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内阁要倒台
至于刘健和谢迁,那便敬谢不敏了。
这场谈话到了现在已经进行不下去了,刘健也还是要面子的,他清了清嗓子,以沙哑的声音告退。
“既然皇上已经有了成算,那老臣就不多打扰了。”
朱厚照闻言得解放,大感释然地向刘健行了个拜礼:“谢刘公教诲。”
这份坦然,这份气度,都快把刘健气得背过去,让刘健本来就迅捷的步履又加快了几分,怎么看怎么像是落荒而逃。
谢迁也悻悻然地向朱厚照打千,这一礼恐怕是最后的一次了,此事过后谢迁也无颜再恋栈阁位,还是上疏求去算了。
李东阳则是讪讪地拱手一下便掩面而走。
他今天算是里外不是人,在刘健和谢迁看来他立场不坚定投降了,可他也是实心实意想解决目前的问题,总之是两头不讨好,唉,不如归去。
三人出了暖阁,很有默契地一言不发,却齐齐回了内阁的值房。
进了屋,也各自按座就位,依然静坐,仿佛是在呕气示威,看谁最先按耐不住。
最后还是刘健先开了口,首辅,总还是要有些担当。
“唉,不争了,也不能争了,争了也没用。”
说完这一句,刘健抬起了头,看看谢迁,又看看李东阳,终于下定了决心:“吾去意已决,二位如何打算?”
李东阳还在呕气,本来今天这一出还是他提议的,现在却搞得好像他在给刘健和谢迁挖坑似的,忒没意思,便破罐破摔:“晦庵公所想正合我意,求之不得,时局不与,断无幸理,不如同去。”
刘健原本还想给李东阳难看,因为刚才他确实生气了,李东阳怎么看怎么像在给朱厚照支招,一点也没有劝谏的样。
可现在看到李东阳比他的心意还绝决,又想到李东阳一直是这么个人,心思更纯粹,想的也没那么多。
唉,本是翩翩一诗仙,奈何人间烟火衔,灵光不堪昏晦染,且将通明付渺眠。
看着已经鬓发斑斑的李东阳,回想当年十八登第的少年风光,两个身影渐渐重合为一,定格。
刘健甩了甩头,都老啦,还倔个什么,就连一直不喜诗词的自己都会下意识地迸出几句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该归养田园了。
刘健默默地拿起笔,开始在奏疏上笔走龙蛇,写下内阁总辞的奏章。
当此之时,首辅没有谦让的道理,是非功过难论,骂名就让自己背吧。
写完了奏疏,刘健将之往李东阳、谢迁面前一推:“看看,没有什么的话就签名吧,这是我们三人最后一次联名了。”
谢迁眼都不撩一下,只平静地望着刘健:“不必看了,着人眷抄,由通政司递进去吧。”
一般内阁的奏疏是送到司礼监,可这一次是内阁总辞,所以要由通政司来递送,如此通政司会留下抄本,也会第一时间知会部院。
李东阳也同样颔首,难得内阁在一件事上如此没争议,却成了绝唱。
也就是次日,还没等部院科道的文臣们反应过来,刘瑾便亲自到内阁来宣旨了。
“着准刘健、谢迁致仕,刘健辅政十八载,德行昭彰,劳苦功高,加勋上柱国。谢迁辅政十秋,兢兢业业,政绩卓著,加太傅衔,钦此。”
“那我呢?”三人都听愣了,李东阳失措地追问。
刘瑾保持着半笑不笑的阴阳脸,尖声细气:“皇上有口谕,李东阳不准致仕,仍在内阁办事。”
其实昨晚刘瑾还撺掇着让阁老都滚蛋,朱厚照提醒了他:“如果内阁的三位阁老都走光了,会引起怎么样的风波?刘伴伴,地上的汗迹还没干透呢。”
刘瑾一想就通,还出了一身细汗,幸亏皇上考虑周到,不然这口锅断断会扣在他头上,现在多少有个李东阳挡住,不是直接命中。
将三位阁老的表情收入眼底,刘瑾欣欣然回去复命了,他心里畅快得想高歌,脸上却得绷出沉重来,装得太累,再不走就破功了。
刘健脸色铁青,刘瑾刚一出门他便叹道:“竟然连第二本也不等,就这么着急吗?”
谢迁则怒得脸都快皱成一团菊花了,齿冷透骨:“唯恐吾等恋栈不去,哪里会再三挽留。”
他们说的是潜规则,依例,阁臣致仕,要复请复延,总要搞个五六七八轮,哪怕是心里恨不得对方赶紧消失,也至少要三请三留,这是士大夫和朝廷的体面。
而朱厚照也说清楚了,他不想要什么体面,他只要实利,所以刘健和谢迁一致仕,他就立马准奏,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
【叮,不敬贤老,昏庸度+1】
况且历史上到死才追赠的上柱国勋和太傅荣衔朱厚照也提前给了,这是实实在在的。
刘健和谢迁已经获得了相对于他们身份的最高荣誉,只等死后一个上佳中肯的谥号,那便无缺矣。
但谢迁心中不平,瞪着李东阳,一鞠到底:“宾之先生,好自为之吧。”
李东阳的脸憋得通红,被谢迁这么一激,竟然忍不住啼泣起来,俄而掩面伏案,恨恨擂锤,心中似有无数委屈,却无从发泄。
刘健看不过眼,也摇头不已,竟起身托起李东阳,为他顺背,脑中回忆起李当阳入馆,自己作为老前辈为他秉笔开谈的样子。
“何至于此,于乔,着相了,不要上了别人的大当。”
谢迁先冷哼了一声,转头又脸上又写满了蹊跷,然后是油然点头,又染上了些羞赧,向李东阳抱拳行礼:“宾之兄,是弟误会你了。”
李东阳总算是好过了些,不再是六月飞霜般冷冽,却依然失魂落魄,喃喃不已。
“吾再上疏求去,总要一消块垒。”
刘健却按住了李东阳的肩,沉声道:“宾之不可。”
李东阳抬起头,迷茫地看着刘健,似有不尽疑惑。
刘健却颔首道:“内阁不可尽去,是我等孟浪了,如果吾辈尽逃,他日又有何面目相对先皇于地下?”
说完他又看向谢迁:“于乔,那么多年了,你还不知道宾之是什么样的人吗?”
谢迁也当即改弦更张,再向李东阳一礼:“宾之兄,请忍辱负重,弟惭愧。”
李东阳颤抖着双唇,有话藏于胸中,却不能宣诸于口。
这场谈话到了现在已经进行不下去了,刘健也还是要面子的,他清了清嗓子,以沙哑的声音告退。
“既然皇上已经有了成算,那老臣就不多打扰了。”
朱厚照闻言得解放,大感释然地向刘健行了个拜礼:“谢刘公教诲。”
这份坦然,这份气度,都快把刘健气得背过去,让刘健本来就迅捷的步履又加快了几分,怎么看怎么像是落荒而逃。
谢迁也悻悻然地向朱厚照打千,这一礼恐怕是最后的一次了,此事过后谢迁也无颜再恋栈阁位,还是上疏求去算了。
李东阳则是讪讪地拱手一下便掩面而走。
他今天算是里外不是人,在刘健和谢迁看来他立场不坚定投降了,可他也是实心实意想解决目前的问题,总之是两头不讨好,唉,不如归去。
三人出了暖阁,很有默契地一言不发,却齐齐回了内阁的值房。
进了屋,也各自按座就位,依然静坐,仿佛是在呕气示威,看谁最先按耐不住。
最后还是刘健先开了口,首辅,总还是要有些担当。
“唉,不争了,也不能争了,争了也没用。”
说完这一句,刘健抬起了头,看看谢迁,又看看李东阳,终于下定了决心:“吾去意已决,二位如何打算?”
李东阳还在呕气,本来今天这一出还是他提议的,现在却搞得好像他在给刘健和谢迁挖坑似的,忒没意思,便破罐破摔:“晦庵公所想正合我意,求之不得,时局不与,断无幸理,不如同去。”
刘健原本还想给李东阳难看,因为刚才他确实生气了,李东阳怎么看怎么像在给朱厚照支招,一点也没有劝谏的样。
可现在看到李东阳比他的心意还绝决,又想到李东阳一直是这么个人,心思更纯粹,想的也没那么多。
唉,本是翩翩一诗仙,奈何人间烟火衔,灵光不堪昏晦染,且将通明付渺眠。
看着已经鬓发斑斑的李东阳,回想当年十八登第的少年风光,两个身影渐渐重合为一,定格。
刘健甩了甩头,都老啦,还倔个什么,就连一直不喜诗词的自己都会下意识地迸出几句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该归养田园了。
刘健默默地拿起笔,开始在奏疏上笔走龙蛇,写下内阁总辞的奏章。
当此之时,首辅没有谦让的道理,是非功过难论,骂名就让自己背吧。
写完了奏疏,刘健将之往李东阳、谢迁面前一推:“看看,没有什么的话就签名吧,这是我们三人最后一次联名了。”
谢迁眼都不撩一下,只平静地望着刘健:“不必看了,着人眷抄,由通政司递进去吧。”
一般内阁的奏疏是送到司礼监,可这一次是内阁总辞,所以要由通政司来递送,如此通政司会留下抄本,也会第一时间知会部院。
李东阳也同样颔首,难得内阁在一件事上如此没争议,却成了绝唱。
也就是次日,还没等部院科道的文臣们反应过来,刘瑾便亲自到内阁来宣旨了。
“着准刘健、谢迁致仕,刘健辅政十八载,德行昭彰,劳苦功高,加勋上柱国。谢迁辅政十秋,兢兢业业,政绩卓著,加太傅衔,钦此。”
“那我呢?”三人都听愣了,李东阳失措地追问。
刘瑾保持着半笑不笑的阴阳脸,尖声细气:“皇上有口谕,李东阳不准致仕,仍在内阁办事。”
其实昨晚刘瑾还撺掇着让阁老都滚蛋,朱厚照提醒了他:“如果内阁的三位阁老都走光了,会引起怎么样的风波?刘伴伴,地上的汗迹还没干透呢。”
刘瑾一想就通,还出了一身细汗,幸亏皇上考虑周到,不然这口锅断断会扣在他头上,现在多少有个李东阳挡住,不是直接命中。
将三位阁老的表情收入眼底,刘瑾欣欣然回去复命了,他心里畅快得想高歌,脸上却得绷出沉重来,装得太累,再不走就破功了。
刘健脸色铁青,刘瑾刚一出门他便叹道:“竟然连第二本也不等,就这么着急吗?”
谢迁则怒得脸都快皱成一团菊花了,齿冷透骨:“唯恐吾等恋栈不去,哪里会再三挽留。”
他们说的是潜规则,依例,阁臣致仕,要复请复延,总要搞个五六七八轮,哪怕是心里恨不得对方赶紧消失,也至少要三请三留,这是士大夫和朝廷的体面。
而朱厚照也说清楚了,他不想要什么体面,他只要实利,所以刘健和谢迁一致仕,他就立马准奏,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
【叮,不敬贤老,昏庸度+1】
况且历史上到死才追赠的上柱国勋和太傅荣衔朱厚照也提前给了,这是实实在在的。
刘健和谢迁已经获得了相对于他们身份的最高荣誉,只等死后一个上佳中肯的谥号,那便无缺矣。
但谢迁心中不平,瞪着李东阳,一鞠到底:“宾之先生,好自为之吧。”
李东阳的脸憋得通红,被谢迁这么一激,竟然忍不住啼泣起来,俄而掩面伏案,恨恨擂锤,心中似有无数委屈,却无从发泄。
刘健看不过眼,也摇头不已,竟起身托起李东阳,为他顺背,脑中回忆起李当阳入馆,自己作为老前辈为他秉笔开谈的样子。
“何至于此,于乔,着相了,不要上了别人的大当。”
谢迁先冷哼了一声,转头又脸上又写满了蹊跷,然后是油然点头,又染上了些羞赧,向李东阳抱拳行礼:“宾之兄,是弟误会你了。”
李东阳总算是好过了些,不再是六月飞霜般冷冽,却依然失魂落魄,喃喃不已。
“吾再上疏求去,总要一消块垒。”
刘健却按住了李东阳的肩,沉声道:“宾之不可。”
李东阳抬起头,迷茫地看着刘健,似有不尽疑惑。
刘健却颔首道:“内阁不可尽去,是我等孟浪了,如果吾辈尽逃,他日又有何面目相对先皇于地下?”
说完他又看向谢迁:“于乔,那么多年了,你还不知道宾之是什么样的人吗?”
谢迁也当即改弦更张,再向李东阳一礼:“宾之兄,请忍辱负重,弟惭愧。”
李东阳颤抖着双唇,有话藏于胸中,却不能宣诸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