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六章 地皮和集资
老爸不是预言家,对事物的预判达不到这样的高度,更不知道九三年过后,很多很好的,本该保留的公房资源,被恶意抛售,导致了改革方案的最终叫停。
但是毫无疑问的,这次“初步房改”,的确是如小院儿里这等租户的福音。
老爸的意思里,政府让你出这笔钱,其实是让你得到这片地面儿的“使用权”,你花这个钱,其实是买一个“造屋权”和七十年的“房屋保有权”。
老爸提议,院里七户人家,联合将枣陵桥这个大院儿拿下,这块地皮加上天井一共有四百多平方,足够造楼了。
然后他去找同样从枣陵桥出去的邻居,也就是张辛夷他爸张清平,要方案要图纸要批文,将这一块地面造成楼房,然后大家按照原占有面积,出资多少,造算出占有比例,把这些新修出来的房屋进行重新分配。
老爸给出的规划建议,让周至和老妈都刮目相看。
周至不得不服气,自己跟老妈就只看着怎么给大姑多捞点盈余,看看老爸这气量格局!
当然气量格局也是位置决定的,是由职责锻炼养成的,也和人脉资源相关的。
老爸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眼界格局,那是因为他长期担任领导职务,亲手主抓过夹川好几个市场兴建改造,以及糖酒公司二号家属楼,工商局宿舍楼好些工程的重要经验打底,说白了,还是练出来的。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他深得大家信任的人品,以及在这枣陵桥大院里的声望。
在无私与正直这两条上,周至觉得老爸是自己一辈子的榜样。
从经济条件上来讲,大姑现在已经咸鱼翻身,不行还有周至一家支持,毫无问题;刘姨不用说了,儿子在海军当官,属于这院儿里的传统富豪。
剩下的五家里边,四家情况基本一致,让他们利用身份,出资购买地皮问题不大,但是要造新房子,还是要掂量掂量。
剩下最后一家,那是孤寡老人,六姑的老姐妹,当年棉纱厂的工头加带她的师姐何二嬢。
何二嬢的确困难,就连出资买下现有租屋都困难的那种。
好在这院儿里都是当年棉纱厂的工人阶级,最好的就是人情,现在这个年代,邻居工友之间,那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般的相濡以沫。
最终大家决定何二嬢这份钱,由老爸来出,不过等房子修起来之后,老爸也能参加分配。
这样就变成了八家人,这年头也没有公摊一说,四百多平的地皮,完全可以修出一梯四户,每户一百来平方的楼房来。
然而这还是只解决了地皮的问题,工程款还没有解决。
老妈就对着周至使眼色。
周至表示收到,轻轻咳嗽了一声:“其实我觉得,现在有购房需求的人家还是不少的,要不,继续往上修两层?”
“这就算各自出各自的优势是吧?院儿里人家出购买资格,出地皮,外来人户出造房费出材料费。我们先把工程造价排出来,然后把各家的出资折出来,剩下需要的那部分资金,就多找几户人家,相信也就贴不进多少了。”
“这造房要多久啊?”
“造房的时候我们又去哪儿啊?”
“要是我们除了地皮钱,还要出什么费用吗?”
“楼层越高是不是成本就越摊得薄?那可不可以再往上修几层啊?”
“远江主意是好,但是能不能找到愿意来的人家啊?”
“就是,咱这儿离城关远,再过去就是菜坝,那就是农村了……”
“边上还有一条大臭水沟,别说人家,夏天里那味道,我都不待见……”
小院儿里边顿时就热闹起来了,大家开始议论纷纷。都给周至的说法鼓起了希望。
要是只给房管所交了钱,就可以通过招募集资的方式解决造房资金,然后修出一栋楼,分得一套上百平米的楼房……啧啧啧,想想都美得慌!
但是这个事情的烦难也是可以预期的,从跑项目立工程造预算找资金包工头监理……
周至想了一下,别的都好办,最关键的就是找冤大头,啊不,集资户。
不过老爸似乎一点都不担心:“如果要这样大干的话,我们可以修到六层,底层可以搞成门店,上面五层搞成住户。”
“然后我们小院儿里七家人,不到两层就够,剩下的三层可以用于招徕集资户,就是二十户加四个门面而已,不是什么大工程。”
“当然,现在是市场经济,咱们也要有市场经济的意思,我们先把地皮拿下,这就是我们的资源优势。”
“资源加上生产力,就可以变成优势商品,经过市场选择之后,就能够磋合成交易行为,产生利润。”
“当然我们的目的不是盈利,目的只是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所以不需要过度地遵从市场规律。”
“毕竟我们现在缺资金,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实,就只能通过较为优惠的条件,吸引愿意投资,愿意参与到这件事情里来的人家。”
“不过根据我这些年监管造房的经验,就算是把我们七户的购地款扣除出来,那每户的造价都应该比市价还要低一点,总体说来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因此这就是福利,我们七家人里的亲戚,朋友,可以优先认购。”
“我认购!我认购一套!”小娟儿姐立刻举手,等到见到大家都看向她,才发觉有些不妥:“如果……可以的话……”
“傻丫头。”老妈笑着把她的手拉下来:“这八字都还没有一撇呢,这么着急办嫁妆啊?”
一句话把小院儿说得一片哄笑。
何二嬢听得满脸的忐忑:“要是这样的话……这样的话……”
刘姨已经给这趟画饼画的满脸期待:“要是这样的话,就等于我们用自己的购房资格,给自己换到了一套楼房!远江是这个意思吧?”
周至赶紧打岔:“刘姨不是这个意思,是依据市场规律,自愿集资,共同建设,合理分配。不管是地皮还是建房款,都要作为生产资料统一核算,最后得到合理的工程造价。”
“而且老爸只是建议,他有职务在身,不可能亲自操办,那样瓜田李下说不清楚,更是和国家政策相违背的。”
“因此这件事儿需要几家户主来主事儿,先成立一个临时管理委员会,有事情大家一起商议,等到后期招揽到集资户,大家再一起推举出一个正式管委会,统管一切事宜。”
“至于说该跑腿的,该联络的,这些事情当然是让小辈儿们去操持,但是进度流程是必须经过管委会批准同意的,这既是为了方便后续工作,也是为了避免纠纷,有效管理。”
但是毫无疑问的,这次“初步房改”,的确是如小院儿里这等租户的福音。
老爸的意思里,政府让你出这笔钱,其实是让你得到这片地面儿的“使用权”,你花这个钱,其实是买一个“造屋权”和七十年的“房屋保有权”。
老爸提议,院里七户人家,联合将枣陵桥这个大院儿拿下,这块地皮加上天井一共有四百多平方,足够造楼了。
然后他去找同样从枣陵桥出去的邻居,也就是张辛夷他爸张清平,要方案要图纸要批文,将这一块地面造成楼房,然后大家按照原占有面积,出资多少,造算出占有比例,把这些新修出来的房屋进行重新分配。
老爸给出的规划建议,让周至和老妈都刮目相看。
周至不得不服气,自己跟老妈就只看着怎么给大姑多捞点盈余,看看老爸这气量格局!
当然气量格局也是位置决定的,是由职责锻炼养成的,也和人脉资源相关的。
老爸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眼界格局,那是因为他长期担任领导职务,亲手主抓过夹川好几个市场兴建改造,以及糖酒公司二号家属楼,工商局宿舍楼好些工程的重要经验打底,说白了,还是练出来的。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他深得大家信任的人品,以及在这枣陵桥大院里的声望。
在无私与正直这两条上,周至觉得老爸是自己一辈子的榜样。
从经济条件上来讲,大姑现在已经咸鱼翻身,不行还有周至一家支持,毫无问题;刘姨不用说了,儿子在海军当官,属于这院儿里的传统富豪。
剩下的五家里边,四家情况基本一致,让他们利用身份,出资购买地皮问题不大,但是要造新房子,还是要掂量掂量。
剩下最后一家,那是孤寡老人,六姑的老姐妹,当年棉纱厂的工头加带她的师姐何二嬢。
何二嬢的确困难,就连出资买下现有租屋都困难的那种。
好在这院儿里都是当年棉纱厂的工人阶级,最好的就是人情,现在这个年代,邻居工友之间,那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般的相濡以沫。
最终大家决定何二嬢这份钱,由老爸来出,不过等房子修起来之后,老爸也能参加分配。
这样就变成了八家人,这年头也没有公摊一说,四百多平的地皮,完全可以修出一梯四户,每户一百来平方的楼房来。
然而这还是只解决了地皮的问题,工程款还没有解决。
老妈就对着周至使眼色。
周至表示收到,轻轻咳嗽了一声:“其实我觉得,现在有购房需求的人家还是不少的,要不,继续往上修两层?”
“这就算各自出各自的优势是吧?院儿里人家出购买资格,出地皮,外来人户出造房费出材料费。我们先把工程造价排出来,然后把各家的出资折出来,剩下需要的那部分资金,就多找几户人家,相信也就贴不进多少了。”
“这造房要多久啊?”
“造房的时候我们又去哪儿啊?”
“要是我们除了地皮钱,还要出什么费用吗?”
“楼层越高是不是成本就越摊得薄?那可不可以再往上修几层啊?”
“远江主意是好,但是能不能找到愿意来的人家啊?”
“就是,咱这儿离城关远,再过去就是菜坝,那就是农村了……”
“边上还有一条大臭水沟,别说人家,夏天里那味道,我都不待见……”
小院儿里边顿时就热闹起来了,大家开始议论纷纷。都给周至的说法鼓起了希望。
要是只给房管所交了钱,就可以通过招募集资的方式解决造房资金,然后修出一栋楼,分得一套上百平米的楼房……啧啧啧,想想都美得慌!
但是这个事情的烦难也是可以预期的,从跑项目立工程造预算找资金包工头监理……
周至想了一下,别的都好办,最关键的就是找冤大头,啊不,集资户。
不过老爸似乎一点都不担心:“如果要这样大干的话,我们可以修到六层,底层可以搞成门店,上面五层搞成住户。”
“然后我们小院儿里七家人,不到两层就够,剩下的三层可以用于招徕集资户,就是二十户加四个门面而已,不是什么大工程。”
“当然,现在是市场经济,咱们也要有市场经济的意思,我们先把地皮拿下,这就是我们的资源优势。”
“资源加上生产力,就可以变成优势商品,经过市场选择之后,就能够磋合成交易行为,产生利润。”
“当然我们的目的不是盈利,目的只是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所以不需要过度地遵从市场规律。”
“毕竟我们现在缺资金,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实,就只能通过较为优惠的条件,吸引愿意投资,愿意参与到这件事情里来的人家。”
“不过根据我这些年监管造房的经验,就算是把我们七户的购地款扣除出来,那每户的造价都应该比市价还要低一点,总体说来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因此这就是福利,我们七家人里的亲戚,朋友,可以优先认购。”
“我认购!我认购一套!”小娟儿姐立刻举手,等到见到大家都看向她,才发觉有些不妥:“如果……可以的话……”
“傻丫头。”老妈笑着把她的手拉下来:“这八字都还没有一撇呢,这么着急办嫁妆啊?”
一句话把小院儿说得一片哄笑。
何二嬢听得满脸的忐忑:“要是这样的话……这样的话……”
刘姨已经给这趟画饼画的满脸期待:“要是这样的话,就等于我们用自己的购房资格,给自己换到了一套楼房!远江是这个意思吧?”
周至赶紧打岔:“刘姨不是这个意思,是依据市场规律,自愿集资,共同建设,合理分配。不管是地皮还是建房款,都要作为生产资料统一核算,最后得到合理的工程造价。”
“而且老爸只是建议,他有职务在身,不可能亲自操办,那样瓜田李下说不清楚,更是和国家政策相违背的。”
“因此这件事儿需要几家户主来主事儿,先成立一个临时管理委员会,有事情大家一起商议,等到后期招揽到集资户,大家再一起推举出一个正式管委会,统管一切事宜。”
“至于说该跑腿的,该联络的,这些事情当然是让小辈儿们去操持,但是进度流程是必须经过管委会批准同意的,这既是为了方便后续工作,也是为了避免纠纷,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