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且发倒春寒
发寒颤的不止钱安,还有张敷华。
朱厚照将黄河改道都搞上了,漕运压力就大了。
假如不是有了新技术新船能补上一截,张敷华也想像蔡清一样挂冠而去。
可其实张敷华不敢,他的生死之交李东阳被朱厚照绑架了,皇上的命令张敷华就得听。
也快七十了,张敷华是一夜愁白了头。
历史上没多久他也病死了,这一回更是得鞠躬尽瘁才行。
想死?也没那么容易,朱厚照可是专门对手下的人制定了保健方案,不然吴杰就得挨廷杖。
此刻吴杰在神机营带出来的弟子就跟着张敷华呢,每天都按照皇命吃饭干活吃药睡觉。
死不了,也只是繁忙而已,张敷华又不是没有经过考验,弘治十二年的淮河水灾,张敷华可是在第一线,组织开挖沟渠排涝,修建宝应大堤,将淮河泛滥的损害降到了力所能及的最低。
这一次让张敷华坐镇淮安帮朱厚照稳定大后方保障后勤供需正正合宜。
正因为如此,张敷华才忧心忡忡。
当开封消息传来时,就算是皇命也不听了,先把奏折写好了再说,不管怎么说都得将皇上劝离。
让皇上站在大堤上?哪怕是快七十了,张敷华也想仗剑将王琼等几个“小人”给斩了。
那是大明真正中兴的希望啊,能这么冒险吗?
不知不觉间,张敷华的观念被一帮气宗的愣头青给改了,以朱厚照的“知己”自居。
可奏折没写好,新的消息又来了,这一次是江西的。
张敷华就是江西人,本来就关心乡土,再加上自从驿递和漕运合并,朱厚照就将大权放了下来,公文的流转不再经循以前的途径,直接就在淮安截住了转发。
张敷华就这么看到了蔡清挂冠和宁王异动的塘报。
其实是戴铣看到了,事情很紧急,他又找不到人商量,得,找张老吧。
戴铣和张敷华都是江西老表,加之朱厚照也不怎么避张敷华议事,戴铣这个单独驻扎淮安的天玄卫遇上事了拿不定主意,就只能一咬牙冒险了。
因为这事说大不大,说小甚至可以捅破天。
别看戴铣平时闷声不吭,可他在天玄卫数人中是最能拿主意也最有魄力的,可称得上是能谋善断。
其它几人都是以风骨见称,可戴铣当御史的奏书就是纯纯的实干,要不是历史上死得早,戴铣成就应该很高。
现在不得了,戴铣一眼就看出来江西的异常,甚至推断出兵乱的可能。
这事得立即反应,等奏报去往北京就来不及了。
一旦江西在治河的节骨眼上来一发,朱厚照许多事情的规划就泡了汤。
戴铣又当机立断了一回,他拉上了张敷华,出了个惊天动地的主意,造一份圣旨,派任得力大员改任江西巡按,立即申饬宁王,敲山震虎。
戴铣有担当:“张老,吾随后就去开封领罪,此事必须马上办。”
张敷华现在还胆战心惊呢,现在的年青人都这么大胆的吗?
不怪戴铣大胆,其实天玄卫有事急从权的许可,不然戴铣想造圣旨也造不出来。
而且戴铣有依据:“吾身负征召南京刑部主事胡世宁的使命,胡主事现在也在淮安,皇上对此人十分嘉许,有新一代南都四君子之美名,其人性格暴烈,嫉恶如仇,是任江西巡按的最佳人选,当作一剂猛药正好。”
要不是戴铣不能露脸,他都想亲自上了。
张敷华一听是自己的接班人,也心动了。
戴铣一说出造圣旨,张敷华就知道一定是跳脱的皇上给了戴铣机宜,所以这件事并不为难。
难的是选对人办好事,既然是皇上认可的人,又有戴铣的背书,应该可以。
但张敷华更有担当:“此事老夫会在奏疏中写明,是老夫的主张,同时向胡主事宣读任命由老夫来,没有传旨太监在此,如果没有一个得力的人选镇场的话,胡主事未必相信这个任命。”
他是想护住戴铣和胡世宁,万一事发,由他分担风险不致掉脑袋。
至于张敷华自己,七老八十了,阎王不请自己去,不怕。
但戴铣好像没事一样,张敷华又心中一叹,自己算是自作多情了。
不过事情还真得这么办。
于是胡世宁刚从南京到了淮安,没来得及去开封,掉个头又被扔到了江西。
戴铣也没料到另一路人马也在往江西赶,牟斌带着赵林出发了,目的是南昌。
赵林将假冒周王府的承奉混入宁王召开的秘议,做卧底打听宁王的动向。
本来牟斌想派自己的探子,却被朱厚照否决了,那些流民出身的细作一看就不是出自王府的样,一直混底层,没这见识。
朱厚照按照史书记载大约猜到宁王想干什么,再结合将来宁王会造反,这一次的秘会应该很重要,如果不派一个得力人选的话,没有办法套出宁王的底。
无奈之下赵林又得跑长途了,朱厚照身边的能用得顺手的内待也就赵林能外派,吃得了苦,身手也好。
而且赵林不惹人注目,暂时还算是生面孔,派出来不会穿帮。
他们将与胡世宁在南昌撞上。
更冤的是宁王,他会提前五年对上胡世宁,在笼络江西官场人心时被胡世宁一举拆穿,将他在刘瑾和皇上面前得宠信的假相爆掉。
同时又会在各路蕃郡私底下开分脏大会时被赵林将其底细一发全套走,变成个没穿衣服的可怜人,够他冷的。
大家都得面对倒春寒。
【叮,矫诏乱命,昏庸度+10】
戴铣也不用到开封面见皇上请罪,朱厚照收到了昏庸度,自然就明白发生了紧急的事情,也只有天玄卫那几个有空白圣旨,牟斌刚走,杨源跟蒋钦他们刚分开到开封来,大约也就是戴铣那了。
朱厚照挺自觉,既然是昏君,那就没有站在抗洪第一线的道理。
技术问题也解决,人员物资也到位了,大事都安排好,于是在送别了俞日明之后,他携美悠游,离开了开封。
不去济宁,而是走黄淮河道,直接奔赴淮安,杀张敷华一个措手不及,查一查水表。
朱厚照将黄河改道都搞上了,漕运压力就大了。
假如不是有了新技术新船能补上一截,张敷华也想像蔡清一样挂冠而去。
可其实张敷华不敢,他的生死之交李东阳被朱厚照绑架了,皇上的命令张敷华就得听。
也快七十了,张敷华是一夜愁白了头。
历史上没多久他也病死了,这一回更是得鞠躬尽瘁才行。
想死?也没那么容易,朱厚照可是专门对手下的人制定了保健方案,不然吴杰就得挨廷杖。
此刻吴杰在神机营带出来的弟子就跟着张敷华呢,每天都按照皇命吃饭干活吃药睡觉。
死不了,也只是繁忙而已,张敷华又不是没有经过考验,弘治十二年的淮河水灾,张敷华可是在第一线,组织开挖沟渠排涝,修建宝应大堤,将淮河泛滥的损害降到了力所能及的最低。
这一次让张敷华坐镇淮安帮朱厚照稳定大后方保障后勤供需正正合宜。
正因为如此,张敷华才忧心忡忡。
当开封消息传来时,就算是皇命也不听了,先把奏折写好了再说,不管怎么说都得将皇上劝离。
让皇上站在大堤上?哪怕是快七十了,张敷华也想仗剑将王琼等几个“小人”给斩了。
那是大明真正中兴的希望啊,能这么冒险吗?
不知不觉间,张敷华的观念被一帮气宗的愣头青给改了,以朱厚照的“知己”自居。
可奏折没写好,新的消息又来了,这一次是江西的。
张敷华就是江西人,本来就关心乡土,再加上自从驿递和漕运合并,朱厚照就将大权放了下来,公文的流转不再经循以前的途径,直接就在淮安截住了转发。
张敷华就这么看到了蔡清挂冠和宁王异动的塘报。
其实是戴铣看到了,事情很紧急,他又找不到人商量,得,找张老吧。
戴铣和张敷华都是江西老表,加之朱厚照也不怎么避张敷华议事,戴铣这个单独驻扎淮安的天玄卫遇上事了拿不定主意,就只能一咬牙冒险了。
因为这事说大不大,说小甚至可以捅破天。
别看戴铣平时闷声不吭,可他在天玄卫数人中是最能拿主意也最有魄力的,可称得上是能谋善断。
其它几人都是以风骨见称,可戴铣当御史的奏书就是纯纯的实干,要不是历史上死得早,戴铣成就应该很高。
现在不得了,戴铣一眼就看出来江西的异常,甚至推断出兵乱的可能。
这事得立即反应,等奏报去往北京就来不及了。
一旦江西在治河的节骨眼上来一发,朱厚照许多事情的规划就泡了汤。
戴铣又当机立断了一回,他拉上了张敷华,出了个惊天动地的主意,造一份圣旨,派任得力大员改任江西巡按,立即申饬宁王,敲山震虎。
戴铣有担当:“张老,吾随后就去开封领罪,此事必须马上办。”
张敷华现在还胆战心惊呢,现在的年青人都这么大胆的吗?
不怪戴铣大胆,其实天玄卫有事急从权的许可,不然戴铣想造圣旨也造不出来。
而且戴铣有依据:“吾身负征召南京刑部主事胡世宁的使命,胡主事现在也在淮安,皇上对此人十分嘉许,有新一代南都四君子之美名,其人性格暴烈,嫉恶如仇,是任江西巡按的最佳人选,当作一剂猛药正好。”
要不是戴铣不能露脸,他都想亲自上了。
张敷华一听是自己的接班人,也心动了。
戴铣一说出造圣旨,张敷华就知道一定是跳脱的皇上给了戴铣机宜,所以这件事并不为难。
难的是选对人办好事,既然是皇上认可的人,又有戴铣的背书,应该可以。
但张敷华更有担当:“此事老夫会在奏疏中写明,是老夫的主张,同时向胡主事宣读任命由老夫来,没有传旨太监在此,如果没有一个得力的人选镇场的话,胡主事未必相信这个任命。”
他是想护住戴铣和胡世宁,万一事发,由他分担风险不致掉脑袋。
至于张敷华自己,七老八十了,阎王不请自己去,不怕。
但戴铣好像没事一样,张敷华又心中一叹,自己算是自作多情了。
不过事情还真得这么办。
于是胡世宁刚从南京到了淮安,没来得及去开封,掉个头又被扔到了江西。
戴铣也没料到另一路人马也在往江西赶,牟斌带着赵林出发了,目的是南昌。
赵林将假冒周王府的承奉混入宁王召开的秘议,做卧底打听宁王的动向。
本来牟斌想派自己的探子,却被朱厚照否决了,那些流民出身的细作一看就不是出自王府的样,一直混底层,没这见识。
朱厚照按照史书记载大约猜到宁王想干什么,再结合将来宁王会造反,这一次的秘会应该很重要,如果不派一个得力人选的话,没有办法套出宁王的底。
无奈之下赵林又得跑长途了,朱厚照身边的能用得顺手的内待也就赵林能外派,吃得了苦,身手也好。
而且赵林不惹人注目,暂时还算是生面孔,派出来不会穿帮。
他们将与胡世宁在南昌撞上。
更冤的是宁王,他会提前五年对上胡世宁,在笼络江西官场人心时被胡世宁一举拆穿,将他在刘瑾和皇上面前得宠信的假相爆掉。
同时又会在各路蕃郡私底下开分脏大会时被赵林将其底细一发全套走,变成个没穿衣服的可怜人,够他冷的。
大家都得面对倒春寒。
【叮,矫诏乱命,昏庸度+10】
戴铣也不用到开封面见皇上请罪,朱厚照收到了昏庸度,自然就明白发生了紧急的事情,也只有天玄卫那几个有空白圣旨,牟斌刚走,杨源跟蒋钦他们刚分开到开封来,大约也就是戴铣那了。
朱厚照挺自觉,既然是昏君,那就没有站在抗洪第一线的道理。
技术问题也解决,人员物资也到位了,大事都安排好,于是在送别了俞日明之后,他携美悠游,离开了开封。
不去济宁,而是走黄淮河道,直接奔赴淮安,杀张敷华一个措手不及,查一查水表。