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周太后
对于皇子祐极之死到底是不是万贵妃干的,王皇后心中也以为此事不可能空穴来风,她也觉得十有八九是万贵妃暗中动了手脚。
她听闻了此事之后,之所以要将此事告诉万贵妃,其实目的是为了讨好万贵妃。
一方面万贵妃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八成就会再次暗中下手,想办法除掉这个林选侍肚子里的皇子,她这也算是帮了万贵妃一个忙,肯定会再次拉近俩人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王皇后本来就不得宠,朱见深一年也来不了坤宁宫一次,要是这林选侍再生下皇子,岂不是就又多了一个人争宠,恐怕她以后更没有机会见到朱见深了。借着万贵妃的手除掉这个皇子甚至是这个林选侍,对她来说也是有极大的好处。
如此一来便是一箭双雕,王皇后怎么可能不去做。
虽然万贵妃现在对于这件事表现的十分豁达,但王皇后心中认为这只不过是万贵妃在做表面功夫罢了,她一定会忍不住出手的。
这时只听万贵妃又道:“陛下不公布此事,也许陛下心中还另有打算吧。这件事就不是我们能揣测的了,妹妹,在陛下公布此事之前,咱们最好还是要装作不知道为好。”
“小妹自然明白!”
聊完了此事之后,俩人便又聊了聊宫中的一些其他琐事,最后王皇后才道:“姐姐,今日是正旦,既然你都来了,不如等下我们就一起去觐见太后吧?”
“不错,我也正有此意……汪直!”
万贵妃说到这,忽然叫到了汪直的名字。
“奴婢在!”
“出去备好轿辇,本宫与皇后娘娘等下要一同去往清宁宫!”万贵妃命令道。
“是!”
汪直应了一声之后,便下去给万贵妃准备轿辇。
他刚才在里边把林选侍怀孕的事都听到了,他的心中则是一直在揣测着万贵妃此时的想法,很明显她是很在意这件事情的,如果历史上的那些传闻是真的,那么万贵妃肯定会对这林选侍下手的。
如果真要动手的话,那她又会派谁去办这个事呢?
会不会派自己去?
这一切尚都是未知之数,只不过却要未雨绸缪一番。
与此同时,清宁宫中,朱见深已经早早的过来探望周太后。
顺带介绍一下,这位周太后可绝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她是朱见深的生母,英宗在位之时,被封为贵妃。
明朝后妃多出身微贱,周氏的出身便是昌平的农女,当年英宗在一次出去狩猎的时候,追猎野兔之时,恰好误入了周家,周氏当时才十岁,见到英宗却也并不惊慌。
英宗当时大感意外,加上周氏虽然年纪幼小,却天生一幅美人胚子。
英宗便将她带回了宫中纳为妃子。后来便生下了朱见深,又立为了太子。
由于周氏出身农家,从小也是疏于教养,她性格争强好胜,从不甘于人下。儿子成了太子,她母以子贵,便不把当时的皇后钱氏看在眼里。
后来她还找到宣宗的皇后,当时的孙太后,要求改封她为皇后,被英宗责骂了一痛。
当年英宗即位之后,由孙太后做主,立钱氏为皇后。
这位钱氏是南直隶淮安府海州人士,其父名叫钱贵,燕山护卫副千户。
钱氏立为皇后之后,钱贵被升为了中军都督同知,后来这个职位便成为了皇帝岳父的专属职位。
后来朱见深废掉的吴皇后,还有现任王皇后的父亲都授予了此职位。
钱皇后性格善良且懦弱,土木之变以后,她日夜跪地痛哭祷告,后来竟导致一腿残疾,一目失明。
她一生没有子嗣。英宗对她却是既敬重,又怜爱,英宗死前曾经特立遗命:“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由大学士李贤书于册中。
英宗担心的就是他死之后,周氏会向钱氏发难。
可事与愿违,英宗刚死没多久,事情偏偏就出了。
按照明制,新君即位之后,要为上一任皇帝加尊谥,当然也要为其遗孀加尊号。朱见深是庶出,所以不但要给钱氏加封号,还要给自己的生母周氏也加封号,这种情况在当时明朝是第一次出现。
在内阁之中,设置了诰敕、制敕两房,“凡内阁制度、诏旨、诰命、册表、金文、玉牒、讲章、碑额及题奏、揭贴等一应机密文书,各王府敕符底簿,制敕房书办;凡文官诰敕及番译敕书并四夷来文揭贴、兵部记功勘合底簿等项,诰敕房书办。”
皇太后的尊号本应是制敕房办理,可现在是两位太后,一生母,一嫡母,制敕官可就犯了难,当时的内阁也不好做主。
可是皇帝的旨意已经到了,此事必须要办。
当时周氏身边的太监夏时来到内阁,说钱后久病,卧床不起,不应该称太后,应该尊皇帝生母周后独得太后的尊号。
当时内阁大学士李贤、陈文、彭时心中都明白,这是周氏的意思。
内阁三人之中,李闲和彭时,都不同意独尊周氏为后的办法,经过几番交涉,周氏又那能是这些大学士的对手,加上自知理亏,便不再坚持她的意思。
最后的办法是两宫并尊。
事情发展至此,内阁却并不肯罢休,又在钱氏的尊号前多加了二字,称“慈懿皇太后”,而周氏的尊号,则为“皇太后”。
最后朱见深对这一结果表示满意,立刻下旨,就这么着了。
上尊号的风波虽然过去了,钱太后辛苦操劳一生,总算也是得到了应得的荣誉。
可是周太后却并不肯罢休,在钱太后成化四年病故之后,她在附葬和陵寝的问题上又再次发难。
本来只有钱太后有资格附葬于英宗的裕陵,可是周氏说现在是两宫并尊,那么她也理应附葬裕陵。
但她又不愿意与钱太后合葬。
此时李贤和陈文已经相继去世,彭时为首辅,商辂次之,刘定之刚刚补入内阁。
迫于生母的压力,朱见深没有办法,便又下令礼部廷议,可是这一次却又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波澜。
她听闻了此事之后,之所以要将此事告诉万贵妃,其实目的是为了讨好万贵妃。
一方面万贵妃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八成就会再次暗中下手,想办法除掉这个林选侍肚子里的皇子,她这也算是帮了万贵妃一个忙,肯定会再次拉近俩人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王皇后本来就不得宠,朱见深一年也来不了坤宁宫一次,要是这林选侍再生下皇子,岂不是就又多了一个人争宠,恐怕她以后更没有机会见到朱见深了。借着万贵妃的手除掉这个皇子甚至是这个林选侍,对她来说也是有极大的好处。
如此一来便是一箭双雕,王皇后怎么可能不去做。
虽然万贵妃现在对于这件事表现的十分豁达,但王皇后心中认为这只不过是万贵妃在做表面功夫罢了,她一定会忍不住出手的。
这时只听万贵妃又道:“陛下不公布此事,也许陛下心中还另有打算吧。这件事就不是我们能揣测的了,妹妹,在陛下公布此事之前,咱们最好还是要装作不知道为好。”
“小妹自然明白!”
聊完了此事之后,俩人便又聊了聊宫中的一些其他琐事,最后王皇后才道:“姐姐,今日是正旦,既然你都来了,不如等下我们就一起去觐见太后吧?”
“不错,我也正有此意……汪直!”
万贵妃说到这,忽然叫到了汪直的名字。
“奴婢在!”
“出去备好轿辇,本宫与皇后娘娘等下要一同去往清宁宫!”万贵妃命令道。
“是!”
汪直应了一声之后,便下去给万贵妃准备轿辇。
他刚才在里边把林选侍怀孕的事都听到了,他的心中则是一直在揣测着万贵妃此时的想法,很明显她是很在意这件事情的,如果历史上的那些传闻是真的,那么万贵妃肯定会对这林选侍下手的。
如果真要动手的话,那她又会派谁去办这个事呢?
会不会派自己去?
这一切尚都是未知之数,只不过却要未雨绸缪一番。
与此同时,清宁宫中,朱见深已经早早的过来探望周太后。
顺带介绍一下,这位周太后可绝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她是朱见深的生母,英宗在位之时,被封为贵妃。
明朝后妃多出身微贱,周氏的出身便是昌平的农女,当年英宗在一次出去狩猎的时候,追猎野兔之时,恰好误入了周家,周氏当时才十岁,见到英宗却也并不惊慌。
英宗当时大感意外,加上周氏虽然年纪幼小,却天生一幅美人胚子。
英宗便将她带回了宫中纳为妃子。后来便生下了朱见深,又立为了太子。
由于周氏出身农家,从小也是疏于教养,她性格争强好胜,从不甘于人下。儿子成了太子,她母以子贵,便不把当时的皇后钱氏看在眼里。
后来她还找到宣宗的皇后,当时的孙太后,要求改封她为皇后,被英宗责骂了一痛。
当年英宗即位之后,由孙太后做主,立钱氏为皇后。
这位钱氏是南直隶淮安府海州人士,其父名叫钱贵,燕山护卫副千户。
钱氏立为皇后之后,钱贵被升为了中军都督同知,后来这个职位便成为了皇帝岳父的专属职位。
后来朱见深废掉的吴皇后,还有现任王皇后的父亲都授予了此职位。
钱皇后性格善良且懦弱,土木之变以后,她日夜跪地痛哭祷告,后来竟导致一腿残疾,一目失明。
她一生没有子嗣。英宗对她却是既敬重,又怜爱,英宗死前曾经特立遗命:“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由大学士李贤书于册中。
英宗担心的就是他死之后,周氏会向钱氏发难。
可事与愿违,英宗刚死没多久,事情偏偏就出了。
按照明制,新君即位之后,要为上一任皇帝加尊谥,当然也要为其遗孀加尊号。朱见深是庶出,所以不但要给钱氏加封号,还要给自己的生母周氏也加封号,这种情况在当时明朝是第一次出现。
在内阁之中,设置了诰敕、制敕两房,“凡内阁制度、诏旨、诰命、册表、金文、玉牒、讲章、碑额及题奏、揭贴等一应机密文书,各王府敕符底簿,制敕房书办;凡文官诰敕及番译敕书并四夷来文揭贴、兵部记功勘合底簿等项,诰敕房书办。”
皇太后的尊号本应是制敕房办理,可现在是两位太后,一生母,一嫡母,制敕官可就犯了难,当时的内阁也不好做主。
可是皇帝的旨意已经到了,此事必须要办。
当时周氏身边的太监夏时来到内阁,说钱后久病,卧床不起,不应该称太后,应该尊皇帝生母周后独得太后的尊号。
当时内阁大学士李贤、陈文、彭时心中都明白,这是周氏的意思。
内阁三人之中,李闲和彭时,都不同意独尊周氏为后的办法,经过几番交涉,周氏又那能是这些大学士的对手,加上自知理亏,便不再坚持她的意思。
最后的办法是两宫并尊。
事情发展至此,内阁却并不肯罢休,又在钱氏的尊号前多加了二字,称“慈懿皇太后”,而周氏的尊号,则为“皇太后”。
最后朱见深对这一结果表示满意,立刻下旨,就这么着了。
上尊号的风波虽然过去了,钱太后辛苦操劳一生,总算也是得到了应得的荣誉。
可是周太后却并不肯罢休,在钱太后成化四年病故之后,她在附葬和陵寝的问题上又再次发难。
本来只有钱太后有资格附葬于英宗的裕陵,可是周氏说现在是两宫并尊,那么她也理应附葬裕陵。
但她又不愿意与钱太后合葬。
此时李贤和陈文已经相继去世,彭时为首辅,商辂次之,刘定之刚刚补入内阁。
迫于生母的压力,朱见深没有办法,便又下令礼部廷议,可是这一次却又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