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国色江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六四章 拼的就是时间

    崇祯五年,七月三十,清晨。

    《江南时报》的粮食与海贸特刊发行上市,不到两个小时便引发全城轰动,数以万计备受高涨粮价折磨的民众涌向金川桥北的三岔路口和上元码头,争相抢购价格低廉的玉米、稻米和面粉。

    早有准备的紫阳观和上元码头派出上千名护卫,用铁皮喇叭大声引导手拿布袋、肩挑箩筐,争相拥来的民众,有序地进入木栅栏围起来的多条通道。

    三岔口百货商行前方和上元码头上,到处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紧张焦急的议论声和买到粮食的欢笑声,不绝于耳。

    朱道临在12名骑兵亲卫护卫下,一早离开魏国公的瞻园,乘坐马车,由金川门出城,刚过金川桥就被数万争先恐后的民众和各种牛车、马车、手推车给堵住了,只能吩咐驾车的亲卫折而向西,顺着河岸,穿过正在即将展开大规模建设的空旷地,一路颠簸,绕过三个大小水塘,进入造船作坊侧门,很快被前来巡视的大总管赵训庭给拦了下来。

    “将军,前面也出不去了……三百多艘小船黑压压挤进码头,上游还有不少船正赶过来,至少有上万人聚集在百货商行前面抢购粮食,把通向码头的北门给堵死了。”

    赵训庭满面笑容地迎上钻出车门的朱道临,造船作坊总管缪晋德和账房总管刁美芳也闻声赶来。

    朱道临与诸位见礼完毕,一同前往江边船坞,看到第五和第二两个大小船坞里空荡荡的非常干净,知道一艘五百吨级新式三桅战舰和一艘150吨级内河巡逻船建成了。

    缪晋德没等朱道临开口便大声汇报:“第一艘排水量550吨的新式三桅战船七天前下水,如今在龙潭江段试航,二号船坞那艘150吨巡逻快船刚下水就被龙江卫接走了。”

    “两个船坞如今都已清理完毕,两三天内开始制造一艘550吨级新式战船和龙江卫订造的300吨级双桅战船。”

    “嗯,进度稳中有升,四号船坞这艘550吨级新式战船估计过几天就能下水,做得很好啊!葡萄牙人卖给我们的两艘700吨货船。你们上去看过没有?”朱道临问道。

    三人都点头,缪晋德有些遗憾地说道:“技术组几个人测量两天,绘制了设计图,其中一艘是新船。一艘是下水两年左右的旧船,做工和用料都挺不错的,但可惜都是三十年前的盖伦货船式样,改造余地不大。”

    “我们本打算换上我们的舵轮系统和两台新式绞盘,可水师弟兄猴急得很。刚更换两面新船帆,他们就开往下游宝山港了。”

    朱道临不无歉意地说道:“别怪他们,是我上次临行前吩咐的,台湾那边人手严重不够,需要尽快把移民送过去。”

    缪晋德点点头表示理解。

    刁美芳忍不住问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将军,为何停止二期扩建工程,还取消了新船坞修建计划?”

    “是不是……准备在台湾淡水港建个造船厂?”

    朱道临郑重地告诉大家:“台湾那边肯定要有个大型造船厂,但现在还没砍树呢,至少要两年后才能兴建船厂,和我们这边并没多大关系……下面我说的话。你们记住就行,别传出去!”

    三人立刻意识到事关重大,不约而同靠向朱道临。

    朱道临说出深思熟虑的全盘计划:“两个月后,从天枢阁定制的80套蒸汽机到货,我们的蒸汽船舶制造就要开始了。”

    “蒸汽机的重要性和机密程度你们都清楚,所以必须在四面环水的八卦洲新建大型造船厂,还要长期驻扎1,200官兵我才能完全放心。”

    “新船厂将拥有5个1,000吨级船坞,5个2,000吨级船坞,还有一座实验性质的岸上造船平台,预留两个5,000吨级船坞位置。同时要为高级总管和高级工匠修建60座**小院,修建容纳1,500户工匠的高级住宅区,以及容纳4,000初级工匠和学徒的普通住宅区,修建菜市场、孩子读书的书院、培养造船人才的工业学院、大医馆、球场和游乐场等。迁入2万户灾民开垦40万亩田地,平均每户20亩。”

    缪晋德和刁美芳听完震惊不已,深感意外的赵训庭抢先问道:“总投入多少?工期多长?”

    朱道临回答道:“总投入约120万两银子,这笔钱已准备好,紫阳观也会在上面建一座道观,南大营6,000工程兵半月内结束训练。编成5个工程营开进八卦洲,分别在八卦洲四个角和中央位置开拓足够宽的地盘。”

    “届时,完成紫阳观至龙潭公路修建的2万户灾民迁到八卦洲,和工程兵一起建设家园,开垦田地,三个半月必须完成,然后这6,000工程兵和你们一起集中力量建设新厂!”

    “另外,龙潭以工代赈的灾民足有45万人之多,目前所有土地平整和道路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已经用不了这么多人,我只能把其中20万灾民转到八卦洲,修筑周长25公里的防洪堤坝,疏浚八卦洲上两纵两横四条小河,并修建30公里河堤。”

    “我粗略算了一下,哪怕20万灾民每月只能修建10公里河堤,明年2月也能轻松干完,然后所有灾民撤出,另行安排,船厂明年底之前必须竣工,名字我都想好了,叫‘长江船舶制造厂’!”

    三人得知梦寐以求的蒸汽机即将到达,心情非常激动,可想到一年后要离开凝聚心血汗水的上元造船作坊,心里又是难舍难割。

    缪晋德环指一圈:“我们刚从山东沿海和宁、绍各地挖来1,700多名熟练工匠,经过作坊技术小组和研究院小组的严格考试,其中七级工匠2人,六级工匠19人,五级工匠68人,四级工匠520人,其余都达到三级工匠水平,我们正要甩开膀子干呢……将军,明年12月搬过去之后,这里怎么办?”

    朱道临拍拍缪晋德的肩膀:“继续保留,主要用于维修军舰,制造民用船只……老缪,你尽管放心,新船厂是我个人投资,属于我个人资产,连同八卦洲48万亩地皮都是我朱道临的!”

    “新船厂总人数控制在6,500人以内,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薪水平均提高50%,三级以上工匠每人一套带小花园的两层半楼房,不是你们现在住的青砖灰瓦木板楼,是和武馆新建住宅楼一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式楼房。”

    “到时候还会修建两座25米高的大水塔,蒸汽机抽水上去,管子接通每一户,家家户户都能用上自来水。”

    “上元港与八卦洲之间每天有交通船定时往来,上下方便,等你们有钱了,可以为自己造一艘蒸汽游船随便跑。”

    刁美芳哈哈大笑,缪晋德也乐了:“明白了,将军,忙完这段我就开始制定计划,绝对不耽误新厂建设。”

    朱道临点点头,和缪晋德三人商量完加快550吨级战船的制造事宜,便告辞离开。

    赵训庭连忙跟上,边走边低声询问:“明年6月铁器工坊和下辖几个分厂也要整体迁往龙潭,腾出的地方准备做什么用?”

    朱道临毫不隐瞒:“我想把虎山庄园建成技术研究和教育基地,目前只有个粗略打算,尚没有具体计划……有时间你帮我好好想想,反正这件大事始终要落到你肩上。”

    “还有件事得麻烦你,印刷作坊越来越不像话,要钱不要命,一天到晚三班倒开工,吵得武馆里的几百师生睡不着觉,我住在隔壁也受累,回家看到一家子的黑眼圈我都心疼。”

    “趁现在造船厂二期工程下马,尽快在江边修座大院子把印刷作坊搬进去,把东院腾出来留给武馆,明年春节过后,第二期要招收500弟子,紫阳武馆也要正式更名为紫阳武学院。”

    赵训庭知道自己的地位没有丝毫动摇,终于彻底放下心来,嘿嘿一笑不再跟着朱道临,打个招呼掉头就走。

    可没走几步再次被朱道临叫住:“差点儿忘了件事,麻烦兄长从魏国公送来的那批库存几十年的好木头中,挑出其中所有楠木和安南花梨木送到我的专用仓库,就放在丙字仓侧边,别忘了用防水帆布盖住。”

    “我记得前天水师送来的80根木料中,至少有14根长12米、直径在70厘米左右的老楠木,6根8米长直径50厘米以上的安南花梨木,你又不造船不建房子,要这么多上好木料干吗?”赵训庭不解地问道。

    “你别管了,帮我运过去就行,越快越好,回头我再补签领料单。”朱道临说完转身登上马车。

    赵训庭想了想,转身返回造船作坊,找即将高升的缪晋德和刁美芳派人运木料,顺便商议一下印刷作坊的选址和规模。

    现在的印刷作坊可不得了,订单多,任务重,连学徒的奖金都翻两倍,新建印刷作坊看来要比原来大三倍才行,否则达不到朱道临常说的前瞻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