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竭泽而渔
最终今天的会议还是不欢而散,毕竟双方的分歧是太大了,而且还有一位大神没来呢?
这里虽然是登莱镇,但是青州府也划归他陈应元管,所以说东三府其实是一个整体,在另外一位缺席的情况之下,他们很难达成统一的意见。
虽然作为巡抚他的官职高了别人几级,他可以强势的命令其他人这么干,但是如果手下们不执行,给你磨洋工,他也没有办法。
刘远桥他们气冲冲的离开了巡抚衙门,准备等青州知府方若无来了以后,大家再一次开会,看看怎么解决此事。
他们都认为最迟明天方若无就到了,谁知道他们居然一等就是三天,三天以后方若无才慢吞吞的赶来,方若无为什么是这么慢呢?这是因为他一路让人抬着软轿过来的,而且他还有规定说,他现在怕风怕冷,必须慢慢的走,不能快走路,如果快走路的话,会影响他的心脏。
刘远桥一看对方这么能折腾,倒是觉得自己有点道行不够了,还不如人家的道行,对方的这一手太极推手,可是玩得非常的溜,自己早就应该这样子做。
他们以为方若无他会反对的,就是因为他青州更加的穷,而且没有像刘家这样的富豪进行大举赈灾,今年过得非常困难,听说饿死了不少的人。
但是这位知府大人依然是活得潇潇洒洒的,非常的冷静洒脱,他听到说要加税,而且是提前收,基本上是毫不犹豫就同意了,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光明正大的收税,而且是提前收,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捞钱了。
方若无他虽然出身很好,牌子很硬,但是他的身体却不是很好,据说他大半时间的都是躺在病床之上,大多数的公务都是交给他的儿子和推官负责,但是在有钱可捞的时候,他从来可是不会落于人后,听说可以提前收税以后,他马上就赞:“大人英明!为国为民、我辈楷模。”
如此一来,东三府三个知府两个都同意了要提前收税,刘远桥他算是独力难支了,刘远桥他不免感叹,辛辛苦苦的布局,居然这么轻易的就被对方手破了,在这年头想干一点实事,是如此的困难。
也就是在这几天中都凤阳被攻破的消息传到了京城,果然就是所谓的京城震动,朝廷震动。
祟祯皇帝当场的气哭了,他穿着上孝服,跑到了太庙里面进行哭丧,为他的祖先们痛哭,流寇竟然猖狂至如此的地步,不单止攻破了他们朱家的老家凤阳,没有什么比这更严重的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严重的羞辱了。
皇帝当场下令把这些凤阳等地还活着的巡抚、御史、将军们全部都处死。
朝廷本来已经定下了方略,要在今年就剿灭了流寇,他们的大军还集结在了荥阳这里,准备出发,结果就发生了这种事情,不单止是朝廷震惊,就连五省总督洪承畴他也惊呆了。
因为凤阳被攻占,皇陵被毁,崇祯皇帝那是动了真怒,他下了圣旨给洪承畴,要求他六月之内平定流寇,否则参加剿灭流寇的将军们全部免职。
这么大大的压力完全可是把洪承畴他给吓坏了,也把他手下的一群将军给惊呆了。
谁tmd说流寇是一群疥癣之疾的,现在这疥癣之疾变成了心腹大患了,他们居然可以一举攻占了中都凤阳,攻占了这么大一座府城,居然就用了一天而已,洪承畴他们没有办法,只能够率领精锐的马队全力南下了,不再等待什么天气好转,不再等待更多的军队和粮响了。
凤阳被攻破,皇陵被毁灭,这对于朝廷来说这就是天大的祸端了,没有更加严重的事情了,朝廷马上就任命了山东巡抚朱大典,以兵部侍部衔,总督漕运兼巡抚庐、凤、淮、扬四府。
这个官可是天下数一数二的肥缺,也是十分重要的官位,当年东林党的干将李三才就是当了凤阳巡抚十三年,结果他抚淮十三年,累积下了470万辆的家产,相当于一年的国库收入了。
如果是平时这职位肯定是抢破头,大家都抢着干的,但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之下,无论谁去当都是去挡刀的料。
朝廷的形势险恶,这也证明了陈应元他的计划和应对是对的,在三人决定以后,马上就上书朝廷,表示地方愿意派出4000精兵前往洪大帅旗下听令。
受到了朝廷的一致赞赏,本来他已经上书请辞的了,如果按照之前的行程,他的请辞肯定是毫不犹豫地被批准了,但是朝廷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而且他又在关键时候做了出色的表现,朝廷就开始挽留了,他做为一名干员,继续担任登莱巡抚之职,为朝廷筹措兵员和粮草,支援前线,剿灭流寇。
如此一来,本来对朝廷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灾难,是一场危机,结果对于陈应元来说反而变成了好事。
朝廷现在处处用兵,最需要的就是兵力和粮草,如果有谁能为他们弄来兵员和粮草,这就是朝廷眼中的得力干将,这种人朝廷怎么会允许他告老还乡呢?
形势险恶致此,这是刘远桥他们也始料不及的,谁想到中都凤阳被攻破,会对远在山东莱州府形成这么巨大的影响。
这样的影响也是自己造的,这里刚刚才经过兵乱,也是出了名的穷地方,如果不是巡抚陈应元为了出风头,讨好朝廷,朝廷也不好意思往这里增调兵力,筹措粮草的,但是既然地方官员主动的表示了,朝廷肯定是不会拒绝的,还大力的表彰和认可了陈应元这种作为。
温体仁想搞陈应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他的运作之下,陈应元也是做不下去的,谁知道让他这么一搞,居然让他站稳了脚跟。
中都凤阳被攻破,皇陵被毁,皇帝是发了好大的怒火,无论是首辅温体仁,还是兵部尚书张凤翼他们都纷纷的上书请罪,噤若寒蝉。
崇祯皇帝一怒之下,下令辅臣吴宗达致仕;王应熊、何吾驺罢职;文震孟,晋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补为内阁辅臣;张至发,晋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对于那个来说也是大地震的。
不过毕竟是士大夫,又是在天子脚下,他们在皇帝震怒之下,也只是下令他们去职而已,没有像那些地方官员被砍了脑袋,这叫刑不上士大夫。
就连内阁成员他都一举免掉了两个,更不用说地方上的官员了,崇祯皇帝可是一个心狠手辣的皇帝,对于丢城失地的官员,他一向都是心狠手辣决,毫不留情,他可是下了严令,所有丢城失地的官员,即使他没有死于流寇之手,也一律的押解进京,在菜市口问斩。
因为大明的官员一向都是守土有责,既然你的府城都丢了,那就追随你的府城去吧,这是皇帝一向的伎俩。
大明的崇祯七年本来就十分困难的,但是大家咬咬牙将就过了,盼望着新的一年会更好,谁知道崇祯八年来势会这么凶猛,灾难会来得这么快。
刘远桥他们虽然事先开了会,进行了应对之策,但是胳膊拐不过大腿,最终还是被巡抚陈应元算计了他们。
他们既要在地方大举的收税,也要派兵出去剿灭流寇,风头是陈应元出了,实际上卖力的、吃亏的就是他们刘家。
因为是他们地方建议,要出兵,要筹粮支持前方,在陈应元上书以后,朝廷毫不犹豫地颁发了圣旨嘉奖他,然后命令他们调遣4000兵马,准备大批粮草,支援前线。
面对这样的困境,郑芝豹他是真的呆了,本地就拖欠粮响,本地就饿孚遍野,居然还要筹措粮食,支持前方,还要派兵去追杀流寇,打这些土匪,对他们来说没有一点的好处。
陈敬元他也学会了狡猾和算计,他知道如果刘家军出去打仗,他们肯定会出工不出力,会磨洋工的,所以他在上书请圣旨的时候,可是指明了要刘布去。
作为刘家的独子,他既然出去打仗,刘家肯定会怕他出事,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他们肯定会派出最优秀的家丁军前去打仗,这算是扣住了他们的死穴。
对于眼前的形势,刘远桥他只有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如果听巡抚达人的话,他们就是在作死的道路上一去不回。
地方都是通过刘家毁家式的赈灾,才勉强地渡过难关,根本就没有什么余粮。他要从这里筹措粮草的话,除了拿刀子去抢,就没有别的办法,很容易激起民变,他们刘家,好不容易才积累了一点民心,又都没有了。
他们计划明年以后就开始恢复地方的,但是这样一来,根本就不是恢复地方,也是对地方进行毁灭式的压榨,那结束了以后,地方就一地鸡毛,哀鸿遍野了。
刘布他道:“父亲,你可是有一个办法的人,不可能让我们巡抚大人牵着鼻子走吧。”
这里虽然是登莱镇,但是青州府也划归他陈应元管,所以说东三府其实是一个整体,在另外一位缺席的情况之下,他们很难达成统一的意见。
虽然作为巡抚他的官职高了别人几级,他可以强势的命令其他人这么干,但是如果手下们不执行,给你磨洋工,他也没有办法。
刘远桥他们气冲冲的离开了巡抚衙门,准备等青州知府方若无来了以后,大家再一次开会,看看怎么解决此事。
他们都认为最迟明天方若无就到了,谁知道他们居然一等就是三天,三天以后方若无才慢吞吞的赶来,方若无为什么是这么慢呢?这是因为他一路让人抬着软轿过来的,而且他还有规定说,他现在怕风怕冷,必须慢慢的走,不能快走路,如果快走路的话,会影响他的心脏。
刘远桥一看对方这么能折腾,倒是觉得自己有点道行不够了,还不如人家的道行,对方的这一手太极推手,可是玩得非常的溜,自己早就应该这样子做。
他们以为方若无他会反对的,就是因为他青州更加的穷,而且没有像刘家这样的富豪进行大举赈灾,今年过得非常困难,听说饿死了不少的人。
但是这位知府大人依然是活得潇潇洒洒的,非常的冷静洒脱,他听到说要加税,而且是提前收,基本上是毫不犹豫就同意了,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光明正大的收税,而且是提前收,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捞钱了。
方若无他虽然出身很好,牌子很硬,但是他的身体却不是很好,据说他大半时间的都是躺在病床之上,大多数的公务都是交给他的儿子和推官负责,但是在有钱可捞的时候,他从来可是不会落于人后,听说可以提前收税以后,他马上就赞:“大人英明!为国为民、我辈楷模。”
如此一来,东三府三个知府两个都同意了要提前收税,刘远桥他算是独力难支了,刘远桥他不免感叹,辛辛苦苦的布局,居然这么轻易的就被对方手破了,在这年头想干一点实事,是如此的困难。
也就是在这几天中都凤阳被攻破的消息传到了京城,果然就是所谓的京城震动,朝廷震动。
祟祯皇帝当场的气哭了,他穿着上孝服,跑到了太庙里面进行哭丧,为他的祖先们痛哭,流寇竟然猖狂至如此的地步,不单止攻破了他们朱家的老家凤阳,没有什么比这更严重的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严重的羞辱了。
皇帝当场下令把这些凤阳等地还活着的巡抚、御史、将军们全部都处死。
朝廷本来已经定下了方略,要在今年就剿灭了流寇,他们的大军还集结在了荥阳这里,准备出发,结果就发生了这种事情,不单止是朝廷震惊,就连五省总督洪承畴他也惊呆了。
因为凤阳被攻占,皇陵被毁,崇祯皇帝那是动了真怒,他下了圣旨给洪承畴,要求他六月之内平定流寇,否则参加剿灭流寇的将军们全部免职。
这么大大的压力完全可是把洪承畴他给吓坏了,也把他手下的一群将军给惊呆了。
谁tmd说流寇是一群疥癣之疾的,现在这疥癣之疾变成了心腹大患了,他们居然可以一举攻占了中都凤阳,攻占了这么大一座府城,居然就用了一天而已,洪承畴他们没有办法,只能够率领精锐的马队全力南下了,不再等待什么天气好转,不再等待更多的军队和粮响了。
凤阳被攻破,皇陵被毁灭,这对于朝廷来说这就是天大的祸端了,没有更加严重的事情了,朝廷马上就任命了山东巡抚朱大典,以兵部侍部衔,总督漕运兼巡抚庐、凤、淮、扬四府。
这个官可是天下数一数二的肥缺,也是十分重要的官位,当年东林党的干将李三才就是当了凤阳巡抚十三年,结果他抚淮十三年,累积下了470万辆的家产,相当于一年的国库收入了。
如果是平时这职位肯定是抢破头,大家都抢着干的,但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之下,无论谁去当都是去挡刀的料。
朝廷的形势险恶,这也证明了陈应元他的计划和应对是对的,在三人决定以后,马上就上书朝廷,表示地方愿意派出4000精兵前往洪大帅旗下听令。
受到了朝廷的一致赞赏,本来他已经上书请辞的了,如果按照之前的行程,他的请辞肯定是毫不犹豫地被批准了,但是朝廷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而且他又在关键时候做了出色的表现,朝廷就开始挽留了,他做为一名干员,继续担任登莱巡抚之职,为朝廷筹措兵员和粮草,支援前线,剿灭流寇。
如此一来,本来对朝廷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灾难,是一场危机,结果对于陈应元来说反而变成了好事。
朝廷现在处处用兵,最需要的就是兵力和粮草,如果有谁能为他们弄来兵员和粮草,这就是朝廷眼中的得力干将,这种人朝廷怎么会允许他告老还乡呢?
形势险恶致此,这是刘远桥他们也始料不及的,谁想到中都凤阳被攻破,会对远在山东莱州府形成这么巨大的影响。
这样的影响也是自己造的,这里刚刚才经过兵乱,也是出了名的穷地方,如果不是巡抚陈应元为了出风头,讨好朝廷,朝廷也不好意思往这里增调兵力,筹措粮草的,但是既然地方官员主动的表示了,朝廷肯定是不会拒绝的,还大力的表彰和认可了陈应元这种作为。
温体仁想搞陈应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他的运作之下,陈应元也是做不下去的,谁知道让他这么一搞,居然让他站稳了脚跟。
中都凤阳被攻破,皇陵被毁,皇帝是发了好大的怒火,无论是首辅温体仁,还是兵部尚书张凤翼他们都纷纷的上书请罪,噤若寒蝉。
崇祯皇帝一怒之下,下令辅臣吴宗达致仕;王应熊、何吾驺罢职;文震孟,晋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补为内阁辅臣;张至发,晋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对于那个来说也是大地震的。
不过毕竟是士大夫,又是在天子脚下,他们在皇帝震怒之下,也只是下令他们去职而已,没有像那些地方官员被砍了脑袋,这叫刑不上士大夫。
就连内阁成员他都一举免掉了两个,更不用说地方上的官员了,崇祯皇帝可是一个心狠手辣的皇帝,对于丢城失地的官员,他一向都是心狠手辣决,毫不留情,他可是下了严令,所有丢城失地的官员,即使他没有死于流寇之手,也一律的押解进京,在菜市口问斩。
因为大明的官员一向都是守土有责,既然你的府城都丢了,那就追随你的府城去吧,这是皇帝一向的伎俩。
大明的崇祯七年本来就十分困难的,但是大家咬咬牙将就过了,盼望着新的一年会更好,谁知道崇祯八年来势会这么凶猛,灾难会来得这么快。
刘远桥他们虽然事先开了会,进行了应对之策,但是胳膊拐不过大腿,最终还是被巡抚陈应元算计了他们。
他们既要在地方大举的收税,也要派兵出去剿灭流寇,风头是陈应元出了,实际上卖力的、吃亏的就是他们刘家。
因为是他们地方建议,要出兵,要筹粮支持前方,在陈应元上书以后,朝廷毫不犹豫地颁发了圣旨嘉奖他,然后命令他们调遣4000兵马,准备大批粮草,支援前线。
面对这样的困境,郑芝豹他是真的呆了,本地就拖欠粮响,本地就饿孚遍野,居然还要筹措粮食,支持前方,还要派兵去追杀流寇,打这些土匪,对他们来说没有一点的好处。
陈敬元他也学会了狡猾和算计,他知道如果刘家军出去打仗,他们肯定会出工不出力,会磨洋工的,所以他在上书请圣旨的时候,可是指明了要刘布去。
作为刘家的独子,他既然出去打仗,刘家肯定会怕他出事,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他们肯定会派出最优秀的家丁军前去打仗,这算是扣住了他们的死穴。
对于眼前的形势,刘远桥他只有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如果听巡抚达人的话,他们就是在作死的道路上一去不回。
地方都是通过刘家毁家式的赈灾,才勉强地渡过难关,根本就没有什么余粮。他要从这里筹措粮草的话,除了拿刀子去抢,就没有别的办法,很容易激起民变,他们刘家,好不容易才积累了一点民心,又都没有了。
他们计划明年以后就开始恢复地方的,但是这样一来,根本就不是恢复地方,也是对地方进行毁灭式的压榨,那结束了以后,地方就一地鸡毛,哀鸿遍野了。
刘布他道:“父亲,你可是有一个办法的人,不可能让我们巡抚大人牵着鼻子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