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二章 巧妇难为
盛夏六月,艳阳如火,小丫鬟们热得发蔫儿。
尤其是站在月门处的丫鬟,风吹日晒,日渐黑瘦。
秦王就看不得这种体罚式的工作,于是下令给丫鬟们搭建遮阳之物;还买来高脚凳,让她们坐在凳子上。
秦王不仅关心丫鬟,也关心那些身穿铁甲的卫兵。太阳直射下,甲胄里的温度简直是要人命。秦王告诉吴杀金,白天不必训练,也不必穿披挂甲胄。
除此之外,苏御让唐翠订甜冰,每日用车送来。这不,商贩又准时把甜冰送到,一车送到亲兵卫所,一车送来郡主府门前,小丫鬟们轮班去吃。
当然,在丫鬟们吃之前,要先给正房屋送来,再往后院送去。不光送给侧妃和美人,连陈逊和牛马婆婆也有。两位老婆婆最爱吃甜冰,每每吃到,都喜笑颜开,像个孩子似的两脚交替乱蹦。嚷嚷喊叫少爷的小名。
“小嬛,你是不是又偷吃了?我看你是找挨打的,你快承认了,我们就不去娘娘那里告状,否则告死你丫的。”
唐翡唐翠姐俩一人手里提着一个瓢,瓢里有冰,藏在身后,不让小嬛看到。明明是她们存了私活,反而恶人先告状。身穿红色襦裙,年方十八却已风情万种的唐翡,指着小嬛教训一番。
头扎朝云近香髻的俊俏小管家唐翠附和道:“对,就是她偷吃的,我看到不止一次了。”
小嬛冷眼看着她们:“打我八岁认识你们姐俩,就是一对坏种。老天爷瞎了眼让你们长大,今年不下雨,就是你们两个方的。应该掐死,挂旗杆上祭天求雨。”
小丫鬟们在楼下斗嘴,最终的结果是,唐氏姐妹把贪污的甜冰拿出来,与小嬛一起销赃。然后谁也别告谁的刁状。
不用问也知道,那些冰块本应该是送给后院的。而西门婉婷不在家,所以就没送出去。冰块这种东西,送不出去就化掉了,总不能死脑筋地任凭变成水。于是她们就理所应当地拎了回来。
平时送东西,唐翠都派小丫鬟去,唯独送冰块,她和唐翡一起去。她心里想着什么,被站在楼上窗边的秦王看得一清二楚。
若这件事被王珣知道,八成要冲到楼下去骂她们一顿。因为王旭那就是那个死心眼的人,规矩就是规矩,一点也不能破坏。这冰块就是放化了,也要化在侧妃屋里。
苏御身后,头扎双丸子髻的男贾小公主完颜清正捧着一碗冰,喂赵糖酥和赵祯吃,可不久后又被老貂寺叫停。老貂寺说,不能给孩子吃太多凉食。
日子似乎又恢复平常模样,秦王看起来不紧不慢。但这只是表象,风云大事,都藏在晦暗之处。
前些日,他让孟璨和西门婉婷带着书信和礼物回家,分别去见孟丹青和西门真森。可几日过去了,两位国公竟毫无反应。
“必是个灾年啊。”
苏御轻声嘀咕,扭转回身。见唐灵儿也在安排农业事务。今年已经呈现干旱的势头,据说田里的苗旱死三分之一。
苏御拿起唐家粮仓账本翻看,唐灵儿存有两年备用粮,面对旱情她倒是不慌。
可秦王心里却不是很有把握,因为今天受灾的面积大到惊人,河北道、河南道、山东道大面积受灾。
上千万人的粮食问题,足以压垮梁朝。
这时苏御想的不再是打仗,而是调动当地官府共同抗旱。同时做好赈灾准备。最怕的就是难民离开原籍,四处乱走。难民随时都有可能变成暴民,而暴民有多可怕,无需言表。
唐灵儿放下笔,盯着秦王:“孟氏和西门氏都没回信?”
“我本就没打算他们能立刻答复。”苏御苦笑一声:“前几日我还与典老(典巩)谈过这件事。他说,要想带着门阀一起打,最快也要三年……”
苏御隐藏了最少一半的话。比如,这三年他要干什么才能让孟氏和西门氏信任他?
还有,被苏御戏称为“梁朝姚广孝”的典巩,给苏御出的主意是什么?
也不知这八十多岁的老典巩是怎么想的,典氏本是清化坊八大族之一。经历一百余年,典氏一直都是唐氏门阀的附庸家族。虽然没有让所有姓典的都大富大贵,可好歹每一代都会有一个获得爵位的族长,保证家族不散。
可以说,唐氏对清化坊八大族还是不错的,可是这位老者一门心思想让苏御搞大事,他不止一次劝秦王,带兵进城,把三门阀在洛阳城里的人全部干掉。与三门阀彻底决裂,同时与三门阀开战,他还称之为“置死地而后生”。
三门阀的兵加在一起四十五万,而皇室只有二十万,若真的同时开战,玄甲军三面受敌,必败无疑。可典巩却道,可以让公孙雄回到燕云,支持男贾王招兵买马。同时,引契丹人进关,协助消灭三门阀。
典巩的说法,被苏御断然否决。
苏御说,无论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引狼入室。否则请神容易送神难。
后来典巩又建议苏御,联合唐氏消灭孟氏和西门氏。
苏御问典巩,若拿下天下,赵氏与唐氏如何分?
典巩说,先灭蜀汉,再灭南晋,待南晋灭亡之际,便是赵唐两家决战之时。
……
曹玉簪负责礼部,而梁朝祭天祈雨这种事归礼部管。小寡妇虽然干劲儿不如从前,但她还是很乐意为苏御分担,她知道这个时候应该“折腾折腾”。
可是她连续请来几位“高人”,折腾好些日子,一滴雨也没下。
看来是未能感动天神,于是曹玉簪打算大搞一场,命享爵俸者都来参加本月中旬的祈雨礼。除非杖朝之年,或不在洛阳,或重病在身,否则必须到场。若不来,免除爵位。
同时邀请明德大法师来作法,可大法师却道,前几日去贤王府,消耗极大法力,现在的他如同普通百姓,甚至连普通百姓都不如,这时不敢接求雨大任。
明德大法师这几句话,说得曹玉簪哑口不言,总不能怪罪他把法力浪费在了贤王府。于是就派遣太监,来秦王这里抱怨几句。
“娘娘说了,这次要大办,而礼部仓库里的帆布老旧,应该换了,估摸要八十万钱。王、公、侯、伯礼衣该换新的了,估计一百七十万;还有天坛砖石腐朽松动,礼官上书要求修缮,初步估计,需要徭役千人,钱五百万……”
“你回去告诉太后,省省吧。”苏御把一摞文件丢给曹小宝:“你把这些文件交给她看看。高温无雨,必然大灾,百姓都开始砸龙王庙了,她还装什么糊涂?当务之急,调度各地粮仓,我需要一批御史下去监察调度事务,还哪有钱花在祭祀活动上?十五号那天,让全体贵族自己准备祭祀服装,若没有,随便穿什么都行,总之户部一文钱也没有。你再告诉太后,我要开一次恩科,这次恩科要快,而且只选年轻人入仕,全体安排到灾区,监督粮食工作。否则这样大规模调度,本来够吃两年的粮食,最多还能剩下一年半。环节越多,丢的粮食越多。部门越多,效率越低。”
说着说着,秦王站起身:“建立很多部门,一开始觉得很有必要。可时过境迁,却从不想着把那些过时的部门去掉,*****比比皆是。”
秦王火气上来了,敲桌道:“都是一群混蛋在搞鬼,把自家废物亲戚安排进去,白吃皇粮,有的甚至连班都不上,更有甚者,人已经死了,还在冒领月饷。这次选年轻学子入仕,这些问题都要查。他们不是愿意尸位素餐吗?那我就成全他们,让他们当尸体去。”
气头上的话,不可信,苏御不可能真的因为这种事大规模杀人,按照他一贯的“废物利用”思想,一定会把那帮人派往边疆,开垦荒地,或者干脆去当奴役兵。
不过最近秦王确实有些心气儿不顺,因为这场大灾,会导致梁朝粮食严重减产,也会让百姓刚刚萌生的“生娃”意愿大大降低,而且一定会饿死一批人。这与遭遇一场战争对梁朝的伤害也差不许多。
就说,皇王要想干成大事业,不可没有天时。
秦王嬴政,汉武刘彻,哪个不是几代福荫支撑着?
秦始皇奋六世余烈,使得天下一统。而汉武帝刘彻,身前有文景之治,文景二帝忍辱负重,积攒厚实家底儿,才有汉武帝开疆扩土的底气。
反观梁朝秦王,祖辈留下的是怎样的烂摊子,好不容易有两年余粮,还是两次税改之后积攒下来的,结果又遭大灾。
据说,陇右地区又开始闹蝗灾,也不知是否会蔓延开来……
尤其是站在月门处的丫鬟,风吹日晒,日渐黑瘦。
秦王就看不得这种体罚式的工作,于是下令给丫鬟们搭建遮阳之物;还买来高脚凳,让她们坐在凳子上。
秦王不仅关心丫鬟,也关心那些身穿铁甲的卫兵。太阳直射下,甲胄里的温度简直是要人命。秦王告诉吴杀金,白天不必训练,也不必穿披挂甲胄。
除此之外,苏御让唐翠订甜冰,每日用车送来。这不,商贩又准时把甜冰送到,一车送到亲兵卫所,一车送来郡主府门前,小丫鬟们轮班去吃。
当然,在丫鬟们吃之前,要先给正房屋送来,再往后院送去。不光送给侧妃和美人,连陈逊和牛马婆婆也有。两位老婆婆最爱吃甜冰,每每吃到,都喜笑颜开,像个孩子似的两脚交替乱蹦。嚷嚷喊叫少爷的小名。
“小嬛,你是不是又偷吃了?我看你是找挨打的,你快承认了,我们就不去娘娘那里告状,否则告死你丫的。”
唐翡唐翠姐俩一人手里提着一个瓢,瓢里有冰,藏在身后,不让小嬛看到。明明是她们存了私活,反而恶人先告状。身穿红色襦裙,年方十八却已风情万种的唐翡,指着小嬛教训一番。
头扎朝云近香髻的俊俏小管家唐翠附和道:“对,就是她偷吃的,我看到不止一次了。”
小嬛冷眼看着她们:“打我八岁认识你们姐俩,就是一对坏种。老天爷瞎了眼让你们长大,今年不下雨,就是你们两个方的。应该掐死,挂旗杆上祭天求雨。”
小丫鬟们在楼下斗嘴,最终的结果是,唐氏姐妹把贪污的甜冰拿出来,与小嬛一起销赃。然后谁也别告谁的刁状。
不用问也知道,那些冰块本应该是送给后院的。而西门婉婷不在家,所以就没送出去。冰块这种东西,送不出去就化掉了,总不能死脑筋地任凭变成水。于是她们就理所应当地拎了回来。
平时送东西,唐翠都派小丫鬟去,唯独送冰块,她和唐翡一起去。她心里想着什么,被站在楼上窗边的秦王看得一清二楚。
若这件事被王珣知道,八成要冲到楼下去骂她们一顿。因为王旭那就是那个死心眼的人,规矩就是规矩,一点也不能破坏。这冰块就是放化了,也要化在侧妃屋里。
苏御身后,头扎双丸子髻的男贾小公主完颜清正捧着一碗冰,喂赵糖酥和赵祯吃,可不久后又被老貂寺叫停。老貂寺说,不能给孩子吃太多凉食。
日子似乎又恢复平常模样,秦王看起来不紧不慢。但这只是表象,风云大事,都藏在晦暗之处。
前些日,他让孟璨和西门婉婷带着书信和礼物回家,分别去见孟丹青和西门真森。可几日过去了,两位国公竟毫无反应。
“必是个灾年啊。”
苏御轻声嘀咕,扭转回身。见唐灵儿也在安排农业事务。今年已经呈现干旱的势头,据说田里的苗旱死三分之一。
苏御拿起唐家粮仓账本翻看,唐灵儿存有两年备用粮,面对旱情她倒是不慌。
可秦王心里却不是很有把握,因为今天受灾的面积大到惊人,河北道、河南道、山东道大面积受灾。
上千万人的粮食问题,足以压垮梁朝。
这时苏御想的不再是打仗,而是调动当地官府共同抗旱。同时做好赈灾准备。最怕的就是难民离开原籍,四处乱走。难民随时都有可能变成暴民,而暴民有多可怕,无需言表。
唐灵儿放下笔,盯着秦王:“孟氏和西门氏都没回信?”
“我本就没打算他们能立刻答复。”苏御苦笑一声:“前几日我还与典老(典巩)谈过这件事。他说,要想带着门阀一起打,最快也要三年……”
苏御隐藏了最少一半的话。比如,这三年他要干什么才能让孟氏和西门氏信任他?
还有,被苏御戏称为“梁朝姚广孝”的典巩,给苏御出的主意是什么?
也不知这八十多岁的老典巩是怎么想的,典氏本是清化坊八大族之一。经历一百余年,典氏一直都是唐氏门阀的附庸家族。虽然没有让所有姓典的都大富大贵,可好歹每一代都会有一个获得爵位的族长,保证家族不散。
可以说,唐氏对清化坊八大族还是不错的,可是这位老者一门心思想让苏御搞大事,他不止一次劝秦王,带兵进城,把三门阀在洛阳城里的人全部干掉。与三门阀彻底决裂,同时与三门阀开战,他还称之为“置死地而后生”。
三门阀的兵加在一起四十五万,而皇室只有二十万,若真的同时开战,玄甲军三面受敌,必败无疑。可典巩却道,可以让公孙雄回到燕云,支持男贾王招兵买马。同时,引契丹人进关,协助消灭三门阀。
典巩的说法,被苏御断然否决。
苏御说,无论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引狼入室。否则请神容易送神难。
后来典巩又建议苏御,联合唐氏消灭孟氏和西门氏。
苏御问典巩,若拿下天下,赵氏与唐氏如何分?
典巩说,先灭蜀汉,再灭南晋,待南晋灭亡之际,便是赵唐两家决战之时。
……
曹玉簪负责礼部,而梁朝祭天祈雨这种事归礼部管。小寡妇虽然干劲儿不如从前,但她还是很乐意为苏御分担,她知道这个时候应该“折腾折腾”。
可是她连续请来几位“高人”,折腾好些日子,一滴雨也没下。
看来是未能感动天神,于是曹玉簪打算大搞一场,命享爵俸者都来参加本月中旬的祈雨礼。除非杖朝之年,或不在洛阳,或重病在身,否则必须到场。若不来,免除爵位。
同时邀请明德大法师来作法,可大法师却道,前几日去贤王府,消耗极大法力,现在的他如同普通百姓,甚至连普通百姓都不如,这时不敢接求雨大任。
明德大法师这几句话,说得曹玉簪哑口不言,总不能怪罪他把法力浪费在了贤王府。于是就派遣太监,来秦王这里抱怨几句。
“娘娘说了,这次要大办,而礼部仓库里的帆布老旧,应该换了,估摸要八十万钱。王、公、侯、伯礼衣该换新的了,估计一百七十万;还有天坛砖石腐朽松动,礼官上书要求修缮,初步估计,需要徭役千人,钱五百万……”
“你回去告诉太后,省省吧。”苏御把一摞文件丢给曹小宝:“你把这些文件交给她看看。高温无雨,必然大灾,百姓都开始砸龙王庙了,她还装什么糊涂?当务之急,调度各地粮仓,我需要一批御史下去监察调度事务,还哪有钱花在祭祀活动上?十五号那天,让全体贵族自己准备祭祀服装,若没有,随便穿什么都行,总之户部一文钱也没有。你再告诉太后,我要开一次恩科,这次恩科要快,而且只选年轻人入仕,全体安排到灾区,监督粮食工作。否则这样大规模调度,本来够吃两年的粮食,最多还能剩下一年半。环节越多,丢的粮食越多。部门越多,效率越低。”
说着说着,秦王站起身:“建立很多部门,一开始觉得很有必要。可时过境迁,却从不想着把那些过时的部门去掉,*****比比皆是。”
秦王火气上来了,敲桌道:“都是一群混蛋在搞鬼,把自家废物亲戚安排进去,白吃皇粮,有的甚至连班都不上,更有甚者,人已经死了,还在冒领月饷。这次选年轻学子入仕,这些问题都要查。他们不是愿意尸位素餐吗?那我就成全他们,让他们当尸体去。”
气头上的话,不可信,苏御不可能真的因为这种事大规模杀人,按照他一贯的“废物利用”思想,一定会把那帮人派往边疆,开垦荒地,或者干脆去当奴役兵。
不过最近秦王确实有些心气儿不顺,因为这场大灾,会导致梁朝粮食严重减产,也会让百姓刚刚萌生的“生娃”意愿大大降低,而且一定会饿死一批人。这与遭遇一场战争对梁朝的伤害也差不许多。
就说,皇王要想干成大事业,不可没有天时。
秦王嬴政,汉武刘彻,哪个不是几代福荫支撑着?
秦始皇奋六世余烈,使得天下一统。而汉武帝刘彻,身前有文景之治,文景二帝忍辱负重,积攒厚实家底儿,才有汉武帝开疆扩土的底气。
反观梁朝秦王,祖辈留下的是怎样的烂摊子,好不容易有两年余粮,还是两次税改之后积攒下来的,结果又遭大灾。
据说,陇右地区又开始闹蝗灾,也不知是否会蔓延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