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疯狂的想法
独孤不悔眼见众多的囚犯长途跋涉,却还要戴着沉重的刑具,十分痛苦,便询问一旁的凌飞是否可以去除枷锁,然而凌飞听了却是连忙摆手道,“大人,这却使不得,大隋《开皇律》有明确规定,囚犯在押送途中,一定要带枷锁,所以这个枷锁是不能轻易打开的。”
独孤不悔听了凌飞的话也只好暂时作罢,虽然他曾经是一个历史研究所的员工,他却仍然有许多东西不清楚,就比如凌飞所说的《开皇律》,他只知道是隋文帝杨坚隋在开皇元年命高颎等撰定新律之时所著,其他的却都一概不知了。
毕竟中华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里,有许多的东西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依然是未知的。
原来古代犯人坐牢和发配时,都会戴着木枷,但木枷的样式和重量都不尽相同。
通常而言,坐牢时戴的木枷会比较重。比如《水浒传》中就出现过多次的木枷,白胜被抓,就是戴“二十斤重死枷”;王婆下狱时,戴的是“重囚枷”;宋江写反诗,戴的是“二十五斤死囚枷”;解珍解宝被毛太公陷害,也是戴二十五斤死囚枷;柴进被高廉、殷天锡所诬陷,仍然是二十五斤死囚枷;卢俊义最倒霉,他下狱时,戴的是“一百斤死囚枷”。
但是,犯人被发配的地方通常很远,如果戴几十斤的重枷,不可能走远。所以发配路上戴的木枷通常很轻,这样方便行走,因此也叫“行枷”。水浒中,多次提到过行枷。
历代官府为了统一管理,一般都会严格控制木枷的尺寸,那么,在木枷的长短已定的情况下,如何减轻重量呢?
办法就是减小枷木的厚度。但如果厚度太薄,木枷可能不牢固,于是人们就会用铁叶钉在上面,辅助固定,因为用了铁叶,所以行枷也叫“铁叶护身枷”。水浒中,林冲、武松等人被发配时,就是戴这种枷。
而隋朝时期的木枷相对于宋朝时期,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其中有一个就是重量较重。因此凌飞才说这些犯人戴的枷锁得有二十斤左右。
--------------------------
张彪本以为犯人的队伍行走缓慢,是因为刚从牢里放出来,长途跋涉不是太适应,只是开头走得慢些,到后面囚犯们慢慢适应了,便能走得快些了,可是他很快就崩溃了,因为他发现,几十人的犯人队伍是越走越慢。
从刚开始的日行数十里,到后面的行走距离一直在缩短,而今日又到了日落西山的时候,众人才走了第一日的三分之一的路程,几天过去了,他们居然才走到了荥阳!
按照这样的行进速度,一月之期很快就到了,他们却肯定不能按时把犯人们押送到目的地京城,误了日期,大理寺那边交不了差,可是要遭重罚的,这可如何是好啊?!
张彪心里着急,他手下的差役也跟着着急,大家也就没什么耐心了。刚出发的时候对待犯人们的客气也就变得少了,而手里的鞭子却挥舞的更加频繁了,队伍里动辄就传来官差对犯人的呵斥之声。
正在犯人们长途赶路十分辛苦的时候,北方的秋天却不合时宜的迎来了“秋老虎”的时节,一连几天,大中午的气温居然比夏天还热,好些犯人出发时为了抵御秋寒都穿了厚实的秋衣,这个时候就有点酷热难熬了。
许多犯人负重行走本就吃力的很,再加上中午天气炎热,走路大汗淋漓,背后的衣服都湿透了,大家都是疲惫不堪,有些人开始咒骂起来。
走到荥阳的时候,独孤不悔见这些罪犯头顶太阳,颈套枷锁,实在痛苦,而官差的呵斥与犯人们的咒骂交替出现,渐渐地押送队伍就变成了一支怨声载道的队伍。
这个时候,独孤不悔终于理解了几百年前秦朝末期陈胜吴广的处境了,他们因为天下大雨,道路不通,误了到达渔阳规定的期限。而过了规定的期限,按照秦朝法津的规定是都该杀头的。
陈胜、吴广两个人一商量:“如今逃走也是死,起义干一番大事业也是死,同样都是死,还不如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于是两人通过密谋,在大泽乡发动了一场载入历史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而现在,如果不加快速度的话,独孤不悔和张彪负责的押运队伍就会耽误日期,而耽误日期就会受罚,他们的处境也很快就会变得和当年的陈胜吴广等人的处境一样,到那时,犯人的队伍会不会爆发动乱甚至是发生起义呢?
独孤不悔思索了很久,觉得现在这样不是个办法,犯人们已经怨声载道了,如果再进一步激化矛盾,后果不堪设想啊,怎么办?这时候,一个疯狂的想法出现在了他的脑海里。
片刻后,他让张彪将押送犯人们的队伍暂时停了下来,让犯人们全部躲在路旁的树荫下休息。
犯人们坐在树荫下休息,独孤不悔又让凌飞给犯人们挨个喂水喝,队伍里的人才慢慢的停止了抱怨。而趁着犯人们休息的时候,独孤不悔把张彪叫了过来,进了自己的马车里。
两人坐定之后,独孤不悔开门见山的告诉张彪,“张兄,队伍目前的行进速度太慢了,这样可不行啊,会误了朝廷的时期规定的,后果很严重!”
“是啊,我也发现了,可是这却也无能为力啊,手下的差役们大声呵斥他们,还是走不快,就差拿鞭子抽他们了!”张彪皱紧了眉头,忧心忡忡的说道。
“如此下去不是个办法,如今队伍里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怨声载道了,如果差役们再进一步催促呵斥,甚至打骂,与犯人之间的矛盾就会进一步扩大,这样迟早会出问题的!”独孤不悔也是一脸愁容。
两人一时沉默不语,这时凌飞回来听见了他们的谈话,便站在马车外说道,“大人,我倒是有个办法,可以加快前进的速度,不知大人是否愿意听。”
独孤不悔正愁没办法,听他如此说,就叫他进来,看他有什么好的办法。
而凌飞看着愁容满面的独孤不悔和张彪说了一句话,却让他们震惊不已,“大人,去除了他们的木枷锁链,他们自然会行走的快点。”
一旁的张彪听了,马上表示反对,“一派胡言,去除犯人的刑具是违反当朝律法的!再说了,打开枷锁后,这帮犯人还不都跑了啊?!”
独孤不悔听了凌飞的话也只好暂时作罢,虽然他曾经是一个历史研究所的员工,他却仍然有许多东西不清楚,就比如凌飞所说的《开皇律》,他只知道是隋文帝杨坚隋在开皇元年命高颎等撰定新律之时所著,其他的却都一概不知了。
毕竟中华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里,有许多的东西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依然是未知的。
原来古代犯人坐牢和发配时,都会戴着木枷,但木枷的样式和重量都不尽相同。
通常而言,坐牢时戴的木枷会比较重。比如《水浒传》中就出现过多次的木枷,白胜被抓,就是戴“二十斤重死枷”;王婆下狱时,戴的是“重囚枷”;宋江写反诗,戴的是“二十五斤死囚枷”;解珍解宝被毛太公陷害,也是戴二十五斤死囚枷;柴进被高廉、殷天锡所诬陷,仍然是二十五斤死囚枷;卢俊义最倒霉,他下狱时,戴的是“一百斤死囚枷”。
但是,犯人被发配的地方通常很远,如果戴几十斤的重枷,不可能走远。所以发配路上戴的木枷通常很轻,这样方便行走,因此也叫“行枷”。水浒中,多次提到过行枷。
历代官府为了统一管理,一般都会严格控制木枷的尺寸,那么,在木枷的长短已定的情况下,如何减轻重量呢?
办法就是减小枷木的厚度。但如果厚度太薄,木枷可能不牢固,于是人们就会用铁叶钉在上面,辅助固定,因为用了铁叶,所以行枷也叫“铁叶护身枷”。水浒中,林冲、武松等人被发配时,就是戴这种枷。
而隋朝时期的木枷相对于宋朝时期,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其中有一个就是重量较重。因此凌飞才说这些犯人戴的枷锁得有二十斤左右。
--------------------------
张彪本以为犯人的队伍行走缓慢,是因为刚从牢里放出来,长途跋涉不是太适应,只是开头走得慢些,到后面囚犯们慢慢适应了,便能走得快些了,可是他很快就崩溃了,因为他发现,几十人的犯人队伍是越走越慢。
从刚开始的日行数十里,到后面的行走距离一直在缩短,而今日又到了日落西山的时候,众人才走了第一日的三分之一的路程,几天过去了,他们居然才走到了荥阳!
按照这样的行进速度,一月之期很快就到了,他们却肯定不能按时把犯人们押送到目的地京城,误了日期,大理寺那边交不了差,可是要遭重罚的,这可如何是好啊?!
张彪心里着急,他手下的差役也跟着着急,大家也就没什么耐心了。刚出发的时候对待犯人们的客气也就变得少了,而手里的鞭子却挥舞的更加频繁了,队伍里动辄就传来官差对犯人的呵斥之声。
正在犯人们长途赶路十分辛苦的时候,北方的秋天却不合时宜的迎来了“秋老虎”的时节,一连几天,大中午的气温居然比夏天还热,好些犯人出发时为了抵御秋寒都穿了厚实的秋衣,这个时候就有点酷热难熬了。
许多犯人负重行走本就吃力的很,再加上中午天气炎热,走路大汗淋漓,背后的衣服都湿透了,大家都是疲惫不堪,有些人开始咒骂起来。
走到荥阳的时候,独孤不悔见这些罪犯头顶太阳,颈套枷锁,实在痛苦,而官差的呵斥与犯人们的咒骂交替出现,渐渐地押送队伍就变成了一支怨声载道的队伍。
这个时候,独孤不悔终于理解了几百年前秦朝末期陈胜吴广的处境了,他们因为天下大雨,道路不通,误了到达渔阳规定的期限。而过了规定的期限,按照秦朝法津的规定是都该杀头的。
陈胜、吴广两个人一商量:“如今逃走也是死,起义干一番大事业也是死,同样都是死,还不如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于是两人通过密谋,在大泽乡发动了一场载入历史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而现在,如果不加快速度的话,独孤不悔和张彪负责的押运队伍就会耽误日期,而耽误日期就会受罚,他们的处境也很快就会变得和当年的陈胜吴广等人的处境一样,到那时,犯人的队伍会不会爆发动乱甚至是发生起义呢?
独孤不悔思索了很久,觉得现在这样不是个办法,犯人们已经怨声载道了,如果再进一步激化矛盾,后果不堪设想啊,怎么办?这时候,一个疯狂的想法出现在了他的脑海里。
片刻后,他让张彪将押送犯人们的队伍暂时停了下来,让犯人们全部躲在路旁的树荫下休息。
犯人们坐在树荫下休息,独孤不悔又让凌飞给犯人们挨个喂水喝,队伍里的人才慢慢的停止了抱怨。而趁着犯人们休息的时候,独孤不悔把张彪叫了过来,进了自己的马车里。
两人坐定之后,独孤不悔开门见山的告诉张彪,“张兄,队伍目前的行进速度太慢了,这样可不行啊,会误了朝廷的时期规定的,后果很严重!”
“是啊,我也发现了,可是这却也无能为力啊,手下的差役们大声呵斥他们,还是走不快,就差拿鞭子抽他们了!”张彪皱紧了眉头,忧心忡忡的说道。
“如此下去不是个办法,如今队伍里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怨声载道了,如果差役们再进一步催促呵斥,甚至打骂,与犯人之间的矛盾就会进一步扩大,这样迟早会出问题的!”独孤不悔也是一脸愁容。
两人一时沉默不语,这时凌飞回来听见了他们的谈话,便站在马车外说道,“大人,我倒是有个办法,可以加快前进的速度,不知大人是否愿意听。”
独孤不悔正愁没办法,听他如此说,就叫他进来,看他有什么好的办法。
而凌飞看着愁容满面的独孤不悔和张彪说了一句话,却让他们震惊不已,“大人,去除了他们的木枷锁链,他们自然会行走的快点。”
一旁的张彪听了,马上表示反对,“一派胡言,去除犯人的刑具是违反当朝律法的!再说了,打开枷锁后,这帮犯人还不都跑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