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雪落大漠
是夜,天上飘起了雪花,更兼北风呼啸,黄沙漫漫,正是一年之中最难熬的时候。
碎叶军大营,半夜。
除了值守的三千人,整座大营都沉浸在睡梦里,对了在路上奔波了接近两个月的碎叶军来说,每天晚上的歇息太宝贵了。
大营以北,沙漠。
一支部队在这样的情形下竟然进入了大沙漠!
碎叶军驻扎的地方实际上就是后世的沙坡头,其南面是陇西高原,北面就是后世的腾格里沙漠,由于高原的阻挡,沙漠在此停住了脚步。
而通往白山堡(景泰县)的驿道就是从沙坡头出发,贴着沙漠边缘径直往西,百余里后再往南即可,当然了,你如果一直往西,则可直达凉州(武威)。
高庭晖比孙秀荣小年岁,今年三十六岁,正是一个武将在体力、经验、反应上的巅峰期。
高句丽覆灭后,其贵族全部被大唐迁到内地,远的还在江淮地区,而高庭晖就是从江淮地区来到幽州当府兵的农户。
此时,这些高句丽人已经高度汉化了。
与安禄山、史思明一样,高庭晖也是凭着“捉生”起家的,原本的历史上,他与喻文景、奚日越三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显然也不是一味蛮干之人,遇到李光弼这位工事高手后就一筹莫展,最后只得投降了事。
那之后,这三位就消失在历史长河,成为了临淮郡王可悲的注脚。
但随着碎叶军的出现,历史已经大变模样,喻文景蛰伏幽州十余年,最终还是加入到他的老相识孙秀荣的阵营,奚日越准备左右逢源,结果被杀。
只有他高庭晖,一早就加入到碎叶军来。
他本就是妫州刺史乌承恩手下的副都虞侯,在碎叶军攻打边墙要隘广边军时曾带着五百步军一夜奔行一百里,将占据广边军的杨守忠击败,若不是孙秀荣赶到,碎叶军那一次进攻妫州的战事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实在不好说。
与喻文景相比,他没有身后庞大的家室可依,与奚日越相比,他也没有像怒皆部这样的强部为助。
一个高句丽人,实际上早就是一个汉人了,不过祖上传下来的武勇一直没丢而已。
一般来说,高庭晖在一众碎叶军里是少数能做到“不动如山,动如雷震”之人,除了他以外,自然还有荔非守瑜、白孝德、马璘三人。
但他的名头一直在这三人之下,也没有别的,无非是加入碎叶军较晚而已,不过孙秀荣对他的依仗却丝毫不亚于其他三人,由于荔非守瑜、白孝德、马璘现在经常独当一面,孙秀荣亲自带队的时候,最喜欢带上的就是高庭晖了。
终究是在历史上留下名头之人,还是比苏哈、孙孝恪等人强一些。
这一点,高庭晖自己也清楚。
故此,这一次,孙秀荣让他趁着雪夜带着三千骑向北进入大沙漠,他也没有怨言。
这三千人中,有六百重骑兵,有一千五百轻骑兵,还有八百强弩兵,经过了芮落尘牺牲的事件后,孙秀荣痛定思痛,将副尉以上将领的亲卫增加到了一百人,于是现在高庭晖身边还有一百亲卫。
除了高庭晖,孙秀荣还将曹令忠拨给他当副尉兼都虞侯。
此时,距离这支部队向北深入沙漠已经有半个时辰了,大漠茫茫,更兼风雪交加,若是直接深入到大漠深处,就算是驻牧在附近的浑部也只能是死路一条。
但这支队伍准备去哪里,又准备干什么,只有高庭晖一人知晓。
亲卫里,有带着沙漏之人,抵达此处后,大雪已经停止了,但风势依旧,不过由于大雪覆盖了沙漠,沙尘倒是骤然减少起来。
尘埃落定之后,天空就变得清朗起来。
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
浓烈的寒意笼罩这支部队——虽然他们在棉甲外还套了一件羊皮夹袄也禁不住打着哆嗦。
但他们座下的战马显然比他们耐寒得多,用随身携带的皮囊喂饮之后,很快就恢复了体力。
“向西!”
这就是碎叶军了,看着月亮的方向,再看碎叶军自己制作的指南针,加上一开始出发时的方向,在茫茫大漠里就能辨别方向。
而眼下乃至以前的军队,除了向导就要提前探索好路线,否则必定迷路,霍去病能在穿越大漠几千里不迷路,那是因为携带着大量的向导,而李广每一次都迷路,那也是因为缺少向导自己瞎闯所致。
对于碎叶军来说,除了仁勇都、侦骑的情报,虞侯军里不乏经过孙秀荣亲自训练能够利用简易的圭表、星盘、指南针、日影、太阳、月亮的位置来确定方向和时间的人,这样的人都是极为聪慧的,升迁也比其他人快得多。
曹令忠,这位历史上在河西被吐蕃人占据后独守北庭的粟特名将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了,他现在贵为副尉、都虞侯,真正在这支队伍里做这个事的是一位年轻人。
孙秀荣在霫部担任大都督时收的义子,父亲是霫部独孤氏小贵族,加入碎叶军后在檀石槐台之役中战死,由于其在郁雨陵就学时就表现得很是聪慧,又孤苦伶仃的,便收他为义子,并改名孙孝瑾。
孙孝瑾,今年才二十三岁,却是极少数从天山大学毕业的人。
自从碎叶军名声大振以来,西域、漠北的胡人改姓孙的人如过江之鲫,不过孙秀荣认可的义子却只有四个,孙孝恪(出身于西突厥右厢胡禄居部的弓月部奴隶)是博格达营的都尉,孙孝恭(出身于怛逻斯附近的粟特农户)是山地营的都尉,然后就是孙孝瑾、孙孝肃了。
孙孝肃,则是他收养的汉人老兵后裔,眼下还在西域。
孙秀荣也不是闲着无聊胡乱收养义子,这些人无一不是少年兵中的出类拔萃者,不能说是最勇猛的,但肯定是文武双全者,眼下还在西域的孙孝肃,则是孙秀荣安排跟在仁勇都都尉、内务府大总管宇文邕奴身边学习之人,显然是用来随时接替宇文邕奴“主内”的人选。
在此时的漠北,无论是奚人、霫人,还是契丹人,在勇武方面出类拔萃者屡见不鲜,但在文的方面也能脱颖而出者却并不多见,孙孝肃就是其中之一,否则也不会被孙秀荣收养。
孙孝肃,身材中等,典型的霫人长相,宽脸细眼,若是再配上扁平的鼻子,自然就泯然众人矣,但他却有一个高挺的大鼻子,让其看起来颇为不同。
以副都虞侯的职位临时兼任高庭晖的亲卫队长,实际上就是高庭晖的参谋长兼政委。
大漠覆上一层积雪后,在夜里更是茫茫一片了,此时就算有向导在,想要依着惯熟的沙丘以及沙丘之间的相对位置来辨别方向几乎不可能。
但得到孙孝瑾的判断后,高庭晖却毫不犹豫地让人马朝西开去。
这样的夜晚,距离黄河至少五十里的地方,本就是荒无人烟之地,想要碰上人影难上加难。
但高庭晖依旧不敢大意,还是让虞侯军前出二十里进行探查。
虞侯军,本是大唐用来侦查、考功、考纪之人,时至今日,大部分已经被孙秀荣用学堂里成绩较为优异者代替了,除了基本的侦骑素质外,能够熟练使用孙秀荣亲自制作的用来校正时间、辨别方向的套件是基本的条件。
于是,不说战力,碎叶军的侦骑水准已经领先其它军队一大截了。
大漠沙如雪,落雪更晶莹。
在一片白茫茫中,这支部队在天亮前抵达了目的地。
按照计划,这里距离南面的白山堡(景泰县)约莫百里,但计划是计划,想要确定这一点,还需要虞侯军探查后确认。
孙孝瑾带着十余人离开了。
他们扮成此时这里的南迁回鹘牧户模样向南奔去。
......
中午时分,在白山堡北面的荒山上,望远镜里,白山堡一览无余。
作为扼控河西-朔方-陇右的要冲之地,白山堡的位置非常重要,由于其附近有较大面积的绿洲,这里一早是由迁徙到这里屯田的府兵镇守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人趁机侵入,但大唐始终没有放弃该地。
方圆约莫四里的完全由夯土垒成的城墙上,值守的士兵被孙孝瑾等人瞧得清清楚楚。
一般来说像这样县城规模的城墙,守城士兵平时会有三成的人马在墙上,均以四座城门楼以及敌楼作为藏兵之地,但在孙孝瑾的眼里,这城上的士兵着实太多了一些。
他们所在的地方正好对着北城门,一面城墙大约一里,但在每一个垛口后面都有影影绰绰的人影!
“按照韦应物的说法,这白山堡也就一千五百人,平时安排五百人上城墙驻守也就是了,但眼下就这一面城墙就有至少五百人!”
“难道他们发现了我军的踪迹?不可能,我军藏在大漠深处,又是在天寒地冻、风沙弥漫的雪夜离开的,况且都是衔枚勒马悄悄离开的,在那样的境况下,不可能还有人侦查到”
“那么,白山堡的唐军防备的就不是我军了,按照李辅国的说法,此地就是我军与唐军交接几万户祆教徒的场所,此时,如果有暗处的敌人趁着交接的混乱杀出,我方还真有可能被其所趁”
“不过河西、陇右最强大的一股力量就是李嗣业部了,满打满算就是一万步骑,还要遮护好几个城堡,面对着我部三个营头,不可能还有力量再次设伏,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
碎叶军大营,半夜。
除了值守的三千人,整座大营都沉浸在睡梦里,对了在路上奔波了接近两个月的碎叶军来说,每天晚上的歇息太宝贵了。
大营以北,沙漠。
一支部队在这样的情形下竟然进入了大沙漠!
碎叶军驻扎的地方实际上就是后世的沙坡头,其南面是陇西高原,北面就是后世的腾格里沙漠,由于高原的阻挡,沙漠在此停住了脚步。
而通往白山堡(景泰县)的驿道就是从沙坡头出发,贴着沙漠边缘径直往西,百余里后再往南即可,当然了,你如果一直往西,则可直达凉州(武威)。
高庭晖比孙秀荣小年岁,今年三十六岁,正是一个武将在体力、经验、反应上的巅峰期。
高句丽覆灭后,其贵族全部被大唐迁到内地,远的还在江淮地区,而高庭晖就是从江淮地区来到幽州当府兵的农户。
此时,这些高句丽人已经高度汉化了。
与安禄山、史思明一样,高庭晖也是凭着“捉生”起家的,原本的历史上,他与喻文景、奚日越三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显然也不是一味蛮干之人,遇到李光弼这位工事高手后就一筹莫展,最后只得投降了事。
那之后,这三位就消失在历史长河,成为了临淮郡王可悲的注脚。
但随着碎叶军的出现,历史已经大变模样,喻文景蛰伏幽州十余年,最终还是加入到他的老相识孙秀荣的阵营,奚日越准备左右逢源,结果被杀。
只有他高庭晖,一早就加入到碎叶军来。
他本就是妫州刺史乌承恩手下的副都虞侯,在碎叶军攻打边墙要隘广边军时曾带着五百步军一夜奔行一百里,将占据广边军的杨守忠击败,若不是孙秀荣赶到,碎叶军那一次进攻妫州的战事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实在不好说。
与喻文景相比,他没有身后庞大的家室可依,与奚日越相比,他也没有像怒皆部这样的强部为助。
一个高句丽人,实际上早就是一个汉人了,不过祖上传下来的武勇一直没丢而已。
一般来说,高庭晖在一众碎叶军里是少数能做到“不动如山,动如雷震”之人,除了他以外,自然还有荔非守瑜、白孝德、马璘三人。
但他的名头一直在这三人之下,也没有别的,无非是加入碎叶军较晚而已,不过孙秀荣对他的依仗却丝毫不亚于其他三人,由于荔非守瑜、白孝德、马璘现在经常独当一面,孙秀荣亲自带队的时候,最喜欢带上的就是高庭晖了。
终究是在历史上留下名头之人,还是比苏哈、孙孝恪等人强一些。
这一点,高庭晖自己也清楚。
故此,这一次,孙秀荣让他趁着雪夜带着三千骑向北进入大沙漠,他也没有怨言。
这三千人中,有六百重骑兵,有一千五百轻骑兵,还有八百强弩兵,经过了芮落尘牺牲的事件后,孙秀荣痛定思痛,将副尉以上将领的亲卫增加到了一百人,于是现在高庭晖身边还有一百亲卫。
除了高庭晖,孙秀荣还将曹令忠拨给他当副尉兼都虞侯。
此时,距离这支部队向北深入沙漠已经有半个时辰了,大漠茫茫,更兼风雪交加,若是直接深入到大漠深处,就算是驻牧在附近的浑部也只能是死路一条。
但这支队伍准备去哪里,又准备干什么,只有高庭晖一人知晓。
亲卫里,有带着沙漏之人,抵达此处后,大雪已经停止了,但风势依旧,不过由于大雪覆盖了沙漠,沙尘倒是骤然减少起来。
尘埃落定之后,天空就变得清朗起来。
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
浓烈的寒意笼罩这支部队——虽然他们在棉甲外还套了一件羊皮夹袄也禁不住打着哆嗦。
但他们座下的战马显然比他们耐寒得多,用随身携带的皮囊喂饮之后,很快就恢复了体力。
“向西!”
这就是碎叶军了,看着月亮的方向,再看碎叶军自己制作的指南针,加上一开始出发时的方向,在茫茫大漠里就能辨别方向。
而眼下乃至以前的军队,除了向导就要提前探索好路线,否则必定迷路,霍去病能在穿越大漠几千里不迷路,那是因为携带着大量的向导,而李广每一次都迷路,那也是因为缺少向导自己瞎闯所致。
对于碎叶军来说,除了仁勇都、侦骑的情报,虞侯军里不乏经过孙秀荣亲自训练能够利用简易的圭表、星盘、指南针、日影、太阳、月亮的位置来确定方向和时间的人,这样的人都是极为聪慧的,升迁也比其他人快得多。
曹令忠,这位历史上在河西被吐蕃人占据后独守北庭的粟特名将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了,他现在贵为副尉、都虞侯,真正在这支队伍里做这个事的是一位年轻人。
孙秀荣在霫部担任大都督时收的义子,父亲是霫部独孤氏小贵族,加入碎叶军后在檀石槐台之役中战死,由于其在郁雨陵就学时就表现得很是聪慧,又孤苦伶仃的,便收他为义子,并改名孙孝瑾。
孙孝瑾,今年才二十三岁,却是极少数从天山大学毕业的人。
自从碎叶军名声大振以来,西域、漠北的胡人改姓孙的人如过江之鲫,不过孙秀荣认可的义子却只有四个,孙孝恪(出身于西突厥右厢胡禄居部的弓月部奴隶)是博格达营的都尉,孙孝恭(出身于怛逻斯附近的粟特农户)是山地营的都尉,然后就是孙孝瑾、孙孝肃了。
孙孝肃,则是他收养的汉人老兵后裔,眼下还在西域。
孙秀荣也不是闲着无聊胡乱收养义子,这些人无一不是少年兵中的出类拔萃者,不能说是最勇猛的,但肯定是文武双全者,眼下还在西域的孙孝肃,则是孙秀荣安排跟在仁勇都都尉、内务府大总管宇文邕奴身边学习之人,显然是用来随时接替宇文邕奴“主内”的人选。
在此时的漠北,无论是奚人、霫人,还是契丹人,在勇武方面出类拔萃者屡见不鲜,但在文的方面也能脱颖而出者却并不多见,孙孝肃就是其中之一,否则也不会被孙秀荣收养。
孙孝肃,身材中等,典型的霫人长相,宽脸细眼,若是再配上扁平的鼻子,自然就泯然众人矣,但他却有一个高挺的大鼻子,让其看起来颇为不同。
以副都虞侯的职位临时兼任高庭晖的亲卫队长,实际上就是高庭晖的参谋长兼政委。
大漠覆上一层积雪后,在夜里更是茫茫一片了,此时就算有向导在,想要依着惯熟的沙丘以及沙丘之间的相对位置来辨别方向几乎不可能。
但得到孙孝瑾的判断后,高庭晖却毫不犹豫地让人马朝西开去。
这样的夜晚,距离黄河至少五十里的地方,本就是荒无人烟之地,想要碰上人影难上加难。
但高庭晖依旧不敢大意,还是让虞侯军前出二十里进行探查。
虞侯军,本是大唐用来侦查、考功、考纪之人,时至今日,大部分已经被孙秀荣用学堂里成绩较为优异者代替了,除了基本的侦骑素质外,能够熟练使用孙秀荣亲自制作的用来校正时间、辨别方向的套件是基本的条件。
于是,不说战力,碎叶军的侦骑水准已经领先其它军队一大截了。
大漠沙如雪,落雪更晶莹。
在一片白茫茫中,这支部队在天亮前抵达了目的地。
按照计划,这里距离南面的白山堡(景泰县)约莫百里,但计划是计划,想要确定这一点,还需要虞侯军探查后确认。
孙孝瑾带着十余人离开了。
他们扮成此时这里的南迁回鹘牧户模样向南奔去。
......
中午时分,在白山堡北面的荒山上,望远镜里,白山堡一览无余。
作为扼控河西-朔方-陇右的要冲之地,白山堡的位置非常重要,由于其附近有较大面积的绿洲,这里一早是由迁徙到这里屯田的府兵镇守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人趁机侵入,但大唐始终没有放弃该地。
方圆约莫四里的完全由夯土垒成的城墙上,值守的士兵被孙孝瑾等人瞧得清清楚楚。
一般来说像这样县城规模的城墙,守城士兵平时会有三成的人马在墙上,均以四座城门楼以及敌楼作为藏兵之地,但在孙孝瑾的眼里,这城上的士兵着实太多了一些。
他们所在的地方正好对着北城门,一面城墙大约一里,但在每一个垛口后面都有影影绰绰的人影!
“按照韦应物的说法,这白山堡也就一千五百人,平时安排五百人上城墙驻守也就是了,但眼下就这一面城墙就有至少五百人!”
“难道他们发现了我军的踪迹?不可能,我军藏在大漠深处,又是在天寒地冻、风沙弥漫的雪夜离开的,况且都是衔枚勒马悄悄离开的,在那样的境况下,不可能还有人侦查到”
“那么,白山堡的唐军防备的就不是我军了,按照李辅国的说法,此地就是我军与唐军交接几万户祆教徒的场所,此时,如果有暗处的敌人趁着交接的混乱杀出,我方还真有可能被其所趁”
“不过河西、陇右最强大的一股力量就是李嗣业部了,满打满算就是一万步骑,还要遮护好几个城堡,面对着我部三个营头,不可能还有力量再次设伏,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