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谁才是主角
朱厚照的思绪也不知被这股阴风吹到了哪,与之伴和的是心中的无能惊呼。
破案了,刘瑾受到重用、大权独揽的奥秘原来在这里,他捏着朱厚照的死穴,所以朱厚照不得不与他虚与委蛇。
郑旺妖言案野史正史都有过记载,《万史野获编》更是直接论断朱厚照不是张太后亲生的。
郑旺一而再再而三地闹事,从弘治朝闹到正德朝,他一口咬定朱厚照是他女儿郑金莲所生。
跟此案有关联的人都被灭了口,可郑旺却一直没事。
直到第三次被张太后逼着明武宗才杀了郑旺,也算是人伦惨剧了,杀了自己的外公。
但心里又有一个声音为朱厚照开脱,在天家这些都不算个事,不杀了郑旺朱厚照连自己都保不住。
要不是孝宗就正德一个儿子,朱厚照早就没戏了。
郑旺也是不知足,已经放了他两次,还要闹,不信孝宗没安排,余生锦衣玉食应该没问题。
可一个善良的朱厚照又跳将出来,不能要求受害者完美,更何况那本来就是他应得的,看看张太后娘家的待遇,郑旺的要求一点都不过分。
可他这样就为难了自己这个亲外孙。
怪不得张太后跟朱厚照不亲呢,就不是亲生的,当然不放心,稍稍有些不合意就会疑神疑鬼。
卧槽马,这不像是主角模板啊!
再一对比,朱厚照从心了。
史实上整个正德朝朱厚照确实不像是主角,先是刘瑾抢戏,接下来又到流民起义遍地。
好不容易扑灭了,北方的小王子又来打劫,打跑了小王子还不受待见,那些文臣说他才杀了十五个人,十几万人开片哟,龙哥要是文化高点直接哭死!哪来反杀。
然后宁王又反了,冒出了个王守仁抽冷干翻了宁王,朱厚照落水了,GG。
所以朱厚照要藏起来让刘瑾放肆,所谓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然后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不然皇位都坐不稳。
想灭口刘瑾都不行,毕竟郑旺在刘瑾手里。
这才是刘瑾胆肥的凭仗,他当权时下令寡妇改嫁,想想正德朝最大的寡妇是谁?是不是很讽刺?
说什么都没用,不让刘瑾要胁住是正办。
那就得解开张太后那个结了。
不然结局就杯具了,武宗还没死呢,张太后就伙同杨廷和和梁储派兵去接朱厚熜入京,还派了两拨人马。
有证据,兴献王的丧期没过朱厚熜就超擢成了兴王,这是不合规矩的,种种迹像表明他们早有准备。
还有一种说法朱厚照就是被他们生生黑死的,皇位哟,哪有什么道理可讲,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皇宫里的一切都控制在别人手里,只要让朱厚照吃错东西就行,不管是药还是食物,都能不声不息地让他沉了。
宪宗死于吃错药,孝宗死于吃错药,武宗同样有吃错药的嫌疑,恐怖如斯!
要么怎么说明朝后期的皇帝就是养在皇宫里的猪呢,养肥就可以杀。
怪不得朱厚照要禁止杀猪呢,不就是在表达一种无声的抗议么。
关键是张太后也是个拎不清的,让权利遮住了耳目。
张太后就是个扶弟魔,两个弟弟都干了些什么乌七八糟的事,一屁股屎,弘治、正德两朝还好点,到了嘉靖朝这俩还不知收敛。
那两兄弟最后还是被嘉靖给杀了,嘉靖一继位张太后就联合杨廷和逼着他给孝宗承嗣,嘉靖不干,一直闹了好些年。
牙齿印留下了,不杀他们杀谁?杀鸡骇猴,干掉张太后名声不好听,这两兄弟正好合适。
早就该死了,弘治死前李东阳也曾要拔掉他们,被张皇后死死地护住,张皇后不但袒护他们,还帮他们抢夺地皮,整太皇太后周氏的外家,一家子都是这么作。
张太后就是贪婪却又智商不够的典型,也不想想,就算不是亲生的,可总还是嫡子,有个名义上的儿子在,怎么着也得管她到老。
人啊就不能太满,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想丢,张太后是整个明朝最失败的皇后,没有之一,妒忌、专横,结果落了个晚景凄凉,活该!
想到这点朱厚照放下了道德枷锁,不如也像对刘瑾一样放纵他们,让他们跑得太快刹不住车,一头撞死算了。
史书早将清单拉好了,联系上下文这么一看,将正德朝的来龙去脉都勾勒了出来,让看上去很荒诞的事有了因果。
从这些资料来看,历史上的自己还是隐忍多谋的,只不过最终没有逃过,没能开出一片自家的天地。
嘿嘿,搞了半天,自己竟然是装傻充愣,面对一个随时想将自己从皇位上拉下来的母后,不疯魔不成活呀。
怪不得武宗的行径那么怪异呢,不做些荒唐事,真没有办法让鬼精鬼精的对手麻痹大意。
这么看刘瑾也不那么面目可憎了,他只不过是个贪得无厌的草包而已。
朱厚照稍稍心定。
然后又动了念,既然如此,何不满足于刘瑾,让他在前面充当打手和挡箭牌,自己在后头从容筹谋,在学校里想干点坏事不也这个路数吗?
这个基础技能包还真好用,好像心思权谋都顺当了许多。
收回了心神,朱厚照尽量地挤出了平和的神色,接纳了刘瑾的试探手和锁喉枪。
“一定要及时地处理掉王岳那三人,不能留下把柄,不然等朝臣反扑过来朕也救不了你,去吧,小心些。”
刘瑾见冒险得逞,心满意足地走了,连叩头行礼也忘了。
可能认为掐住小皇帝的把柄,从此就可以为所欲为,刘瑾愉快得脚步都有些飘浮,轻捷如鸿。
朱厚照却一个人坐在灯影里思绪翻腾,总被张太后死死地盯着也不是个事。
他想起了被老妈支配的恐惧,现实中还有老爹当个缓冲,可谁能治住张太后呢?
她有着大义名份,可谓是水火不侵。
张太后可是稳稳当当地从弘治挨到了嘉靖朝才马前失蹄,要是有人能制住她,孝宗也不会只有一根独苗了。
朱厚照就这么枯坐了半夜,冥思苦想。
破案了,刘瑾受到重用、大权独揽的奥秘原来在这里,他捏着朱厚照的死穴,所以朱厚照不得不与他虚与委蛇。
郑旺妖言案野史正史都有过记载,《万史野获编》更是直接论断朱厚照不是张太后亲生的。
郑旺一而再再而三地闹事,从弘治朝闹到正德朝,他一口咬定朱厚照是他女儿郑金莲所生。
跟此案有关联的人都被灭了口,可郑旺却一直没事。
直到第三次被张太后逼着明武宗才杀了郑旺,也算是人伦惨剧了,杀了自己的外公。
但心里又有一个声音为朱厚照开脱,在天家这些都不算个事,不杀了郑旺朱厚照连自己都保不住。
要不是孝宗就正德一个儿子,朱厚照早就没戏了。
郑旺也是不知足,已经放了他两次,还要闹,不信孝宗没安排,余生锦衣玉食应该没问题。
可一个善良的朱厚照又跳将出来,不能要求受害者完美,更何况那本来就是他应得的,看看张太后娘家的待遇,郑旺的要求一点都不过分。
可他这样就为难了自己这个亲外孙。
怪不得张太后跟朱厚照不亲呢,就不是亲生的,当然不放心,稍稍有些不合意就会疑神疑鬼。
卧槽马,这不像是主角模板啊!
再一对比,朱厚照从心了。
史实上整个正德朝朱厚照确实不像是主角,先是刘瑾抢戏,接下来又到流民起义遍地。
好不容易扑灭了,北方的小王子又来打劫,打跑了小王子还不受待见,那些文臣说他才杀了十五个人,十几万人开片哟,龙哥要是文化高点直接哭死!哪来反杀。
然后宁王又反了,冒出了个王守仁抽冷干翻了宁王,朱厚照落水了,GG。
所以朱厚照要藏起来让刘瑾放肆,所谓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然后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不然皇位都坐不稳。
想灭口刘瑾都不行,毕竟郑旺在刘瑾手里。
这才是刘瑾胆肥的凭仗,他当权时下令寡妇改嫁,想想正德朝最大的寡妇是谁?是不是很讽刺?
说什么都没用,不让刘瑾要胁住是正办。
那就得解开张太后那个结了。
不然结局就杯具了,武宗还没死呢,张太后就伙同杨廷和和梁储派兵去接朱厚熜入京,还派了两拨人马。
有证据,兴献王的丧期没过朱厚熜就超擢成了兴王,这是不合规矩的,种种迹像表明他们早有准备。
还有一种说法朱厚照就是被他们生生黑死的,皇位哟,哪有什么道理可讲,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皇宫里的一切都控制在别人手里,只要让朱厚照吃错东西就行,不管是药还是食物,都能不声不息地让他沉了。
宪宗死于吃错药,孝宗死于吃错药,武宗同样有吃错药的嫌疑,恐怖如斯!
要么怎么说明朝后期的皇帝就是养在皇宫里的猪呢,养肥就可以杀。
怪不得朱厚照要禁止杀猪呢,不就是在表达一种无声的抗议么。
关键是张太后也是个拎不清的,让权利遮住了耳目。
张太后就是个扶弟魔,两个弟弟都干了些什么乌七八糟的事,一屁股屎,弘治、正德两朝还好点,到了嘉靖朝这俩还不知收敛。
那两兄弟最后还是被嘉靖给杀了,嘉靖一继位张太后就联合杨廷和逼着他给孝宗承嗣,嘉靖不干,一直闹了好些年。
牙齿印留下了,不杀他们杀谁?杀鸡骇猴,干掉张太后名声不好听,这两兄弟正好合适。
早就该死了,弘治死前李东阳也曾要拔掉他们,被张皇后死死地护住,张皇后不但袒护他们,还帮他们抢夺地皮,整太皇太后周氏的外家,一家子都是这么作。
张太后就是贪婪却又智商不够的典型,也不想想,就算不是亲生的,可总还是嫡子,有个名义上的儿子在,怎么着也得管她到老。
人啊就不能太满,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想丢,张太后是整个明朝最失败的皇后,没有之一,妒忌、专横,结果落了个晚景凄凉,活该!
想到这点朱厚照放下了道德枷锁,不如也像对刘瑾一样放纵他们,让他们跑得太快刹不住车,一头撞死算了。
史书早将清单拉好了,联系上下文这么一看,将正德朝的来龙去脉都勾勒了出来,让看上去很荒诞的事有了因果。
从这些资料来看,历史上的自己还是隐忍多谋的,只不过最终没有逃过,没能开出一片自家的天地。
嘿嘿,搞了半天,自己竟然是装傻充愣,面对一个随时想将自己从皇位上拉下来的母后,不疯魔不成活呀。
怪不得武宗的行径那么怪异呢,不做些荒唐事,真没有办法让鬼精鬼精的对手麻痹大意。
这么看刘瑾也不那么面目可憎了,他只不过是个贪得无厌的草包而已。
朱厚照稍稍心定。
然后又动了念,既然如此,何不满足于刘瑾,让他在前面充当打手和挡箭牌,自己在后头从容筹谋,在学校里想干点坏事不也这个路数吗?
这个基础技能包还真好用,好像心思权谋都顺当了许多。
收回了心神,朱厚照尽量地挤出了平和的神色,接纳了刘瑾的试探手和锁喉枪。
“一定要及时地处理掉王岳那三人,不能留下把柄,不然等朝臣反扑过来朕也救不了你,去吧,小心些。”
刘瑾见冒险得逞,心满意足地走了,连叩头行礼也忘了。
可能认为掐住小皇帝的把柄,从此就可以为所欲为,刘瑾愉快得脚步都有些飘浮,轻捷如鸿。
朱厚照却一个人坐在灯影里思绪翻腾,总被张太后死死地盯着也不是个事。
他想起了被老妈支配的恐惧,现实中还有老爹当个缓冲,可谁能治住张太后呢?
她有着大义名份,可谓是水火不侵。
张太后可是稳稳当当地从弘治挨到了嘉靖朝才马前失蹄,要是有人能制住她,孝宗也不会只有一根独苗了。
朱厚照就这么枯坐了半夜,冥思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