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何在
期间好几位朝廷册封的单于都给杀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匈奴人的疯狂入寇,闹得并州大乱。
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全部受害,被杀被掳的汉民不计其数,几乎家家户户都与匈奴人有着血海深仇。
而灵帝驾崩的前一年,休屠各就寇掠西河郡,杀死太守邢纪,之后又杀并州刺史张懿,南匈奴各部族轮番来打草谷,犯下累累血债,可以说没有一个南匈奴人是无辜的。
梁铮听得满腔怒火:“文远,南匈奴右部和休屠各联手,号称有十万骑,这其中有几分真假?”
张辽闻言露出几分不屑之色:“十万人绝无可能,至多也就六万出头的架势,而且胡人之兵多为临时征召的邑落牧民,只有在秋冬之际才能集结,平时都分散在各地看守牧场。”
梁铮不由无语,敢情古代人打仗都喜欢虚张声势?
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信任何在?
不过当知道匈奴人秋冬之际回集结兵力之后,梁铮双眼发亮:“文远,你可知道他们的主力会在哪里集结?”
张辽的回答脱口而出:“应该在美稷县,哪里是南匈奴王国的王庭所在。”
随即他表情骇然:“主上,你该不会是想……”
梁铮淡定颔首:“没错,我欲剑指匈奴,灭其族裔。”
张辽露出震惊不已的表情。
梁铮竟然想要直捣黄龙,攻打南匈奴王国的老巢!
这胆子未免也太大了!
张辽担心梁铮年轻气盛,只是一时冲动才做出这样的决定,便极力劝阻:“主上,此举过于冒险,南匈奴王国非是易与,还请三思。”
徐晃也开口规劝:“主上,于夫罗虽死,但主力未灭,其弟呼厨泉听闻也是一位弓马娴熟的匈奴勇士,在部族内威信极高,此时于夫罗的残余势力想必已经被他吞并,掌控的兵力将近两万。”
“不仅如此,南匈奴王国内部,部族联军兵力超过五万以上,且多为骑兵,欲败其易,欲灭其难,稍有差池,于我军而言,便是灭顶之灾。”
张辽与徐晃,都是能征善战的名将,而且久在并州,对匈奴人的战术和战法极为熟悉,所以他们并不看好梁铮远征南匈奴王庭的想法。
草原文明强在机动性,拥有大量骑兵,使得他们无需如汉人一般固守城池,在战术上占据绝对的主动,进退自如。
汉军如果贸然深入草原开战,就必须面临战线拉长,被胡人截断粮道的危险。
梁铮当然知道其中的风险,但眼下南匈奴王国内乱不止,此天赐良机,岂容坐失!
因此只能富贵险中求,搏一把大的!
梁铮心中盘算之后,便表情决然地开口说道:“董卓在洛阳搅风搅雨,天下皆反近在眼前,留给黑骑军的时间已然不多,必须在明年开春之前击败匈奴人,否则国将不国,大事去矣。”
董卓正在敲响东汉亡国的丧钟,而为了获取最大份额的政治遗产,梁铮必然要在关键时刻返回洛阳。
因此河东必须成为一个安稳的大后方,否则梁铮一走,匈奴人复来,黑骑军就会陷入战争的泥潭,到时候进退维谷,哪还有什么余力去争霸天下?
所以梁铮有必须要出手的理由,最好能重创南匈奴王国,把他们打痛,甚至打死!
张辽与徐晃面面相觑,洛阳的局势危殆至此,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尤其是徐晃,他对洛阳的情况并不熟悉。
而张辽,虽然在洛阳待过几年时间,但对天下大势的剖析,显然没有清晰的认知。
毕竟他是武将,是统帅,而非谋士。
虽然他们被梁铮一顿忽悠,但心中对进攻南匈奴王国还是不看好结果。
尤其是张辽,他久在雁门边塞,常年与匈奴、乌桓和鲜卑人的骑兵交手,深知这些草原人的厉害:“主上,想要深入草原,进攻南匈奴王庭,我们需要大量骑兵,否则难以取胜。”
“我军骑兵皆为精锐,无论士气,训练还是装备,都超过匈奴骑兵,之前的战斗你也看到了,正面战场上,于夫罗和呼厨泉的万余骑兵不堪一击。”
如今的黑骑军,战马其实不少,有六千匹左右,基本上都是梁铮从幽州带过来的。
张辽无奈,只好为梁铮分析道:“匈奴人不蠢,他们都是轻骑快马,轻易不肯与吾等硬拼,打呆仗硬仗。而黑骑军则多为重甲骑兵,机动性和耐力却比不上匈奴游骑,就怕到时候他們用避实击虚的战术,将我军硬生生拖垮。”
随后张辽又提到一个细节:“更何况虎贲军几次大战下来,马蹄已经磨损不少,难以继续长途跋涉了。”
“马蹄磨损?”
梁铮讶异,随即笑了,这个细节对汉朝的其他骑兵来说,或许是一大难题,可黑骑军不是啊!
对黑骑军的装备,张辽并不十分熟悉,他只是从小就养马,故而对战马的一切都极为熟悉:“主上,黑骑军的士卒身披重甲,虽然在正面突击中获得了强大的防护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马的负重,马蹄的磨损恐怕远甚胡人。”
在没有点亮马蹄这个科技之前,马在坚硬的路面长时间奔跑,脚掌上的角质层就会迅速磨损。
虽然马蹄的角质层也会不断的生长,但是这速度远比不上磨损的速度。一旦磨损过度,角质层无法再保护马蹄,马蹄就会损坏,角质层开裂,马就瘸了。
因此在擅长指挥骑兵的将领,必须熟知这种细节,因为战争的胜负,往往就在这一个个细微之处。
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否则己方的骑兵在深入草原作战的关键时刻马匹大量折损,那将带来灭顶之灾。
见梁铮似乎不以为然,张辽连忙抓起一匹并州军的战马脚掌,指给梁铮看:“主上,你观此边缘处,已磨损得十分严重,恐怕要不了多久,这匹战马的脚掌便难以维持平衡,一旦飞奔起来,轻则跌倒,重则摔断马腿,不利于骑兵交战。”
张辽不愧是名将,连如此微小的细节都注意到了,可见他绝非什么无脑的莽夫,而是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以及敏锐地观察力。
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全部受害,被杀被掳的汉民不计其数,几乎家家户户都与匈奴人有着血海深仇。
而灵帝驾崩的前一年,休屠各就寇掠西河郡,杀死太守邢纪,之后又杀并州刺史张懿,南匈奴各部族轮番来打草谷,犯下累累血债,可以说没有一个南匈奴人是无辜的。
梁铮听得满腔怒火:“文远,南匈奴右部和休屠各联手,号称有十万骑,这其中有几分真假?”
张辽闻言露出几分不屑之色:“十万人绝无可能,至多也就六万出头的架势,而且胡人之兵多为临时征召的邑落牧民,只有在秋冬之际才能集结,平时都分散在各地看守牧场。”
梁铮不由无语,敢情古代人打仗都喜欢虚张声势?
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信任何在?
不过当知道匈奴人秋冬之际回集结兵力之后,梁铮双眼发亮:“文远,你可知道他们的主力会在哪里集结?”
张辽的回答脱口而出:“应该在美稷县,哪里是南匈奴王国的王庭所在。”
随即他表情骇然:“主上,你该不会是想……”
梁铮淡定颔首:“没错,我欲剑指匈奴,灭其族裔。”
张辽露出震惊不已的表情。
梁铮竟然想要直捣黄龙,攻打南匈奴王国的老巢!
这胆子未免也太大了!
张辽担心梁铮年轻气盛,只是一时冲动才做出这样的决定,便极力劝阻:“主上,此举过于冒险,南匈奴王国非是易与,还请三思。”
徐晃也开口规劝:“主上,于夫罗虽死,但主力未灭,其弟呼厨泉听闻也是一位弓马娴熟的匈奴勇士,在部族内威信极高,此时于夫罗的残余势力想必已经被他吞并,掌控的兵力将近两万。”
“不仅如此,南匈奴王国内部,部族联军兵力超过五万以上,且多为骑兵,欲败其易,欲灭其难,稍有差池,于我军而言,便是灭顶之灾。”
张辽与徐晃,都是能征善战的名将,而且久在并州,对匈奴人的战术和战法极为熟悉,所以他们并不看好梁铮远征南匈奴王庭的想法。
草原文明强在机动性,拥有大量骑兵,使得他们无需如汉人一般固守城池,在战术上占据绝对的主动,进退自如。
汉军如果贸然深入草原开战,就必须面临战线拉长,被胡人截断粮道的危险。
梁铮当然知道其中的风险,但眼下南匈奴王国内乱不止,此天赐良机,岂容坐失!
因此只能富贵险中求,搏一把大的!
梁铮心中盘算之后,便表情决然地开口说道:“董卓在洛阳搅风搅雨,天下皆反近在眼前,留给黑骑军的时间已然不多,必须在明年开春之前击败匈奴人,否则国将不国,大事去矣。”
董卓正在敲响东汉亡国的丧钟,而为了获取最大份额的政治遗产,梁铮必然要在关键时刻返回洛阳。
因此河东必须成为一个安稳的大后方,否则梁铮一走,匈奴人复来,黑骑军就会陷入战争的泥潭,到时候进退维谷,哪还有什么余力去争霸天下?
所以梁铮有必须要出手的理由,最好能重创南匈奴王国,把他们打痛,甚至打死!
张辽与徐晃面面相觑,洛阳的局势危殆至此,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尤其是徐晃,他对洛阳的情况并不熟悉。
而张辽,虽然在洛阳待过几年时间,但对天下大势的剖析,显然没有清晰的认知。
毕竟他是武将,是统帅,而非谋士。
虽然他们被梁铮一顿忽悠,但心中对进攻南匈奴王国还是不看好结果。
尤其是张辽,他久在雁门边塞,常年与匈奴、乌桓和鲜卑人的骑兵交手,深知这些草原人的厉害:“主上,想要深入草原,进攻南匈奴王庭,我们需要大量骑兵,否则难以取胜。”
“我军骑兵皆为精锐,无论士气,训练还是装备,都超过匈奴骑兵,之前的战斗你也看到了,正面战场上,于夫罗和呼厨泉的万余骑兵不堪一击。”
如今的黑骑军,战马其实不少,有六千匹左右,基本上都是梁铮从幽州带过来的。
张辽无奈,只好为梁铮分析道:“匈奴人不蠢,他们都是轻骑快马,轻易不肯与吾等硬拼,打呆仗硬仗。而黑骑军则多为重甲骑兵,机动性和耐力却比不上匈奴游骑,就怕到时候他們用避实击虚的战术,将我军硬生生拖垮。”
随后张辽又提到一个细节:“更何况虎贲军几次大战下来,马蹄已经磨损不少,难以继续长途跋涉了。”
“马蹄磨损?”
梁铮讶异,随即笑了,这个细节对汉朝的其他骑兵来说,或许是一大难题,可黑骑军不是啊!
对黑骑军的装备,张辽并不十分熟悉,他只是从小就养马,故而对战马的一切都极为熟悉:“主上,黑骑军的士卒身披重甲,虽然在正面突击中获得了强大的防护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马的负重,马蹄的磨损恐怕远甚胡人。”
在没有点亮马蹄这个科技之前,马在坚硬的路面长时间奔跑,脚掌上的角质层就会迅速磨损。
虽然马蹄的角质层也会不断的生长,但是这速度远比不上磨损的速度。一旦磨损过度,角质层无法再保护马蹄,马蹄就会损坏,角质层开裂,马就瘸了。
因此在擅长指挥骑兵的将领,必须熟知这种细节,因为战争的胜负,往往就在这一个个细微之处。
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否则己方的骑兵在深入草原作战的关键时刻马匹大量折损,那将带来灭顶之灾。
见梁铮似乎不以为然,张辽连忙抓起一匹并州军的战马脚掌,指给梁铮看:“主上,你观此边缘处,已磨损得十分严重,恐怕要不了多久,这匹战马的脚掌便难以维持平衡,一旦飞奔起来,轻则跌倒,重则摔断马腿,不利于骑兵交战。”
张辽不愧是名将,连如此微小的细节都注意到了,可见他绝非什么无脑的莽夫,而是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以及敏锐地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