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择一二去三
“没错,安西将军此策的确不错,但是否能行还有待商榷。你说说第二条吧”曹操有些略带苍老却无比威严的声音响起。
夏侯绪接着又说到:“这第二策便是鼓励边疆地区黎民实行全民训练。最好是可以像游牧民族一般,上马为军,下马为民,当然臣自知可能此举非常困难,故而不求可以从军,只求可以自保便足矣。
所以先当实施的是就是幽并之地,幽并之地苦寒,又多受外族袭扰,所以臣才有此议。”
汉献帝点点头,但旋即又说道,“幽并乃又大军驻扎,应该无碍吧,此举也或许是多浪费精力。”
夏侯绪一阵无语,又说道:“圣上所言甚是,然而此乃万全之准备,闲暇时间,训练一番,并无不可。”
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懂吗?理解不了吗?夏侯绪一阵心里腹诽,但表面上还是很谦卑。
“这一条策略亦可在攻下刘备,孙权等反贼之后,用来对方蛮夷,东吴的山越。
此策不似第一策那般需要二十年三十年一般久远,五六年便可全成,让我边疆的大汉子民不再受那么多外族的骚扰。”
曹操在群臣之首不说一句话,打心底里也认为夏侯绪这仗过后是真的成长了。
汉献帝还未开口,曹操先开口,“第一策还需商榷,第二策孤也觉得可行。夏侯安西,你再说说这第三策。”
夏侯绪抱了一拳,旋即说道:“这第三策,乃是,乃是科考法。”
“何为科考?”曹操疑惑的问。
夏侯绪开口道:“公正测试,天下士子,不论出身,皆可参与,举才高者擢拔为官,此乃科考。
此外,有德不良者,一经发现,立刻撤除。”
“嘶”群臣大殿之上一阵吸气声,无不议论夏侯绪的胆大妄为,甚至都觉得夏侯绪是疯了。
这官职乃历来都是氏族家的肥缺,你现在动这肥缺,氏族不会疯狂报复?这夏侯绪打了胜仗,便是目中无人了吗?
曹操则是不像群臣,给了夏侯绪一个温柔的眼神,“伯远,你说说理由吧。”
夏侯绪也感到了压力,但是这的确是为国之策,只是恐怕是太难实施了,曹操发过招贤令,但是纵使这样都被抨击的惨,夏侯绪身为一个将军,不被骂死才怪。
夏侯绪挠挠头,却发现带着乌纱帽,可是以后都不一定带的住了,“就是我在从军途中,事实上发现好多可用之士,例如我麾下的几员智将,他们熟读兵法,英勇善战,并且政务事理,无一不通,我就觉得寒门士子中会有很多,很多有天赋的人才,培养一番,会成为我大汉的中流砥柱。”
曹操听完不置可否,直接就说,“此事以后商榷,伯远为国为民,值得称赞,先下去吧。”
夏侯绪点点头,躬身退出了大殿,夏侯绪一退出大殿,这殿内议论声又响了起来。
“这小小的安西将军也妄想改变汉朝多年来的国策,简直是痴人说梦。自己是氏族家族,靠着姻亲得到高位,又从军捞了些功劳,如此的人,还望圣上降罪。”
夏侯绪不知道的事,这第三策引起了群臣的反弹,甚至要弹劾夏侯绪。
这最后争论的两个时辰,曹操居然迫于压力又妥协了,除去了夏侯绪的第三策,科考之策,第二策的确可行。
面对忠汉的臣子好像也要把多年积压的悲怨发泄到夏侯绪的身上,因为夏侯绪没有曹操那么强大。
可是曹操怎么会答应?汉献帝见曹操无论如何也不答应,也只能放下旧怨,不同意群臣弹劾夏侯绪一事。
最终在商榷之下,统一了方向,那便是第一策,鼓励生育之策,便是预计在一年之内在陈郡,颍川等地相继展开。
第二策则是全民为武,率先在幽并二州展开,预计在第一年里,可能会初步见成效。
但是鼓励生育的策略,需要改的一条便是,薪贴为赋税的两成半,家中新诞一子便可降这么多的赋税,若在新诞一子,则是可以剩余的里面降两成半。
所以类推下来,当你生下两子就可以只交五成四的赋税,若是三子则是四成二的赋税,反正哪怕你生的再多也不会不交税,反而那些不交的税,得养活子嗣,子嗣长大,则又会产生更多的赋税,这夏侯绪此计真乃绝妙。
想必那些不交的赋税,就足够养活子嗣了吧。
不得不说,夏侯绪此策的确是为汉着想,人口还是很重要的战略物资。
于是第一条和第二条献策都会经过荀彧荀尚书的复批通过。
因此这献策又在夏侯绪的功劳簿上狠狠的留下一笔。
夏侯绪回到了家中,直到傍晚才听到消息,曹操据理力争,才让第一条和第二条相继得以暂时试验,尽管第一条策略经过了大改,已和自己的初衷向背驰。
自己的初衷还真的是不想后世的五胡乱华重现,所以才想谏言这条利国利民的策略,但是好像那些大臣,包括曹操还是以为,是为了国力,是为了战争,而不是民众,有些变了味道。
第三条直接甚至都引起了氏族的反弹。这不,陈珉都来拜访夏侯绪了,美曰其名为探望旧友,但是事实上还是为了这件事而来。
陈珉和夏侯绪一年多没见,还甚是想念,陈珉品着一种夏侯绪家独家代卖的茶叶,入口干涩,但是旋即变为了甘甜。
陈珉开口道:“伯远哇,你这第三条真的无法实施,不说别的大家族看的下去看不下去,那连我都看不下去。你说说,你和我,不都是这样靠着大族势力,方能一步登天?现在却要提议给寒门子弟和世家争肥缺的机会,那肯定不容你啊。”
夏侯绪哈哈一笑,“陈兄放心吧,我不会那么傻的,这条作废就作废了吧,反正也只是提议而已。
我只是觉得寒门中有不少才俊也可以为朝廷所用,为我大汉效力。
至于说针对世家那倒也不是,我也不就是世家中人吗?哈哈。”
夏侯绪接着又说到:“这第二策便是鼓励边疆地区黎民实行全民训练。最好是可以像游牧民族一般,上马为军,下马为民,当然臣自知可能此举非常困难,故而不求可以从军,只求可以自保便足矣。
所以先当实施的是就是幽并之地,幽并之地苦寒,又多受外族袭扰,所以臣才有此议。”
汉献帝点点头,但旋即又说道,“幽并乃又大军驻扎,应该无碍吧,此举也或许是多浪费精力。”
夏侯绪一阵无语,又说道:“圣上所言甚是,然而此乃万全之准备,闲暇时间,训练一番,并无不可。”
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懂吗?理解不了吗?夏侯绪一阵心里腹诽,但表面上还是很谦卑。
“这一条策略亦可在攻下刘备,孙权等反贼之后,用来对方蛮夷,东吴的山越。
此策不似第一策那般需要二十年三十年一般久远,五六年便可全成,让我边疆的大汉子民不再受那么多外族的骚扰。”
曹操在群臣之首不说一句话,打心底里也认为夏侯绪这仗过后是真的成长了。
汉献帝还未开口,曹操先开口,“第一策还需商榷,第二策孤也觉得可行。夏侯安西,你再说说这第三策。”
夏侯绪抱了一拳,旋即说道:“这第三策,乃是,乃是科考法。”
“何为科考?”曹操疑惑的问。
夏侯绪开口道:“公正测试,天下士子,不论出身,皆可参与,举才高者擢拔为官,此乃科考。
此外,有德不良者,一经发现,立刻撤除。”
“嘶”群臣大殿之上一阵吸气声,无不议论夏侯绪的胆大妄为,甚至都觉得夏侯绪是疯了。
这官职乃历来都是氏族家的肥缺,你现在动这肥缺,氏族不会疯狂报复?这夏侯绪打了胜仗,便是目中无人了吗?
曹操则是不像群臣,给了夏侯绪一个温柔的眼神,“伯远,你说说理由吧。”
夏侯绪也感到了压力,但是这的确是为国之策,只是恐怕是太难实施了,曹操发过招贤令,但是纵使这样都被抨击的惨,夏侯绪身为一个将军,不被骂死才怪。
夏侯绪挠挠头,却发现带着乌纱帽,可是以后都不一定带的住了,“就是我在从军途中,事实上发现好多可用之士,例如我麾下的几员智将,他们熟读兵法,英勇善战,并且政务事理,无一不通,我就觉得寒门士子中会有很多,很多有天赋的人才,培养一番,会成为我大汉的中流砥柱。”
曹操听完不置可否,直接就说,“此事以后商榷,伯远为国为民,值得称赞,先下去吧。”
夏侯绪点点头,躬身退出了大殿,夏侯绪一退出大殿,这殿内议论声又响了起来。
“这小小的安西将军也妄想改变汉朝多年来的国策,简直是痴人说梦。自己是氏族家族,靠着姻亲得到高位,又从军捞了些功劳,如此的人,还望圣上降罪。”
夏侯绪不知道的事,这第三策引起了群臣的反弹,甚至要弹劾夏侯绪。
这最后争论的两个时辰,曹操居然迫于压力又妥协了,除去了夏侯绪的第三策,科考之策,第二策的确可行。
面对忠汉的臣子好像也要把多年积压的悲怨发泄到夏侯绪的身上,因为夏侯绪没有曹操那么强大。
可是曹操怎么会答应?汉献帝见曹操无论如何也不答应,也只能放下旧怨,不同意群臣弹劾夏侯绪一事。
最终在商榷之下,统一了方向,那便是第一策,鼓励生育之策,便是预计在一年之内在陈郡,颍川等地相继展开。
第二策则是全民为武,率先在幽并二州展开,预计在第一年里,可能会初步见成效。
但是鼓励生育的策略,需要改的一条便是,薪贴为赋税的两成半,家中新诞一子便可降这么多的赋税,若在新诞一子,则是可以剩余的里面降两成半。
所以类推下来,当你生下两子就可以只交五成四的赋税,若是三子则是四成二的赋税,反正哪怕你生的再多也不会不交税,反而那些不交的税,得养活子嗣,子嗣长大,则又会产生更多的赋税,这夏侯绪此计真乃绝妙。
想必那些不交的赋税,就足够养活子嗣了吧。
不得不说,夏侯绪此策的确是为汉着想,人口还是很重要的战略物资。
于是第一条和第二条献策都会经过荀彧荀尚书的复批通过。
因此这献策又在夏侯绪的功劳簿上狠狠的留下一笔。
夏侯绪回到了家中,直到傍晚才听到消息,曹操据理力争,才让第一条和第二条相继得以暂时试验,尽管第一条策略经过了大改,已和自己的初衷向背驰。
自己的初衷还真的是不想后世的五胡乱华重现,所以才想谏言这条利国利民的策略,但是好像那些大臣,包括曹操还是以为,是为了国力,是为了战争,而不是民众,有些变了味道。
第三条直接甚至都引起了氏族的反弹。这不,陈珉都来拜访夏侯绪了,美曰其名为探望旧友,但是事实上还是为了这件事而来。
陈珉和夏侯绪一年多没见,还甚是想念,陈珉品着一种夏侯绪家独家代卖的茶叶,入口干涩,但是旋即变为了甘甜。
陈珉开口道:“伯远哇,你这第三条真的无法实施,不说别的大家族看的下去看不下去,那连我都看不下去。你说说,你和我,不都是这样靠着大族势力,方能一步登天?现在却要提议给寒门子弟和世家争肥缺的机会,那肯定不容你啊。”
夏侯绪哈哈一笑,“陈兄放心吧,我不会那么傻的,这条作废就作废了吧,反正也只是提议而已。
我只是觉得寒门中有不少才俊也可以为朝廷所用,为我大汉效力。
至于说针对世家那倒也不是,我也不就是世家中人吗?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