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兵家重地
刘布把他的主力军队部署了在徐州,以此作为他新的大本营。
徐州府秦朝属于泗水郡,西汉设置徐州刺史部,治下邳,三国时期,曹操得到徐州,迁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徐州北去京师两千里、东去淮安之邳州一百一十里、南去凤阳府宿州九十里。
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徐州与山东、安徽相邻,历史、人文、地理等均与山东紧密相连,尤其是人文风俗方面与鲁西、鲁南等地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因此有的人就有了“徐州曾为山东城市”的错觉,但实际上今徐州尽管曾隶属于山东,但时间非常短。
实际上,徐州山东这两个名词最初均不是政区名称,而只是一个地理区域。
徐州最早为古九州之一,《禹贡》载“海、岱及淮惟徐州”,指的是泰山以南、淮河以北的广大区域,今鲁南、鲁东南皆属之。
山东先秦时期指的是崤山以东,因此战国时期秦国之外的六国又被称为山东六国,后也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本朝建立后复称徐州,先后属开封府、临濠府等,洪武十四年升为直隶州,是南直隶四大直隶州之一,辖萧县、沛县、丰县及砀山四县。
扬州府、淮安府依托京杭大运河都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之地,是运河沿线四大城市之二,扬州府分出通州直隶州,淮安府分出海州直隶州,原属散州邳州划归徐州,徐州直隶州升为徐州府,南直隶江北自此形成三府两州的格局。
刘布为什么命令部队北上?撤至徐州?这是因为扬州人不欢迎他们了?而处于流寇威胁,战乱不断的徐州则是非市欢迎刘家军,其知府刘幕安不断写信给刘布,表示了仰慕之意,如果刘家军能来,不胜仰慕,必敬以上宾之礼也。
身处乱世之中,生存立足便是第一要素,像江南其它府州,歌舞升平,当官的考虑如何弄银子,而像是多次受到流寇威胁,地方不靖的徐州,更多考虑的是生存的问题。
而且它亦同属凤阳巡抚下辖之地,拱卫江淮的北大门。
这是因为,徐州的地理位置,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人称“北国锁钥”,“南国重镇”,用徐州人的话说,他们生活的这座城市“不南不北,不大不小”。
在南方兵家眼里,占领了徐州,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北方大门之锁的一把钥匙;而在北方兵家眼里,夺下了徐州,就等于占领了向南方进军的桥头堡。
徐州它东近黄海,西连中原,北倚鲁南山地,南瞻江淮平原,它像一位巨人,立于一个制高点上,虎视眈眈,可督苏鲁豫皖四地,由此向东西南北挺进,都如流水从高处奔流而下,势不可挡。
徐州相当大明东部的腰眼,是南北的咽喉,均属要害位置,适宜两军决战。
兵家这样评价徐州的战略地位:“南不得此,无以图冀东,北不得此,无以窥江东。是胜负转战之地。
它交通便利,运兵神速打仗,特别是打大仗,必须调动军队,而且兵贵神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军事部署,除调兵之外,还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常识。
在此条件下,交通条件便成为一个关键,如果谁占领了徐州,运兵、运武器、运粮草,就没有多大困难了。
从古代起,徐州就有畅通的水路。南宋之前,徐州城的北面与东面有泗水环绕,西面有汴水流过。从泗水北上,可通金乡、曲阜、定陶;从汴水向西,可达开封、洛阳;沿泗水南下,可到淮阴。这些由徐州可以通达的城市,当时都很重要,有的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南宋时,黄河决口,夺泗而流。元代之后,泗水纳入京杭大运河水系。到了本朝,就在徐州建码头了,每年经徐州北上的粮船多达上万余艘,自元代起,两个朝代都建都北京,其粮食却取之长江下游,如这条水上大动脉一旦阻塞,北京便嗷嗷待哺,京师危矣。
徐州便是这条水上大动脉的必经之处。故徐州有“五省通衢”之誉,北上通山东、河北和北京,南下通浙江。徐州北关牌楼一带,便是大码头,而牌楼和鼓楼便是码头的重要标志,此处,数百年间均千帆竞发。
另外徐州的陆上交通,也比较便利,其标志之一,是有驿站穿境而过,官道四通八达,联通全国各地,驿站是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用来中途换马、休息和住宿的地方,既然设驿站,公路自然就修得好。
多条官路在这里交会,使更大规模的更加快捷的运兵、运粮成为可能,也让这里的交通更加的便利,更加的方便运输兵力和粮食,这是刘布看中了这里,把他的主力部署在这里的一个原因。
水路、陆路、铁路,在徐州编织了一个密集的网点,一旦打仗,军事家们便视为坦途,占领徐州之后,可调兵遣将,四面出击;朝发夕至,故不可不争。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该地物丰人众,容易征兵征粮。
徐州位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是淮海经济区最大的城市,也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较长时间的繁荣和发达。因为这里资源丰富,气候适中,有地宜粮,有山宜林,有滩宜果,有水宜鱼,有丰沛收养九州之说,打仗和驻扎重兵时,粮草不成问题。
徐州历来人口密度也比较大,兵源充足,况且徐州人崇尚武术,骁勇善战。自秦以来,徐州一带的农民起义战争就有五十多起,他们起义的首要夺取目标便是徐州城。
元朝至正十一年,萧县人李二起义之初,便经秘密策划,突袭守城官兵,一夜占领徐州,并在天亮后竖起大旗,招兵买马,只十余天便有十万之众,他一面守城,一面派兵攻战了徐州各县,后来更有芝麻李在此起兵,轻易的佣兵数十万,刘布他也有计划,一旦起兵这里也将是他的主要征兵之地,可以轻易地为他招来数十万大军。
徐州丰富的矿藏,铁矿和煤矿,早在西汉时代,徐州便有皇帝设立的铁官,宋代设利国监和宝丰监,专管开矿炼铁之事,这是徐州军事实力的标志之一,在这个时代所谓的制铁技术就相当于制造武器技术,既可以打造农具也可以转化为打造兵器,所以制铁业一直都是由国家专营,拥有铁厂和矿产的徐州就变成了兵家必争之重地。
谁拥有徐州,谁就拥有制造武器的重要资源,就地取材,以煤炼铁,以铁造兵器,打起仗来不就多了几分胜利的把握吗?
另外徐州呈山围水绕之势。苏轼当年在其《放鹤亭记》中写道:彭城之山,岗岭四合,徐州又是古汴水、泗水交流之地,黄河、大运河傍城而过。这种地势,宋人陈无已说:“彭城之地,兵家为攻守要地。”
徐州虽属黄淮平原,但鲁南山地伸延至此,故境内岗岭起伏,群山环抱,势如仰釜。这些山在冷兵器年代,就如徐州城的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徐州城外的河流,同样也有天然防御作用。
既然如此,徐州周围山头便成为激战之地。楚汉西军曾大战九里山下,成祖朱棣攻徐州时,也伏兵九里山。所以有“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之诗句。
米柱现在志在天下,对于徐州这样的地方,自然就是不会放过。
而且有一点,那就是别人认为他从这里撤出,其实就是完全的放弃了扬州这花花世界,是非常愚蠢的一种行为。
但是刘布他的想法则是不同,什么叫放弃扬州,他在扬州拥有军事基地,还有留守的部队,他随时就可以撤回来,如果有人敢质疑他们的军事存在,他随时可以派兵回来增援和教训他们。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刘布的这一手,学的就是后世美帝国,遍布全球设置军事基地,一旦有问题的,马上就进行增援和迅速的进入状态,解决战斗,这种军事存在的做法,要比全面驻军要更加的好,徐州他同时也是凤阳地区主要的治下,在这里设计了军事基地性质和功能的营地,随时迎接他大军的进驻,他的兵虽然不多,但是都是精干的,并且给他提拔了一批少年将领负责为他统帅这些地方,比如说陈文若、李定国、孙可望、艾万年等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人是历史上的名将,现在都受到了刘布的提拔,独领一军,控制一个地方,他们掌管的兵力虽然非常的少,但是却做出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特别是陈文若,虽然手下只有几百人,掌控着庞大的扬州府,但是却把扬州府这里的官绅搞的是欲生欲死,刘布在这里的时候,都没有如此的风光,如此的嚣张,但是他却是轻易的做到,这一点令刘布十分满意。
徐州府秦朝属于泗水郡,西汉设置徐州刺史部,治下邳,三国时期,曹操得到徐州,迁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徐州北去京师两千里、东去淮安之邳州一百一十里、南去凤阳府宿州九十里。
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徐州与山东、安徽相邻,历史、人文、地理等均与山东紧密相连,尤其是人文风俗方面与鲁西、鲁南等地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因此有的人就有了“徐州曾为山东城市”的错觉,但实际上今徐州尽管曾隶属于山东,但时间非常短。
实际上,徐州山东这两个名词最初均不是政区名称,而只是一个地理区域。
徐州最早为古九州之一,《禹贡》载“海、岱及淮惟徐州”,指的是泰山以南、淮河以北的广大区域,今鲁南、鲁东南皆属之。
山东先秦时期指的是崤山以东,因此战国时期秦国之外的六国又被称为山东六国,后也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本朝建立后复称徐州,先后属开封府、临濠府等,洪武十四年升为直隶州,是南直隶四大直隶州之一,辖萧县、沛县、丰县及砀山四县。
扬州府、淮安府依托京杭大运河都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之地,是运河沿线四大城市之二,扬州府分出通州直隶州,淮安府分出海州直隶州,原属散州邳州划归徐州,徐州直隶州升为徐州府,南直隶江北自此形成三府两州的格局。
刘布为什么命令部队北上?撤至徐州?这是因为扬州人不欢迎他们了?而处于流寇威胁,战乱不断的徐州则是非市欢迎刘家军,其知府刘幕安不断写信给刘布,表示了仰慕之意,如果刘家军能来,不胜仰慕,必敬以上宾之礼也。
身处乱世之中,生存立足便是第一要素,像江南其它府州,歌舞升平,当官的考虑如何弄银子,而像是多次受到流寇威胁,地方不靖的徐州,更多考虑的是生存的问题。
而且它亦同属凤阳巡抚下辖之地,拱卫江淮的北大门。
这是因为,徐州的地理位置,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人称“北国锁钥”,“南国重镇”,用徐州人的话说,他们生活的这座城市“不南不北,不大不小”。
在南方兵家眼里,占领了徐州,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北方大门之锁的一把钥匙;而在北方兵家眼里,夺下了徐州,就等于占领了向南方进军的桥头堡。
徐州它东近黄海,西连中原,北倚鲁南山地,南瞻江淮平原,它像一位巨人,立于一个制高点上,虎视眈眈,可督苏鲁豫皖四地,由此向东西南北挺进,都如流水从高处奔流而下,势不可挡。
徐州相当大明东部的腰眼,是南北的咽喉,均属要害位置,适宜两军决战。
兵家这样评价徐州的战略地位:“南不得此,无以图冀东,北不得此,无以窥江东。是胜负转战之地。
它交通便利,运兵神速打仗,特别是打大仗,必须调动军队,而且兵贵神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军事部署,除调兵之外,还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常识。
在此条件下,交通条件便成为一个关键,如果谁占领了徐州,运兵、运武器、运粮草,就没有多大困难了。
从古代起,徐州就有畅通的水路。南宋之前,徐州城的北面与东面有泗水环绕,西面有汴水流过。从泗水北上,可通金乡、曲阜、定陶;从汴水向西,可达开封、洛阳;沿泗水南下,可到淮阴。这些由徐州可以通达的城市,当时都很重要,有的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南宋时,黄河决口,夺泗而流。元代之后,泗水纳入京杭大运河水系。到了本朝,就在徐州建码头了,每年经徐州北上的粮船多达上万余艘,自元代起,两个朝代都建都北京,其粮食却取之长江下游,如这条水上大动脉一旦阻塞,北京便嗷嗷待哺,京师危矣。
徐州便是这条水上大动脉的必经之处。故徐州有“五省通衢”之誉,北上通山东、河北和北京,南下通浙江。徐州北关牌楼一带,便是大码头,而牌楼和鼓楼便是码头的重要标志,此处,数百年间均千帆竞发。
另外徐州的陆上交通,也比较便利,其标志之一,是有驿站穿境而过,官道四通八达,联通全国各地,驿站是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用来中途换马、休息和住宿的地方,既然设驿站,公路自然就修得好。
多条官路在这里交会,使更大规模的更加快捷的运兵、运粮成为可能,也让这里的交通更加的便利,更加的方便运输兵力和粮食,这是刘布看中了这里,把他的主力部署在这里的一个原因。
水路、陆路、铁路,在徐州编织了一个密集的网点,一旦打仗,军事家们便视为坦途,占领徐州之后,可调兵遣将,四面出击;朝发夕至,故不可不争。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该地物丰人众,容易征兵征粮。
徐州位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是淮海经济区最大的城市,也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较长时间的繁荣和发达。因为这里资源丰富,气候适中,有地宜粮,有山宜林,有滩宜果,有水宜鱼,有丰沛收养九州之说,打仗和驻扎重兵时,粮草不成问题。
徐州历来人口密度也比较大,兵源充足,况且徐州人崇尚武术,骁勇善战。自秦以来,徐州一带的农民起义战争就有五十多起,他们起义的首要夺取目标便是徐州城。
元朝至正十一年,萧县人李二起义之初,便经秘密策划,突袭守城官兵,一夜占领徐州,并在天亮后竖起大旗,招兵买马,只十余天便有十万之众,他一面守城,一面派兵攻战了徐州各县,后来更有芝麻李在此起兵,轻易的佣兵数十万,刘布他也有计划,一旦起兵这里也将是他的主要征兵之地,可以轻易地为他招来数十万大军。
徐州丰富的矿藏,铁矿和煤矿,早在西汉时代,徐州便有皇帝设立的铁官,宋代设利国监和宝丰监,专管开矿炼铁之事,这是徐州军事实力的标志之一,在这个时代所谓的制铁技术就相当于制造武器技术,既可以打造农具也可以转化为打造兵器,所以制铁业一直都是由国家专营,拥有铁厂和矿产的徐州就变成了兵家必争之重地。
谁拥有徐州,谁就拥有制造武器的重要资源,就地取材,以煤炼铁,以铁造兵器,打起仗来不就多了几分胜利的把握吗?
另外徐州呈山围水绕之势。苏轼当年在其《放鹤亭记》中写道:彭城之山,岗岭四合,徐州又是古汴水、泗水交流之地,黄河、大运河傍城而过。这种地势,宋人陈无已说:“彭城之地,兵家为攻守要地。”
徐州虽属黄淮平原,但鲁南山地伸延至此,故境内岗岭起伏,群山环抱,势如仰釜。这些山在冷兵器年代,就如徐州城的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徐州城外的河流,同样也有天然防御作用。
既然如此,徐州周围山头便成为激战之地。楚汉西军曾大战九里山下,成祖朱棣攻徐州时,也伏兵九里山。所以有“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之诗句。
米柱现在志在天下,对于徐州这样的地方,自然就是不会放过。
而且有一点,那就是别人认为他从这里撤出,其实就是完全的放弃了扬州这花花世界,是非常愚蠢的一种行为。
但是刘布他的想法则是不同,什么叫放弃扬州,他在扬州拥有军事基地,还有留守的部队,他随时就可以撤回来,如果有人敢质疑他们的军事存在,他随时可以派兵回来增援和教训他们。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刘布的这一手,学的就是后世美帝国,遍布全球设置军事基地,一旦有问题的,马上就进行增援和迅速的进入状态,解决战斗,这种军事存在的做法,要比全面驻军要更加的好,徐州他同时也是凤阳地区主要的治下,在这里设计了军事基地性质和功能的营地,随时迎接他大军的进驻,他的兵虽然不多,但是都是精干的,并且给他提拔了一批少年将领负责为他统帅这些地方,比如说陈文若、李定国、孙可望、艾万年等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人是历史上的名将,现在都受到了刘布的提拔,独领一军,控制一个地方,他们掌管的兵力虽然非常的少,但是却做出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特别是陈文若,虽然手下只有几百人,掌控着庞大的扬州府,但是却把扬州府这里的官绅搞的是欲生欲死,刘布在这里的时候,都没有如此的风光,如此的嚣张,但是他却是轻易的做到,这一点令刘布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