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赶场和辞官
刘吉想岔了,其实压根就不是小气的事,更不怕影响,宁王想通过钦宴试探一下江西官场众人的心思,唯恐场面小了。
而且还得快,宁王又添了一道:“就明天吧,对了,交待清楚下面,贺礼一概敬退,还得加一份谢仪。”
这回刘吉是真担心钱了,这样搞,没有几万两下不来,近百人,一人送一百两谢仪就是一万两,少于一百两送得出手吗?
不过宁王已经说了这是长久之计,那刘吉也只能勉为其难,闭口不提,领命而出。
刘吉此刻脑子里盘旋着的是让他联络的几路山贼来一起担着。
鄱阳湖里长江水道上的水贼、去往广东方向的山寨、还在出江西去往南直隶、湖广的几个交通要道暗桩,盘踞着的贼寇全在宁王府的庇护之下。
宁王府帮这些山贼或者打通官府蒙混,或者通风报信、销脏转嫁。
这是宁王府主要的银钱来路,也是宁王府被其它宗室看不起的原因。
都干到打劫行商这么没技术含量的营生了,还有什么值得高看的,下作。
其实宁王府遍邀宗室私下通气就是为了这个,加大打劫力度得先知会各路强龙,不然惹到了不该惹的人,局面难收拾。
而且谈好了宁王府还可以收一成押运护送的保护费,很划算。
连当保镖也干了,宁王也太没出息了吧?
吃相难看是因为宁王府被盯着,从朱棣那会就一直移来移去,防着他们生事。
所以宁王府一直没有捞到什么好的进项,更是许久不得近兵事,也就是迁到了江西这些年才好转了些。
周王府可以小看宁王府,那是他们的底蕴和老巢一直没动,占了天大的便宜。
根基不好,所以宁王府不下力气又不行,宁王心有大志,那就得花大价钱,不然去京中送礼打通关节的钱哪来?
甚至为将校们通关节也与此有关,宁王想拉着护卫营的将校们入伙一起干,换身衣裳就由官兵变成了强盗。
可这是掉脑袋买卖,没有足够的价钱收买不到人心。
所以宁王府就走上了恶性循环,没钱了得去抢,想抢就得有武力,聚武力得花钱,出不来了。
复卫,是宁王府盼着许久的曙光,更何谈能将这支名义上的武力掌控在手中,宁王高兴得没样也就正常了。
刘吉又没走成,宁王高兴过头,想一出是一出:“回来,还有一事,让赴宴的官员着礼服。”
刘吉快要不能呼吸了,他知道宁王有想法,也想拉主子的衣尾鸡犬升天,可这不是还没准备好嘛,宁府的实力不到哇。
幸亏宁王还没冲昏头脑,他补了个理由:“太后的圣寿节快到了,以感圣母恩德,祈福相祝为名。”
总算是没有红果果,虽然这个理由牵强到没人信。
江西提学副使蔡清就不信,请帖满城飞,是个人都知道宁王啥心思,这个宴,不能赴。
不仅不能去,蔡清还给宁王写了个便帖请宁王打消念头取消宴会。
蔡清的为人就是这么耿直,在他看来江西官场中着急准备礼服的人个个都是插标卖首,逾制到没边了。
不当朝官,很多人的礼服都没带来,因为平时用不着,只能现做,那徨急的样看着可笑。
可这话跟宁王说不通,他就是打算通过逾制来摸清江西官场上上下下的心思,怎么能听蔡清的。
而且蔡清也早就跟宁王有牙齿印了,蔡清刚到南昌时,没有依例拜见宁王,而是先拜谒孔庙。
这也是小事,但蔡清跟三司官属说了,圣人大于王爷,改规矩,以后都先拜孔圣人,再厄见宁王。
宁王听说了之后气得摔碎了一桌的瓷器。
后来蔡清到王府拜望时宁王故意挑了个很生僻的韵让蔡清赋诗,十息不到就呛声:“提学使连诗文都做不出来,如何提携后进?”
蔡清当场拂袖而去,从此与宁王不相往来。
所以蔡清的劝谏不但没起作用,还反推了宁王一把。
朱宸濠让人传出口信,谁要不来,就是不给面子,他会向刘太监和皇上弹劾不来的人对圣母不敬。
拧上了。
蔡清自己也是个拧吧的,四处去拜访上官司属,也去找相识的官员,可大伙都来了个闭门不见,推三托四,总之就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他。
官场上就是跟红顶白,林俊去职,新的巡抚到了,谁还认识蔡清是谁。
蔡清跟前江西巡抚林俊是密友,同为福建老乡,还是一榜举人,经常同塌酣眠。
蔡清很清高,但也确实是个大才。
他考上了举人不考进士,耽搁了六年,被老母亲逼着考上了进士,也不做官,请病回家做学问,与湛水若差不多样,后来也是个教育家,破家四处办学。
而前江西巡抚林俊也是一样两袖清风,所以林俊一向视蔡清为知己,林俊还当江西巡抚时有什么事都与蔡清商议,蔡清就相当于半个巡抚。
这也是蔡清跟宁王打对垒的原因,江西最高长官的面子谁敢不给。
不久还是口热灶,门庭若市,转眼间门前冷落鞍马稀。
也就一个多月前,林俊的老母病逝,林俊回家守制,风向转了。
也让蔡清看清楚了形势,林俊在时有人挡风雨,这回没了大伞,蔡清有点冷。
林俊跟宁王牙齿印也很深。
宁王府要加征䘵米,都没向上请旨就被林俊打了回去,巡抚不附签,奏疏送不上去。
林俊还向上请奏削减宁王府的定制,将宁王府殿堂改琉璃瓦逾制的事捅上了去,在奏章里向朱厚照劝谏:“勿涉叔段京鄙之求。”
翻译一下,就是劝告朱厚照不要学段伯纵容宗室为恶,也暗示宁王有叔段的野望,不要到时没个好下场。
这是半年前的事,那时朱厚照还没穿呢,哪里愿意顾这些。
林俊走了,蔡清发现自己会变成宁王泄愤的工具。
看样子宁王是走通了刘瑾的路子,这会风头正旺,很难撄其锋。
那还留恋什么?这官,不做也罢!
蔡清也不管了,提笔写就辞官的奏疏,直接就挂冠而去。
他是提学副使,就是闲人一个,没有什么可交接的,也沾不到钱权,等闲是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而且还得快,宁王又添了一道:“就明天吧,对了,交待清楚下面,贺礼一概敬退,还得加一份谢仪。”
这回刘吉是真担心钱了,这样搞,没有几万两下不来,近百人,一人送一百两谢仪就是一万两,少于一百两送得出手吗?
不过宁王已经说了这是长久之计,那刘吉也只能勉为其难,闭口不提,领命而出。
刘吉此刻脑子里盘旋着的是让他联络的几路山贼来一起担着。
鄱阳湖里长江水道上的水贼、去往广东方向的山寨、还在出江西去往南直隶、湖广的几个交通要道暗桩,盘踞着的贼寇全在宁王府的庇护之下。
宁王府帮这些山贼或者打通官府蒙混,或者通风报信、销脏转嫁。
这是宁王府主要的银钱来路,也是宁王府被其它宗室看不起的原因。
都干到打劫行商这么没技术含量的营生了,还有什么值得高看的,下作。
其实宁王府遍邀宗室私下通气就是为了这个,加大打劫力度得先知会各路强龙,不然惹到了不该惹的人,局面难收拾。
而且谈好了宁王府还可以收一成押运护送的保护费,很划算。
连当保镖也干了,宁王也太没出息了吧?
吃相难看是因为宁王府被盯着,从朱棣那会就一直移来移去,防着他们生事。
所以宁王府一直没有捞到什么好的进项,更是许久不得近兵事,也就是迁到了江西这些年才好转了些。
周王府可以小看宁王府,那是他们的底蕴和老巢一直没动,占了天大的便宜。
根基不好,所以宁王府不下力气又不行,宁王心有大志,那就得花大价钱,不然去京中送礼打通关节的钱哪来?
甚至为将校们通关节也与此有关,宁王想拉着护卫营的将校们入伙一起干,换身衣裳就由官兵变成了强盗。
可这是掉脑袋买卖,没有足够的价钱收买不到人心。
所以宁王府就走上了恶性循环,没钱了得去抢,想抢就得有武力,聚武力得花钱,出不来了。
复卫,是宁王府盼着许久的曙光,更何谈能将这支名义上的武力掌控在手中,宁王高兴得没样也就正常了。
刘吉又没走成,宁王高兴过头,想一出是一出:“回来,还有一事,让赴宴的官员着礼服。”
刘吉快要不能呼吸了,他知道宁王有想法,也想拉主子的衣尾鸡犬升天,可这不是还没准备好嘛,宁府的实力不到哇。
幸亏宁王还没冲昏头脑,他补了个理由:“太后的圣寿节快到了,以感圣母恩德,祈福相祝为名。”
总算是没有红果果,虽然这个理由牵强到没人信。
江西提学副使蔡清就不信,请帖满城飞,是个人都知道宁王啥心思,这个宴,不能赴。
不仅不能去,蔡清还给宁王写了个便帖请宁王打消念头取消宴会。
蔡清的为人就是这么耿直,在他看来江西官场中着急准备礼服的人个个都是插标卖首,逾制到没边了。
不当朝官,很多人的礼服都没带来,因为平时用不着,只能现做,那徨急的样看着可笑。
可这话跟宁王说不通,他就是打算通过逾制来摸清江西官场上上下下的心思,怎么能听蔡清的。
而且蔡清也早就跟宁王有牙齿印了,蔡清刚到南昌时,没有依例拜见宁王,而是先拜谒孔庙。
这也是小事,但蔡清跟三司官属说了,圣人大于王爷,改规矩,以后都先拜孔圣人,再厄见宁王。
宁王听说了之后气得摔碎了一桌的瓷器。
后来蔡清到王府拜望时宁王故意挑了个很生僻的韵让蔡清赋诗,十息不到就呛声:“提学使连诗文都做不出来,如何提携后进?”
蔡清当场拂袖而去,从此与宁王不相往来。
所以蔡清的劝谏不但没起作用,还反推了宁王一把。
朱宸濠让人传出口信,谁要不来,就是不给面子,他会向刘太监和皇上弹劾不来的人对圣母不敬。
拧上了。
蔡清自己也是个拧吧的,四处去拜访上官司属,也去找相识的官员,可大伙都来了个闭门不见,推三托四,总之就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他。
官场上就是跟红顶白,林俊去职,新的巡抚到了,谁还认识蔡清是谁。
蔡清跟前江西巡抚林俊是密友,同为福建老乡,还是一榜举人,经常同塌酣眠。
蔡清很清高,但也确实是个大才。
他考上了举人不考进士,耽搁了六年,被老母亲逼着考上了进士,也不做官,请病回家做学问,与湛水若差不多样,后来也是个教育家,破家四处办学。
而前江西巡抚林俊也是一样两袖清风,所以林俊一向视蔡清为知己,林俊还当江西巡抚时有什么事都与蔡清商议,蔡清就相当于半个巡抚。
这也是蔡清跟宁王打对垒的原因,江西最高长官的面子谁敢不给。
不久还是口热灶,门庭若市,转眼间门前冷落鞍马稀。
也就一个多月前,林俊的老母病逝,林俊回家守制,风向转了。
也让蔡清看清楚了形势,林俊在时有人挡风雨,这回没了大伞,蔡清有点冷。
林俊跟宁王牙齿印也很深。
宁王府要加征䘵米,都没向上请旨就被林俊打了回去,巡抚不附签,奏疏送不上去。
林俊还向上请奏削减宁王府的定制,将宁王府殿堂改琉璃瓦逾制的事捅上了去,在奏章里向朱厚照劝谏:“勿涉叔段京鄙之求。”
翻译一下,就是劝告朱厚照不要学段伯纵容宗室为恶,也暗示宁王有叔段的野望,不要到时没个好下场。
这是半年前的事,那时朱厚照还没穿呢,哪里愿意顾这些。
林俊走了,蔡清发现自己会变成宁王泄愤的工具。
看样子宁王是走通了刘瑾的路子,这会风头正旺,很难撄其锋。
那还留恋什么?这官,不做也罢!
蔡清也不管了,提笔写就辞官的奏疏,直接就挂冠而去。
他是提学副使,就是闲人一个,没有什么可交接的,也沾不到钱权,等闲是再不走就走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