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十二虎臣(真的抱歉,今天有事,不用订阅)
程普
江表之虎臣
荡寇将军程普(?—210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东汉末年东吴的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坚遇难后,黄盖跟随孙策、孙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
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迁安)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黄武五年(226年)统帅敢死及解烦营兵万人大破丹阳郡贼寇,旋即病逝,子综袭侯领兵。
黄武五年(226年)卒。
蒋钦(?-220年),字公奕,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汉末东吴名将。
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平盗贼,迁西部都尉,讨会稽贼吕合、秦狼等,徙讨越中郎将。又与贺齐并力讨平黟贼,建安二十年(215年)从征合肥,因功迁荡寇将军,领濡须督,后召还都拜右护军,典领辞讼。蒋钦贵守约,性豁达,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讨伐关羽,蒋钦率领水军入沔水,回军途中病逝,孙权为他素服举哀,以芜湖民二百户、田二百顷赐予蒋钦的妻子,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孙吴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从征刘繇、严白虎、王朗等人,数有战功。
后来,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
官至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死于黄武中期。其子周邵,亦数有战功,死于黄龙二年。周邵的弟弟周承继承了兵权和爵位。陈寿将周泰列为“江表之虎臣”。[1]
死于黄武中年,子周邵以骑都尉领兵,与曹仁、曹休交战立功,进位裨将军,黄龙二年(230年)去世。弟弟周承领兵继承爵位。
陈武,字子烈,庐江郡松滋县人。孙策在寿春时,陈武前往递帖求见,当时十八岁,身长七尺七寸,于是跟随孙策东渡长江,征战有功,被任为别部司马。
庐江地区一直有着躁劲、果决、恶斗、视死如归的旧风[1]。东汉末年,庐江郡的军队横行于江、淮之间,使孙策感到非常苦恼。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庐江太守刘勋进攻上缭,孙策趁虚而入,夺取庐江[2]。于是,孙策得到了很多庐江人,选择其中的精锐,由陈武来统率他们。这支队伍每逢作战,都所向无前。[3]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掌江东,陈武转任督领五校。他仁慈宽厚乐于施舍,他的同乡和远方客来者很多人都依附他。他特别得到孙权的厚待,孙权几次前往他家。因他累建功劳,被迁为偏将军。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陈武跟随孙权攻打合肥。东吴军队刚刚到合肥城外,魏将张辽便于第二日清晨率领800人从城中出战,发动突袭[4]。东吴众将领都没有防备,吴将宋谦、徐盛皆被击溃而败走[5],陈武奋力迎战,不幸战死。战后孙权哀痛陈武之死,亲自哭吊,参加他的葬礼。[6]孙权令陈武的爱妾殉葬,赐予复客(【复客】注:免除为政府纳税服役的人户)二百家。[7](《甘宁传》有“唯”无“等”[8],陈武不在“津北”。《潘璋传》、《陈武传》、《贺齐传》无“彻”、无“还”、有“合肥”无“津北”。贺齐只在相对于“城中”的“合肥”城外有参战[9],当“还”军时在“津南”毫无参战。)
但是,孙权下令让陈武爱妾陪葬的事情,受到了史学家孙盛的批判。孙盛说道:“昔日,三良(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针虎)成为秦穆公的陪葬,因此,秦国人不愿再为秦国出征打仗(典故:秦穆杀三良);魏犨的爱妾在成为寡妇后被魏颗安排改嫁,因此,秦将杜回被绊倒而魏颗获胜(典故:结草报恩)。福祸之报,正是如此。孙权依仗心计,玩弄权术,倾心竭思,以求爱将们的死力。但是他却用活人给死人殉葬,他的世袭国祚很短促,不也正是报应吗!
董袭(?—213年或216年),字元代,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东汉末年名将。
身高八尺,武力过人。孙策进入会稽郡,董袭在高迁亭迎接,孙策见他甚为奇伟,十分欣赏,派他到地方担任门下贼曹。后孙策讨伐山阴贼黄龙罗、周勃,董袭亲自斩下黄龙罗、周勃二人首级,升为别部司马、扬武都尉。建安四年(199年),董袭跟随孙策攻打皖,在寻阳征讨刘勋,到江夏讨伐黄祖。孙权刚刚统领江东时,吴夫人担心他不能成事,引见张昭和董袭等人,问江东有否保障,董袭说明江东拥有地利人和的道理,众人都十分赞同。建安八年,鄱阳贼彭虎等人率众数万造反,董袭所向披靡,十天就平定叛乱,拜威越校尉,迁偏将军。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征讨黄祖,黄祖用两艘蒙冲打横把守沔口,用绳索固定,蒙冲上的士兵向江中射箭,箭如雨下,孙权军队无法前进。董袭和凌统作为前锋,各率百人死士突入蒙冲之中,董袭亲手持刀斩断两条绳索,于是大军得以前进,最终斩杀黄祖。第二天宴会,孙权举杯对董袭说:“今天的宴会,全靠你砍断绳索的功劳啊。”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或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季,曹操攻濡须口,董袭跟随孙权抵御。孙权派董袭率领五艘楼船到濡须口。至夜深时,暴风狂袭,五艘楼船都要倾覆,董袭死守在船上,最终溺死。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甘宁(?—215年?220年?存疑),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9]
甘宁少年时好游侠,纠集人马,持弓弩,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崇尚奢华,人称锦帆贼。青年时停止抢劫,熟读诸子。曾任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未受重用。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曾经力劝孙权攻破黄祖占据楚关,随周瑜攻曹仁夺取夷陵,随鲁肃镇益阳对峙关羽,随孙权攻皖城擒获朱光。率百余人夜袭曹营,斩得数十首级而回。在逍遥津之战,他保护孙权蹴马趋津,死里逃生。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甘宁随孙权攻打合肥(参见合肥之战)。
建安二十年(215年),也有推测甘宁的卒年为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前后,甘宁去世时。
凌统(189年-217年,一说189年-237年),字公绩,吴郡馀杭(今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
少有盛名,为别部司马,行破贼校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再次攻打江夏,凌统部队为先锋,斩敌将张硕,破其水军,吴军最终得以斩黄祖,大胜而还。被孙权任为承烈都尉。之后,随周瑜在乌林大败曹操。升迁为校尉。建安二十年(215年),随军攻破皖,升为荡寇中郎将,领沛相。又随吕蒙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任右部督。从益阳回来后,跟随孙权攻打合肥。孙权未能攻下合肥而撤军。撤军时,前部军队已经出发,魏将张辽等突然出现在津北,包围孙权。凌统率亲近士兵三百冲入敌围,护卫孙权突围而出。凌统回身再战,左右士兵全部战死,凌统依然亲自斩杀数十敌兵。直到孙权彻底安全后才退还。因此,凌统创伤甚重,多亏卓氏良药才得以不死。战后,被拜为偏将军。
凌统在军旅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受命去接纳山中之人,一路上很受敬仰和欢迎,得精兵万余人。事毕病卒。
徐盛(生卒年不详),字文向,琅邪莒县(今山东莒县)人,三国时吴国名将。
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在濡须浴血奋战。刘备伐吴地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中疑城之计而退走。黄武年间,徐盛病逝。
徐盛曾获得君主“大壮”,三国时期仅有张辽、徐盛二人获此殊荣。他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其官爵由儿子徐楷继承。
黄武年间,徐盛病逝。
潘璋(?-234年),字文珪,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开始跟随孙权。跟随孙权后得到其赏识,加上其作战勇猛,不断升迁,其一生为孙权东征西讨,在合肥之战、追擒关羽、夷陵之战、江陵保卫战中多次立下战功。
丁奉年轻时就因骁勇而成为了一员小将,先后从属于大将甘宁、陆逊、潘璋等人的麾下。他多次参加战斗,经常勇冠全军。每到作战时,常能斩将夺旗,也因为奋勇当先而时常负伤。在吴国建立初期,丁奉仅官至偏将军。
雪中奋短兵
画像
太元二年(252年),吴大帝孙权逝世,他的小儿子孙亮继承帝位,丁奉也升为冠军将军,封都亭侯。同年,魏国派遣诸葛诞、胡遵等人进攻东兴(今安徽巢县东南),太傅诸葛恪率军前去抵御。
诸将都说:“敌人听说太傅您亲自到来,等到我们上岸他们就会逃走。”唯独丁奉认为:“并非如此。敌人调集境内兵力,带了许昌、洛阳的全部兵力大举前来,一定定下了明确的目标,怎能无获而返?我们不应指望敌人不战而退,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战胜敌人。”诸葛恪上岸后,丁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人一起沿着山向西面进发。丁奉说:“现在各部队行军太慢,如果敌人占领了有利地形,我们就难以与他们抗争了。”于是丁奉离开大部队的行军路线,独自带领手下三千人前进。当时正刮北风,丁奉军乘船两天就到达前线,占据了徐塘(今属安徽)。当时天气寒冷下了大雪,魏军将领饮酒高谈,丁奉见敌人先头部队人少,就对手下说:“立功领赏的时候到了!”令士兵脱去铠甲头盔,都拿着短兵器。魏将发现后都取笑他们,并不做防备。丁奉率领部队奋起砍杀魏军,大破魏军先头部队的营寨,正好此时吕据等人的部队到来,一起击溃了魏军。
战后,丁奉因功升为灭寇将军,封都乡侯。
解救寿春
五凤二年(255年),魏将文钦来降,丁奉被任命为虎威将军,跟随大将军孙峻到寿春(今安徽寿县)去接应文钦,与魏国追兵在高亭(今属安徽)交战。丁奉跨马持矛,冲入敌军阵中,斩首数百,缴获大量军器。战后,丁奉被封为安丰侯。
太平二年(257年),魏大将军诸葛诞自据守的寿春向吴国投降,被魏军包围。少帝孙亮、权臣孙綝(孙峻之弟)派遣朱异、唐咨等前去救援,后来又派丁奉和黎斐前去解围(根据《孙綝传》,则丁奉和黎斐均在朱异的统率之下)。丁奉为先锋,屯住黎浆(今安徽寿县南),因力战有功,升为左将军。
诛杀权臣
太平二年(257年),孙亮亲政,与孙綝彼此忌惮。其后,孙亮推究姐姐孙鲁育被孙峻冤杀的事情,以孙鲁班之子朱熊、朱损(孙綝的妹夫)没有尽力阻止冤杀为由治罪。丁奉受命于孙亮,在虎林杀了朱熊,又在建业杀了朱损。孙亮与孙綝的矛盾激化,太平三年(258年)九月,孙亮被孙綝废黜。
太平三年(258年),吴景帝孙休即位,改元永安。他与左将军张布合谋,想要诛杀孙綝。张布说:“丁奉虽不能识文断字,但计略过人,能决断大事。”于是孙休召见丁奉对他说:“孙綝把持国政,将要图谋不轨,朕想与将军一起杀了他。”丁奉说:“丞相的兄弟党羽很多,恐怕人心不能统一,难以一下子将他制服。可借口腊月祭祀,请他参加,用陛下的亲兵杀了他。”孙休采纳了他的计划。
永安元年十二月八日(259年1月18日),孙休邀请孙綝参加祭祀,孙綝勉强前来,见势不妙又欲离开,丁奉与张布于是以目示意左右亲兵捆绑了孙綝,孙休历数孙綝的罪过,杀了他。孙休、丁奉等人出示孙綝的首级,赦免其部众,放下武器投降的有五千人,又追杀了孙綝之弟、欲北走曹魏的孙闿。丁奉因在此事中的功劳,升为大将军,加封左右都护。
永安三年(260年),丁奉加假节、领徐州牧。
永安六年(263年),魏国伐蜀,丁奉率领各支部队进军寿春,做出以攻魏来救援蜀汉的架势。不久,蜀国灭亡,丁奉引军退回。
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去世,丁奉与丞相濮阳兴等听从大臣万彧的建议,共同迎立孙权的长孙、乌程侯孙皓为帝。丁奉升为右大司马、左军师。
淮南争锋
宝鼎三年(268年),孙皓命丁奉和诸葛靓一起进攻合肥(今属安徽)。丁奉采用离间之计,给西晋大将石苞写了封信,石苞果然从前线被调回。同年十一月,丁奉从芍陂进军,为西晋安东大将军司马骏击退。
建衡元年(269年),丁奉再次率军进驻徐塘,进攻西晋的谷阳(今安徽固镇)。谷阳的百姓得到消息,全部撤离,丁奉一无所获。孙皓大怒,斩杀了丁奉的向导官。
建衡二年(270年)正月,丁奉进攻涡口,被西晋的扬州刺史牵弘击退。
遗祸子孙
建衡三年(271年),丁奉逝世。
丁奉生前地位很高,又有大功,渐渐骄矜起来,有人因此诋毁他。后来,吴军北伐时丁奉与万彧商议撤兵的计划又泄露出来,此时,丁奉虽已去世,孙皓却依然追究他前次出兵谷阳无功的责任,杀害了丁奉的儿子丁温,把他的家属流放到临川(治南城)。
江表之虎臣
荡寇将军程普(?—210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东汉末年东吴的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坚遇难后,黄盖跟随孙策、孙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
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迁安)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黄武五年(226年)统帅敢死及解烦营兵万人大破丹阳郡贼寇,旋即病逝,子综袭侯领兵。
黄武五年(226年)卒。
蒋钦(?-220年),字公奕,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汉末东吴名将。
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平盗贼,迁西部都尉,讨会稽贼吕合、秦狼等,徙讨越中郎将。又与贺齐并力讨平黟贼,建安二十年(215年)从征合肥,因功迁荡寇将军,领濡须督,后召还都拜右护军,典领辞讼。蒋钦贵守约,性豁达,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讨伐关羽,蒋钦率领水军入沔水,回军途中病逝,孙权为他素服举哀,以芜湖民二百户、田二百顷赐予蒋钦的妻子,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孙吴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从征刘繇、严白虎、王朗等人,数有战功。
后来,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
官至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死于黄武中期。其子周邵,亦数有战功,死于黄龙二年。周邵的弟弟周承继承了兵权和爵位。陈寿将周泰列为“江表之虎臣”。[1]
死于黄武中年,子周邵以骑都尉领兵,与曹仁、曹休交战立功,进位裨将军,黄龙二年(230年)去世。弟弟周承领兵继承爵位。
陈武,字子烈,庐江郡松滋县人。孙策在寿春时,陈武前往递帖求见,当时十八岁,身长七尺七寸,于是跟随孙策东渡长江,征战有功,被任为别部司马。
庐江地区一直有着躁劲、果决、恶斗、视死如归的旧风[1]。东汉末年,庐江郡的军队横行于江、淮之间,使孙策感到非常苦恼。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庐江太守刘勋进攻上缭,孙策趁虚而入,夺取庐江[2]。于是,孙策得到了很多庐江人,选择其中的精锐,由陈武来统率他们。这支队伍每逢作战,都所向无前。[3]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掌江东,陈武转任督领五校。他仁慈宽厚乐于施舍,他的同乡和远方客来者很多人都依附他。他特别得到孙权的厚待,孙权几次前往他家。因他累建功劳,被迁为偏将军。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陈武跟随孙权攻打合肥。东吴军队刚刚到合肥城外,魏将张辽便于第二日清晨率领800人从城中出战,发动突袭[4]。东吴众将领都没有防备,吴将宋谦、徐盛皆被击溃而败走[5],陈武奋力迎战,不幸战死。战后孙权哀痛陈武之死,亲自哭吊,参加他的葬礼。[6]孙权令陈武的爱妾殉葬,赐予复客(【复客】注:免除为政府纳税服役的人户)二百家。[7](《甘宁传》有“唯”无“等”[8],陈武不在“津北”。《潘璋传》、《陈武传》、《贺齐传》无“彻”、无“还”、有“合肥”无“津北”。贺齐只在相对于“城中”的“合肥”城外有参战[9],当“还”军时在“津南”毫无参战。)
但是,孙权下令让陈武爱妾陪葬的事情,受到了史学家孙盛的批判。孙盛说道:“昔日,三良(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针虎)成为秦穆公的陪葬,因此,秦国人不愿再为秦国出征打仗(典故:秦穆杀三良);魏犨的爱妾在成为寡妇后被魏颗安排改嫁,因此,秦将杜回被绊倒而魏颗获胜(典故:结草报恩)。福祸之报,正是如此。孙权依仗心计,玩弄权术,倾心竭思,以求爱将们的死力。但是他却用活人给死人殉葬,他的世袭国祚很短促,不也正是报应吗!
董袭(?—213年或216年),字元代,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东汉末年名将。
身高八尺,武力过人。孙策进入会稽郡,董袭在高迁亭迎接,孙策见他甚为奇伟,十分欣赏,派他到地方担任门下贼曹。后孙策讨伐山阴贼黄龙罗、周勃,董袭亲自斩下黄龙罗、周勃二人首级,升为别部司马、扬武都尉。建安四年(199年),董袭跟随孙策攻打皖,在寻阳征讨刘勋,到江夏讨伐黄祖。孙权刚刚统领江东时,吴夫人担心他不能成事,引见张昭和董袭等人,问江东有否保障,董袭说明江东拥有地利人和的道理,众人都十分赞同。建安八年,鄱阳贼彭虎等人率众数万造反,董袭所向披靡,十天就平定叛乱,拜威越校尉,迁偏将军。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征讨黄祖,黄祖用两艘蒙冲打横把守沔口,用绳索固定,蒙冲上的士兵向江中射箭,箭如雨下,孙权军队无法前进。董袭和凌统作为前锋,各率百人死士突入蒙冲之中,董袭亲手持刀斩断两条绳索,于是大军得以前进,最终斩杀黄祖。第二天宴会,孙权举杯对董袭说:“今天的宴会,全靠你砍断绳索的功劳啊。”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或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季,曹操攻濡须口,董袭跟随孙权抵御。孙权派董袭率领五艘楼船到濡须口。至夜深时,暴风狂袭,五艘楼船都要倾覆,董袭死守在船上,最终溺死。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甘宁(?—215年?220年?存疑),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9]
甘宁少年时好游侠,纠集人马,持弓弩,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崇尚奢华,人称锦帆贼。青年时停止抢劫,熟读诸子。曾任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未受重用。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曾经力劝孙权攻破黄祖占据楚关,随周瑜攻曹仁夺取夷陵,随鲁肃镇益阳对峙关羽,随孙权攻皖城擒获朱光。率百余人夜袭曹营,斩得数十首级而回。在逍遥津之战,他保护孙权蹴马趋津,死里逃生。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甘宁随孙权攻打合肥(参见合肥之战)。
建安二十年(215年),也有推测甘宁的卒年为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前后,甘宁去世时。
凌统(189年-217年,一说189年-237年),字公绩,吴郡馀杭(今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
少有盛名,为别部司马,行破贼校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再次攻打江夏,凌统部队为先锋,斩敌将张硕,破其水军,吴军最终得以斩黄祖,大胜而还。被孙权任为承烈都尉。之后,随周瑜在乌林大败曹操。升迁为校尉。建安二十年(215年),随军攻破皖,升为荡寇中郎将,领沛相。又随吕蒙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任右部督。从益阳回来后,跟随孙权攻打合肥。孙权未能攻下合肥而撤军。撤军时,前部军队已经出发,魏将张辽等突然出现在津北,包围孙权。凌统率亲近士兵三百冲入敌围,护卫孙权突围而出。凌统回身再战,左右士兵全部战死,凌统依然亲自斩杀数十敌兵。直到孙权彻底安全后才退还。因此,凌统创伤甚重,多亏卓氏良药才得以不死。战后,被拜为偏将军。
凌统在军旅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受命去接纳山中之人,一路上很受敬仰和欢迎,得精兵万余人。事毕病卒。
徐盛(生卒年不详),字文向,琅邪莒县(今山东莒县)人,三国时吴国名将。
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在濡须浴血奋战。刘备伐吴地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中疑城之计而退走。黄武年间,徐盛病逝。
徐盛曾获得君主“大壮”,三国时期仅有张辽、徐盛二人获此殊荣。他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其官爵由儿子徐楷继承。
黄武年间,徐盛病逝。
潘璋(?-234年),字文珪,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开始跟随孙权。跟随孙权后得到其赏识,加上其作战勇猛,不断升迁,其一生为孙权东征西讨,在合肥之战、追擒关羽、夷陵之战、江陵保卫战中多次立下战功。
丁奉年轻时就因骁勇而成为了一员小将,先后从属于大将甘宁、陆逊、潘璋等人的麾下。他多次参加战斗,经常勇冠全军。每到作战时,常能斩将夺旗,也因为奋勇当先而时常负伤。在吴国建立初期,丁奉仅官至偏将军。
雪中奋短兵
画像
太元二年(252年),吴大帝孙权逝世,他的小儿子孙亮继承帝位,丁奉也升为冠军将军,封都亭侯。同年,魏国派遣诸葛诞、胡遵等人进攻东兴(今安徽巢县东南),太傅诸葛恪率军前去抵御。
诸将都说:“敌人听说太傅您亲自到来,等到我们上岸他们就会逃走。”唯独丁奉认为:“并非如此。敌人调集境内兵力,带了许昌、洛阳的全部兵力大举前来,一定定下了明确的目标,怎能无获而返?我们不应指望敌人不战而退,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战胜敌人。”诸葛恪上岸后,丁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人一起沿着山向西面进发。丁奉说:“现在各部队行军太慢,如果敌人占领了有利地形,我们就难以与他们抗争了。”于是丁奉离开大部队的行军路线,独自带领手下三千人前进。当时正刮北风,丁奉军乘船两天就到达前线,占据了徐塘(今属安徽)。当时天气寒冷下了大雪,魏军将领饮酒高谈,丁奉见敌人先头部队人少,就对手下说:“立功领赏的时候到了!”令士兵脱去铠甲头盔,都拿着短兵器。魏将发现后都取笑他们,并不做防备。丁奉率领部队奋起砍杀魏军,大破魏军先头部队的营寨,正好此时吕据等人的部队到来,一起击溃了魏军。
战后,丁奉因功升为灭寇将军,封都乡侯。
解救寿春
五凤二年(255年),魏将文钦来降,丁奉被任命为虎威将军,跟随大将军孙峻到寿春(今安徽寿县)去接应文钦,与魏国追兵在高亭(今属安徽)交战。丁奉跨马持矛,冲入敌军阵中,斩首数百,缴获大量军器。战后,丁奉被封为安丰侯。
太平二年(257年),魏大将军诸葛诞自据守的寿春向吴国投降,被魏军包围。少帝孙亮、权臣孙綝(孙峻之弟)派遣朱异、唐咨等前去救援,后来又派丁奉和黎斐前去解围(根据《孙綝传》,则丁奉和黎斐均在朱异的统率之下)。丁奉为先锋,屯住黎浆(今安徽寿县南),因力战有功,升为左将军。
诛杀权臣
太平二年(257年),孙亮亲政,与孙綝彼此忌惮。其后,孙亮推究姐姐孙鲁育被孙峻冤杀的事情,以孙鲁班之子朱熊、朱损(孙綝的妹夫)没有尽力阻止冤杀为由治罪。丁奉受命于孙亮,在虎林杀了朱熊,又在建业杀了朱损。孙亮与孙綝的矛盾激化,太平三年(258年)九月,孙亮被孙綝废黜。
太平三年(258年),吴景帝孙休即位,改元永安。他与左将军张布合谋,想要诛杀孙綝。张布说:“丁奉虽不能识文断字,但计略过人,能决断大事。”于是孙休召见丁奉对他说:“孙綝把持国政,将要图谋不轨,朕想与将军一起杀了他。”丁奉说:“丞相的兄弟党羽很多,恐怕人心不能统一,难以一下子将他制服。可借口腊月祭祀,请他参加,用陛下的亲兵杀了他。”孙休采纳了他的计划。
永安元年十二月八日(259年1月18日),孙休邀请孙綝参加祭祀,孙綝勉强前来,见势不妙又欲离开,丁奉与张布于是以目示意左右亲兵捆绑了孙綝,孙休历数孙綝的罪过,杀了他。孙休、丁奉等人出示孙綝的首级,赦免其部众,放下武器投降的有五千人,又追杀了孙綝之弟、欲北走曹魏的孙闿。丁奉因在此事中的功劳,升为大将军,加封左右都护。
永安三年(260年),丁奉加假节、领徐州牧。
永安六年(263年),魏国伐蜀,丁奉率领各支部队进军寿春,做出以攻魏来救援蜀汉的架势。不久,蜀国灭亡,丁奉引军退回。
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去世,丁奉与丞相濮阳兴等听从大臣万彧的建议,共同迎立孙权的长孙、乌程侯孙皓为帝。丁奉升为右大司马、左军师。
淮南争锋
宝鼎三年(268年),孙皓命丁奉和诸葛靓一起进攻合肥(今属安徽)。丁奉采用离间之计,给西晋大将石苞写了封信,石苞果然从前线被调回。同年十一月,丁奉从芍陂进军,为西晋安东大将军司马骏击退。
建衡元年(269年),丁奉再次率军进驻徐塘,进攻西晋的谷阳(今安徽固镇)。谷阳的百姓得到消息,全部撤离,丁奉一无所获。孙皓大怒,斩杀了丁奉的向导官。
建衡二年(270年)正月,丁奉进攻涡口,被西晋的扬州刺史牵弘击退。
遗祸子孙
建衡三年(271年),丁奉逝世。
丁奉生前地位很高,又有大功,渐渐骄矜起来,有人因此诋毁他。后来,吴军北伐时丁奉与万彧商议撤兵的计划又泄露出来,此时,丁奉虽已去世,孙皓却依然追究他前次出兵谷阳无功的责任,杀害了丁奉的儿子丁温,把他的家属流放到临川(治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