正与爪哇和马六甲的荷兰人开战。
赵铭微微皱起眉头,郑森过分了,当俺没读过书,是文盲么?这个借口如此明显,肯定是郑森看上了爪哇和马六甲,制造借口,想要吞并荷兰人的殖民地。
汉国和延平藩这两个海外强藩,让赵铭隐约间感到一丝不安,有点怀疑自己的封藩策略,搞到最后会不会礼崩乐坏。
赵铭皱起眉头,“下旨给郑森,见好就收,以后若再敢先斩后奏,夺藩削爵。”
幕僚忙用红笔,将赵铭的话批注在奏折上。
这时赵铭却问道:“有没有河北、山东送来的奏疏?”
去年明朝收复了河北和山东,赵铭决定推行大农场、大庄园种植,来恢复北方经济。
因为北方恢复的进度,决定了赵铭何时发起对周国的总攻。
现在时间过去一年,秋收已经过去,各大农场和庄园已经完成收获和清点,赵铭很关心结果如何。
“回禀摄政!河北和山东那边的奏疏还没送来,不过辽东堵阁部,却有奏疏送到!”
赵铭闻语一愣,不禁坐正了身子,“堵胤锡的奏疏?”
两年前,赵铭察觉到朱以海可能会发动政变,为了避免一些赵铭看重的隆武系、浙系大臣,被卷入其中,赵铭将堵胤锡派去辽东,让他主持朝廷在辽河平原的拓殖,并帮助明军牧马。
这一去就是两年多,在朱由榔被送到北京后,辽地的堵胤锡距离北京无疑太近,又不是自己心腹,赵铭便再考虑,要不要将堵胤锡召回来,放在自己身边,也方便监视。
幕僚点了点头,“摄政,堵阁部上书,一支罗刹人沿着乌桓河进入辽北,并于瑷珲等地筑堡,袭扰辽北牧民。堵阁部认为此夷,威胁朝廷在辽地拓殖,肯请朝廷准备辽宁三司派遣兵马驱逐此夷。”
赵铭闻语心头一惊,老毛子居然进入东北,莫非尼布楚之战要提前呢?
“奏疏呢?”赵铭急声道。
幕僚忙从一叠奏疏中,找出一本呈给赵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