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大隋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已经纠缠了数百年的中原王朝和草原部族的关系,又有了新的变化。
为了离间突厥的都蓝大可汗和突利可汗,大隋在一代谋将长孙晟的计策之下,故意拒绝了都蓝大可汗的和亲要求,却让突利可汗迎娶隋文帝宗室女安义公主为妻,并厚赐突利可汗。
感觉受到羞辱的都蓝大可汗果然大怒,于是与大隋绝交,并联合西突厥的达头可汗合攻突利可汗。
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二月,突利可汗兵败于长城之下,抛妻弃子,仅带数十人逃亡,并在长孙晟设计之下到达了大兴城(长安)。
隋帝杨坚厚待突利可汗,封他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并赐他的部族可以搬到长城脚下居住。
之后,启民可汗奏报都蓝大可汗在制造攻城器械,同时在集结各族军队,准备在秋季之时攻击大隋。
于是,为了铲除威胁,隋帝杨坚决定主动出击。
他命令自己的第五子、并州总管汉王杨杰为元帅,以尚书左仆射高颎出朔州,尚书右仆射杨素出灵州,上柱国燕荣出幽州,兵分三路进击突厥,意图在突厥完成合兵之前将他们逐个攻破。
……
离灵州百里,广阔的草原上。
隋军杨素大军和西突厥达头可汗大军对峙着。
西突厥的达头可汗看着大隋军阵,在那惊讶地和身旁的军令官说到:
“我没有看错吧!
今日决战,隋军竟然没有沿用一直以来的战术,将战车放在外围,配合步兵和骑兵与我突厥铁骑做战。
莫不是那杨素真的以为,他们的骑兵能比得上我们自小在马背上长大的草原勇士,隋军的三万骑兵能和我突厥纵横天下的十万精锐铁骑抗衡?!
想不到,这名扬天下的杨素,也不过如此啊!哈哈哈!”
说到激动处,达头可汗竟然爬下坐骑,朝着天空跪拜起来:
“感谢雪山大神!今日,我定要拿这三万隋军骑兵祭祀您!”
他爬了起来,还在大笑着。
军令官问到:
“可汗,今日我们是不是还按之前的战术,先派三万骑兵前军,再安排后军待命,等待时机两翼突进……”
达头可汗已经打断了军令官:
“我知道南人诡计多端,但是你看,这是在草原之上,没有陷阱,更没有伏兵,有的只是我突厥十万精锐铁骑和三万只待宰的羊羔。
你说,我们哪里还用分什么前军后军?
军令官,你现在就给我下令,我突厥十万铁骑,一起出击,一口气把他们给吃下!”
突厥人的号角吹响了。
十万突厥铁骑开始慢跑,准备加速。
大隋军阵却岿然不动。
杨素眯着眼睛,挥了挥手。
战鼓擂响,早已经候在前阵的大隋骑兵嘴里发出非人般的嚎叫,驱马冲向了突厥的十万大军。
达头可汗看着前方战场,一脸的不解:
“他们有多少人?两百吗!?
南蛮子竟然拿区区两百骑兵来和我们突厥十万铁骑对冲!?”
那两百个大隋骑兵面对着十万突厥铁骑,都大喊着冲了过去。
但很快,就有人退缩了,其中一骑调转了马头,朝着大隋军阵撤退。
有人带头了,有几十个大隋骑兵也调转马头,开始往己方军阵逃来。
杨素的手轻轻一挥,数不清的箭矢射出,把跑在最前面、逃回来的大隋骑兵直接连人带马射杀了。
剩下的骑兵没有办法,只得再次调转马头,朝着突厥铁骑冲了过去。
毕竟冲向突厥人还有一丝丝的可能活下来,死了也能有朝廷嘉奖。
很快,不到两百骑的大隋骑兵直接被突厥十万铁骑的洪流吞没。
杨素的手一挥,又一批大隋骑兵开始了冲锋,这一回,人数明显比上一次多了不少。
达头可汗一脸疑惑:“前面两百人,现在是四百人?这杨素在干什么?”
有了前面的榜样,四百个大隋骑兵这回没有人逃回,他们大吼着冲进了十万突厥铁骑之中,同样,再次如同小水花滴入大海一样消失不见了。
杨素面无表情,他再次抬起了手,这回,有八百名大隋骑兵冲了过去。
达头可汗嘴巴张得大大的:
“我纵横天下数十年,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打法。”
八百名的骑兵,结着军阵,竟然在十万大军之中冲了几个来回,才淹没在突厥铁骑的洪流里。
杨素继续挥舞着手臂,这一回,是全军出动了。
三万对十万。
大隋骑兵朝着突厥精锐铁骑冲了过去。
十万突厥精锐铁骑都露出了笑容,大隋的骑兵又要来送命了,可是,很快,他们就发现冲到面前的大隋骑兵有点不一样,他们每个人的眼睛都是通红通红的,好像是--狼的眼睛!
突厥人预想里的战场一面倒出现了,不过却是三万大隋骑兵把十万突厥铁骑杀得溃不成军。
达头可汗目瞪口呆,他的嘴里不住地说着:“疯了,这杨素疯了,这隋军疯了,疯了,全疯了!”
军令官拉住达头可汗的缰绳:“可汗,快逃吧!”
达头可汗已经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了,他任由军令官拉着自己坐骑的缰绳,往后逃去。
在他的身后,三万大隋骑兵如入无人之境,一路追杀着十万东逃西窜的突厥铁骑……
这一战,大隋大获全胜。
达头可汗身负重伤,远遁草原……
。。。。。。
六月。
高颎命令赵仲卿率三千先锋军前进。
进至族蠡山,赵仲卿部与突厥相遇,连战七日,大破突厥前军;
隋军继续追击至乞伏泊,再次大败突厥,俘虏千余人,杂畜万计。
这时,都蓝大可汗亲率大军赶至,将隋军团团包围。
为了拖住突厥主力,力争一战解决问题,赵仲卿将三千先锋军列成方阵,四面拒战。
坚守五天后,高颎终于率领大军赶到,大破突厥,都蓝大可汗败逃。
高颎率军追过白道,越过秦山七百余里。
高颎在准备追过白道时,曾向杨坚请求增兵,有大臣认为高颎打算谋反。
史载:杨坚沉思良久,未有所答。
为了离间突厥的都蓝大可汗和突利可汗,大隋在一代谋将长孙晟的计策之下,故意拒绝了都蓝大可汗的和亲要求,却让突利可汗迎娶隋文帝宗室女安义公主为妻,并厚赐突利可汗。
感觉受到羞辱的都蓝大可汗果然大怒,于是与大隋绝交,并联合西突厥的达头可汗合攻突利可汗。
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二月,突利可汗兵败于长城之下,抛妻弃子,仅带数十人逃亡,并在长孙晟设计之下到达了大兴城(长安)。
隋帝杨坚厚待突利可汗,封他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并赐他的部族可以搬到长城脚下居住。
之后,启民可汗奏报都蓝大可汗在制造攻城器械,同时在集结各族军队,准备在秋季之时攻击大隋。
于是,为了铲除威胁,隋帝杨坚决定主动出击。
他命令自己的第五子、并州总管汉王杨杰为元帅,以尚书左仆射高颎出朔州,尚书右仆射杨素出灵州,上柱国燕荣出幽州,兵分三路进击突厥,意图在突厥完成合兵之前将他们逐个攻破。
……
离灵州百里,广阔的草原上。
隋军杨素大军和西突厥达头可汗大军对峙着。
西突厥的达头可汗看着大隋军阵,在那惊讶地和身旁的军令官说到:
“我没有看错吧!
今日决战,隋军竟然没有沿用一直以来的战术,将战车放在外围,配合步兵和骑兵与我突厥铁骑做战。
莫不是那杨素真的以为,他们的骑兵能比得上我们自小在马背上长大的草原勇士,隋军的三万骑兵能和我突厥纵横天下的十万精锐铁骑抗衡?!
想不到,这名扬天下的杨素,也不过如此啊!哈哈哈!”
说到激动处,达头可汗竟然爬下坐骑,朝着天空跪拜起来:
“感谢雪山大神!今日,我定要拿这三万隋军骑兵祭祀您!”
他爬了起来,还在大笑着。
军令官问到:
“可汗,今日我们是不是还按之前的战术,先派三万骑兵前军,再安排后军待命,等待时机两翼突进……”
达头可汗已经打断了军令官:
“我知道南人诡计多端,但是你看,这是在草原之上,没有陷阱,更没有伏兵,有的只是我突厥十万精锐铁骑和三万只待宰的羊羔。
你说,我们哪里还用分什么前军后军?
军令官,你现在就给我下令,我突厥十万铁骑,一起出击,一口气把他们给吃下!”
突厥人的号角吹响了。
十万突厥铁骑开始慢跑,准备加速。
大隋军阵却岿然不动。
杨素眯着眼睛,挥了挥手。
战鼓擂响,早已经候在前阵的大隋骑兵嘴里发出非人般的嚎叫,驱马冲向了突厥的十万大军。
达头可汗看着前方战场,一脸的不解:
“他们有多少人?两百吗!?
南蛮子竟然拿区区两百骑兵来和我们突厥十万铁骑对冲!?”
那两百个大隋骑兵面对着十万突厥铁骑,都大喊着冲了过去。
但很快,就有人退缩了,其中一骑调转了马头,朝着大隋军阵撤退。
有人带头了,有几十个大隋骑兵也调转马头,开始往己方军阵逃来。
杨素的手轻轻一挥,数不清的箭矢射出,把跑在最前面、逃回来的大隋骑兵直接连人带马射杀了。
剩下的骑兵没有办法,只得再次调转马头,朝着突厥铁骑冲了过去。
毕竟冲向突厥人还有一丝丝的可能活下来,死了也能有朝廷嘉奖。
很快,不到两百骑的大隋骑兵直接被突厥十万铁骑的洪流吞没。
杨素的手一挥,又一批大隋骑兵开始了冲锋,这一回,人数明显比上一次多了不少。
达头可汗一脸疑惑:“前面两百人,现在是四百人?这杨素在干什么?”
有了前面的榜样,四百个大隋骑兵这回没有人逃回,他们大吼着冲进了十万突厥铁骑之中,同样,再次如同小水花滴入大海一样消失不见了。
杨素面无表情,他再次抬起了手,这回,有八百名大隋骑兵冲了过去。
达头可汗嘴巴张得大大的:
“我纵横天下数十年,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打法。”
八百名的骑兵,结着军阵,竟然在十万大军之中冲了几个来回,才淹没在突厥铁骑的洪流里。
杨素继续挥舞着手臂,这一回,是全军出动了。
三万对十万。
大隋骑兵朝着突厥精锐铁骑冲了过去。
十万突厥精锐铁骑都露出了笑容,大隋的骑兵又要来送命了,可是,很快,他们就发现冲到面前的大隋骑兵有点不一样,他们每个人的眼睛都是通红通红的,好像是--狼的眼睛!
突厥人预想里的战场一面倒出现了,不过却是三万大隋骑兵把十万突厥铁骑杀得溃不成军。
达头可汗目瞪口呆,他的嘴里不住地说着:“疯了,这杨素疯了,这隋军疯了,疯了,全疯了!”
军令官拉住达头可汗的缰绳:“可汗,快逃吧!”
达头可汗已经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了,他任由军令官拉着自己坐骑的缰绳,往后逃去。
在他的身后,三万大隋骑兵如入无人之境,一路追杀着十万东逃西窜的突厥铁骑……
这一战,大隋大获全胜。
达头可汗身负重伤,远遁草原……
。。。。。。
六月。
高颎命令赵仲卿率三千先锋军前进。
进至族蠡山,赵仲卿部与突厥相遇,连战七日,大破突厥前军;
隋军继续追击至乞伏泊,再次大败突厥,俘虏千余人,杂畜万计。
这时,都蓝大可汗亲率大军赶至,将隋军团团包围。
为了拖住突厥主力,力争一战解决问题,赵仲卿将三千先锋军列成方阵,四面拒战。
坚守五天后,高颎终于率领大军赶到,大破突厥,都蓝大可汗败逃。
高颎率军追过白道,越过秦山七百余里。
高颎在准备追过白道时,曾向杨坚请求增兵,有大臣认为高颎打算谋反。
史载:杨坚沉思良久,未有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