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只是那个随从戴着个斗笠,瞧不清楚相貌,却也不进村,只在村口树下盘坐。
那天夜里,听歌在睡得迷迷糊糊之时,听到阿翁和颜翁翁的对话,好像说什么公主得了怪病,御医说需要一方药引,叫什么麒麟泪。听歌迷糊之中在想,说的估计就是那与村子隔海相望的大岛,因为岛的形状似麒麟,有头有角的,大家都叫它麒麟岛,据说岛上还有个仙人井,风景秀丽的很,至于麒麟泪那又是什么?少年贪睡,在迷糊中听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了过去。
等听歌醒来,已是卯时(约五点),天刚蒙蒙亮,可阿翁和颜翁翁却都不在了。
东南海边地形本就多丘陵,听歌的家就在村口一个小山包上,听歌照例先去山脚下的井里挑了水,经过坡上时,望向村口,颜翁翁带来的随从果然也不在了。听歌把家里水缸装满,又在灶台里加上水,在下面添些柴火,闷着,这样烧开了好保温。接着在院子里打了一通拳,按阿翁说这叫做五禽戏,是几百年前的神医华佗流传下来的,有强健体魄的功效。
打完一通拳,听歌算是热身完毕,此时气血通畅,浑身充满力量,于是又从房中取出弓箭,站好步,拉满弦,对着挂在院子外树上的一个布袋人偶,开始瞄准。
弓箭作为远射兵器,自古就应用相当普遍,在春秋战国时就被列为兵器之首,在这东南之地,多丘陵森林,也多豹子野猪,在人力面对猛兽不占优的情况下,是以人们从小就学习射箭。
同时,“射”作为自古以来的“一艺”之一,在南浔村的民间风俗中也以它为礼节。哪家生个男孩,门口便挂上一张弓,期待男孩长大后,勇武有力,能弓善射。到孩子成年之时,一般还会让他自己去挑选一把弓做为成年仪式。
听歌的这把弓是用山里常见的硬木制成的,拉开需要不少的力气,听歌的肩膀较常人宽厚,对弓射也是自小兴趣颇大,于是在听歌的请求下,从两年多以前,当时十三岁的听歌就开始学习弓射之术。
听歌拉开了弓,却没有第一时间射出,因为那个布袋人偶,是由一条细绳挂在树上,但在风吹之下,在不停摇晃着。
经过两年多的练习,听歌已经能够轻松开弓,百八十米之内的固定靶子,百发百中,后来又在颜翁翁的建议下,在树上悬挂布袋人偶,这样的难度无疑大大加强了,因为要看风向,还要预估布袋人偶移动的速度。或许是因为听歌有这方面的天赋,自从在阿翁那听了一遍“射狗射前三步”的射击诀窍后,就自己琢磨出来了该怎么射击移动靶。
俗语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听歌瞄准完,却不射出,反而慢慢地把弓弦一点点地放,把身体放松,然后再扎好步子,崩直腰,拉满弓,瞄准,如此反复,大概拉满弓弦四十来次,最后才一箭射出,布袋人偶的线应声断开。
这套利用弓弦锻炼的方法,正是南浔村的传统弓射练习法,对臂力训练极有帮助,特别对拉弓和弓弦的控制和手感帮助巨大。
训练好弓射,听歌又缓缓打了一遍拳,这是在放松肌肉,特别是拉满了四五十次弓的手臂,如果不放松下肌肉,第二天会手臂酸疼,是拉不动弓的。
训练完弓射后,听歌从屋里拿出一本用布包裹了好几层的包裹,打开后拿出那本颜翁翁送的丝制的书,上面用楷书方方正正地写着两个字——《诗经》,接着听歌爬到茅草屋顶上开始朗读。
随着听歌的朗读声,此时村里各家的烟囱陆续开始冒出烟来。他们都习惯了以听歌的朗读声做为报时器,这几年来,不管刮风下雨,听歌的早起晨读习惯雷打不动。只是下雨时移到屋内,可朗读的声音却丝毫不减。
随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在村道上空飘荡,村道上也开始热闹起来,早起的农人们开始吆喝着牛准备去田里松松土以期待明年的好收成,孩子们跟在父母后面,初始还安静地走着,不一会就开始一路追逐起来,打闹声笑声父母叱喝声此起彼伏
。。。
。。。
早读诗经,晚看彩霞,作为目标是当村长的少年,听歌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要离开村子,更没想到那一天这么快就到来了。
那天半夜,睡了半宿,才听到阿翁和颜翁翁来的声音,看来他们是取到了那个什么麒麟泪?
第二天一早,正准备去挑水的听歌,被阿翁叫住了。
“去吧,后生崽就该出去走走,跟你的颜翁翁一起去,去看看我们大唐的长安城!”阿翁口气里似乎带着点期待。
看到听歌还有点发愣,颜翁翁抚着胡子,微笑着补充到:“去逛一圈,来以后还可以给村里的娃娃们讲讲,长安城是什么样的,让他们也开开眼”
听歌笑着答应了,然后两位老爷爷也笑了。
经过村口大树时,颜翁翁的那名随从也没再见到,估计已经把麒麟泪送走了。听歌向来乖巧,颜翁翁不说,他也不会主动去问。然后他们就走过了那棵大树,就好像从来没有人在那呆过一样。
于是,志向明确,想着以后来给村里娃娃讲长安城故事的,未来的村长大人听歌,就这样,跟随着说书人颜翁翁,走出了那个温馨的小乡村。
两人自南浔村出发,先是抵达泉州(今福州),后乘船从闽江入海,北上至扬州,在扬州游玩了几日,再从扬州乘船经大运河,过洛阳至三门峡,转为陆路前往长安。
从东南到长安,有两千余里。一路上,两人倒也走得是不急不慢,颜翁翁见识广博,每到一处都向听歌解说沿途风俗人情,加上他口才出众,又有心讲解,所以听歌倒不觉得旅途烦闷。听歌自小待人彬彬有礼,加上心里对颜翁翁尊敬有加,一路衣食住行,倒也是把颜翁翁照应得关怀备至,一老一少一起出行倒也相得益彰。
那天夜里,听歌在睡得迷迷糊糊之时,听到阿翁和颜翁翁的对话,好像说什么公主得了怪病,御医说需要一方药引,叫什么麒麟泪。听歌迷糊之中在想,说的估计就是那与村子隔海相望的大岛,因为岛的形状似麒麟,有头有角的,大家都叫它麒麟岛,据说岛上还有个仙人井,风景秀丽的很,至于麒麟泪那又是什么?少年贪睡,在迷糊中听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了过去。
等听歌醒来,已是卯时(约五点),天刚蒙蒙亮,可阿翁和颜翁翁却都不在了。
东南海边地形本就多丘陵,听歌的家就在村口一个小山包上,听歌照例先去山脚下的井里挑了水,经过坡上时,望向村口,颜翁翁带来的随从果然也不在了。听歌把家里水缸装满,又在灶台里加上水,在下面添些柴火,闷着,这样烧开了好保温。接着在院子里打了一通拳,按阿翁说这叫做五禽戏,是几百年前的神医华佗流传下来的,有强健体魄的功效。
打完一通拳,听歌算是热身完毕,此时气血通畅,浑身充满力量,于是又从房中取出弓箭,站好步,拉满弦,对着挂在院子外树上的一个布袋人偶,开始瞄准。
弓箭作为远射兵器,自古就应用相当普遍,在春秋战国时就被列为兵器之首,在这东南之地,多丘陵森林,也多豹子野猪,在人力面对猛兽不占优的情况下,是以人们从小就学习射箭。
同时,“射”作为自古以来的“一艺”之一,在南浔村的民间风俗中也以它为礼节。哪家生个男孩,门口便挂上一张弓,期待男孩长大后,勇武有力,能弓善射。到孩子成年之时,一般还会让他自己去挑选一把弓做为成年仪式。
听歌的这把弓是用山里常见的硬木制成的,拉开需要不少的力气,听歌的肩膀较常人宽厚,对弓射也是自小兴趣颇大,于是在听歌的请求下,从两年多以前,当时十三岁的听歌就开始学习弓射之术。
听歌拉开了弓,却没有第一时间射出,因为那个布袋人偶,是由一条细绳挂在树上,但在风吹之下,在不停摇晃着。
经过两年多的练习,听歌已经能够轻松开弓,百八十米之内的固定靶子,百发百中,后来又在颜翁翁的建议下,在树上悬挂布袋人偶,这样的难度无疑大大加强了,因为要看风向,还要预估布袋人偶移动的速度。或许是因为听歌有这方面的天赋,自从在阿翁那听了一遍“射狗射前三步”的射击诀窍后,就自己琢磨出来了该怎么射击移动靶。
俗语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听歌瞄准完,却不射出,反而慢慢地把弓弦一点点地放,把身体放松,然后再扎好步子,崩直腰,拉满弓,瞄准,如此反复,大概拉满弓弦四十来次,最后才一箭射出,布袋人偶的线应声断开。
这套利用弓弦锻炼的方法,正是南浔村的传统弓射练习法,对臂力训练极有帮助,特别对拉弓和弓弦的控制和手感帮助巨大。
训练好弓射,听歌又缓缓打了一遍拳,这是在放松肌肉,特别是拉满了四五十次弓的手臂,如果不放松下肌肉,第二天会手臂酸疼,是拉不动弓的。
训练完弓射后,听歌从屋里拿出一本用布包裹了好几层的包裹,打开后拿出那本颜翁翁送的丝制的书,上面用楷书方方正正地写着两个字——《诗经》,接着听歌爬到茅草屋顶上开始朗读。
随着听歌的朗读声,此时村里各家的烟囱陆续开始冒出烟来。他们都习惯了以听歌的朗读声做为报时器,这几年来,不管刮风下雨,听歌的早起晨读习惯雷打不动。只是下雨时移到屋内,可朗读的声音却丝毫不减。
随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在村道上空飘荡,村道上也开始热闹起来,早起的农人们开始吆喝着牛准备去田里松松土以期待明年的好收成,孩子们跟在父母后面,初始还安静地走着,不一会就开始一路追逐起来,打闹声笑声父母叱喝声此起彼伏
。。。
。。。
早读诗经,晚看彩霞,作为目标是当村长的少年,听歌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要离开村子,更没想到那一天这么快就到来了。
那天半夜,睡了半宿,才听到阿翁和颜翁翁来的声音,看来他们是取到了那个什么麒麟泪?
第二天一早,正准备去挑水的听歌,被阿翁叫住了。
“去吧,后生崽就该出去走走,跟你的颜翁翁一起去,去看看我们大唐的长安城!”阿翁口气里似乎带着点期待。
看到听歌还有点发愣,颜翁翁抚着胡子,微笑着补充到:“去逛一圈,来以后还可以给村里的娃娃们讲讲,长安城是什么样的,让他们也开开眼”
听歌笑着答应了,然后两位老爷爷也笑了。
经过村口大树时,颜翁翁的那名随从也没再见到,估计已经把麒麟泪送走了。听歌向来乖巧,颜翁翁不说,他也不会主动去问。然后他们就走过了那棵大树,就好像从来没有人在那呆过一样。
于是,志向明确,想着以后来给村里娃娃讲长安城故事的,未来的村长大人听歌,就这样,跟随着说书人颜翁翁,走出了那个温馨的小乡村。
两人自南浔村出发,先是抵达泉州(今福州),后乘船从闽江入海,北上至扬州,在扬州游玩了几日,再从扬州乘船经大运河,过洛阳至三门峡,转为陆路前往长安。
从东南到长安,有两千余里。一路上,两人倒也走得是不急不慢,颜翁翁见识广博,每到一处都向听歌解说沿途风俗人情,加上他口才出众,又有心讲解,所以听歌倒不觉得旅途烦闷。听歌自小待人彬彬有礼,加上心里对颜翁翁尊敬有加,一路衣食住行,倒也是把颜翁翁照应得关怀备至,一老一少一起出行倒也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