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暮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本书时代背景及前40章说了啥

    这个年代,大家时间很值钱,希望能在单位时间内获得高信息量的阅读体会,我非常理解。

    但文学这个东西,我觉得和产品说明书还是不太一样的,得有相当体量的铺垫性的文字,一种或许可称之为“无用”但令你一声叹息的审美感。

    所以,我不会大改我的写作风格。我是人到中年的作者,古往今来不论历史车轮如何滚动,人性中有些一以贯之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而一个中年过后的作者,或者叫写手,能够触摸到、表达出这种东西。

    可是,在此篇,我也会留下“太长不看版”的说明,便于大家迅速地了解我写了什么,再判断值不值得花时间去看正文章节。

    一、时代背景

    大家从教科书中熟悉的那场令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是公元8世纪中叶,763年结束。安史之乱结束时,皇帝是代宗李豫,大唐第八位皇帝(爷爷是玄宗,爸爸是安史之乱中捡了皮夹子在灵武登基的肃宗)。

    本小说中出现的皇帝,是德宗,代宗的儿子,大唐第九位皇帝。德宗这个人,是中唐执政时间很长的一位皇帝,特点是登基时很勤政、立志剪除各地藩镇势力,早期任用杨炎,实施还算好评的“两税法”,后来打仗钱不够了,杀了杨炎、让卢杞上位做宰相,到处搜刮,筹集军费打藩镇。

    为了打河东那些以安史降将为主占据的藩镇,德宗抽调神策军和西北藩镇军越过关中,去打河东。神策军是皇家嫡系军队,西北藩镇(朔方、泾原、邠宁等)总体来说是亲藩、对朝廷还听话。

    但是,到了建中四年,783年,局势乱套了,朝廷打仗不够人、不够钱,十月调集泾原镇五千人填补东边战场。过长安时,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赏赐,这些西北边军就叛变了,冲进丹凤门,逼走德宗和宗室。叛军拥立了在长安赋闲的原幽州节度使朱泚。

    德宗逃到长安西北的奉天行营(原本打吐蕃人用的),被追过来的朱泚叛军围了一个多月,史称“奉天之难”。这个围城非常惨烈,到后来完全没有东西吃,大概和张巡守睢阳的那次惨烈也差不多。

    再有三天,奉天就被朱泚打下来了。但是,朔方军李怀光从东边战场终于跑回来,要打长安,逼得朱泚放弃奉天、回撤长安躲起来。德宗才终于没有成为大唐末代皇帝。

    接下来历史的发展,主要围绕着德宗和李怀光互相猜疑、李怀光被李晟高级黑、德宗收复不了长安就向吐蕃借兵等几件事展开。从历史记载可以发现,当人群彼此猜疑、牵制、告密、毁约、互黑时,很多解决问题的动作其实是变形得令人发指的,(此处自查删几十字)。

    二、小说前四十章说了啥

    三条主线:一是德宗代表的大唐中央政权与不同藩镇之间的关系缠斗,二是几位主要人物之间的感情缘分纠葛,三是唐与吐蕃、回纥的亦敌亦友的共处模式。还有一条小线索是,反映武将和天子身边文臣的矛盾。

    1-40章,从十月初三日泾原兵变发生的这一天,写到奉天城最关键的一场战役“云车大战”开始的那一天。

    出现的藩镇:泾原、幽州、凤翔(陇州)、邠宁、朔方、泽潞。

    这些藩镇在中唐藩镇割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说白了就是属于戏有点多的藩镇。

    其他如剑南西川、浙东西等两大钱袋子藩镇,虽然也很要紧,但不太具有戏剧性。

    出现的人物:

    朝廷一方:德宗李适、太子李诵、普王李谊(德宗的侄儿、养子)、门下侍郎卢杞、尚书省左仆射崔宁、翰林学士陆贽(内相,皇帝的大秘书,很受宠)、神策军李晟(算得一代名将,小心眼多了点,君权的棋子一枚)

    藩镇方面:

    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儿子姚濬(虚构)、养子皇甫珩(男一,虚构)。

    原幽州节度使朱泚(兵变后在长安称帝)。

    陇州节度使留后韦皋(男二,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后来任多年剑南节度使,能文能武,对外也极其杀伐果断)。

    邠宁节度使留后韩游環(打酱油的)。

    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牛人,情商低了点,结局悲惨)。

    泽潞节度使李抱真(存在感一般,但地处河中,在中央与各地藩镇的矛盾中能生存得还可以)。

    女性人物:

    宋若昭(女一,因为史书记载寥寥几笔,但这个人经历六代帝王选拔任用,本人应该是情商还可以的。所以选她作为串线索的人物,婚姻不幸了点,男一略渣。)

    阿眉(女二,虚构,吐蕃公主,早期经历比较惨,后来的变化值得理解。)

    薛涛(女三,唐朝最为水平过硬的女诗人,人生的独立性也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