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六章 重整四师
第四师减员严重,武器装备损失也很严重。本来第四师被玄甲总督粮官赵挺打造成了钢铁之师,可经过这场大战,好些武器装备都被别的师抢了去。现在想往回要,简直比从疯狗嘴里抢肉包子还费劲。
通过各种关系,费好大力气,也只是要回来一些破破烂烂的玩意儿,后来苏御干脆不要了,决心自己打造。
玄甲军军费要从兵部出,可曹玉簪当然不会特意照顾睿王派系的军队,能保证基本运转就已经很给面子了。指望她多掏钱,门也没有。而睿王方面也没有多少钱,都是让各师自己想办法。
那些外地驻军可以在当地搜刮钱财,倒是能补充一些,可第四师去哪搜刮呢?
苏御总不至于用自己的钱,或者用唐家的钱武装玄甲军。但苏御并不着急,作为主管经济的摄政王,苏御正打算进行一次全国商业税改。
现在苏御的主要问题还是扩充兵力,和稳定第四师的那些旧部,到处安插自己的人,短时间内把人控制住,并提升士气。
凭借苏御过人的包容性,和铺天盖地的广告,一些逃兵也跑到第四师来。本来逃兵是要被追责的,可是经过第四师这么一洗,大家就没事了。
显而易见,苏御的行为被众人诟病,可苏御却不以为然。苏御把那些逃兵喊到一起,给他们做思想教育工作。此时的苏将军又变成了苏政委。据说他慷慨激昂的一席话,把那些兵说得痛哭流涕。
可现在有一个棘手的问题,苏御手下的这些特务全是新兵,缺乏经验。让一群新兵蛋子带一个师,显然是不靠谱的。而苏御自己也不是军官出身,于是苏御打算从第四师旧部里挖掘几个能人。
部队里有一句俗语“能当都尉,就能当中郎将”,这句话是有些道理的,尤其是那些从最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人,他们的能力毋庸置疑。只是缺乏上层关系,因此在军职上提升缓慢,甚至停滞。
苏御把原第四师都尉以上军官召集到一起,却只找来七个人。
原第四师师五官、旅五官、团五官,外加各种名目首领,一共是一百七十名都尉以上军官,除了战死,大部分都被曹玉簪逮捕,并处决。毕竟第四师是谋反主力,不可能不做出一些惩罚。而仅剩下的这七名都尉,真可谓老弱病残。曹玉簪都懒得抓他们。
亲王殿下坐在军帐,七名被免职的老卒跪见殿下,苏御摆手,示意他们起身。
当七名老卒看清殿下时,面露惊奇之色。
苏御问他们:为何这个眼神你看着我?
一老卒鼓起勇气道:“殿下与牧王千岁实在是太像了,我等老卒早年跟随牧王,见到殿下,如见故人。故而惊叹。”
苏御知道第四师来自安西都护府,他们能认识牧王并不奇怪。随后苏御与他们“闲聊”起来,了解一下第四师的历史。
早年赵挺被陈太后派往安西都护府,是为了监视牧王,可那时候赵挺还很年轻,也没什么军旅经验,去到牧王面前,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他手下的兵,也是牧王的兵。而他这个中郎将,基本是被架空的状态。
后来牧王隐退,这个师才真正落到他的手里。
第四师构成很复杂,在十年抗胡大战中,已经换了好几茬人。再经过这次惨烈大战,剩下的安西军老底子不足三百人。而这帮人原来也不是一个队伍里的,有的来自张瘸子部队,有的来自张邯部队。
张瘸子就是牧王驾前军师张有田,本名霍宏勋,原唐氏门阀神策第十五师中郎将。牧王隐退后,张有田化名“文天鹰”,建立圣火教,培养张密、文一刀、文婉等人,两次在洛阳闹事。
第一次被孟氏察觉并压制,未能成功,但也解除误会,第二次闹事,他虽因此丧命,死在老友张邯怀中,却大仇得报,烧死西门雄风及其家人若干。
“张邯?”苏御苦笑一声:“这位张将军还在承福坊,只是听说患有消渴症,恐怕命不长久了。你们想见见他吗?”
……
苏御当然不是好心泛滥,要带他们去见见故人,而是想通过张邯之口了解一下这帮人。
苏御去往承福坊,并没摆亲王的谱,而是去找南阳郡马田敢从中介绍。田敢老兄再次见到苏御,显得比以前拘谨许多,还要行君臣大礼,苏御一向随和,免去繁文缛节,直接去见张邯。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张邯病得很重,脚都快烂没了,其实他活得很痛苦,可在儿子张之魁的照顾下,他还顽强地活着。
但令人遗憾的是,十多年过去,这帮人还认识张将军,可张将军已经不认识他们了。但听着熟悉的口音,张将军还是很高兴。聊着聊着,张邯又把自己的儿子张之魁和义子霍子珍介绍给苏御认识。
苏御知道这两个人,早先听曹玉簪提到过他们。曹玉簪为了考试,在孟家偷题,就是靠这两个人。果然是两个精明的小伙子,颇有眼缘。
当面也没说什么重要的话,即将离去时,张邯对那七个老卒好一阵安抚,说些诸如“我已经不行了,不能再照顾你们了,你们好好为殿下效力”之类的话。
这些话到底有什么意义?
务实角度来说,没什么意义,但务虚却很有意义。无形中拉近这七名老将与苏御的关系,还把他们“赵挺旧部”的身份恢复成“安西总副张邯旧部”。而且让他们看到,本帅与张将军关系不错。这样再回头看张邯的那几句话,就有意义了。
回到第四师,苏御开始任命。
苏御兼任第四师中郎将,督粮官是太监出身的邱垚,此时邱垚依然兼任京统情报处长职务。苏御对京统体系不会放弃,而且还有加大的想法,苦心经营的特务系统不能丢掉。
监军一职是给贤王准备的,贤王家实在没有儿子可用,就把孙子赵丰安排过来。
赵丰的父亲是贤王嫡次子赵鼎。苏御没见过赵鼎,据说是个残疾人。前几日被康王的人逮来洛阳,后来安排在了承德坊。再后来回到贤王府,而以前的别院就不再去了。
赵丰见到苏御,要叫叔叔,交谈得知,赵丰恨透了康王赵棣,咬牙切齿的恨。
师参将,就是从七位老将军中选的一位,名叫石敢当,其它六位也都留在参将部。打仗时,参将部负责制定具体作战计划,所以这个部门必须是一群作战经验丰富的人。
听到“石敢当”这个名字,苏御差点笑出声来。石敢当本是沙陀族人,原名阿史那德兰。苏御问他为什么要给自己改这个名字,他说是牧王赐的。苏御觉得牧王那人也挺幽默。
师副将,是苏御重点培养的战将型人才,韩坚。
这次九师大战,韩坚没参加,因为他被分配到睿王的第十师。睿王所属部队当然不能带着这个曹玉簪的明面特务去打大兴皇帝。估计是第十师着急开拔,没时间搭理他,否则应该先把他处决。
当苏御亲王身份公开时,二王势力明朗,曹玉簪当然是康王势力,而苏御是贤王势力,韩坚第一时间选择投靠苏御,而不是曹玉簪。他还带着几百新兵一起过来。
安排完师部,还要安排三个旅部,由邱垚、赵丰、韩坚分别兼任旅校。让他们再往下安排旅部其他五官,还有各团五官。
中郎将卫队长、亲王卫队长、京统指挥使卫队长,分别由秦白刃、吴杀金、杜聿担任。
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李甫,苏御给李甫安排了很多头衔,比如京统副指挥使,第四师副监军,军仓副校等,让他在各处都能活动,但他的主要任务还是在地下。
这些事都办完,已经是几天之后的事了。
好多天没回家,有些怀念以前悠闲的生活。作为一名摄政王,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轻松自在。
忙不完的工作等着自己,军务刚结束,又要去谋划税改,还要上朝。
一想到“上朝”两个字苏御就头大。在苏御看来上朝不光是要动脑子,还是个体力活。
早朝非常早,天还不亮就要出发,前一天晚上就要注意控制饮食,因为不知道第二天早朝会开到什么时候去。而大朝最不人性的地方是没有上厕所的时间。或许这也是曹玉簪懒政而没人抨击的原因之一。
除了军务,皇族内部还有一大堆事,诸如祭祖庙、改姓名、亲王封号、摄政王册封礼等等。
今天苏御打算放下那些事回家一趟。可是刚回到家太长公主就来了,以前要跟着唐灵儿一起叫姨娘,现在变成姑姑了。公主殿下派头很足,刚一见面就数落苏御,质问道:这么久了,你也不去公主府商议大事,非要让姑姑找上门来?
而她口中的大事就是给苏御改名、建府。
“你自己想好了没有?”公主殿下坐在霄凤阁大厅正位,面色严肃。
苏御道:“名就不必改了吧,恢复本姓,就叫赵御好了。”
赵媖点点头:“那亲王封号呢?”
“不知两位长老如何说?”
“还长老什么呢,贤王康王现在都不见面的,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还指望他们?现在只有我一个人操心这事儿。”
“那就取御字好了。”
“御亲王?”赵媖摇摇头:“我看不妥,赵裕隆曾叫裕王,同音,而他作为乱臣贼子,已从族谱除名。太不吉利,你还是换一个吧。”
通过各种关系,费好大力气,也只是要回来一些破破烂烂的玩意儿,后来苏御干脆不要了,决心自己打造。
玄甲军军费要从兵部出,可曹玉簪当然不会特意照顾睿王派系的军队,能保证基本运转就已经很给面子了。指望她多掏钱,门也没有。而睿王方面也没有多少钱,都是让各师自己想办法。
那些外地驻军可以在当地搜刮钱财,倒是能补充一些,可第四师去哪搜刮呢?
苏御总不至于用自己的钱,或者用唐家的钱武装玄甲军。但苏御并不着急,作为主管经济的摄政王,苏御正打算进行一次全国商业税改。
现在苏御的主要问题还是扩充兵力,和稳定第四师的那些旧部,到处安插自己的人,短时间内把人控制住,并提升士气。
凭借苏御过人的包容性,和铺天盖地的广告,一些逃兵也跑到第四师来。本来逃兵是要被追责的,可是经过第四师这么一洗,大家就没事了。
显而易见,苏御的行为被众人诟病,可苏御却不以为然。苏御把那些逃兵喊到一起,给他们做思想教育工作。此时的苏将军又变成了苏政委。据说他慷慨激昂的一席话,把那些兵说得痛哭流涕。
可现在有一个棘手的问题,苏御手下的这些特务全是新兵,缺乏经验。让一群新兵蛋子带一个师,显然是不靠谱的。而苏御自己也不是军官出身,于是苏御打算从第四师旧部里挖掘几个能人。
部队里有一句俗语“能当都尉,就能当中郎将”,这句话是有些道理的,尤其是那些从最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人,他们的能力毋庸置疑。只是缺乏上层关系,因此在军职上提升缓慢,甚至停滞。
苏御把原第四师都尉以上军官召集到一起,却只找来七个人。
原第四师师五官、旅五官、团五官,外加各种名目首领,一共是一百七十名都尉以上军官,除了战死,大部分都被曹玉簪逮捕,并处决。毕竟第四师是谋反主力,不可能不做出一些惩罚。而仅剩下的这七名都尉,真可谓老弱病残。曹玉簪都懒得抓他们。
亲王殿下坐在军帐,七名被免职的老卒跪见殿下,苏御摆手,示意他们起身。
当七名老卒看清殿下时,面露惊奇之色。
苏御问他们:为何这个眼神你看着我?
一老卒鼓起勇气道:“殿下与牧王千岁实在是太像了,我等老卒早年跟随牧王,见到殿下,如见故人。故而惊叹。”
苏御知道第四师来自安西都护府,他们能认识牧王并不奇怪。随后苏御与他们“闲聊”起来,了解一下第四师的历史。
早年赵挺被陈太后派往安西都护府,是为了监视牧王,可那时候赵挺还很年轻,也没什么军旅经验,去到牧王面前,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他手下的兵,也是牧王的兵。而他这个中郎将,基本是被架空的状态。
后来牧王隐退,这个师才真正落到他的手里。
第四师构成很复杂,在十年抗胡大战中,已经换了好几茬人。再经过这次惨烈大战,剩下的安西军老底子不足三百人。而这帮人原来也不是一个队伍里的,有的来自张瘸子部队,有的来自张邯部队。
张瘸子就是牧王驾前军师张有田,本名霍宏勋,原唐氏门阀神策第十五师中郎将。牧王隐退后,张有田化名“文天鹰”,建立圣火教,培养张密、文一刀、文婉等人,两次在洛阳闹事。
第一次被孟氏察觉并压制,未能成功,但也解除误会,第二次闹事,他虽因此丧命,死在老友张邯怀中,却大仇得报,烧死西门雄风及其家人若干。
“张邯?”苏御苦笑一声:“这位张将军还在承福坊,只是听说患有消渴症,恐怕命不长久了。你们想见见他吗?”
……
苏御当然不是好心泛滥,要带他们去见见故人,而是想通过张邯之口了解一下这帮人。
苏御去往承福坊,并没摆亲王的谱,而是去找南阳郡马田敢从中介绍。田敢老兄再次见到苏御,显得比以前拘谨许多,还要行君臣大礼,苏御一向随和,免去繁文缛节,直接去见张邯。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张邯病得很重,脚都快烂没了,其实他活得很痛苦,可在儿子张之魁的照顾下,他还顽强地活着。
但令人遗憾的是,十多年过去,这帮人还认识张将军,可张将军已经不认识他们了。但听着熟悉的口音,张将军还是很高兴。聊着聊着,张邯又把自己的儿子张之魁和义子霍子珍介绍给苏御认识。
苏御知道这两个人,早先听曹玉簪提到过他们。曹玉簪为了考试,在孟家偷题,就是靠这两个人。果然是两个精明的小伙子,颇有眼缘。
当面也没说什么重要的话,即将离去时,张邯对那七个老卒好一阵安抚,说些诸如“我已经不行了,不能再照顾你们了,你们好好为殿下效力”之类的话。
这些话到底有什么意义?
务实角度来说,没什么意义,但务虚却很有意义。无形中拉近这七名老将与苏御的关系,还把他们“赵挺旧部”的身份恢复成“安西总副张邯旧部”。而且让他们看到,本帅与张将军关系不错。这样再回头看张邯的那几句话,就有意义了。
回到第四师,苏御开始任命。
苏御兼任第四师中郎将,督粮官是太监出身的邱垚,此时邱垚依然兼任京统情报处长职务。苏御对京统体系不会放弃,而且还有加大的想法,苦心经营的特务系统不能丢掉。
监军一职是给贤王准备的,贤王家实在没有儿子可用,就把孙子赵丰安排过来。
赵丰的父亲是贤王嫡次子赵鼎。苏御没见过赵鼎,据说是个残疾人。前几日被康王的人逮来洛阳,后来安排在了承德坊。再后来回到贤王府,而以前的别院就不再去了。
赵丰见到苏御,要叫叔叔,交谈得知,赵丰恨透了康王赵棣,咬牙切齿的恨。
师参将,就是从七位老将军中选的一位,名叫石敢当,其它六位也都留在参将部。打仗时,参将部负责制定具体作战计划,所以这个部门必须是一群作战经验丰富的人。
听到“石敢当”这个名字,苏御差点笑出声来。石敢当本是沙陀族人,原名阿史那德兰。苏御问他为什么要给自己改这个名字,他说是牧王赐的。苏御觉得牧王那人也挺幽默。
师副将,是苏御重点培养的战将型人才,韩坚。
这次九师大战,韩坚没参加,因为他被分配到睿王的第十师。睿王所属部队当然不能带着这个曹玉簪的明面特务去打大兴皇帝。估计是第十师着急开拔,没时间搭理他,否则应该先把他处决。
当苏御亲王身份公开时,二王势力明朗,曹玉簪当然是康王势力,而苏御是贤王势力,韩坚第一时间选择投靠苏御,而不是曹玉簪。他还带着几百新兵一起过来。
安排完师部,还要安排三个旅部,由邱垚、赵丰、韩坚分别兼任旅校。让他们再往下安排旅部其他五官,还有各团五官。
中郎将卫队长、亲王卫队长、京统指挥使卫队长,分别由秦白刃、吴杀金、杜聿担任。
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李甫,苏御给李甫安排了很多头衔,比如京统副指挥使,第四师副监军,军仓副校等,让他在各处都能活动,但他的主要任务还是在地下。
这些事都办完,已经是几天之后的事了。
好多天没回家,有些怀念以前悠闲的生活。作为一名摄政王,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轻松自在。
忙不完的工作等着自己,军务刚结束,又要去谋划税改,还要上朝。
一想到“上朝”两个字苏御就头大。在苏御看来上朝不光是要动脑子,还是个体力活。
早朝非常早,天还不亮就要出发,前一天晚上就要注意控制饮食,因为不知道第二天早朝会开到什么时候去。而大朝最不人性的地方是没有上厕所的时间。或许这也是曹玉簪懒政而没人抨击的原因之一。
除了军务,皇族内部还有一大堆事,诸如祭祖庙、改姓名、亲王封号、摄政王册封礼等等。
今天苏御打算放下那些事回家一趟。可是刚回到家太长公主就来了,以前要跟着唐灵儿一起叫姨娘,现在变成姑姑了。公主殿下派头很足,刚一见面就数落苏御,质问道:这么久了,你也不去公主府商议大事,非要让姑姑找上门来?
而她口中的大事就是给苏御改名、建府。
“你自己想好了没有?”公主殿下坐在霄凤阁大厅正位,面色严肃。
苏御道:“名就不必改了吧,恢复本姓,就叫赵御好了。”
赵媖点点头:“那亲王封号呢?”
“不知两位长老如何说?”
“还长老什么呢,贤王康王现在都不见面的,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还指望他们?现在只有我一个人操心这事儿。”
“那就取御字好了。”
“御亲王?”赵媖摇摇头:“我看不妥,赵裕隆曾叫裕王,同音,而他作为乱臣贼子,已从族谱除名。太不吉利,你还是换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