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47、假山也真高

    不能不哭,银窖挖出了存银过五百万两,这可是挖断了周王府的根。

    朱厚照的荷包还没来得及瘪下去又鼓起来了。

    还没算上周王府在外的流动资金以及兑换成各种实体的固定资产。

    此外还有几代周王下来分出去的钱财,那些都进入了周王世系分支郡王的腰包。

    真是富可敌国啊,周王府想造反是正常的,有了实力不能炫,岂不是锦衣夜行。

    从周王府的规制就可见一斑。

    煤山这座埋银的假山高达二十多米,是用北宋皇宫遗址艮岳堆起来的。

    想像一下人为地堆起一座高塔样的山是个什么样的景像

    不说工程量,就单单材料就不得了,全是天价的石头。

    不明白?宋徽宗的花石纲听说过吧,就是为了建艮岳搜罗来的太湖、灵壁奇石,引发民怨和起义的花石纲造就了北宋的皇家园林,又变成了周王府的煤山。

    朱厚照仰头看着这座山,叹为观止,这可是活教材。

    北宋的那位宋徽宗可是同行,而且是一同进入了昏君排行榜的前辈,有必要从他身上取取经。

    信步登阶而上,一路上看的那些天造地设钟灵毓秀的嶙峋怪石被像砖头一样堆叠在一起,朱厚照皱起了眉头。

    暴殄天物了,将周王府掩盖起来的煞风景粗鄙暴露无遗。

    也不怪,谁让这位赵姓前辈不识数呢?喜欢大好河山,倒是往民间走啊,又没有规定说昏君不能够出去。

    放着朝政不管游历天下也是昏君的作为啊,那样什么样的风景看不到。

    哪里用耗费大量钱财又被下面的人蒙混,心头好被人当成了垫脚石,骂名背了,享受却没享受到。

    当昏君也得考虑性价比啊!

    登上小煤山,俯瞰周王府的建制,令人胸中顿时一阔,再配以从黄河上吹过来的水腥气,冠盖京华的味就出来了。

    这是明朝最大的亲王府,与紫禁城一样雄浑广阔,超不超过不知道,比肩没问题。

    看出来了,周王府不是暴发户心态,而是另有小心思。

    用前朝的御苑堆成山,将前朝的皇宫踩在脚下,朱厚照狠狠地蹬了两下脚,说实话,这感觉还贼爽,

    朱厚照不由得感叹:“这比京城的紫禁城也不差多少了,难怪太宗认为周王府要造反。”

    王琼也附和:“都超出来了北宋的皇苑范围,说心里没念想谁都不信。”

    煤山就建在北宋皇宫围墙上头,而周王府王城也压着北宋皇宫的宫墙,是典型的宫上宫,意思很清楚,就是要压着皇宫一头。

    再看看不远处高耸的开封塔,周王府的心态再清晰不过。

    可惜王彰为了息争安民打消了朱棣攻打周王府的念头,不然见着这样的周王府朱棣怕是能气到吐血。

    第一代周王见时度势,交出了兵权将周王府保了下来,他的后代却因为作大了自取灭亡,看来财富和权势确实能迷住眼睛,连祖上活生生的教训都忘到了脑后。

    才没有,下了煤山,朱厚照就从银窖存银里看到了永乐年间的没奈何。

    就是一个大银球,铸了起来打上了年月日的刻鉴。

    因为太大太重,就算了贼人来了也搬不走,没奈何的名称忒形象。

    朱睦㰂也说了,王彰劝了第一代周王息兵,因为打不过,一旦打起来河南民生凋敝,不如以图后策。

    为此王彰还给朱橚献了策,将三营的护卫散入民间,全部变成周王府的佃户,如此散兵不散财,势力全保住了。

    如果永乐帝颓败,周王府便可起兵,如果永乐帝声势不减,周王府退亦不失富贵,还能为后代保存起家的力量。

    而王府银窖就是这么存下来的,一代代地往里添加,相当于一个宋室的封桩库,历代周王都一脉相承。

    朱橚后来转行去学医了,还颇有建树,弄出了本名扬天下的《救荒本草》。

    他的子孙有诗人,有学修道的,有做生意的,有当道学先生研究四书五经的,都伪装得挺好。

    也就朱安潢这一代不争气,内斗露出了大破绽,让朱厚照顺藤摸瓜挖到了根子,这才将王彰给暴露出来。

    又是一个为了拿政绩不择手段的例证呀,还两边忽悠。

    怪不得不见正史呢,这么能干而睿智的大臣,怎么可能青史着墨不多呢?一定是有原因的。

    或许是为君王讳,也许后头朱棣也回过味来了,但碍于动刀兵确实很麻烦,周王府也交出护卫没了威胁,便就作罢了。

    但王彰的官也当到头了,终其一生都止步于右都御使,也不是年纪到了致仕,而是当了十几年,历两任皇帝,就是升不上去,一直做到死。

    很正常啊,谁当领导也害怕这样的手下,顶多是用而不升,放到不那么要害的地方去,累死他!

    其人其事在实录里面没有,还是王鏊在他的《守溪笔记》里记述了一段,后来被冯梦龙引用。

    不过王彰是明朝唯一一个任官自己本乡本土的巡抚,开封水灾他也领命赈济,还为此罢免了一百多官员。

    那就说明他能力确实很强,不用了可惜,用了又不放心。

    朱厚照打算有空问问王师傅从哪里扒出来这些秘辛的,没准还有故事。

    但可以确定,这又是一个乡愿的典范。

    问题不在于王彰没原则地照顾自己的家乡,而在于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那么大的周王府摆在开封地面上,朱棣竟然因为没有亲来就被瞒住了,这才是最令人悚然的事情。

    朱棣都算得上一代雄主了,竟然也无法逃避被手下蒙混的坑,那么稍微歪一点的皇帝就彻底地耳聋目盲了。

    这才是朱厚照要警醒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这些官场上的所谓箴言,真实得很,比之眼前的这座煤山亦不承多让。

    王琼就有了见地:“陛下,各地通报上来的信息真是一成都不能信,宁王府的反意已经很露骨了。”

    朱厚照点头:“但朕却要放纵他们,不让危机埋下去,一枚火蒺藜在那,由咱们来点跟由别人来点不一样,自己点知道什么时候爆炸,别人来点就寝食难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