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赈灾募兵
栾廷玉闻言问道:“贤弟如何这般说?我西门堡内钱粮充盈,纵使接济周边这些灾民一年半载,亦有余力。待那沧州洪水褪尽,明年开春可以耕种之后,灾民自会回返故乡,怎地不是长久之计?”
西门庆答道:“栾兄不知,今日知县相公邀我过府相商这赈灾之事,我已答应他全力救助阳谷县境内的沧州灾民,避免流民继续南下,被梁山泊的强盗们招纳,进而酿成大变。因此,我们要救济的不仅是这西门堡周边的灾民,而是阳谷县境内的灾民。”
西门昕听了,在一边说道:“兄长,这赈灾本是朝廷的事,我等将庄园周边的灾民安抚好就已仁至义尽了,如何能将全县赈灾的重担也承揽下来?纵使兄长这些年生财有道,家里积攒下金山银山,也当不得如此挥霍!兄长何苦揽下此等苦差?”
西门庆笑道:“好妹子,你且放心,家中的金山银山,我这个当舅舅的自会给我那乖侄儿留着,不会随意抛洒挥霍,哈哈哈~”
大堂中众人听了,都忍俊不禁,哄堂大笑。
西门昕也笑道:“兄长,你可要记得今日之言哦!廷玉,日后给我盯紧一些,我这个兄长风流多情,可不能让他将这个家败在了勾栏瓦舍里!这万贯家财,得给我儿和三娘肚子里的小侄儿留着!”
“铁棒”栾廷玉在外是有万夫不当之勇的猛将,在自己的娘子西门昕面前却从来都是绕指柔。他听了西门昕的话,忙不迭地点头,逗得堂上众人又是一阵阵哄笑。
西门忠、西门福这两个老主管也来凑热闹打趣,异口同声地说,他们作为西门家的老仆,要与二小姐站在一起,维护西门家的利益,不能让大郎随意地败了这个家。
西门庆听了,心道大官人我哪里败家了?我可是为了这个家满世界乱蹿,到处打劫强盗,才给这个家积攒下这么厚实的家底呀!
自从穿越到这个世界,短短两年的时间,我西门大官人抢了多少地方了?蜈蚣岭、十字坡、枯树山、清风山、桃花山、对影山、小孤山、揭阳镇穆家庄,那可是真刀真枪凭实力挣回来的!
除此之外,还有甚么扈家庄和桃花庄的嫁妆,还有李师师的赠礼,那可也是我西门大官人凭真枪干回来的!
我一个没有系统傍身的穿越者,混在这北宋末年,当真是不容易啊!
西门庆心中腹诽着,待到众人都笑够了,方才开口,将自己的计划说与了众人听。
西门庆告知众人,此次从河北沧州流落到阳谷县的灾民与其它地方的流民不同,他们大多是有习武传统,性子悍勇之人。这些人,稍加调教,就是当军士的好苗。
因此,西门庆决定乘此次赈灾的机会,抢在郓州官府招募禁军之前,先将阳谷县里强壮的灾民招募为西门堡的乡兵,扩大自己的私兵规模。
为了能将这些青壮真正地留在阳谷县,踏实地为西门堡效力,不让他们因为思乡返回沧州,西门庆决定出钱组织灾民向北开垦荒地,修建屋舍,建立许多新的村庄,让他们一家老小都能在阳谷县定居。
因为已经过了耕种的季节,为了让灾民们在阳谷县能熬过秋冬,西门庆决定扩大西门堡的规模,在老坞堡的周边新建几座城寨,用来拱卫西门堡。
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西门庆计划让灾民们以工代赈,凭借劳动在西门堡换取度过冬天需要的钱粮。
西门庆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将那些沧州灾民引到自己西门堡的周边,让他们真正地在此扎根生活。如此,西门堡庄园管辖的人口和土地可以大赠,也增添了优质的兵源。
假以时日,西门庆欲在这些灾民中选拔招募上千精兵,作为将来应对不测的一股力量。
当然了,西门庆也考虑到或许灾民很多,会超出西门堡目前能够容纳的极限。为此,西门庆决定近日就去独龙岗,会见扈家庄、祝家庄和李家庄的人,劝说他们也收容招纳一部分沧州灾民。
有了各大庄园出力,想必阳谷县这次的流民潮当能够妥当化解。剩下少数照顾不到的灾民,自有那阳谷县和郓州府的官府赈灾救济。
堂内的众人都知道西门庆是别有志向之人,此时听他说要招募精壮,顿时明白了西门庆的心意。于是,众人各抒己见,对西门庆提出的方案予以了补充,使它变得更为可行。
众人在西门堡内商议了半日,拟定了诸般计划之后,就分头行事,将这吸纳灾民,以工代赈,招募精壮之事有条不紊地实施开来。西门堡外秋收、建筑皆不误时,同时展开,田野上人头攒动,好一番热闹景象。
安顿好西门堡的诸般事物之后,西门庆立即带着怀有身孕的扈三娘回了一趟娘家,去了那独龙岗的扈家庄。扈老太公和扈成见了二人,自是大喜,在扈家庄内大摆宴席,盛情接待自己的女儿和女婿一行。
席间,西门庆向扈老太公和扈成提出了自己的赈济灾民策略,希望扈家庄也能吸纳一些流民,借机扩大庄园规模。
此时阳谷县里数西门庆资财最多,为阳谷县之首富。扈老太公和扈成向来喜爱西门庆,都认为他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因此,对于西门庆的提议,二人是欣然接受。扈家庄与西门堡同气连枝,自当是共同进退。
西门庆来到独龙岗的第二日,祝家庄的祝氏三兄弟就得到了消息,特地将西门庆请到了祝家庄上做客。
这祝氏三兄弟与西门庆本就投缘,又已经在西门庆的授意下拜了栾廷玉为师,与西门庆的关系更为紧密了,可以说是已经被西门庆拉上了自己的贼船。
因此,当西门庆对他们也提出赈灾的要求时,祝氏三兄弟当即拍着胸脯应承了下来,并很快就说服了祝老朝奉。由此,西门庆的计划在扈家庄和祝家庄也推行开来。
可是,西门庆从祝家庄去往李家庄,与那“扑天雕”李应李大官人商议此事时,却碰了一次壁。
西门庆答道:“栾兄不知,今日知县相公邀我过府相商这赈灾之事,我已答应他全力救助阳谷县境内的沧州灾民,避免流民继续南下,被梁山泊的强盗们招纳,进而酿成大变。因此,我们要救济的不仅是这西门堡周边的灾民,而是阳谷县境内的灾民。”
西门昕听了,在一边说道:“兄长,这赈灾本是朝廷的事,我等将庄园周边的灾民安抚好就已仁至义尽了,如何能将全县赈灾的重担也承揽下来?纵使兄长这些年生财有道,家里积攒下金山银山,也当不得如此挥霍!兄长何苦揽下此等苦差?”
西门庆笑道:“好妹子,你且放心,家中的金山银山,我这个当舅舅的自会给我那乖侄儿留着,不会随意抛洒挥霍,哈哈哈~”
大堂中众人听了,都忍俊不禁,哄堂大笑。
西门昕也笑道:“兄长,你可要记得今日之言哦!廷玉,日后给我盯紧一些,我这个兄长风流多情,可不能让他将这个家败在了勾栏瓦舍里!这万贯家财,得给我儿和三娘肚子里的小侄儿留着!”
“铁棒”栾廷玉在外是有万夫不当之勇的猛将,在自己的娘子西门昕面前却从来都是绕指柔。他听了西门昕的话,忙不迭地点头,逗得堂上众人又是一阵阵哄笑。
西门忠、西门福这两个老主管也来凑热闹打趣,异口同声地说,他们作为西门家的老仆,要与二小姐站在一起,维护西门家的利益,不能让大郎随意地败了这个家。
西门庆听了,心道大官人我哪里败家了?我可是为了这个家满世界乱蹿,到处打劫强盗,才给这个家积攒下这么厚实的家底呀!
自从穿越到这个世界,短短两年的时间,我西门大官人抢了多少地方了?蜈蚣岭、十字坡、枯树山、清风山、桃花山、对影山、小孤山、揭阳镇穆家庄,那可是真刀真枪凭实力挣回来的!
除此之外,还有甚么扈家庄和桃花庄的嫁妆,还有李师师的赠礼,那可也是我西门大官人凭真枪干回来的!
我一个没有系统傍身的穿越者,混在这北宋末年,当真是不容易啊!
西门庆心中腹诽着,待到众人都笑够了,方才开口,将自己的计划说与了众人听。
西门庆告知众人,此次从河北沧州流落到阳谷县的灾民与其它地方的流民不同,他们大多是有习武传统,性子悍勇之人。这些人,稍加调教,就是当军士的好苗。
因此,西门庆决定乘此次赈灾的机会,抢在郓州官府招募禁军之前,先将阳谷县里强壮的灾民招募为西门堡的乡兵,扩大自己的私兵规模。
为了能将这些青壮真正地留在阳谷县,踏实地为西门堡效力,不让他们因为思乡返回沧州,西门庆决定出钱组织灾民向北开垦荒地,修建屋舍,建立许多新的村庄,让他们一家老小都能在阳谷县定居。
因为已经过了耕种的季节,为了让灾民们在阳谷县能熬过秋冬,西门庆决定扩大西门堡的规模,在老坞堡的周边新建几座城寨,用来拱卫西门堡。
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西门庆计划让灾民们以工代赈,凭借劳动在西门堡换取度过冬天需要的钱粮。
西门庆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将那些沧州灾民引到自己西门堡的周边,让他们真正地在此扎根生活。如此,西门堡庄园管辖的人口和土地可以大赠,也增添了优质的兵源。
假以时日,西门庆欲在这些灾民中选拔招募上千精兵,作为将来应对不测的一股力量。
当然了,西门庆也考虑到或许灾民很多,会超出西门堡目前能够容纳的极限。为此,西门庆决定近日就去独龙岗,会见扈家庄、祝家庄和李家庄的人,劝说他们也收容招纳一部分沧州灾民。
有了各大庄园出力,想必阳谷县这次的流民潮当能够妥当化解。剩下少数照顾不到的灾民,自有那阳谷县和郓州府的官府赈灾救济。
堂内的众人都知道西门庆是别有志向之人,此时听他说要招募精壮,顿时明白了西门庆的心意。于是,众人各抒己见,对西门庆提出的方案予以了补充,使它变得更为可行。
众人在西门堡内商议了半日,拟定了诸般计划之后,就分头行事,将这吸纳灾民,以工代赈,招募精壮之事有条不紊地实施开来。西门堡外秋收、建筑皆不误时,同时展开,田野上人头攒动,好一番热闹景象。
安顿好西门堡的诸般事物之后,西门庆立即带着怀有身孕的扈三娘回了一趟娘家,去了那独龙岗的扈家庄。扈老太公和扈成见了二人,自是大喜,在扈家庄内大摆宴席,盛情接待自己的女儿和女婿一行。
席间,西门庆向扈老太公和扈成提出了自己的赈济灾民策略,希望扈家庄也能吸纳一些流民,借机扩大庄园规模。
此时阳谷县里数西门庆资财最多,为阳谷县之首富。扈老太公和扈成向来喜爱西门庆,都认为他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因此,对于西门庆的提议,二人是欣然接受。扈家庄与西门堡同气连枝,自当是共同进退。
西门庆来到独龙岗的第二日,祝家庄的祝氏三兄弟就得到了消息,特地将西门庆请到了祝家庄上做客。
这祝氏三兄弟与西门庆本就投缘,又已经在西门庆的授意下拜了栾廷玉为师,与西门庆的关系更为紧密了,可以说是已经被西门庆拉上了自己的贼船。
因此,当西门庆对他们也提出赈灾的要求时,祝氏三兄弟当即拍着胸脯应承了下来,并很快就说服了祝老朝奉。由此,西门庆的计划在扈家庄和祝家庄也推行开来。
可是,西门庆从祝家庄去往李家庄,与那“扑天雕”李应李大官人商议此事时,却碰了一次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